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狐(校对)第6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5/822

  “所有的棋子全部下定了,剩下的只要看结果就好,如果能致萧孝穆于进退两难,就是最好的结果。”
  “阻普大王府必须要拿在手里,那里将是我们东进的桥头堡,也是防御契丹来袭的一个哨所,意义重大啊。”
  “老夫只希望他们三支队伍的衔接没有问题,只有这样战果才能最大化。”
  铁心源笑道:“无论如何军队已经出发了,所有的事情已经不受我们掌控,都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老天还算公正,我们应该会胜。”
  霍贤笑道:“大王倒是洒脱,老臣准备去胡杨城坐镇大王以为如何?”
  “我本来想去巴里坤的……既然国相要去胡杨城,我只好坐镇清香城。”
  “呵呵呵,既然大王早有计较,老臣这就动身去胡杨城,多年未见战火,颇有些想念。”
  铁心源起身送霍贤离开,眼见老家伙有些佝偻的背影,不由得长叹一声。
  哈密说到底还是太缺人了,没人能帮这个老家伙分担公务,只能眼看着他一天老似一天。
  八月的东京城天气依旧炎热,长春宫虽然地处高处,热浪还是没有放过这座宫殿。
  赵祯今年没有去杏山里的翠微宫避暑,而是站在一个巨大的木盒子边上,笑吟吟的看着自己的外孙光着屁股奋力在木盒子里扑腾水花。
  赵婉站在盒子的另一头,拍着手吸引儿子的注意力,他的外祖母冯贵妃在一边为他鼓劲打气。
  铁喜的身体很健康,把盒子里不足一尺深的温水扑腾的水花四溅,这家伙对母亲手里的糖果没有任何的抵御能力。
  扑腾到了半路,颤巍巍的站起来,一道晶莹的水柱从穴内里喷薄而出,嘴里还啊啊的叫唤,似乎极为得意。
  惹得赵祯哈哈大笑,冯贵妃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赵婉没好气的把儿子从水里捞出来,在他的屁股上啪啪抽两下,他也不哭,只是发力抢夺母亲手里的糖果。
  孩子在三个大人怀里转过一圈之后,就有些困倦,冯贵妃抱着打哈欠的铁喜去了后面午睡,留下赵祯赵婉父女两在长春宫说话。
  “还有多久生产?”赵祯瞅瞅女儿高耸的肚皮,推开一扇窗户,让凉风透进来。
  赵婉用手帕擦一把被铁喜折腾出来的细汗,避开风头笑道:“还有一月。”
  “那就好好将养,莫要再奔波了,哈密与契丹的大战一触即发,战情凶险,你就不要听了,这段时间你就住进宫里,让御医给你好好地调养一下。”
  赵婉笑道:“哈密必胜!所以孩儿不担心。”
  赵祯莞尔一笑,看着女儿的眼睛道:“战事还没有开始,谁都不能说自己必胜,打仗这回事,意外太多了,每一点意外都能决定战事的胜负。如果庙算能够决定胜负,曹操不会兵败赤壁,苻坚也不会兵败淝水。你哈密实在是太小,三百里国土,一战可定胜负,对你们来说此战只可胜,不可败,对契丹来说就不一样了,就算这次萧孝穆兵败阻普大王府对契丹的影响还是微不足道的,过上一两年,契丹就能组织起更多的军队卷土重来。”
  “我夫君说兵在精不在多。”
  “呵呵,你哈密战兵可算不得精锐,婉儿,你可知大宋真正可称之为精锐的战兵有多少?”
  “应该有百万之众!”
  听赵婉说出的数字,赵祯苦笑一声道:“如果有百万精锐,朕早就扬鞭燕云踏平西夏了,何必苦苦等待,每年还要缴纳令朕窝心的岁币。”
  “五十万,不能再少了。”
  赵祯闭上眼睛咬着牙道:“只有八万六千人……”
  赵婉吃了一惊道:“如何会如此至少?”
  “已经不少了,就是因为有这八万六千精锐,朕才能坐稳江山,就是因为这些人都是我皇家的心腹,朕才能让天下臣服并抵御外敌。”
  赵婉吃惊的掩住嘴巴半晌才道:“只是京师……”
  “你是说捧日,天武,龙卫和神卫?朕说的不是他们,他们已经不复往日之勇,如今唯一的用途就是做样子。”
  赵祯似乎不愿意多说上四军,转而笑呵呵的道:“韩琦向你夫君勒索来了三千枚火药弹,多少有些丢脸面,说说看,我儿想要些什么?”
  赵婉没有接话,而是皱眉道:“火药弹和猛火油的威力孩儿见过,一个有山崩地裂之能,另一种一旦燃烧火势无法控制,不把可燃之物燃烧殆尽决不罢休,即便是钢铁也能化为铁水。这两样利器非人力所能敌,火药和猛火油大宋也有,父皇为何还要如此忧愁?”
  赵祯牵着女儿的手来到窗前,指着脚下繁华的东京城西边道:“火药作坊又炸了,牵连四百户,伤六十七人。说来奇怪,火药作坊爆炸这已经是第四次了,前后伤亡的人足足上千,已经有大臣说此物不祥,意欲要大宋罢了此物。朕又听说哈密国将作营一直在大量的制造火药弹,数量要比东京多得多,却从未听闻有自行炸裂之事,这是何故?”
  赵婉瞅瞅父亲迷茫的摇摇头道:“还真是这样啊,儿臣在哈密从来没有听说火药作坊出过什么事情。这事向来是由铁火,铁水,铁福,铁铃他们四个管辖的,说起来还是有危险,至少夫君就从不允许儿臣进入火药作坊。”
  赵祯笑道:“既然如此,铁心源不能总是从朕这里要人,他也应该把管理火药作坊的好手往朕这里派一两个过来,这不算委屈他吧?”
  赵婉掩着嘴巴吃吃笑道:“父皇您这是病急乱投医,火药作坊乃是大宋要害中的要害,如何能假他人之手?您的大臣正在哈密,据我夫君说,王介甫可是已经住到哈密火药作坊里面了,与工匠同吃同住,甚至给哈密火药作坊提出来了改良意见,这样的人您不用,为何要用外人?”
  赵祯哈哈笑道:“还真是的,王介甫有知耻而后勇的勇气,火药作坊在他手里炸了两次,被朕斥责了两次。还以为他远赴哈密是在跟朕怄气,没想到是去取经的,不错,不错,刚才的话就当朕没说。”
  自从铁喜进京之后,赵祯的心情好了很多,不再是整天阴沉沉的让人生畏。
  这也让很多人对铁喜多了很多想法,不再像刚来的时候那样避之不迭,也让皇族中有其他想法的人感到极度的惶恐不安。
  从皇族的观点来看,侄子自然是亲过外孙,从皇帝的角度来看,亲外孙自然要比名字都记不清楚的侄子亲。
  至于大臣们,他们在衡量好处……皇位对他们来说同样是一件可以叫买的奇货。
  王柔花听了赵婉的诉说之后就笑了,笑的很开心,既然皇帝已经不排斥哈密官员,并且愿意把他们安插进大宋要害部门,这已经表明了态度,她觉得自己再走一趟三槐堂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欧阳修的长子欧阳发已经从户部辞官,次子欧阳奕也离开了太学,正在王柔花门下听用。
  欧阳修在得知长子走了一趟三槐堂,并且送上了哈密王太后的拜帖,就笑着对老妻道:“合流不远矣。”
第三十七章
树大根深
  不论欧阳修如何为哈密鼓与呼,依旧改变不了什么局面,习惯了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朝中巨擘们对哈密与契丹之间将要发生的战争抱有悲观态度。
  王柔花抱着三顾茅庐的心态再一次去了王家之后,又再一次失望而归。
  老人们对王柔花的归来非常欢喜,年轻一辈却表现的非常冷淡。
  鉴于此,王柔花就不再提邀请王氏子弟去哈密的话,上一次王家子弟的行为已经成为了东京人的笑谈。
  那些因为胆怯不敢去哈密的王氏子弟将哈密国说的非常不堪,以此为自己的懦夫行为解脱。
  他们是王柔花的亲族,这些话从他们口中说出之后,在东京引起一片哗然。
  连亲族都不愿意帮助哈密,这就导致欧阳修,苏轼等人的话没人相信。
  三槐堂前的三棵槐树依旧繁盛无比,树下诸人却有了物是人非之感。
  因为老迈的缘故,大伯王雍最是感性,握着王柔花的手泪流满面,一个劲的哀叹自己的孩子苦命,年届四十还要在蛮夷之地吃风沙。
  一个劲的要求王柔花带铁家的麒麟儿回来,有王家做靠山即便是在东京做个富家翁也好过在蛮夷之地称王。
  王柔花不忍自己这个最和善的大伯伤心,只好顾左右而言他。
  父亲王冲已经官至赞善大夫,官职清贵,却不通时事,因契丹与哈密战事日日为女儿和外孙担心,又无能为力,身体日渐消瘦,只说自己命不久矣,想看看重孙。
  唯有在三叔王素面前,王柔花极尽羞辱之能事,尽数王氏族人劣迹。
  王素身为族长,白身起复又官至工部尚书,他素来精明,与和善的大哥,书呆子一般的二哥孑然不同,如何会不明白现在的王氏族人是何等模样。
  相比王氏族人的控诉,他更愿意相信欧阳修的人品。
  “如此说来,哈密国并非不堪一击?”
  王柔花傲然一笑:“此战必是哈密国大胜!”
  被王柔花恶心了半天的王素终于找到了说话的由头嘿嘿笑道:“大话打不败敌人。”
  “可是我儿能!”
  听王柔花说的斩钉截铁,王素长叹一声道:“若小猴儿还在东京,此时定已封侯拜将。”
  “我儿是王!”
  “只可惜是在蛮夷之地。”
  “蛮夷之地?祖庙的香火日夜不息的在庙宇里燃烧,汉家子民在广袤的原野上上耕作,河流里千帆横渡,大漠里驼铃声声。汉家城池高耸在雪山大漠之间,汉家铁骑更是纵横西域所向无敌,那里还是蛮夷?”
  “行了,行了,你这个死丫头,小时候就长了一张利嘴,现在快老了还是这般犀利。你现在老实告诉我,哈密有战兵几何?我是指和你亲卫同样骁勇的战兵有几何?”
  赵婉来到东京之后,不忿别人小觑哈密,不知道带着包子与拉赫曼和东京著名的武师教头比拼过多少次了。
  浑身包裹在重甲中的包子如同魔神降世,一柄斩马刀在他的手中如同一束稻草,别人击打他几十下都丝毫无损,他只要砍到别人一下,就是分尸的下场。
  这家伙在哈密这几年,除了守卫王柔花之外,最喜欢参与剿灭马贼,山贼。
  虽然找遍哈密国都找不出一匹能够驮动他的战马,却无意中找到了一头性情极为暴烈的骆驼。
  有了这头骆驼为坐骑,死在他手中的马贼连一个囫囵尸体都找不到。
  被契丹人羞辱了的赵婉暴怒之下命包子下死手,一队十二人的契丹武士被他手里的斩马刀几乎剁成了肉酱。
  全身沾满肉泥血污的包子在很长时间里都是东京贵族噩梦中的主要内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5/8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