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2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1/1806


[156]《资治通鉴》卷245,第7923—7924页;《旧唐书》卷161,第4232页。
[157]《资治通鉴》卷246,第7940—7941页。
[158]同上书,第7935页。
[159]同上书,第7943—7945页。
[160]《资治通鉴》卷246,第7949—7951页。
[161]《旧唐书》卷176,第4557页。
[162]这一点可用严耕望的《唐仆尚丞郎表》中的资料予以证实。
[163]《李文饶文集》卷10,第9—11页;《旧唐书》卷18上,第607—608页。
[164]《李文饶文集》卷11,第6—7页。
[165]同上书,第3—4页;汤承业:《论唐代相制下的会昌政风》(台北,1973年),第105页;又见《唐会要》卷64,第1112—1113页。
[166]汤承业:《论唐代相制下的会昌政风》,第105页;又见《唐会要》卷64,第1112—1113页。
[167]《资治通鉴》卷248,第8020页。
[168]《资治通鉴》卷248,第8009—8010、8020页;室永芳三:《唐末内库的存在形态》。
[169]《资治通鉴》卷246—247;《李文饶文集》卷13—15;参照山田信夫《游牧回鹘国的灭亡》,载石母田正等编《古代史讲座》卷11(东京,1965年),第199—228页。
[170]《资治通鉴》卷247—248;《李文饶文集》卷15—17。
[171]《资治通鉴》卷247,第7980—7981页。
[172]赖肖尔:《圆仁游唐记》(纽约,1955年),第237—257页。
[173]《旧唐书》卷18上,第604—605页。
[174]陈观胜:《会昌灭佛的经济背景》,载《哈佛亚洲研究杂志》,19(1956年),第67—105页。
[175]雅克·热内:《五到十世纪中国社会中佛教的经济面貌》(西贡,1956年)。
[176]崔瑞德:《中世纪的寺院和中国的经济》,载《东方和非洲研究学院学报》,19.3(1957年),第526—549页;崔瑞德:《唐代中国的寺院庄园》,载《大亚细亚》(新版),5(1956年),第123—145页。
[177]《旧唐书》卷18上,第603—606页。
[178]陈观胜:《中国佛教的改造》,第254—255页;欧大年:《民间的佛教》(麻省坎布里奇和伦敦,1976年),第3章。
[179]《大正新修大藏经》卷49,第386、637页;《李文饶文集》卷20,第3—4页。
[180]《旧唐书》卷18上,第606—607页;《资治通鉴》卷248,第8017页;参照《旧唐书》卷18下,第614—615页。
[181]《资治通鉴》卷249,第8047—8048页。
[182]《旧唐书》卷18下,第615页。
[183]“宣”(Hsüan)与“玄”(Hsüan)在罗马拼音法中相同,现按照感妥玛一翟理思拼音体系,在“宣”字拼音上多加了一个“i”字母而成为Hsiuan字,使宣宗与玄宗的拼音有所区别。
[184]王谠:《唐语林》卷1(上海,1957年),第7页。
[185]《东观奏记》(《图书集成》版)卷1,第2页。
[186]《资治通鉴》卷249,第8075—8077页。
[187]《资治通鉴》卷249,第8073页。
[188]《东观奏记》卷1,第6页。
[189]《东观奏记》卷2,第14—15页。
[190]《四库全书总目》卷51,第15页。
[191]《东观奏记》卷2,第12页;《资治通鉴》卷248,第8032—8033页。
[192]《旧唐书》卷18下,第628页。
[193]《旧唐书》卷18下,第627、629页。
[194]崔瑞德:《唐代的财政管理》,第57—58页。
[195]赖肖尔:《圆仁游唐记》,第4—5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1/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