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狐(校对)第6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3/822

  文彦博笑道:“西域辽阔不假,然道路宽阔,驮马甚多,转运简便,且没有兰州的战事,而且,以西京之粮价取哈密之粮秣,我大宋获益良多。”
  欧阳修笑道:“宽夫兄高见,吾辈不及也。”
  抱着笏板目送赵婉走进长廊的韩琦对文彦博笑道:“长公主今日拿出哈密凤撵气焰嚣张,可见三十万担粮食,百万束草料并非哈密国力的极限。”
  欧阳修叹息一声道:“老夫也以为仪国公言之有理,非五十万担粮食不能让哈密国穷蹙。”
  说完这句话,欧阳修朝文彦博,韩琦拱拱手,就大步流星的离开了。
  从哈密买粮食,是欧阳修提出来的,不等他把价格策略制定好,就被文彦博韩琦等奉为圭皋。
  第二天欧阳修在朝堂上听到那个离谱的粮食价格,大为惊讶,才要出声反对,就被韩琦当着皇帝的面以“君如今还为哈密相国乎”这样的诛心话语硬生生的给逼回去了。
  文彦博见欧阳修离开皱眉道:“欧阳永叔心太软,他今日依旧上本为哈密国求情,粗粗算来已经有十封奏折了吧?里外不分,这非为相之道。”
  韩琦笑道:“参知政事庶务繁忙不合欧阳永叔恬淡的性子,还是去庐州吧!”
  文彦博并不愿意如此轻佻的谈论一个重臣的去留,淡淡的道:“再议。”
  赵婉提着一个食盒来到长春宫的时候,赵祯正在批阅奏章,王渐抱着拂尘守在门外,见赵婉来了,就匆匆的迎上来道:“官家正在批阅奏章,公主等一会才行。区区三十万担粮食,对哈密不是什么问题啊,去年秋日里往狼穴粮库里运送粮食的马车整整忙碌了一个半月之久,公主不必担忧。千万不要因为这点粮食就惹怒官家。”
  赵婉见王渐一脸惶急轻笑道:“你知道什么啊,我是来跟我父皇说,让他多买点哈密的粮食。你也不想想,哈密身处荒僻之地,那么多的粮食,不卖给大宋卖给谁去?难道卖给契丹人?”
  王渐挠挠脑袋道:“即便是契丹人还隔着一个大沙漠呢,不方便啊。西夏倒是方便,就是源哥儿不肯。咱们大宋自然是最好的买家,就是价格低了点。”
  赵婉笑道:“你在哈密买过粮食?”
  王渐摇摇头道:“没有,倒是居住在温泉馆的几个小崽子们买过。”
  赵婉斜着眼睛瞟了一眼王渐骄傲的道:“那就走开,一个连哈密粮价只有大宋京兆府粮价三成都不知道的人有什么资格挡我的去路。”
  王渐的心咯噔一下,连忙追上赵婉苦着脸道:“这么说哈密赚大了?”
  赵婉风情万种的理理头上那队不安分的金步摇道:“赶紧去吧那几个在哈密买过粮食的小奴才找来,我父皇说不定会问起。”
  王渐的眼睛一亮,请赵婉先行,他随后就对守门的大太监吩咐去找那些随他去过哈密的小宦官过来,以备皇帝垂询。他也想知道哈密的粮价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免得一会皇帝问起来,自己显得像一个傻瓜一样。
  一碗粘稠的无花果粥轻轻地摆在赵祯的面前,赵祯才抬起头瞅了一眼女儿道:“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枢密院敕令已经传达到了河湟,如果你夫君听话,这时候第一批粮食就该启运了。”
  说完话就毫不客气的端起那碗粥,吃的很是香甜。
  赵婉故作惊讶的道:“父皇为何要用京兆府的粮价来购买哈密的粮食,为何不用哈密的粮价来结算?”
  赵祯吞咽下去一口粥大笑道:“女生向外,古人诚不我欺也。想要你父皇我多出钱,这碗粥可不够。”
  赵婉甜甜地笑道:“父皇厚赐,儿臣代我夫君谢过父皇赏赐。”
  赵祯愣了一下,探手摸摸跪在自己面前的闺女的额头皱眉道:“一点粮食而已,你夫君不会没有吧。”
  赵婉笑着摇头道:“区区三十万担粮食算什么,不算哈密常平,泰康两仓,就是女儿我手里的少府监也能轻易地拿出来。儿臣以为,既然河湟之地缺粮,父皇为何不一次性从哈密购进百万担军粮以解燃眉之急?”
  赵祯放下手里的粥碗,认真的看了女儿一眼,发现这孩子今天穿的可是一身黑色镶金的哈密王后袍服,就坐直了身子道:“哈密粮食很多么?”
  赵婉笑道:“儿臣来的时候已经开了四座蒸酒作坊来消耗陈粮……”
  粮食多了就不值钱,这是一定的,赵祯知道自己的闺女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哈密缺粮,自己闺女一定不会大肆的酿酒。
  铁心源一代人杰,也不可能会如此的短视,正要张嘴呼唤王渐进来,却忽然想起欧阳修这些天给自己上的十几封奏折来。
  如果女儿说的是真的,欧阳修的奏折就不可能是阻止这起粮食购置方略,而应该是以哈密实情制定的合乎实际的购粮方略。
  随侍的秘书丞找来了被赵祯搁置的欧阳修送上来的奏折,匆匆打开看了一眼之后,一张脸就黑的如同锅底。
  “哈密富庶到了如此地步?”赵祯咬着牙问赵婉。
  赵婉翻着眼睛道:“去过哈密的人多了,欧阳修啦,王渐啦,苏轼啦,都是您最忠心的臣子和奴才,您找他们来问问不就知道了么?您闺女有钱,不会算计您的养老钱。”
  赵婉的一番话让赵祯的一张老脸变得更加黑了,烦躁的挥挥手吼道:“王渐,你这条老狗,快给朕滚进来。”
  王渐应声匆匆的进了长春宫,二话不说就跪在发怒的皇帝面前等候问话。
  “朕来问你,你在哈密的时候麦价值几何?”赵祯咬牙切齿的问道,他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只是想找王渐再确认一下。
  王渐偷偷地瞅瞅皇帝,小声道:“麦八文一斗,面十二文一斗。”
第十一章
技不如人
  赵祯阴沉着脸将赵婉和王渐撵出长春宫之后,就命宦官关闭了宫门,一个人待在里面不知道在干什么。
  “官家在砸东西泄怒。”王渐小声对赵婉道。
  “这样发泄一下对官家有好处。”抱着拂尘站的笔直的王渐又对赵婉道。
  “每次砸完东西之后,官家神志就会一片清明,做出的决定会格外的睿智。老奴此生最幸运的就是遇到官家这样的主人,他是老奴听说过唯一一个宁愿砸东西来泄怒的帝王,而不是靠杀人来让自己心情愉快的帝王。老奴之所以会对源哥儿好,最大的原因就是源哥儿和官家很像,他发怒之后,只会朝自己的敌人发泄,而不是身边的人,更不会将怒火发泄在我们这些可怜的宫人头上。”
  赵婉担忧的瞅瞅大门紧闭的长春宫叹息一声道:“我父皇杖毙的宫人也不少。”
  王渐摇晃着一根指头道:“惩罚和泄怒是两回事,老奴不认为宫人做错了事情之后就能被赦免。这些年皇宫里面污秽不堪,换一个帝王,偌大的皇宫里面早就没活人了,官家仁慈,每次都只诛除首恶从不牵连无辜。”
  王渐的话让赵婉听得一头雾水,正要问他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就听王渐继续道。
  “老奴在哈密的时候就跟大王谈过,大王因为老奴是个宦官的事情整整笑话了老奴三天……”
  赵婉吃了一惊,下意识的就要代替丈夫给王渐道歉,此人太重要,不能有失。
  王渐摆摆手道:“若是别人这样笑话老奴,他一定会成为老奴的寇仇。不将此人生吞活剥老奴绝不会罢休。可是大王是不同的,被他笑话,老奴心中只有无穷的遗憾和失落……”
  王渐自说自话,如同梦呓,赵婉很聪明,她看的出来,王渐只是单纯的在说话,不是在交流,此时此刻,他只需要一个合适的听众。
  眼看着王渐脸上露出一丝幸福的笑容,赵婉很不明白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情感。
  “如果陛下百年之后,老奴依旧活着,大王就会派老奴去做官,在全天下选一个县当知县,是正印官!”
  赵婉的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她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夫君收买王渐的本钱如此之低。
  王渐嘿嘿笑道:“听起来不可思议是吗?老奴如今虽然只是四品内府官,可是啊,即便是文彦博,韩琦也要给老奴三分颜面,一个知县,嘿嘿,在老奴眼中还没有金水河里的王八大……大王偏偏就给老奴许诺了一个知县的位子,他还说老奴最大的本事也不过是主政一县之地,要是给老奴许诺一个州官,老奴可能干不了几天就会被大王罢官。”
  “就这些?”赵婉见王渐一脸的希冀之色,彻底糊涂了,她发现王渐对这个不靠谱甚至是近乎羞辱的安排非常的向往……没错,说起知县,他真的是两眼放光。
  长春宫的大门打开了,王渐就恢复了往日的模样,不等台阶上宦官招呼,就带着赵婉一起进了长春宫。
  赵婉满脑子的官司,此刻最想趴在夫君的怀里追问他到底给王渐灌了一碗什么样的迷汤,能让一个位高权重的宦官对一个知县的位置垂涎三尺。
  进到长春宫,里面很安静,也非常的干净,赵祯头发梳的很整齐,坐在案几后面很平静。
  巨大的帘幕颜色变了,高大的柱子上还有明显的凹痕,几个宫人正在跪在一张巨大的案几边上,小心的粘贴着一些奏章,帝王撕毁臣子的奏章,会被言官诟病的。
  赵祯见女儿和王渐走了进来,就把一张纸丢给赵婉道:“先前的三十万担粮食依旧按照原价交易,这是后续的七十万担粮食,着王安石在哈密就地收购。”
  赵婉笑嘻嘻的从地上捡起那张纸,正要感谢一下父亲,却发现父亲哼了一声,径直走出长春宫,还狠狠地瞪了她一眼。
  王渐同样板着脸跟随赵祯走了,赵婉伸了一个懒腰,父皇不在她自然有睥睨皇宫的资格。
  离开长春宫,赵婉就在一大群美丽的伊赛特侍女的簇拥下准备走出皇宫,哈密王后的仪仗远远地跟在后面。
  伊赛特人固然美貌绝伦,可是在气质上就差赵婉太远了,一个个低着头跟在赵婉身边,如同一群跟在狮子后面的羔羊,不敢轻易离开一步。
  伊赛特人的美貌让皇宫里的人担忧了很久,赵祯也曾感兴趣了一阵子,还特意找王渐问过,准备从闺女手里弄来几个,结果,听了王渐说过伊赛特人的来历之后,就完全没了兴致。
  一个帝王跟一群食物混在一起算怎么回事。
  当然,这个秘密只有赵祯自己知道,王渐更不是一个大嘴巴的人,冯贵妃起初很担忧,后来见皇帝对那些美人似乎毫无兴致晚上依旧是自己侍寝,这让他很是兴奋了一阵子,以为自己的魅力超越了那些绝色佳人。
  贤淑的曹皇后曾经为皇帝操心过一阵子,还特意跟皇帝建议要长公主留下一队风情万种的伊赛特人,却被皇帝一脸不屑的样子惊呆了,这是皇帝第一次拒绝皇后给他安排美人。
  只有那些朝臣对这些美丽的女子防范甚深,上一代长公主的前车不远,他们不希望再出那种丢人的事情,尤其是现在夺储的大幕已经彻底拉开的情况下。
  赵婉离开皇宫,就有官员去调阅了宫门守卫的记录,见进宫的人和离开皇宫的人数相等,这才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可是,他们刚刚松懈下来,就被宫里发出的另外一道旨意给惊呆了。
  同平章事文彦博罚铜一千斤,枢密使韩琦罚铜一千斤,昭文馆大学士陈执中,集贤殿大学士梁适罚铜八百斤,就连一向清正的龙图阁大学士包拯此次都未曾幸免,也被罚铜五百斤。
  这些大佬以下又能资格参加朝会的官员,同样无一幸免,被罚铜两百斤到一百斤不等。
  唯一获得嘉奖的人就是欧阳修,他被皇帝以忠诚勤勉的怪异名头赏赐黄金一封,绢帛百匹……
  这种几乎没有差别的惩罚,在大宋还是首次,皇帝不可能毫无理由的如此惩罚臣子,这会引起众怒的。
  既然已经正大光明的出现了,就说明皇帝的惩罚绝对是有理由且理由非常之充分。
  文彦博,韩琦等人不敢问原由,只能在接到旨意之后穿上官服匆匆进宫请罪。
  赵婉回到家里的时候,一关上门,就得意的扶着肚子扭着腰娉娉褭褭的来到婆婆的身后,抱着婆婆的肩膀娇笑道:“这一次终于出了一口恶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3/8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