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狐(校对)第5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6/822

  铜子把老婆扶正笑道:“没有那么糟糕,没有那么糟糕,我相信,官府把我们送到这里来不是想让我们都死在戈壁滩上。
  源哥儿也做不出让这好几万人死掉的事情。
  爹爹,你们只看见这里的乱石滩,却没有看见湖边上那座大城,城池边上还有人正在垦荒。
  我们来了四五万人呢,大部分都是青壮,只要有水,有地,就饿不死我们。
  这里有城池,有军队保护,只要我们的粮食能吃到明年,就会有活路。
  至于模板?爹爹,孩儿早就不喜欢用那些木头模板了,胶泥活字才是以后印书的好活路。
  早在东京的时候,咱家不就有两套活字吗?如果不是担心别的印书坊记恨,孩儿早就用它了。”
  铜板对儿子说的傻话不以为然,他知道白手起家有多难,自从他接手祖宗的印书家业之后,战战兢兢的忙碌了几十年,为此甚至让老妻因为过于劳累早早去世。
  家业是一代代继承,而后一代代添砖加瓦,最后才能成为一个大大的商业帝国,对这一点,铜板深信不疑。
  铜子挑起担子,拖着老婆朝父亲喊了一声道:“爹爹,我们既然都走不掉,为什么不进城去看看呢?即便是再坏,我们至少也能在最坏的情形中找一个最好的结果。”
  原本心如死灰的铜板忽然笑了起来,他发现儿子已经长成大人了,自己身体不好,以后,这个家就要靠儿子支撑了。
  铜子第一个挑着担子走进了楼兰城……
  刚刚走进楼兰城,他的嘴巴就张的大大的,仰头看着瓮城高大的城门楼子,大叫一声,就把担子塞给老婆,飞一样的跑进瓮城,激动地站在一张桌子前面,急促得对桌子后面的一个胥吏拱手道:“这位官爷,小人来领房子。”
  胥吏吃惊的看看铜子笑道:“还是一个认识字的?既然如此,本官再问你,你可看懂了城墙上贴的榜文?”
  铜子憨厚地笑道:“小人家中原本就是开印书坊的,因此认识字。”
  官员朝铜子的身后瞅瞅,没看见别人,只看见一个女子挑着担子里的孩子与一个头发斑白的老汉慢慢的走过来,就指指他们问道:“你的家人?”
  “正是,是家父和贱内。”
  说着话就把自己怀里的文书拿给了胥吏,胥吏看完了开封县的判词,点点头道:“还不错,你父亲犯了王法,你这身为人子的还知道陪伴父亲来到哈密,一个孝子的名头是跑不掉的。既然,你们父子是第一个进城的,本官也就给你们一些方便。这哈密城南七北六共计一十三条长街,共七千八百四十七座宅子,你们可以优先挑选。”
  胥吏见铜子有些发傻,就用指节敲着桌面道:“北长街和南长街十字,最适合做买卖……”
  旁边桌子后面坐着的另外一个长须胥吏呵呵笑道:“老何,难得见你这样违规指点别人啊。”
  被叫做老何的胥吏一面笑吟吟的瞅着铜子签押文书,一边笑道:“刚才赵头还来说城外的那些杀才,不愿意进城,雷巡检已经开始杀人才镇住场面。好不容易来了一家良善人家,老夫就算是给点方便也合情理。”
  铜子如在梦中,因为,旁边这个长须胥吏竟然给了他一头驴子……
  “小子,别小看这头驴子,这可比那些大牲口好多了,看见了没有,这头驴子肚子里可揣着崽子呢,过了冬天,你就有两头驴子了。至于那些军中淘汰下来的挽马,看着雄壮,其实身子已经垮掉了……”
  “谢谢官爷……”
  “老何跟老钱都给你家方便,我也不能例外,看好了,这是你家五口人的两个月的粮食,本来按照哈密律令,这两个孩子太小,算不得丁口,我老孙就当这大孩子已经十岁了……奶奶的,这个还在吃奶的小家伙也算……”
  铜子跟随一个青衣胥吏走进瓮城之后,他依旧是傻傻的,在经历了一路上的风雨之后,他还不习惯被人优待。
  街道宽阔,却被收拾的干干净净,只是没有人,地上小小的砂石像是被水洗过一般,走了很长的一段路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胥吏从一串钥匙中取出一根钥匙打开一个小院子的大门,指着空荡荡的房子对铜子笑道:“这以后就是你们的家,你们运气好,老何算是把这里最好的房子给你们家了,整个南街有水井的房子就这一套。地段也不错,等楼兰城人多了,是个做买卖的好地方。”
  胥吏见铜子一家还沉浸在巨大的辛福中不可自拔,摇头笑笑,就离开了这个小院子,让这一家人继续发呆。
  过了良久,铜板第一个清醒过来,抚摸着门廊难以置信的问儿子。
  “这个新院子是我们家的?”
  铜子把孩子从箩筐里抱出来,让他满院子乱跑,自己欢呼一声,就冲进了房子。
  “爹爹,这间北房暖和,您和银子住,哈哈哈,这边的南屋,我和金子他娘住,这里面还有一个小小的套间,正好安置金子的摇篮……”
  听着儿子大呼小叫,铜板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抚摸着水井边上的麻石喃喃自语道:“又有一个安身的地方了。”
  黄元寿身为楼兰城的城主,自然不会理睬安排大宋罪囚进城这样的小事情。
  他只想知道,自己麾下到底有多少人口,有多少劳力可以供自己使唤。
  天色渐暗的时候,他离开府衙来到了瓮城,准备看看到底有多少人已经进了城。
  日落时分关闭城门,这是禁令,不论进城了多少人,城门必须按时关闭,想要进城,等明天日出再说。
  翁城里挤满了人,这出乎他的预料,按理说,晌午时分就已经到来的大宋罪囚,现在应该有很多人进城了,现在怎么看起来好像才刚刚开始。
  来自大宋的雷巡检早就见过黄元寿,见他过来了,连忙上前施礼道:“府尊,这些罪……”
  黄元寿冷冷的打断雷巡检的话道:“在大宋境内是罪囚,既然已经到了我哈密国,自然就是我哈密的子民,尤其是上了户籍之后,他们就没了罪孽,即便有,走了一万多里路之后,也已经被惩罚过了。你现在就出城,日落楼兰城的城关就要关闭了,今日事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了。”
  雷巡检不甘心的瞅瞅城头,一位粗壮的大汉正背着手站在城头,两个哈密国的武士已经吹响了号角,这是关闭城门的先兆。
  原本还想抗辩几句的雷巡检,连忙跳上自己的战马,不甘心的带着自己的部下出城去了。
  自从他带着大宋罪囚进入哈密地界之后,哈密的城池从不允许他们这些当兵的在夜晚留宿。
  大石城是这样,没想到楼兰城也是如此。
第十六章
黄沙漫漫楼兰城
  胥吏老何见府尊大人有些不高兴,刚刚凑过去想要解释一下,就看见府尊正在看一个挑着两大捆柴火走进城门的汉子。
  事实上,不仅仅是府尊在看,守候在瓮城里的宋人也在看,且不论男女。
  铜子的想法没有那么多,父亲带着孩子,妻子在收拾新家,想要做饭吃的时候,才发现新家里面别的东西都有,唯独没有柴火。
  进城之前,就见到了一大片死去的胡杨树林,他拎着斧头匆匆的砍了一担柴火,赶在日落前进了瓮城。
  铜子知道有人看着自己,可是,家里的孩子已经饿了,这么多天孩子没吃一顿热乎饭,大人都快受不了了,何况孩子。
  因此,不论别人如何吱吱喳喳的向他打听城里的情况,他都一言不发的快速往家里走,谁有工夫和这些蠢货磨牙,家里的老婆孩子还饿着呢。
  黄元寿眼看着铜子走进了内城,笑着对老何道:“忙碌了一年多,这座古城,终于有了人间烟火。”
  黄元寿这句话说的一点都不假,从去年菖蒲海开始蓄水,哈密工匠就在紧锣密鼓的为修建楼兰城做准备,为即将到来的大群宋人修建住处,期间经历的困难,这些楼兰的官员们各个深有体会。
  这是哈密国建国计划的一部分,只有当楼兰城修建完毕之后,偌大的哈密地区才会被自己的城池包围起来,这样会有效的隔绝盗匪,马贼进入哈密的可能。
  也只有将一整套完整的防御体系建立起来之后,哈密国的腹地,才能真正的成为一大片可以利用的广袤国土。
  铁心源对楼兰城的修建报以非常大的希望,他明白,一旦孔雀河回到了故道,楼兰古道也就会不可避免的重新兴盛起来。
  这座城池是哈密国最重要的西北军事要地,他的建成预示着哈密国对菖蒲海和楼兰古道的控制已经成了现实。
  即便穆辛沿着孔雀河顺流而下,也必须要攻下楼兰城,才能继续向哈密国腹地挺进。
  早在建城之前,铁心源就要求,这座城池里的居民宋人应该占绝大多数,这可以保证这座距离清香城最远的城池即便在没有多少有效监管的情况下,也能保持绝对的忠诚。
  回鹘人野性难驯,哈密国即便是付出了自己能付出的所有努力,依旧有很大一群回鹘人不认同哈密国。
  去年一年,铁三百手下杀人无数,欧阳修耗费了钱粮无数,双管齐下,种族的融合依旧不是很理想。
  因此,哈密国上下,对回鹘人的偏见很深。
  如果迁徙过来的是回鹘人,哈密官员就认为只需要给他们修建一些住所,用不着有什么城池来保护,即便是因为军事原因必须修城,也不必修造很大,只要修建一座小小的军城就足够了。
  现在,铁心源要的是一座西北重镇,将来的丝绸之路要从这里经过,如何敢把野性难驯的回鹘人大量的放在这里?
  只有把回鹘人发那个在眼皮子底下时时监管,才是正确的。
  楼兰城就在菖蒲海的边上,哈密国也没有另外选地方,直接就在原址上修建楼兰城。
  很早以前,楼兰才是西域的咽喉要地,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
  可惜,在六百年前,孔雀河改道之后,随着菖蒲海逐渐消失,楼兰国也就是后来的鄯善国,被回鹘人攻破之后,这个国家就彻底的消失在沙漠中了。
  同时消失的还有通过楼兰的西丝绸古道。
  水才是沙漠戈壁上的生命之源,没有了水,生命就无法在这片土地上生存。
  自从铁心源派水儿带人炸开了早就被泥沙淤积成地上河的塔里木河堤坝之后,接受了大量水源的孔雀河就不得不再次改道,向菖蒲海进发,最终留在了楼兰。
  春日里的孔雀河水流量是最大的,山脉上的冰雪融化之后让这条河流重新显露出了狰狞的模样。
  仅仅十个月的时间,菖蒲海的水域面积就扩展了整整三百里终于有些烟波浩渺的意思了。
  生命的强悍,在这个春天里表现的淋漓尽致,干旱了足足六百多年寸草不生的菖蒲海,仅仅经历了一个有水的春天,菖蒲海周围就变成了一个繁花似锦的世界。
  或许这些植物沉寂的太久,当春意融融的时候,它们就迫不及待的钻出大地,万物复苏。
  在那些已经死去很多年的胡杨下,无数的幼苗从土地里钻出来,饥渴的向天空延伸自己的枝条。
  接收大宋罪民屯垦楼兰,是哈密今年的头等大事,黄元寿去年十一月就领了这个差事,带着一万多分配过来的回鹘流民,已经在菖蒲海边工作了整整大半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6/8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