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4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5/1806


[202][277]兰德彰:《虞集和他的蒙古君主》,第109页。
[203]见[508]杜联喆撰写的洪钧传。洪钧将一些中世纪西亚的史料和欧洲当时有关西亚史料的研究成果翻译成了汉文。
[204][687]柯绍忞:《新元史》(天津,1922年私人出版)。
[205][665]见《明史·解缙传》,卷147,第4120页。
[206][766]李思纯:《元史学》(上海,1926年版),第58—61页,指出在明代有三部或四部有关元史的著作。
[207][661]陈邦瞻:《元史纪事本末》(北京,1955年版,1979年再版)。
[208][766]李思纯:《元史学》,该书虽然已是50年前出版的老书,但还是为清代的元史研究成果提供了有用的叙述,特别是在第61—74页。
[209][663]邵远平:《元史类编》,1699年初版。
[210][46]见陈学霖在《元代官修史学:辽、金、宋三史的修撰》第103页及注140对该书的简介。
[211][671]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北京,1935年版,1959年再版)。
[212][676]钱大昕:《潜研堂文集》(上海,1929年版)。
[213][678]汪辉祖:《元史本证》,2册(北京,1984年版)。
[214][684]魏源:《元史新编》(江苏,1905年版)。
[215][686]曾廉:《元书》(邵阳,1911年版)。
[216][685]洪钧:《元史译文证补》(江苏,1897年版)。
[217][687]柯绍忞:《新元史》(天津,1922年版;北京,1930年二版),二十五史刊行委员会编《二十五史》再版(上海,1935年版;台北,1962—1969年再版)。
[218]关于屠寄著作的价值及其与其他有关元史的著作的关系的评述,见余大钧:《论屠寄的蒙兀儿史记》,《元史论丛》第3辑,第219—230页。
[219][63]陈恒昭:《蒙古统治下的中国法律传统:1291年法典复原》(普林斯顿,1979年版),第31—32页。
[220][628]《元典章》,出版时用的是全名《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72年版),60卷,16册。书后附有博物院职员昌彼得的重要跋文。
[221]最有代表性的是京都大学元典章研究班20世纪40—50年代的成果,包括[270]
1957年出版的《元典章索引稿》(台北,1973年再版)和《东洋学报》24期(1954年)为元典章研究出的特刊。近年的成果有[515]植松正编辑的典章正文的年代索引《〈元典章〉年代索引》(东京,1980年版)。[221]岩村忍、田中谦二编校了《元典章》卷39—57“刑部”部分——即犯罪和断案部分——并以《元典章·刑部》之名出版,2卷(京都,1964、1972年版)。关于日本的其他研究成果,见[516]植松正的《元代制度与社会》的介绍。
[222][106]伊丽莎白·恩迪科特—韦思特在《苏联对前现代化中国的研究》中的《元代》里,介绍了(前)苏联的研究情况。对其他国家研究成果的综述,现在还没有。
[223][76]柯立夫英译《蒙古秘史》(坎布里奇、伦敦,1982年版)。
[224][623]苏天爵:《国朝文类》(《四部丛刊》本)。
[225][400]罗依果等编:《金元文集传记资料索引》,3卷(堪培拉,1970—1979年版)。
[226][534]阿瑟·韦利:《长春真人西游记》(伦敦,1931年版)。
[227][601]《圣武亲征录》,载王国维编《蒙古史料四种》(台北,1975年版)。
[228]王国维编:《蒙古史料四种》(台北,1975年版)。
[229][515]植松正:《〈元典章〉年代索引》(东京,1980年版)。
[230][404]拉施特:《史集》,2卷,哈力迷编(德黑兰,1959年版)。
[231][407]拉施特:《成吉思汗的继承者》,约翰·A.波义耳翻译(纽约,1971年版)。
[232][406]拉施特:《五世系谱》,手稿,脱卡比·撒拉伊博物馆,编号2932号。
[233][19]阿塔蔑力克·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3卷,米尔咱·穆罕默德·可疾维尼校勘波斯文本(伦敦,1912—1937年版);[18]阿塔蔑力克·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2卷,约翰·A.波义耳英译本(坎布里奇,1958年版)。
[234][312]米哈伊·阿老丁·术兹札尼:《纳昔儿史话》,W
.纳骚·李士编(加尔各答,1864年版)。
[235][313]米哈伊·阿老丁·术兹札尼:《纳昔儿史话》,H.
G.拉弗梯译,2卷(新德里,1970年版)。
[236][87]克里斯托弗·道森编:《出使蒙古记》(纽约,1955年版)。
[237][761]李则芬:《成吉思汗新传》(台北,1970年版)。
[238][409]保尔·拉契内夫斯基:《成吉思汗:他的生平和事业》(威斯巴登,1983年版)。
[239][168]韩百诗:《成吉思汗》(巴黎,1973年版)。
[240][333]
N.
TS.蒙库耶夫:《关于蒙古早期大汗的汉文史料》(莫斯科,1965年版)。
[241][399]罗依果:《耶律楚材(1189—1243年):佛教徒和治国儒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5/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