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妖记(校对)第4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4/902

  “各位乡亲,大家好。”子柏风道,“我是信任的山水郎子不语,我今日叫大家来,是为了重新测绘山水事宜。”
  “山水郎?子不语?这个名字我好像是在哪里听过?”
  “子不语?哪个子不语?”
  “莫非是那个乡试第二名的子不语?”
  “不是,我记得的是另外一个人叫子不语,就是桂墨轩的少东家。”
  “聚灵华府的那个子不语吧。”
  “是子公子,原来他来当山水郎了!”有人认出了子柏风。
  “子公子为我们做了那么多好事,为什么会来做山水郎?”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子公子为我们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所以得罪了当官的人,所以才会被贬斥到这里当山水郎。”
  “子公子是个好说话的人,咱们能不能劝劝他,别去测绘什么山水了?那东西有啥可测绘的?不都是一样的吗?”又有人道。
  这三百户役户家里,从事什么的都有,三教九流也都有,见识、想法,也都各有不同,子柏风刚刚把自己的打算宣读了一遍,众人就都议论起来。
  子柏风静静听着这些人的议论,也不阻止他们,只是静静听着。
  这三百户役户,对他的计划非常重要,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需要这些人去做。
  对子柏风来说,他的手中向来是十分缺人的,特别是在载天府,不论是应龙宗的那些人,还是鸟鼠观的人,又或者机巧宗的人,他们都是外来者,做什么事情,都远不如本地人方便。
  而且,他这几日,在自己的瓷片中,发现了一些东西,也可能是因为他的养妖诀继续精进,所以瓷片给了他更多的奖励。
  “大家静一静,静一静。”人群中,有人提高了声音,从人群中挤出来,挥舞着双手,道。
  看得出来,这人在役户中知名度很高,很有威信,他大声喊了几句,众人就停止了讨论,慢慢静了下来。
  “咦?戴叔,你怎么在这里?”子柏风看到那个人,却是愣了一下。
  这个人,子柏风倒是很熟悉,他一直在自家帮工,是自家的建筑骨干,而且和子坚有着不错的私交,子柏风有几次看到他正陪着子坚喝茶。
  这人不是别人,就是木工戴头儿。
  戴头儿是当初和子坚一起应聘机巧宗的时候认识的,两个人颇为投缘,闲下来时经常会聊聊天。戴头儿对自己的身份认得很清楚,虽然经常和子坚称兄道弟,但是对子柏风却一直是非常尊敬,从不蹬鼻子上脸,子柏风对他的印象也非常好。
  “公子,其实我也是咱们山水院的役户。”戴头儿道,“我们都知道跟着公子干,不会让我们吃亏的,公子您要做什么就说吧,我老戴着一百多斤就卖给您了。”
  子柏风微笑摇头,这戴头儿虽然恭维他,还不忘给自己下套,不过他说的话确实是子柏风想要说的。
  子柏风当然不会让这些人白干活。
第四四七章:一如时空隔障壁
  两日的时间,一晃而过,在整个载天府的焦急等待之中,新的知州终于到来。
  天朝上国何其广大,从上京到载天府,即便是乘坐最快的云舰,也需要十日的时间,这位新任知州大人,其实是早在负责宣读旨意的宦官出发时,就已经上路,今日才正式到场。
  新任知州还未到时,各种传言就传遍了整个载天府,有人说新任知州曾经是应龙宗弟子,日后载天府怕是要落入应龙宗的手中了。
  有人说新任知州其实是皇室成员,为了天子御驾而前来打前站的。
  还有人说,新任知州其实是一位郁郁不得志的官员,这次前来,是牟足了劲要大干一把,不见得定然会比之前更差。
  但是子柏风却觉得前两种都不靠谱,若说是应龙宗弟子,那天朝上国对应龙宗的回护之意,实在是太夸张了,若是真的有应龙宗的弟子到来,怕是不到十日,载天府真的要成为一座死城,虽然载天府地处偏远,人烟稀少,但毕竟也是一处地域广博的州,应龙宗何德何能,能让天朝上国舍身饲虎?高山安虽然在朝堂上输给了应龙宗,顶多也只是大臣级别的较量。
  而若说是为皇帝御驾打前站,别人不知道,子柏风却是知道,早就有一名旅仙君前往应龙宗,打点一切了,天子驾临,自然不会在载天府多做停留,直接进入应龙宗。再派人来,实非必要。
  既然是非必要,那可能性就不太高。
  至于是不是郁郁不得志的官员,其实大部分的官员都是郁郁不得志的,都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都期望着能得到更多。
  其实,子柏风知道,别人自然也知道,这两日,别说普通的官员们了,就连大有仙君、平棋长老等人,闲聊时,都在讨论这位新任知州的话题。
  等到这位新任知州真正到来时,众人眼镜都落了一地。
  子柏风虽然只是一个山水郎,但品阶不低,正六品。
  众多载天府的官员前往迎接时,子柏风也被拉了过去,站在队列之中不起眼的一个位置,他们地处后排,位置偏远,身边前后左右,大家都是各种闲职人员,子柏风仔细数了数,发现比自己山水郎还不堪的官员,竟然还有十来个,不得不感慨天上有天,人外有人。
  几个人反正也不怕什么前途什么未来了,完全不像前面的那些官员们站的那么笔直,都在小声交头接耳,讨论着信任知州会是什么样的人。
  子柏风虽然没参与进去,却也竖起耳朵听,听他们说到有趣处,也是忍不住莞尔,这些人还真能想。
  但是等到云舰到来,信任知州从云舰上一步步走下来时,众人都傻了眼。
  当先走下的一人,身穿大红袍服,乃是三品官员。身材不高,头挽发髻,藏在帽中,面白无须,看起来略显单薄。
  但是子柏风再仔细一看,竟然是位女官!
  天朝上国是男人的天下,不过教防之严,并不如子柏风所了解的前世的古代,最大的不同就是女人也能参加科举,譬如迟烟紫就女扮男装参加科举。这次大上科,女性的比例大概在百分之一,子柏风也见到迟烟紫和几个女性考生一起叽叽呱呱地聊天。但是女性官员虽然有,却极少位居高位的。
  大多女性官员,都集中在一些闲散职位,主管一些不太重要的工作。
  其实别说现在,就算是前世,女性也依然有比男人更多的隐形天花板。
  “是这位大人!”子柏风身边的一人顿时大惊,“日子可是不好过了。”
  “这位大人很有名吗?”子柏风毕竟来载天府日短,之前也没接触过天朝官场。
  “那当然,这位大人姓红,叫红琴英,乃是朝堂之上最具权力的女性官员之一,据闻和诸多的皇室公主、妃嫔都极为要好,朝堂之上,极少有人愿意和他作对,不然回家之后,定然要跪搓板的。”那人道,“还有人说,这位大人手腕狠辣,做事干脆,很是做过几件大事,驭下极严,每到一处都极为认真,深得天子信任,还有人说,天子宠爱……”
  那人还没说完,红琴英突然目光一转,就看了过来。
  天朝上国的高阶官员,特别是实职官员,无一例外都是修为极高的人士,红琴英也不例外,不说她进入官场之前,所修炼的是什么,进入官场之后,更有“文道”之术,官声加身。
  从这位红琴英大人的名声来看,这官声已非等闲,官声正如执念,青石叔被人念念不忘,尚且能够成为“青石神君”,奔马石被执念加身,也可以化身奔马,一座小小祠堂里的石像,也能化身天兵,那么一方之地的百姓的执念加身呢?又能如何?
  所以,这位红琴英大人的修为,其实极高,自然能够听到下方的窃窃私语,此时目光一扫,就让那位多话的官员如受雷劈,呆立在那里。
  他虽然话没多说,但是子柏风却是听到了,那话暗指她与皇帝有一腿,女性官员,怕是身边少不了这种流言蜚语。
  子柏风拍了拍那人的肩膀,流下了一滴同情的泪水,目光却恰好和红琴英碰在了一起。
  红琴英狠狠瞪了他一眼,子柏风微微一笑,没再说什么。
  那满不在乎的态度,让红琴英心中颇为不喜。
  连最基本的上下尊卑都没有,红琴英对子柏风本来心中就有所成见,此时更觉得不喜。
  子柏风当然不这么想,他和武运侯、高山安等人,都随便的很,这位新来的知州,何德何能让他毕恭毕敬?
  红琴英的修为,对那官员来说,自然是高高在上,对他来说,却不算什么,他所见高手,数不胜数。
  至于红琴英这位载天州知州,能不能坐稳还难说呢。
  就在今日上午,子柏风感觉到了应龙宗的聚灵大阵已经重新启动。
  这位红琴英大人上任之后第一件事,怕是也免不了要和应龙宗打交道,这是“文道”对“官声”的需求天生使然,只要红琴英不想自毁前程,就必须为载天府民众谋福利。
  子柏风觉得这种感觉就像是前世西方国家的选举,官声就像是选票,选票多了,自然实力强大,不过这种机制,自动运转,直接反馈,却比西方的选举先进多了。
  这个世界,某些方面比前世更先进。
  而另外一个方面,这位载天州知州想要坐稳位置,必须仰仗子柏风。
  因为现在整个载天府之所以还屹立在此处,没有化为一座死城,全赖子柏风。
  载天府的官员们,稍有见识者,都知道这点,所以即便子柏风只是一名山水郎,却还真是很少有人胆敢为难他。
  红琴英之后,又下来了数人,看来红琴英并非是单身上任的,子柏风有心想要问问那些人是谁,但是他身边的人都被刚才红琴英的一眼而噤若寒蝉,沉默不语,没有一个人再胆敢说话。
  子柏风只能皱起眉头仔细去看去听,从服色上来看,其中一人是天朝上国工部的一名郎中,姓董,而其他两三人,都是红琴英带过来的随员,或许是她的得力下属。
  两方寒暄了一番,其中一名官员在红琴英耳边道:“大人,后边那位就是子不语,站在前面的那位是新任长留城城主文怀楚。”
  子柏风和文公子两个人耳朵多敏锐,早就听得一清二楚,两个人目光同时投射过去,然后又下意识地对望了一眼。
  看来这位红大人对他们也格外关注,两个人心中都有些疑惑,为什么要关注他们?
  迎接之后,载天府的头面人物,以武运侯为首,他已经在自己的侯府设下宴席,为红大人接风洗尘。
  这种事情,其实本来应该高山安来做,然后两人互相交接之后,再由红大人设宴为高山安送行,但是两人匆忙之中,连交接都不曾有。
  这种设宴,自然没有子柏风什么事,众人自行散去。
  文公子在被邀请之列,他离开之前,对子柏风投来一个意味深长的目光,两人都明白对方所想,来者不善,小心谨慎。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4/9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