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狐(校对)第3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0/822

  我们现在最迫切的要求就是同化这里的异族人,有选择地壮大自己的实力。
  否则,就算加上你于阗王族,我们在这里的认同中华这两个字的人也不过一万多一点。
  这点人在西域根本就起不了什么作用,大一点的风浪就会让我们舟覆人亡。
  阿史那哲蚌没你想的那么壮烈,此人和阿萨兰的想法是一样的。
  都是在利用危机来达到把人束缚在自己麾下的目的,阿萨兰失败了,阿史那哲蚌也失败了。
  我们不过是阿史那哲蚌在自己失败之后留下的一条出路,我敢打赌,这家伙从来都没想过自己会死。
  你想娘看,如果阿史那哲蚌现在没死,会是一个什么局面,他会毫不犹豫地勒索我们!
  至于阿史那哲蚌的老婆,你就没有问问她到底是阿史那哲蚌的第几个女人?
  今年应该连二十岁都没有吧?
  在西域族长享有最好的,这是一个传统!”
  尉迟灼灼抬起头看着铁心源道:“我知道帮着阿史那哲蚌的族人求情很不妥当,我没有别的意思,只希望你这个族长可以和别的族长不一样。在胜利之余,可以多一点点仁慈之心,多少顾虑一下这些人的感受。我发现您现在正在像扣月饼一样的,扣每一个人,您想把所有的人都扣成一个模样,我很不喜欢。”
  铁心源笑道:“那是因为你还没见过我娘。等你见了我娘就会知道,我为什么会有把人弄成一个模样的习惯了。我家就是卖汤饼出身的,要是一碗汤饼和另外一碗汤饼不一样,卖出去会砸了招牌的。”
  “人不是汤饼!”尉迟灼灼有些发怒了。
  铁心源嘿嘿笑道:“一样,一样,你如果和我娘相处的久了,你也会成一碗汤饼的。别以为你尉迟家族代代都有书画大家,音律大家出现就认为只有个异性才能生出好作品。我爹是打铁的,我娘是卖汤饼的,我是他们的儿子,没道理不继承他们的手艺,综合下来做事的方式就是先一顿爆捶,然后再弄成一个模样……”
  尉迟灼灼哭着走了,铁心源皱着眉头瞅着她跑远,摇摇头就下令铁五再去一趟哈密,看看溃兵们到底跑远,或者死光了没有。
  自从进入戈壁之后,阿大的神情就松弛了很多,老尉迟就陪在他的身边。
  两个人交谈的非常热烈,尤其是谈到大小尉迟画技的变化的时候,老尉迟吃惊的发现,这个长着两颗脑袋的人竟然对五代之后的各路画派了如指掌。
  “贵祖乙僧公曾经画过的《西方净土变》的壁画,以阿弥陀佛为中心,布陈活泼,喧闹的乐舞,数百人在装饰着花树禽鸟的七宝莲池周围,交织着庄严皎洁、花团锦簇、气象万千,没有五浊烦恼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使不懂佛教的人们也能理解这是一幅反映生活的画卷。
  这其实就是佛陀入人间的真意啊,此时的乙僧公已经把自己化身为佛陀教化四方。
  可笑那时候的长安贵戚,只知道乙僧公一画万金,却不识画中真意。
  难怪乙僧公后来画一幅画就要烧掉一幅画,人间没人懂,他就只好烧给了鬼神看。”
  老尉迟苦笑道:“家祖在隋时的长安盛名无双,官至郡公却对于阗一国毫无用处,如果那时候家祖愿意的话,可以向隋文帝请换封地,如果能够得稍微距离母国近一些,我们如今也不至于闹到族灭国亡的地步了。”
  阿大瞅着尉迟雷笑道:“离得近了更加麻烦,至少我可以保证一点,你尉迟一族的骨头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硬。
  能够决定族群繁衍多久的主要原因不是地域,而是看骨头是不是够硬。
  如果你们族人的骨头一直都非常的硬,即便是到了现在同样可以纵横戈壁,圣天公是个硬骨头的,可惜,在他之前,你尉迟家族可是……嘿嘿嘿。
  源哥儿对你尉迟一族勘称另眼相待,在东京的时候,他就不止一次的提起过圣天公。
  听你所说,源哥儿到了西域,联系的第一个势力,他看中的不是你们的实力有多强,而是出于对升天公的敬意,才会做哪些事情。
  我和源哥儿谈起圣天公的时候,他每次都扼腕叹息,只恨不能早生一些年月,好随着圣天公在西域纵横。”
  尉迟雷连连说是,就铁心源拜托孟元直千里驰援于阗族人一事上来看,阿大所言不虚。
  想起铁心源他心头一动,小声的道:“老夫听说源公子并无婚配,我族中小女……”
  “不可!”阿大断然阻止,同样压低了嗓门道:“你就别想着在母亲面前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话了。
  铁家家教森严,母亲更是一个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人,她当年为了不让人安排自己的婚姻,宁愿投水自尽也不愿苟且。
  最后被义父搭救,虽然身份天差地别,母亲假装农妇也要成其好事,而后,两人遂成姻缘。
  开封大水,义父为了救母亲和源哥儿葬身水底,母亲为其守节一十六年,说到这些往事,你就该知道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
  源哥儿既然与大宋公主赵婉订交,那就绝无改变的可能,铁家在这姻缘一事上没有通变的可能。”
  尉迟雷笑道:“丧国亡命之人不敢高攀,即便是为妾也是可以的。”
  阿大苦笑道:“这几天闹的纷纷扬扬的李巧的故事你可知晓?”
  尉迟雷大袖一挥道:“蛮夷之人何谈礼仪!”
  阿大指着守护在王柔花马车跟前的李巧笑道:“卓玛纵有百般不是,成为李巧正妻已成定局!”
  “这是为何?不是说还有血脉混乱之忧吗?”
  “如今没了,卓玛给李巧生了一对双生女,母亲身边的张嬷嬷断定这两个孩子是汉家血脉……”
  尉迟雷吃了一惊道:“如何断定的?”
  阿大摸摸自己的鼻子摇头道:“不知,母亲没说,不过张嬷嬷出身大宋皇宫,是品阶很高的教养嬷嬷,她的话应该很有道理。”
第二章
这都是没道理的
  王柔花怀里抱着两个襁褓,两个孩子都像猫一般大,皱了吧唧的看不清模样,王柔花却似乎永远都看不够。
  嘴里咿咿呀呀的逗弄了一会孩子,转头看见李巧还在马车边上,就怒道:“你妻子刚刚给你生了两个孩子,你就不过去看看她,陪陪她?”
  李巧陪着笑脸道:“她睡着了,临睡前还要吃您做的燕窝羹汤。”
  “转过头去,再让我看看你脖子后面的那块胎记!”王柔花把孩子递给同车的张嬷嬷,然后就要李巧转过头去。
  李巧听话的转过头,把脑袋凑到马车窗户跟前,王柔花分开他的头发仔细的看了一遍那块红色的胎记,在李巧的脑袋上拍了一巴掌松了口气道:“还真是一模一样。”
  张嬷嬷笑道:“这孩子是不是巧哥儿的老身还拿不准,可是说要说这孩子是吐蕃种,老身会啐他一身唾沫。你看看这扁鼻子,直头发,黑眼珠……”
  李巧笑道:“在青塘大帐,只有我一个宋人。”
  王柔花恶狠狠的瞪了李巧一眼道:“快滚,你有脸说,我没脸听!”
  李巧尴尬的摸摸鼻子咕哝道:“母亲多少给孩儿留几分颜面。”
  王柔花哼了一声道:“当爹了,还真是和以前不一样了,知道要脸了,这都是你十六岁就往青楼跑的报应!”
  张嬷嬷嘿嘿笑了起来,李巧被弄了一个大红脸,赶紧离开,想在王柔花跟前要脸面,这辈子可能性不大。
  李巧走了,张嬷嬷才低声道:“夫人,这吐蕃人和我们宋人跟本就没有什么差别,都是黑眼珠,黑头发,唯一能区别的就是吐蕃人头上起卷毛,可是,这也不是所有的吐蕃人头上都起卷毛啊。”
  王柔花叹息一声道:“你还没看出来?这是李巧自己愿意的,现在,谁要是敢说这两个囡囡不是他的孩子,他首先就会翻脸。好在这两个孩子有八成是他的,我这个母亲自然不会做恶人,顺水推舟帮他一把,维护自己的孩子,也是我这个当母亲的责任。”
  张嬷嬷笑道:“其实也无所谓,反正就是两个丫头片子,将来无非是多两幅嫁妆的事情,他们都年轻,再生就是了,等您到了哈密,后院子里就不会再有这种烂事了。”
  王柔花把睡着的铁丫头抱在怀里叹口气小声道:“苦了这个丫头了,她娘对她不闻不问,哈密他爹也在,这才是一笔真正的烂账!”
  张嬷嬷笑道:“这孩子在您的膝下最好,即便是到了哈密,那个人难道还能强过源哥儿去?如今,他的家眷也在来哈密的途中,这孩子对他来说也未必是愿意要的。不如就放在您的跟前,有源哥儿这个哥哥当靠山,将来怎么着也能嫁个好人家,一辈子吃用不尽。”
  王柔花看着张嬷嬷道:“你说到了哈密之后就对那个人不理,不睬?说真的,孩子的将来我不愁,有我一口吃的就饿不到这孩子,哼哼哼,我倒要看看卓玛他们三人碰头之后会是一个什么场面。”
  张嬷嬷掀开车帘子朝外面看看,除了一个赶车的铁蛋之外没有外人,就在王柔花的耳边耳语道:“其实这样也不错,孟元直是源哥儿麾下的大将,巧哥儿将来也一定是要统带兵马的。他们两个人的关系用不着太好,关系好了才是麻烦。老身当初伺候刘后的时候,见多了刘后为将门们一条心烦恼。”
  王柔花瞅瞅张嬷嬷道:“这些话放在心里就好,如今源儿才开始打天下,将领之间有了矛盾不一定是好事。”
  张嬷嬷连连点头,深以为然。
  王柔花见孩子哭闹起来了,一个哭,另一个也很快就大哭起来,连带着铁丫头也揉着眼睛爬起来。
  张嬷嬷利索的帮孩子换过尿布,重新绑在襁褓里,就匆匆的带着孩子下了马车去了卓玛那里。
  王柔花带着铁丫头和狐狸下了马车,站在这里已经可以看见地平线上的天山。
  遂笑着拍拍铁丫头的小脸笑道:“你哥哥就在那里,我们马上就能看到他了。”
  铁丫头仰着脸道:“可是您说,再见到哥哥要打断他的腿,娘,我们不打断哥哥的腿好不好,您上回抽了我一板子,到现在都觉得疼。”
  “还是个记仇的,你哥哥从小到大可没少挨板子,这次就听你的,见着他了,我们不给他好脸色,就不打断他的狗腿了。”
  说到断腿,王柔花就把狐狸抱起来,吹开狐狸腿上的毛,松了一口气叹息道:“总算是养的差不多了,这要是断了腿,源哥儿还不知道有多难过呢。”
  就在母女两说话的时候,顶在最前面的阿大忽然大吼一声:“全员戒备,敌袭!”
  戈壁上起了烟尘,这是骑兵疾驰带起来,阿大对这样的烟尘非常的熟悉,整支车队对这样的情形也极为熟悉,这一路上记不清遭到多少马贼的攻击,早就知道该怎么应对。
  很快庞大的车队就在流民队长的指挥下形成了一个椭圆形的车阵。
  阿大带着本部一千骑兵站在车阵外面,李巧带着瞎毡配备的五百吐蕃雇佣军站在后面,火儿,水儿带着步兵,从车队里推出十个硕大的白色木箱子,箱子上有两个喷口,径直的指着外面。
  王柔花并不害怕,把铁丫头送进马车,她自己站在马车外面,用期盼的目光看着越来越近的骑兵群。
  她总觉得已经进了戈壁,就算是进了自己家,在家里不应该有人会对自己不利。
  “启禀首领,对面的骑兵打着‘铁’字大旗,人数不超过两百,来意不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0/8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