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13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37/1806

[108]见康普顿:《毛泽东的中国》,第6—7页。
[109]整风文献中,有毛泽东文章6篇,中央委员会文件5篇(可能全部或部分由毛泽东执
笔),刘少奇、陈云和康生各1篇,宣传指南1篇,军队报告1篇,斯大林3篇,列宁和斯大林1篇,季米特洛夫(共产国际领袖)1篇和《联共(布)党史》的《结束
语》。四篇苏联文献是后来加的,似乎是后来想起来的。
[110]毛泽东和他的支持者(特别是陈伯达)很认真对待这一挑战,或许想利用它在党内提出不要做出危害毛泽东或损伤他的形象的行为。晚至1945年(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承认“国民党仍然有颇大的影响和实力……我们一定要降低国民党在民众心目中的影响和地位,达到提高我们的影响和地位”。见怀利《毛泽东主义的出现》,第218—225页。
[111]只可能粗略估计。党籍并不直接有价值,因为许多级别低的党员参加生产。1941年末,有大约8000名官员支领谷物俸给(谢尔登:《革命中国的延安道路》,第152页)。这个数字显然不包括党的高级干部。也不包括大约4万名守备部队,直到这个时候他们大部分也是非生产者。因此,总数可能达到5万人。在140万人口中,大概1/3弱为15岁至45岁的男子。这样,陕甘宁壮丁可能有10%脱离生产。
[112]村级的规避行为在民间作家赵树理的受到官方赞扬的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中有生动的描写。
[113]这位虚构的主人公是一个贫苦不识字的农工,擅长板话,他用尖锐的打油诗揭露村中要人多年来欺骗从区里来巡视的共产党干部。
[114]《解放日报》(1942年4月3日)。这次调查也显示87%党员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入党;39%是文盲。这是我所知的唯一的这类“民意调查”。
[115]引自施兰:《游击经济》,第193页。关于人员数据,见谢尔登:《革命中国的延安道路》,第215—216页。这个领导人(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说2.25万人(不含军人)享受供给制。
[116]谢尔登:《革命中国的延安道路》,第142—143页。
[117]见范斯莱克:《敌与友》,第116—121页。
[118]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97页。
[119]引自中央统战部1940年11月2日指示。见范斯莱克:《敌与友》,第269页。
[120]《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736页。
[121]施兰:《游击经济》,第251页。
[122]赵国俊:《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1921—1959年》,第51页。
[123]陈永发:《革命的形成》,第234页。
[124]薛暮桥:《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山东解放区的经济工作》,第52页以下。
[125]从李成瑞:《抗日战争时期几个人民根据地的农业税收制度与农民负担》第108—109页上的数据导出。1941年和1942年某些减产大概是因为那两年根据地规模的变动和日军的扫荡。
[126]见陈永发:《革命的形成》。第338页以下。
[127]这段的数据和引文取自范斯莱克:《敌与友》,第150—153页。
[128]陈永发:《革命的形成》,第532页以下。
[129]《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1942年9月7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81页。
[130]一号作战的概要主要采自齐锡生《战争中的国民党中国:军事失败和政治崩溃,1937—1945年》,第73—82页。
[131]白修德和贾安娜:《中国雷鸣》。
[132]应为民主政团同盟。——译者
[133]关于持不同政见者,见齐锡生:《战争中的国民党中国》,第113—117页;关于民主同盟及其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见范斯莱克:《敌与友》,第168—184页。
[134]《中共抗战一般情况的介绍》,第238页。
[135]《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950页。
[136]迪克西使团的最著名成员谢伟思猜想,这个名字来自歌词“他们所说的迪克西的一切是真的吗?”迪克西当然是造反者一方。
[137]赫尔利显然只接受罗斯福的口头指示,而且从开始就不受他颇藐视的国务院的约束行事。他后来声称他的使命是防止国民党崩溃,支持蒋介石,协调蒋介石和美军司令官之间的关系,防止经济崩溃,为打败日本而统一中国一切军事力量,以及促进中国内部团结。见以下第13章。
[138]引用于詹姆斯·B.里尔登-安德森:《延安与列强》,第56页。
[139]看起来似乎是,勇猛的彭德怀在七中全会上表示过这样一些疑虑。见怀利:《毛泽东主义的出现》,第262页。
[140]怀利:《毛泽东主义的出现》,第261页。
[141]《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45页。
[142]这个概括依据康拉德·布兰特等:《中国共产主义文献史》,第419—421页。
[143]康拉德·布兰特等:《中国共产主义文献史》,第292页。又见唐纳德·W.克莱恩和安妮·B.克拉克:《中国共产主义传记词典,1921—1965年》,附录50,第1081—1089页。
[144]《中国问题白皮书》,第549—560页。
[145]在《论联合政府》的专论国际形势的几小节中,毛只提到苏联是联合打败法西斯势力的三(或五)大国之一。不提苏联的领导作用,也不提斯大林的名字。
[146]引用于里尔登-安德森:《延安与列强》,第103页(但是是转译的)。
[147]宣道华:《毛主席向人民讲话》,第191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37/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