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完美青春(校对)第5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2/579

  柳云盯着手机屏幕,喃喃自语着:“我真担心这位神棍有命赚钱,没命花。算了,这跟我已经没有关系了。”
  ……
  2010年9月初,正式新生入学的日子。
  悠悠集团正式宣布执行“良才计划”,将会向全社会正式招聘规模高达千人的“高校应届毕业生”。
  “千人招聘计划”一出,立刻在网络上造成了不小的轰动效应。
  在经济危机之后的几年,华夏的经济形势其实并不十分乐观。
  虽然4万亿刺激内需的计划,保住了GDP的稳步增长,但并没有改善已经有些严峻的就业形势。
  尤其在步入2010年下半年之后,通货膨胀严重,物价不断走高,远远高于工资地涨幅。
  三年之前,在一些二线城市里,月薪2000元的工作看上去似乎还是非常体面的。现在,如果你的工资依然还是2000元,那就实在不好意思开口了。仅仅三年时间,天差地别。
  但有一个残酷的事实,如果不包括北上广深这些超一线城市,2000元工资的月薪是华夏大多数二线城市的日常水平。
  在一些三线甚至三线以下的小县城,许多地区的工资水平只在1500元左右徘徊。
  几天之前,有一个覆盖大多数女性网友的网络调查,文中提问:你觉得如今一个男人,多少钱的月工资才有资格贪恋爱?
  调查提问将工资分成四档:2000元,3000元,4000元,5000元及以上。
  调查结果出来后,选择最高的比列竟然是4000元这一档(千真万确,因为那时候我刚毕业,对这个调查记忆深刻)。
  不少月收入低于4000元的男性网友不禁发生哀嚎:我们难道连谈恋爱的资格都没有?
  但有一个十分残酷的事实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水准不断提升。
  大多数工作中所能够提供的薪水,和现代社会的消费需求,已经越来越不成正比了。
  十年之前,月收入1000的上班族,还能靠着工资养活一家人;十年之后,月收入2000的上班族,却连自己都快养不起了。
  悠悠作为一家立足于互联网的私营企业,能够让许多年轻人为之向往,是因为它能够提供较为丰厚的薪水,还有一份较为公平的竞争环境,肉眼能够看得着的晋升渠道。
  对于许许多多基层员工而言,公司的高层不敢去想,但组长、主管之类的职务,还是有机会去争取一下。这不像许多私营企业,阶级早已经固化了,就算你干上十年、二十年,基层还是基层。
  在就业形势逐渐严峻的2010年,如果你能够获得一份来自悠悠的offer,就像一碗让人安心的铁饭碗,剩下的便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至少在未来可以预见的时间里,互联网行业当中,没有几家公司能够对悠悠造成威胁。
  这也意味着悠悠的这份offer,不止薪水丰厚,而且稳定而持久。这个优势足以让无数青年才俊蜂拥而至。
  此时,n多企业倒闭,n多企业发不出工资,n多企业停止年度招聘,n多企业裁员过冬,国内外n多专家学者发文称“2010年将是就业非常困难的一年”。
  那些专家学者们的话,已经被部分验证了。
  就拿8月底,在杭城的年度大型招聘会来说,组织方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凑足和去年差不多数量的参会企业。
  去年可是2009年,可是经济危机爆发后,影响最为严重的一年,今年经济有点好转,如果来招聘的企业数量实在少,还比不上去年的话,组织方脸上也无光啊。
  所以这些面试的公司,有至少4分之一是碍于关系和面子,不得不前来凑数的,也就是说,他们会接收简历,但不会有后续的笔试、面试环节。
  那些求职者,带着满腔热情递上自己的简历,但那些面试者,只是表情清冷地接过简历,然后不痛不痒地回了一句:“等通知。”
  这样无奈的情形,在不少公司的招聘点上不断上演。
  糟糕的情况还不止这些,还有将近4分1的企业连样子也懒得做,在招聘会上挂一张招聘海报了事。
  剩下的2分1一企业,也都大大压缩了招聘人数,彻底成了僧多粥少。
  不止是在杭城,或者宁江,除了超一线的北上广深之外,这些准一线,或者二线城市的招聘会都是大同小异。
  经济危机的后续影响依然在继续,而企业本身的运营成本也逐年增加。
  而悠悠就像一道与众不同的靓丽风景,显得特立独行。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悠悠集团“逆势”的“千人招聘计划”如同鹤立鸡群,一炮而红。
  悠悠的三大主要据点,沪市、杭城、宁江,他们的招聘计划在当地的报纸媒体,都在重要的版面进行了报道。
  三处的人力资源部门,分赴三地的招聘大会。这几个面试点,已经人满为患。
  随后官媒的评论员马上写了文章进行了跟进,称悠悠集团“2010年校园千人招聘计划”既体现了企业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又体现了企业对国内经济形势的看好和乐观,同时还体现了企业社会责任感和担当。
  官媒的评论员文章一出,被广泛转载,彻底带起来了一波节奏。
  他们能不激动吗?悠悠这个“千人招聘计划”可是帮忙为国家分担了不少就业压力。尤其像这样的巨头公司,不仅不向国家拿补贴,每年还贡献一大笔税收。
  这才是真正良心而又优质的企业。
  公告放出没有几天,这三地的高校全部主动联系悠悠的人力资源部,表示愿意给他们开专场招聘会,希望近水楼台先得月,从“千人招聘计划”里分一杯羹。
  这些学校中,底气最足,最踊跃的是柳云曾经的两所母校,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就读的宁江大学,以及在大三、大四的时候,就读的江浙大学。
  一所是省重点,另一所是国家级重点,尤其是后者的毕业生,他们的首选通常会是国企,或者事业机关单位。但如今,悠悠的优先级已经悄然追上,和前面的那几个选项并驾齐驱,甚至隐隐有超越之势。
  至于宁江大学,这所高校好歹也是重点线以上的,虽然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与浙大媲美,但胜任一些基层的岗位没多大问题。
  重点线之上的毕业生,或多或少有些眼高手低的特性。一些令自己不满的工作,即使薪水还能入眼,除非生活所逼,要不然很少会去考虑的。
  所以毕业之后,便这么一直吊着。
  但悠悠名声在外,工作的待遇、稳定性都十分不错,甚至对以后的履历都有不小的加分,即使是基础的岗位,也让这些应届毕业生趋之若鹜。
  一时之间,悠悠集团便成了国内众多高校眼中的香饽饽。
  如今的悠悠,无论是从营业额还是纯利润,即使算上那些大型央企、国企,也算处在第一阶梯。
  在国内,悠悠隐隐有成为四大IT企业之首的趋势。社交、游戏、视频、软件,甚至智能手机全面开花。
  甚至有传闻,悠悠在筹备综艺节目,准备大举进军影视领域。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规模不小的度假村,以及尚在建设当中,投资高达数十亿的游乐场,所以不止互联网……
  在高校眼中,悠悠这样横跨几界的大型集团公司,需求人才的专业跨度很大,加上公司正处于上升期,人力缺口大,消化毕业生的能力极强。
  所以,9月下旬这段日子,在全国各大知名院校宣讲的悠悠集团成了最受高校欢迎的企业之一。
  在招聘正式开启之前,柳云还特意召开了一次管理层会议,显示对此次招聘的重视。
  会议当中,他强调了一点:“招聘宣讲是企业对外宣传的一条重要途径,所以我要求各位,在各地宣讲初审时,一定要公正、正派,要让应聘者从你们身上看到悠悠集团的员工素质和企业文化。核心原则就是尊重应聘者。绝对不允许草率面试,绝对不允许徇私舞弊,不允许因为没有工作经验而轻视应届生。”
  稍作沉吟,柳云又继续补充道:“我提醒各位,人力资源部、集团总办和监察部,会联合对这次招聘进行监督。另外,集团网站上会公布一个投诉邮箱,接受应聘者投诉。招聘过程中出现任何违反集团规章制度的言行,一经查实,即按照规章处理。”
第693章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杭城,浙大礼堂。
  下午1点半,离有悠悠团招聘宣讲还有近半小时,能容纳500人的礼堂大教室就已经坐满了一大半。
  教室里没有想象中的嘈杂,讲台的投影幕布上正在播放悠悠集团的官方宣传片。
  不少已经毕业,或者即将毕业的浙大学子,望着大屏幕,不时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着。
  不少人试图从宣传片中找到跟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子公司和岗位。
  总长10多分钟的宣传片,全面而精彩地展示了悠悠集团的企业规模、主营业务、企业文化、办公环境、经营理念、行业优势、福利待遇、员工年龄结构等。
  通过这部精简而又大气的宣传片,一个精神饱满、优秀强大、精诚团结的现代企业集团跃然于眼前,更是众人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点。
  这些名牌大学的骄子,看了宣传片后,心中都不约而同生出一种神往之色。
  “在离开大学,正式步入成人社会之后,如果能够在这样一家公司里面就职,应该会是一段非常棒的旅程。”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很少会有人在一家单位干满一辈子。
  跳槽、换工作,是时有发生的事情。
  即使被人们誉为铁饭碗的事业机关单位,下海创业、经商的也是比比皆是。
  对于品学兼优的浙大学子而言,离开校园后的第一份工作,必然会是格外重视。
  其实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你进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都非常、非常的重要。
  这份工作,会让你累积职场的经验,认识到这成人世界,与象牙塔之间的巨大反差,同样也会考验到你的工作能力,以及对专业知识的应用。
  第一份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你未来几年,甚至十余年,数十年的就业方向。
  所以那些对于自己的职业方向有着一定规划的毕业生,只要不是万不得已,不会选择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
  时间是一般锋利的剔骨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2/5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