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9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82/1806


[14]《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28,第19、36页。
[15]《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28,第20页;卷29,第13、16、18—19页。
[16]左宗棠:《左文襄公全集》卷14,第17页;卷19,第16—21页。吕实强:《丁日昌与自强运动》,第186—187页。《皇朝政典类纂》卷325,第4、8—10页。
[17]刘锦藻编:《清朝续文献通考》卷202,第9、505页。刘广京:《清末地方权限的再估价》,载《清华学报》卷10第2期(1974年7月),第217页。
[18]《皇朝政典类纂》卷326,第6—8页。
[19]见恭亲王1884年1月奏折和总理衙门其他大臣的奏折,载《洋务运动》,第526页。又见张佩纶《涧于集》卷6,第10页。
[20]见罗尔纲《绿营兵志》,第72—73页(注70—73)。关于使用练军镇压地方叛乱,在《宫中档·光绪朝奏折》中现在已有更详尽的材料,例如卷2,第302、664、667页;卷3,第172、318、323、399、445、518、753页。
[21]邓嗣禹、费正清:《中国对西方的反应》,第69页。
[22]戈登档案(英博物馆),Add.MSS.52,389(1864年8月26日);52,393,“关于英帝国势力范围的秘密备忘录”(1864年)。
[23]详见史密斯《外国人在凤凰山的训练和中国的自强》,载《现代亚洲研究》卷10第2期(1976年),第195—223页。
[24]戈登档案,Add.MSS.52,389,1864年6月19日。
[25]《清代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25,第27页。可是李鸿章在1864年7月指出,由于戈登负责训练计划,“以后无甚波澜”;《李文忠公全集 ·朋僚函稿》卷5,第21页。
[26]丁日昌:《丁中丞政书》卷7,第10—11页。哈克:《太平军叛乱中的事件》,第526—527页。
[27]丁日昌:《抚吴公牍》卷50,第8页。FO(英国外交部档案)228:453及492,文兹坦利的报告(1868年11月20日及1870年1月13日)。
[28]FO228:54,文兹坦利的备忘录(1873年1月6日)。
[29]特别见金天柱《清真释疑》,第1、4—5、17、19—21、25—28页。
[30]王树槐:《咸同云南回民事变》,第45—52页。
[31]同上书,第136—184页。陈锦江:《马如龙从云南回民之乱的叛乱者变成了变节者》,载《中国论文集》第20期(1966年),第86—118页。
[32]马德新:《大化总归》前言,著者序,卷1,第15—24、36—40页;卷2,第1—2页。王树槐:《咸同云南回民事变》,第109—127页。
[33]黄家谟:《滇西回民政权的联英外交》,第25—37、88—113页。
[34]白寿彝:《回民起义》第1册,第8页;第2册,第106、111—131页。王树槐:《咸同云南回民事变》,第118页注22。黄家谟:《滇西回民政权的联英外交》引用了印度司的档案(第164—189页)。参照田汝康《有关杜文秀对外关系的几个问题》,载《历史研究》1963年第4期,第141—150页。
[35]佐口透:《18和19世纪东突厥斯坦社会史研究》,第534—538页。贝柳:《克什米尔和喀什噶尔:1873—1874年喀什噶尔旅行记》,第321—327页。
[36]单化普:《陕甘劫余录》,载《回民起义》第4册,第311页。佐口透:《18和19世纪东突厥斯坦社会史研究》,第559—579页。弗莱彻:《中亚的苏菲教派和马明心的新教》,载陈阶贤(音)编《第四次远东阿尔泰会议纪要》,第75—96页。《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38,第35、63—64页。
[37]朱文长:《谈有关西北回乱的两个问题》,载《清华学报》卷5第1期(1965年),第135—137、141页。
[38]东阿居士:《秦难见闻记》,载马霄石《西北回族革命简史》,第93—96页。
[39]单化普:《陕甘劫余录》,载《回民起义》第4册,第311—312页。
[40]除非另注出处,我们关于陕甘两省事件的概述均取材于朱文长的《1862—1878年中国西北的回民叛乱》和郭廷以的《近代中国史事日志》。
[41]特别可参看1863年甘肃宁夏边境绅耆通过御史上皇帝的请愿书,载于马霄石《西北回族革命简史》,第34页。
[42]罗正钧:《左文襄公年谱》卷5,第23页。黄河的支流据信为湟水(见马修斯的《汉英字典》条目第2289号),它连接着青海的西宁和甘肃东南部。
[43]这两种著作均见上面213页注4,以及马霄石的《西北回族革命简史》。
[44]《纪事》(原系用中文化的阿拉伯文写成的残卷,由庞士谦译成中文),载《回民起义》第3册,第240页及第1页对面的图版。
[45]引自朱文长《中国西北的回民叛乱》,第64页。
[46]我们对中国伊斯兰教的研究,特别是对新疆事件的研究,很得益于当前弗莱彻教授关于清代亚洲腹地的历史考察的手稿。在见解方面,我们也要感谢纽约州立大学拉尼·布鲁斯·菲尔兹教授,我们从他的《左宗棠与回民:1868—1880年在中国西北实行的经世之道》一书受到很多启发。
[47]妥明(妥德林)据信从甘肃河州来,在到达新疆之前曾访问过金积堡。郭廷以:《近代中国史事日志》第1册,第449页。
[48]徐中约:《伊犁危机,1871—1881年》,第27页。
[49]袁清:《阿古柏与回民叛乱》,载《中亚杂志》第6期(1961年),第145—148页。
[50]马霄石:《西北回族革命简史》,第61—62页。袁清:《阿古柏与回民叛乱》,第149页。
[51]阿尔德:《1865—1895年英属印度的北部边境》,第15—48、303—305页。
[52]引自V.G.楚尔南《喀什噶尔和中亚的政治,1868—1878年》,载《剑桥历史杂志》卷11第3期(1955年),第328页。又见徐中约《伊犁危机》,第34—35页。
[53]中田吉信:《同治年间的陕甘回乱》,载《近代中国研究》第3期(1959年),第132页。《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30,第66—67页;卷37,第64页。《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10,第36页;卷11,第32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82/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