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11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30/1806


[51]梁启超:《欧游心影录节录》,重印,载《饮冰室合集》,《专集》第5册,第1—152页。
[52]见侯外庐:《近代中国思想学说史》,第704—727页。
[53]《谭嗣同全集》,第24—35页。
[54]校注:孔教亦称儒教,儒家今文经学派,从董仲舒到康有为,都曾看待孔子如宗教教主。1912年10月,陈焕章等在上海发起成立孔教会;1913年2月,出版《孔子教会杂志》;9月9日,在曲阜召开第一次全国孔教大会,后改为孔教总会,康有为任总会会长;总会自上海迁北京。袁世凯进行帝制运动时,1916年,曾举行祀孔祭天。
[55]见萧公权:《近代中国与新世界:改革者和乌托邦主义者康有为,1895—1927年》,第4章,第97—136页。
[56]康有为:《中华救国论》,载《不忍杂志》,1(1913年3月),第21—22页。
[57]夏曾佑:《中国历史教科书》,见蔡元培《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的分析,《申报》创刊50周年纪念刊《最近五十年》。
[58]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载《新民丛报》,2(1902年2月22日),第59—72页。
[59]张东荪:《余之孔教观》,载《庸言》,1.5(1913年6月),第1—12页。
[60]严既澄:《〈少年中国〉宗教问题与批评》,载《民铎》,3.2(1922年2月1日),第1—12页;另见周策纵:《五四运动》,第322—323页。
[61]见盖伊·阿利多:《最后的儒家:梁漱溟和中国现代性的困境》。
[62]校注:少年中国学会,1918年7月,王光祈、李大钊、曾琦等在北京发起成立,总会设在北京,1924年迁南京,在成都、法国巴黎设分会;初有会员42人,后发展至120余人,分布国内外。会员有的主张共产主义,有的主张无政府主义,有的主张国家主义等,大多从事教育、新闻、工程、农业和科学研究活动,会员的主张后发生分化。1925年,停止活动。
[63]引自严既澄:《〈少年中国〉宗教问题》。
[64]梁漱溟:《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
[65]《科学与人生观》,由胡适和陈独秀作序。
[66]张君劢:《人生观》,载《科学与人生观》。
[67]校注:即1903年6月的上海《苏报》案。
[68]关于这场争论的分析,见迈克尔·加斯特:《中国知识分子与辛亥革命: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诞生》。
[69]马丁·伯纳尔:《1907年以前中国的社会主义》。
[70]梁启超:《开明专制论》,载《新民丛报》(1906年),重印《饮冰室文集》,第6册,第13—83页。
[71]伯纳尔:《中国的社会主义》,第158—159页。
[72]民[褚民谊]:《无政府说》,载《新世纪》,40(1908年3月28日),第158页。
[73]关于虚无主义者的讨论,见唐·C.普赖斯:《俄国与中国革命的根源,1896—1911年》,第7章;伯纳尔:《中国的社会主义》,第198—226页。
[74]引自普赖斯:《俄国与中国革命的根源》,第148页。
[75]安庆起义,即浙皖两省共谋举义时徐锡麟在安庆刺安徽巡抚恩铭案。
[76]玛丽·巴克斯·兰金:《清末妇女的出现:秋瑾个案》,载马杰里·沃尔夫和罗克珊·威特克编:《中国社会中的妇女》,第39—66页。
[77]校注:吴樾(1878—1905年),安徽桐城人;1902年考入保定高等师范学堂;1903年,赴上海西牢访问章炳麟、邹容,并与陈独秀、张继、陈天华、赵声等相结纳,参与创建军国民教育会;并在保定创办两江公学、《直隶白话报》,撰文《暗杀时代》,倡导暗杀手段。1905年,清廷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吴樾潜入北京,于9月24日,在五大臣到车站登车出发时,怀揣炸弹混入五大臣专车,炸伤二大臣,吴樾壮烈牺牲。
[78]对这两个小组的英文论述,见于罗伯特·斯卡拉皮诺和乔治·余:《中国无政府主义运动》和艾格尼丝·陈:《中国的无政府主义者》,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论文,1977年。
[79]吴稚晖:《无政府之闲天》,载《新世纪》,49(1908年6月30日),第191—192页。
[80]吴稚晖:《推广仁术以医世界观》,载《新世纪》,37(1908年3月7日),第3—4页。
[81]《天义》,3—19(1907年7月10日至1908年3月15日),按1966年东京单行本编码。
[82]刘师培、何震:《论种族革命:无政府革命之得失》,载《天义》,6(1907年9月1日),第135—144页。
[83]刘师培:《人类均力论》,载《天义》,3(1907年7月10日),第24—36页。
[84]校注:鲍敬言(约278—342年),东晋思想家,无神论者。
[85]《天义》11—12和16—19(1907年11月30日和1908年3月15日)。
[86]刘师培:《论新政府为病民之根》,载《天义》,8—10(1907年10月30日),第193—203页。
[87]志达:《男盗女娼之上海》,载《天义》,5(1907年8月19日),第95—98页。
[88]刘师培、何震:《论种族革命与无政府革命之得失》,载《天义》,第138页。
[89]刘师培:《人类均力论》,载《天义》,第27—28页。
[90]李三宝:《康有为对传统观念的攻击:其早期著作的解释和翻译,1884—1887年》,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论文,1978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30/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