从学霸开始(校对)第7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7/807

  等赚到一定本钱了,小区入驻率就不错了,家里人随便去加盟个什么餐饮,甚至网上一堆各种东西的教程,各种秘方,可以先练熟了看适合什么……
  真的,很多人吃亏就吃亏在知道的太少,多知道一点立马不一样了。
  刘欢又说:“老大你真NB!那我又再继续考考你了!如果我有农村资源,同时也有城市资源,有没有通用方案最大化收益?”
  说话这么放肆的吗……
  唐觉晓打量了一下刘欢,说:“最近都在吹工匠精神,但我发现大多数人是不是对这有什么误解?包括我们投资的《舌尖》,里边手工造锅也被推崇,一群人各种订购……工匠精神指的是一丝不苟的态度,以及精益求精的理念,而不是手工、古法。不过这一套很多人吃,甚至为了手艺人糊口,我有时候都带头吃这一套。现在什么手工红糖、古法皮蛋,在古代技术里添加了现代的检测技术,还是挺不错的项目。你们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尝试,别投太多。”
  刘欢本来只是随口调侃,反正也习惯了,没想到唐觉晓依然有思路……
  “老大……流弊!”
  ……
第1013章
身在宝山不识宝
  盛唐按照着唐觉晓的计策一步步前进。
  蜜蜂金服愿意出资给人做农科研究,或是城市研究,只要计划真的可行,资本家当然不会介意多持股一家前景不错的公司。
  盛唐科技方面也在爆发,现在在做一个叫做“趣头条”的项目,就是各种分享文章,可以赚金币,最后提现。
  钱不会很多,很多的话就没办法下沉到基层,只有很困难才能赚到10元、20元,这样基层才会去做,才能培养基层市场。
  因为要培养市场,唐觉晓手段甚至可能不那么光明正大,比如他会设计一个“收徒弟”步骤,徒弟干什么,师父会有一点好处,这其实就是传销手段了,因为是互联网数字化工作,项目数据非常干净。
  按理说这是好事,但人们慢慢研究会发现,自己构思着能够赚很多钱,实际上是达不到的,偏偏又有人远远超出,这就会吸引人继续去做……
  趣头条这项目属于知识的分发,也就是脑力方面的,体力方面盛唐的建设也不遗余力。
  同样是送钱,走多少步赚多少钱,同样可以拉人,免费送各种健身资源……
  只要让人觉得这么干可以赚钱,都不需要宣传,人们会自发性的去干,意识到了这一点后,唐觉晓思路又开阔了许多。
  国庆节休假回家。
  城市里有城市里的好,想买什么都很方便,做什么也没人管,把自己随便往哪个屋子一关,真的一天都没人打扰。躺着玩一天的手机,实在饿得受不了,泡一包泡面,一天也就过去了。
  城市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真的没人理,有时候想到点什么,需要人帮忙,基友们忙着加班,认识的女的忙得连化妆时间都没有,谁能腾出手帮忙?
  也不是说人情冷漠,大家都难。
  回到农村不好的地方很多,工作的人免不了要面对三姑六婆,上一代人的智力跟这一代是不一样的,有代沟,觉得烦。哪怕是读书的学生,回去了也免不了要带弟弟妹妹读书,自己抽不出时间做自己的事。要是再有几个沉迷游戏的弟弟妹妹,拉着一起玩,那真是要扑一起扑,一家人扑街得整整齐齐。
  好处也是显而易见,只要有谁有什么好项目,藏起关键的内容,会发现老家全是廉价的劳动力,而且因为血缘关系,许多人很容易对自己言听计从。
  唐觉晓是老唐家最聪明的崽,这一点老唐家是没人怀疑的。他总在外边做事,虽说也招自己人员工,但流落到自己人口袋里的,其实终究是少数。国人盼着留学的人艺成归国,各地人也期待着家乡学生回来,甚至是父母会期待孩子回身边……
  落叶归根,也就是如此了。
  以唐觉晓的战忽手段,自然一开始就把所有人忽悠了。眼下所有人都不考虑赚快钱,都在培育市场。要知道唐家三少拿的第一笔稿费,也仅仅是千把块。就目前看,农科缺口极大,这就有得做。
  唐三、血红、番茄、土豆这些人刚写小说的时候,现实里必然各种阻挠、各种迷惘,过个20年再看他们,完全不一样。
  养蚯蚓没技术门槛?
  当年不也说写网文没技术门槛?
  真门槛是在门里边的,越是看着没技术的行业,最后厮杀得越惨烈,老唐家大伙起码对唐觉晓挺有信心的。
  目前养牛赚钱,成本太高,一般人不敢做,蚯蚓归去唐觉晓暂时提供了两个思路……
  一个是养鸡,成也赚不到多少钱,败也亏不了多少钱,做这个等于静候天时。
  另一个是养泥鳅。泥鳅里的赖氨酸可以增强体质,可以补脑,而蕴含的锌更是可以壮阳,经常吃泥鳅,续的可就不止是一秒了……
  目前刚起步,肯定是朝阳产业,反正有狗头军师唐觉晓出谋划策,乡亲习惯听他的话无脑莽了。
  夜晚吃饭,男女是分开吃的,因为男的会喝酒。
  猪大肠洗得太干净没有灵魂,然而有灵魂也不是什么好事……
  唐觉晓喝的酒是度数非常低的红酒,他不敢喝醉,怕暴露什么秘密,也怕出丑,亲戚估计是觉得他怕喝多对大脑不好,也不会强求。就算他想多喝两杯,也会被阻止。
  听着大伙吹牛,唐觉晓越听越感觉神奇,平日里大伙在不同的地方工作,上的居然是相同的网站……
  更神奇的是从没听说过这网站搞什么推广……
  一个哥哥说:“最近我看英国研究,说男人看美女等于锻炼。每天看10分钟美女,等于有氧运动30分钟。并且看美女有利于个人冷静,以及心跳放缓、血流速度放缓,总而言之是延年益寿的。”
  唐觉晓听着隐隐觉得不对……
  简单的说,他的逻辑推导出养泥鳅是可行的……
  小口的喝着酒,唐觉晓属于那种平时话很少,但脑子一直很活跃,关键时刻决策会一针见血。
  一个叔叔辈的说:“你们年轻人生了好时代,我以前就种地打渔,没什么文化。现在身体也不好,走不了远门。想想这一辈子,我好像都没做成什么事,也没享受什么。想想能吃饱喝好,起码比上一代强,那也没什么。”
  一个弟弟问:“老叔你最近干什么?”
  老叔说:“在做护林员,地方精准扶贫的一个项目,各种补贴、工资真不少,就是比较危险。”
  小老弟问:“老叔你一个人看多少山林?”
  老叔说:“接近一万亩吧。”
  小老弟震惊了:“这一万亩都是老叔你管吗?那你岂不是发了?”
  老叔说:“我这是护林抚育工,这是保护山林的工作,我干的就是阻止乱砍乱伐,以及有人会盗猎、偷种毒,我得帮忙抓这些人,工作挺危险的。发财什么的,知法犯法怎么可能?想着不能犯法,又哪里有钱赚呢?”
  话音刚落,所有人目光慢慢看向了同一个人……
  唐觉晓夹起了一块牛肚丢嘴里,慢慢放下了筷子。
  ……
第1014章
林中有宝
  唐觉晓如果能力足够,当然是愿意帮家里的,毕竟血脉相连。
  曾经的唐觉晓有小聪明,读书的时候就看出来了,擅长考试至少记忆力可以。
  小时候不懂事,喜欢把满分卷子贴窗户,但后来慢慢意识到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连装逼界四大天王那种大佬,都自称普通家庭、不知妻美、不爱财货、一无所有……他们到底是怎么想,才能说得出口……
  由此可见还是做一般人好??????
  唐觉晓的小老弟是一个比较近的堂叔的儿子。堂叔重男轻女,有个女儿不管不顾的,反倒不错的大学毕业,又成功考了岗位不错的公务员。儿子从小宠爱,在十来年前,小学生居然配手机?原时空自然也就废了。好在长得高,长大了人也勤快,倒也不担心未来。
  这时空唐觉晓各种方式拉扯弟弟妹妹,起码很多人把书读完了,至于什么叫读完,读的是什么,有没有真的听课了,能不能靠读的书赚钱,这就不好说了。
  老叔是个光棍,光棍的原因非常奇葩。年少时他曾在一次过年吃鸡的情况下领悟了一个道理,如果是一个人过,那就可以一个人吃整只鸡,如果有个老婆,那鸡腿就得给老婆了,如果再有孩子,自己就只能吃鸡翘和鸡胸、鸡脖了,所以结婚不如光棍。
  以这种方式打光棍,真不知道他算不算求仁得仁。
  现在弟弟明显到了懂事的年龄,至少有心赚钱了,而老叔这会儿四十多岁,严格来说也不算老,居然心生娶妻生子的想法……估计是鸡肉吃腻了。
  唐觉晓是山民,山里多难他是知道的,山里有什么宝贝,他同样知道。
  小时候他要出山是非常困难的,路都没有,所以内心感恩那些修路的,但哪怕是后来都要做5G了,山里同样困难。
  山多代表无法机械化,至少暂时的科技是不行的,本身就辛苦。
  山多树林多,一个山林大火问题,就能要人命。而且山林大火一起,造成的经济损失、生态破坏,那是难以预计的。
  这老叔是护林员,每天的工作就是背着背包,拿着水壶、镰刀,走两万步的山路。
  中国现在每年的造林计划都是亿亩,造林的有一批人,护林的也有一批人。
  这老叔经常看到毒蛇,偶尔还要和准备乱砍乱伐的打交道,他得很谨慎,但走个几十年山路、夜路,遇到什么都不奇怪。
  哪怕一直安安稳稳,理论角度他们一整年都在山里的制高点住着,起火了要观察火势,平日里巡逻观察虫害……吃喝问题怎么解决?
  主要还是待遇差,燕京附近的最高有五千一个月,但一个月几百块、一千块的比比皆是,让这样待遇的人去守护价值不知道多少亿的山林……
  “赚钱的方法倒是有,但得一步一步来。”微微喝了点酒,脸色微红的唐觉晓眯着眼睛,说,“农林牧渔的东西我多少都知道一点,上世纪90年代,我国森林覆盖率就13%,而世界当时是31%。退耕还林二三十年,我国总算达到21%的覆盖率了,但还是落后世界平均水准,而且我们整个生态体系不行。高贵红木做家具,普通木材做建筑,也可以做家具,树林是财富,这一点所有人都知道。”
  “是啊,早些年乱砍乱伐的,甚至是盗猎的都见过,工作很困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7/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