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11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1/1806


[361]汪精卫的辞职电报载《革命文献》,17,第3105—3106页;《中华年鉴,1928年》,第1391页。
[362]关于名单,见《中华年鉴,1928年》,第1390—1397页。
[363]《从容共到清党》,第780—782页,部分根据《革命文献》,17,第2996—3064页,陈训正关于反唐战役的报道和文件。乔丹:《北伐》,第145页;《关于美国外交关系的文件,1927年》,2,第36—37页。
[364]校注:此时粤汉铁路,北段自武昌通车至株洲南渌口;南段自广州通车至韶关,自渌口至韶关段未修筑。
[365]高荫祖:《中华民国大事记》,第269—273页;《从容共到清党》,第777页称汪精卫于10月28日抵达广州。
[366]高荫祖:《中华民国大事记》,1927年10月14日、11月1日与8日;又S.伯纳德·托马斯:《1927年的中国革命和广州公社中的“无产阶级霸权”》,第21页。
[367]校注:此处所称宋夫人,即宋庆龄与宋美龄等之母倪桂珍,其夫为宋耀如,即宋查理,故称宋夫人。
[368]董显光:《蒋介石》,第100—101页,蒋氏的结婚日期是在12月1日,采用民间和基督教的仪式,后来蒋介石即皈依基督教。
[369]入江昭:《帝国主义之后:探求远东新秩序》,第157—158页,根据日本外务省记录。
[370]高荫祖:《中华民国大事记》,第274页。英国外交部405/255,机密,《关于中国的进一步通讯》,第13448号,1927年10—12月,第116号附件,广州总领事璧约翰致北京蓝普森,1927年11月22日,描述了前几周广州的政治,包括宋子文的来访。
[371]李云汉提供了生动的报道,引了黄绍竑和李济深对张发奎的尖锐指责,《从容共到清党》,第790—794页。高荫祖:《中华民国大事记》,第275页。《关于美国外交关系的文件,1927年》,2,第35—36页。总领事璧约翰在前面所引报道中的推测,李济深并非受骗,而是知道自己在广州的地位不稳才去上海,由黄绍竑来“背包袱”。根据掌握的材料判断,这似乎不大可能。
[372]《从容共到清党》,第792—794页;高荫祖:《中华民国大事记》,第275—276页。关于有关文件,见《革命文献》,17,第3113—3122页。
[373]高荫祖:《中华民国大事记》,第276—278页;《中华年鉴,1928年》,第1400页;英国外交部405/256,机密,《关于中国的进一步通讯》,13583,1928年1—3月,第154号附件,上海总领事巴尔敦致北京蓝普森,1927年12月11日。这是一份准备会议消息灵通的报告,巴尔敦爵士列举了35名参加会议的人,胡汉民因未参加而最惹人注意。巴尔敦举出以下数人为反对汪精卫一派的南京死硬派,为谭延闿、蔡元培、李石曾、李宗仁、李济深、伍朝枢和吴铁城,一个有趣的结合。关于蒋介石对会议参加者的呼吁,见《革命文献》,16,第2875—2879页;关于讨伐张发奎、黄琪翔的命令,见《革命文献》,17,第3122—3124页。
[374]汪精卫的自辩书和引退声明,载《革命文献》,17,第3134—3145页。
[375]几乎所有的中共党史都描述了广州起义,起义在全世界的报纸上都有详细报道。以下是观察者的报道:J.卡尔文·休斯顿:《1927年12月11—13日中国广州的农、工、兵的叛乱》。致美国驻北京公使马克谟第699号快信,1927年12月30日,藏于胡佛研究所,斯坦福,加州,J.卡尔文·休斯顿藏件,第2袋第2部分第5夹第20件(第12件是1927年12月11日的中文传单原件,它宣布成立苏维埃和一份官员名单)。总领事休斯顿电报报告的要点可见于《关于美国外交关系的文件,1927年》,2,第39—40页;美国国立档案馆有它们的缩微胶卷。英国外交部405/256,机密,《关于中国的进一步通讯》,13583,第71号,附件1,1927年12月15日广州詹姆斯·布雷南致北京蓝普森,记事;附件3,12月11日广州散发的传单英文译文;同上,第80号,附件4,香港总督金文泰致伦敦殖民大臣,12月15日,记事;附件5,12月11日《红旗》的英文译文,宣布广州苏维埃成立和官员名单。英国外交部371/13199中有许多金文泰总督发出的快信,提供了12月至1928年2月广州和广东形势的情报。斯威舍伯爵在起义进行时至粉碎后在广州,他提供了目击者的生动报道,报道载肯尼思·W.雷亚编:《革命中的广州,斯威舍伯爵文集,1925—1928年》,第89—125页收了文件的译文和景象可怕的照片。《共匪祸国史料汇编》,1,第510—565页转载了12月13—15日中文报纸的报道,以及一份有价值的文件,1928年1月3日中共政治局决议《广州起义的意义和教训》。广泛使用回顾性文献的有学术性和详尽注释的著作有:S.伯纳德·托马斯:《中国革命和广州公社中的“无产阶级霸权”》;萧祚良:《1927年的中国共产主义》,第134—156页;《从容共到清党》,第794—799页。
[376]计划以11月18日《中央通告第十六号》形式出现,载《中央通讯》,13(1927年11月30日),第1—6页。
[377]托马斯:《中国革命和广州公社中的“无产阶级霸权”》,第21—22页。
[378]托马斯:《中国革命和广州公社中的“无产阶级霸权”》,第23页。
[379]校注:此处的教导团,为第四军教导团,团长为叶剑英,称其为副团长,有误。
[380]校注:黄琪翔任第四军军长的时间为1927年6月15日至1927年12月14日。
[381]《革命文献》,17,第3124—3125页。
[382]12月15日,总领事璧约翰报告所言,载英国外交部405/256,机密,13583,第71号,附件1,见本小节第一条注脚。
[383]英文译文,载英国外交部405/256,机密,13583,第71号,附件3;第80号,附件5,照片和斯威舍的英文译文,载雷亚编:《革命中的广州》,第99—102页。苏兆征、张太雷、陈郁、澎湃(未在)、杨殷、叶挺和恽代英的传记,见克莱因、克拉克:《传记词典》,名单的其他人物是周文雍、黄平、何来和徐光英。
[384]叶挺后来雄辩地描述了广州人对起义的敌视和恶感,引于萧祚良:《1927年的中国共产主义》,第141—142页。
[385]休斯敦:《广州的农、工、兵叛乱》,第36—38页,被杀人的照片藏于胡佛研究所,卡尔文·休斯敦藏品,第2袋,第2部分,第3夹,第11号。收藏品中还有副领事哈西斯的私人文件。
[386]萧祚良:《1927年的中国共产主义》,第142页引了广东省委1928年1月1—5日通过的《广州起义决议案》;休斯敦:《广州的农、工、兵叛乱》,第28页;托马斯:《中国革命和广州公社中的“无产阶级霸权”》,第27页引了载于L.P.杰柳辛编的《广州公社》第207页的1928年1月的《布尔什维克》第12期材料。
[387]校注:此处所称“以前的三个租界”,即俄、德、英三国在汉口的租界。汉口德租界于1917年3月16日中国收回,18日改原德租界为特别区。1925年3月2日,汉口地方当局正式收回俄租界,改为特别区。1927年3月15日,中国正式收回汉口英租界,设立汉口的第三个特别区。
[388]校注:原文为孙逸仙大学。1927年2月20日,武汉国民政府正式将前国立武昌大学、商科大学、湖北省立文科大学、法科大学、医科大学,合并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又称第二中山大学;1928年7月,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始改为国立武汉大学。此处所称的孙逸仙大学,即武昌中山大学,亦即第二中山大学。
[389]英国外交部405/256,机密,13853,第144号附件1—6,代理总领事哈罗德·波特,汉口,1927年12月1日致北京蓝普森,附1927年12月17—21日《汉口评论》关于突然搜查报道摘录,报告有700多名中国涉嫌者和12名苏联人被捕,提供了30名被处死者的姓名,其中5名是女学生,年龄从20岁到26岁。李汉俊传记见克莱因和克拉克编:《传记辞典》;詹大悲传记见包华德和雷华德《传记辞典》。奇怪的是,突然搜查显然未能抓住12月14日和15日在汉口参加湖北党代表大会的39名共产党领导人。萧祚良的《关于1927年武汉起义的争论》对此有叙述,载《中国季刊》,33(1968年1—3月),第108—122、133页。
[390]高荫祖:《中华民国大事记》,第281页。
[391]校注:原第八军军长唐生智,因在反唐战争中遭到失败后,避居日本。
[392]校注:在改组前停止党务活动的5个省为安徽、湖北、湖南、福建、云南。
[393]校注:当选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的共产党员,为谭平山、林祖涵、李大钊、于树德、吴玉章、杨匏安、恽代英等7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的共产党员,为毛泽东、许苏魂、夏曦、韩麟符、路友于、董用威(董必武)、屈武、邓颖超等8人;合共15人;13人为误。二届的中监委共产党员为高语罕,候补中监委为江浩。
[394]校注:1928年1月7日,国民党中常会决定,停止汪精卫、陈公博、顾孟馀、甘乃光4人中央执行委员职务。
[395]《从容共到清党》,第804—806页;高荫祖:《中华民国大事记》,第281—284页。
[396]包括候补委员,两个委员会有80人,但3人已死亡,15人为共产党员,8人已被开除或出国,3人是苏联人。开幕式的名单载《从容共到清党》,第806页,11名与会者为中央执行委员会正式委员(共36人),10名为候补委员(共24人),5名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共12人),3名为候补委员(共8人)。
[397]校注: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确定,中央常务委员会下设组织、宣传与政治训练三个部及民众训练委员会。
[398]《革命文献》,17,第3138—3152页详细介绍了丁惟汾、陈果夫和蒋介石的改造国民党的建议,此建议保存在国民党档案馆中。关于简要的报道,见英国外交部405/257,机密,《关于中国的进一步通讯》,13612,1928年4—6月,第36号附件3,上海巴尔敦致北京蓝普森,1928年2月16日。
[399]校注:被停止两位中监委候补委员资格的,为邓懋修与谢晋二人。
[400]《从容共到清党》,第807页;驱逐情况,参见《中国国民党整理党务之统计报告》,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部,1929年3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1/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