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霸开始(校对)第8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4/807

  世界上的确有不扫一屋反而能扫天下的人,但正常人还是会本能去做成功概率更大的事。
  扫地、拖地、擦窗、一些书籍的位置整理,这些事通常是自己做。大整理半年一次,小整理一个月一次,也不难。
  钟点工不是不能请,但作为一个银币,唐觉晓习惯性各种隐瞒东西,很多事都是自己做。
  这天整理杂物,翻出一个旧箱子,里边是藏起来的老书,之前无聊从老宅翻出来的。
  里边有小时候写的日记,唐觉晓笑了笑,坐地上翻看起来。
  他小时候有写日记的习惯,不是应付语文老师那本,而是写给自己看的各种记录、总结。
  他记日记的格式是先写一句自己领悟到的东西,然后两百字写自己怎么得出的这结论。
  诸如“事成之前不可以说大话,免得被打脸”、“事成之后最好也别说,避免被盯上”、“外人不可以过于信任,还是要靠自己”、“吃喝不重要,省钱买本书,买几本漫画好过吃一次大餐”……
  说是日记,也不是每天都记,一般是某天遭受不公、受到欺辱、恍然大悟,他就会闭门思考,然后写东西。
  在箱子里还有一些《论语》、《民族民间传说故事》、《希腊神话》、《成语故事》之类的,小学时候看的东西。大多是盗版,毕竟他小时候想买正版都难,他小时候也没正版盗版的概念。
  《极限挑战》里有一个走六步的问题,有就走一步,一共六个问题,合计六步,第一个问题是父母双方是否都大学毕业……
  唐觉晓小时候唐爸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唐妈是高中毕业,到后来就全是教授了。但真正启蒙唐觉晓分析问题的,是10块钱一本在街边买的满篇错字的《论语》。
  在很小的时候,唐觉晓就意识到了自己身体不好,三餐都按时吃,各种求教高手,胡乱练过很多东西。
  小时候他意识到了自己所在地教育资源不足,有点本事的谁做老师呢?老师里有点本事的谁还待在这?
  以现在他的思维逻辑去看待这事,教育何其简单。
  官府运行尽量低成本高效原则,人民就会获益,所以教育就是兜底。
  增加教育质量的方法很简单,增加成本就行,厉害的人就愿意去教书,但要考虑官府和人民能否承受,毕竟成本来自于税收、国企、印钱。
  不管教育成本是高是低,都会有一个分配问题。有些人是完全不明白自己的敌人在哪,不知彼,甚至不知己,输赢都是莫名其妙的,但唐觉晓发现自己自幼就明白。
  唐觉晓小时候先遇到的第一个教育问题,是他被老师刁难了,送几斤苹果到老师家后问题解决,这成本较低。后来问题是学校课程变轻松了,但开了兴趣班,成本就比较高了。
  但这都不是真正的问题。
  真正的问题在于第一名只有一个,放到后来就是某个大学专业对地区的名额限制。
  所以唐觉晓曾经认真分析总结了一下,他真正的对手,一直是教室里一起学习的沙雕同学们。放长远点看,对手有北上广深混不下去,卖房来桂发展的人。因为桂地女方要的彩礼少,对手肯定包括全国其它各地的男人。
  虽然不太和谐,但这就是现实。
  人一开始都会觉得天生我材必有用,世人皆醉我独醒之类的,觉得藏地不够安全,自己不可能去那么艰苦的地方工作,爱情很重要,有情饮水饱……
  等出了学校了,真正面对现实了,人就会变得现实。
  首先要认准对手,才能谈怎么应对。
  一些成年人,三餐都在外边吃,什么都追力所能及的最好的,没钱这是很正常的事。好钢用在刀刃上,花钱花在裉节儿上,大多数人是不懂的。
  治国、治家、治己,道理是相通的,开源节流罢了,多存钱,尽量把钱花在高回报的地方。半部论语治天下值得怀疑,一部论语解决点自身问题是可以的。为人、学习、做事、择师、择友,论语这部粗浅、老套、过时的封建儒家糟粕,教会唐觉晓很多事。
  “怎么进杂物房就不出来了?”
  “翻出了小时候的日记,忍不住看了起来。”
  “给我看看。”
  “拿去。”
  傅梦瑶好奇心旺盛,坐旁边当小说看了起来,忍不住说:“你……早慧啊!”
  “早慧也容易早衰,爱动脑的人一般不爱动手。”
  “不是……看这日期,我还在玩泥巴的时候,你就琢磨着娶卓依婷了?”
  唐觉晓内心复杂……
  美国大选沸沸扬扬,很多人各种讨论、关注,不过大家出发点不一样。
  作为一个中国人,悲观点看,搞不好未来30年,让中国人平均资源、平均财富达到美国水准,都不一定办得到。
  不过要是乐观点看,人都是一辈子,欧美双色、民粹越来越严重了。
  头脑风暴会议上,唐觉晓说:“通过最近几个月的新闻,我看到了一些现状,预测了一些未来。”
  “比如说?”刘欢问。
  “有些人支持女人,因为男人自称民族主义者,男人反对女同等等,很多美国大学生、白领,已经何不食肉糜了。一些人宣传人道主义和民粹,估计他们是真信这个,所以愿意接受非法移民。如果哪个中国人说要接收国外难民,我会恨不得揍他一顿,更不用提接受非法入境了,谁知道这是什么罪犯?非法入境本身就是非法的。人不可以不仁,但同样不可以太圣母,帮助别人的前提是不可以伤害自己。不一定是美国上边的人蠢,也可能是坏,毕竟搞快乐教育,不快乐的就能赢……方方面面的,都要考虑清楚了。”
  众人细细琢磨……
  唐觉晓又说:“这是个大争之世,贸易战也是战,他们女人赢了还好,男人赢了的话,诸位,日子要艰难了。这男的是想做实事的,他想抢回工作岗位。有些岗位全世界数量是固定的,美国多一个,中国就少一个,大家要尽早准备。”
  众人心中一凛。
  年底大选终结,男人获胜,美国新元首是商人。
  ……
第1039章
大智若愚,取东芝
  商人成为了美国新元首,这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毕竟几乎所有媒体一边倒的说女人会获胜……
  这就好比中国国内媒体连续十多年了,一直在说房价不会再涨。
  有时候唐觉晓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处于谁的战忽之中,国内《致富经》就不能致富,国外描述的中国,听着就像低配的印国。就连印国称呼中国魔都,也叫做“小孟买”……???……
  文章是不是欧美人写来搞事的?
  要是什么时候国内新闻说房价要涨,估摸着就要跌了。
  但它跌的可能又有技巧,某些虚高的地方跌了,但一些琢磨不透的地方又涨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让人想得脑阔疼……在思考的过程中,人们想通了自己买不起。
  ???
  美国新元首还没上任,党争立刻就起来了,先是女人不服各种大闹,然后是什么通俄,再接着各种PS成同性恋图,然后是邮件事件,看得地球另一边的中国人都懵了……
  通过观察这次大选,一些人很容易就能脑补出宋时党争、明末东林党阉党大战的影响。
  一个体系发展下来,绝对不是几年能做成的,前人永远在为后人打基础,如果换一批人就重新开局一次,难度直接就变大了。
  要换女的上阵,其实唐觉晓还是认为不行。
  女的这一套和观海是一个思路,仗着高技术收专利费赚钱,送钱给太平洋一圈,再给中国周边一圈,然后国内民粹又要养几千万吃白饭的人,坐吃山空这谁都懂。也不是他们傻,而是民粹投票,不这么干上不去。
  那么中国现在的思路,抽税建穷的地方,然后工厂往穷的地方转移,就可以了吗……唐觉晓还是认为不行。
  地产透支未来太多了,要是按发展思路,许多工厂就应该从南粤转移到了南桂,但怎么看着大量转移到了越国了?甚至有些还是中国人投的钱。
  那么越国炒房,房价收入比逆天,靠这个和中国抢生意,就可以行吗?还是感觉不行,同样是饮鸩止渴,和中国比没差别的。他们想做韩国、日国,难度更大。
  这就震惊了,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是的,唐觉晓真心是这么认为的,包括他自己,他也不看好。
  平时咸鱼着干,能保持盛唐健康运行,不要阵亡在贸易战里,看什么时候运气来了爆发一阵,运气没了再继续咸鱼……大概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国人吃苦耐劳,自古至今“人上人”的概念深入人心,不出意外二三十年后会占据优势。但这就和人口红利不等于人口的红利一样,个人不一定轻松,真正轻松的办法是不努力。
  如今欧美人收入高那么多,物价比中国都便宜,他们都能焦虑。日国人收入那么高,物价只要不太讲究也依然能承受,但压力还是那么大。
  轻松快乐是比较出来的,当一个人各方面条件强于周边,就会快乐,反之就会痛苦。
  唐觉晓最近在认真琢磨儒家里现在可以用的部分,以及黄老之术,编《咸鱼沙雕学》,再混入一些法家的东西,升级成《轻松快乐学》……只是这东西对他自己都造成了影响,传出去怕破坏力太大……
  男人登基了,美国哀鸿遍野,有些学校对女人的支持率超过90%,老师讲课到半忽然痛哭出声,学生多人请假在家哭,然后各种互爆、互相抹黑……
  新闻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就是看得蛋疼……
  虽然大家都烂,包括以国那么发达的国家,科学素养高的人也是天天苦大仇深的,根本不结婚生孩子,反倒是搞迷信研究的生得多。
  在这个大家都不怎么样的时代,努力去做自己的事,就够了,成败看命。
  中国经济上一带一路继续做,文化上孔子学院全球布局。
  到目前为止,光是孔子学院全球就有五六百家,小学课堂一千多家,注册会员200多万,教师4万多。
  单纯的儒家思想其实没什么用,但也正因为没什么用,才适合在国外传播。孔子学院主要是为国外做汉语方面的服务,不为了盈利,类似于教外国人中文,再教点中国历史和中国古代社会学。
  明时读书人里有水太凉的,但同样有许多殉国的,甚至是被屠族的。清时有帮镇压起义的,但整个清朝读书人造反是不断的,只是雍正太逆天,一个土改续了很多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4/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