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乡(校对)第6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8/1095

  宋乔懊恼的拍拍脑门道:“先收服曹信,加上云音,他就有了两个手下,等霍家三兄弟跟李氏兄弟来的,就会自然而然的拜服他这个大师兄。只要他以后做的不是很差,这个大师兄的位置就是稳的了,你看看,一个好好的孩子,被您教成什么人了。”
  云琅笑道:“想要干大事,一个好的团队是少不了的,后期相遇的人很难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只有从小培养出来的团队,不论在可靠性上,还是配合度上,都是最好的。”
  “你这么肯定?”宋乔无视云琅攀在她臀部的手,觉得自己的丈夫实在是太自大了。
  “你将来会看到的。”
  云琅拍了拍。
  “干什么呢,老虎瞪着两只贼眼看着呢。”
  “他知道个屁啊。”
  老虎嗷呜叫了一声,就走出去了,走的时候还不忘记带走他的破毯子。
  第二天的时候,云琅的糯米粉已经弄好了,元宵的馅子也搅拌好了。
  他还是喜欢用手团的元宵,不喜欢用筛子滚出来的,不过,在用手团了百十个之后他就没了耐性,因为,要吃元宵的人越来越多。
  足足有百十个人,曹襄连傀儡戏都给他儿子带来了。
  于是,在云琅的指挥下,厨娘们就开始用筛子摇元宵。
  馅料上沾点水,然后就在铺了麻布的筛子上用力的摇晃,在所有人惊奇的目光下,方形的馅料沾上雪白的糯米粉之后逐渐从小变大,最终成了一个个圆滚滚的元宵。
  霍光带着一群孩子口水流的哗哗的,先不说味道,仅仅是这种完美的形状就让他们万分的期盼。
  “需要水煮是吧?”
  霍光是一个吃过饺子的人,对这种形状的食物该怎么吃还是很有经验的。
  眼看着霍光在一群孩子的簇拥下去厨房煮元宵了,厨娘捏着衣角为难的道:“三牲没了。”
  云琅惊讶的道:“不是蒸着呢吗?”
  厨娘瞅瞅四下无人,低声道:“烧焦了,铁锅也烧塌了。”
  “铁锅烧塌了?”
  “本来只是烧红了,光公子就倒了凉水进去……”
  木柴火还不至于把云氏厚厚的铁锅烧成这样,那么,只有一个可能了,晚上,霍光不想经常起来添柴,就用了耐烧的煤炭……
  “让屠夫再去杀一头牛。”云琅随口吩咐厨娘。
  又对梁翁道:“费用从小光的月例钱里面扣,只需让小光一人知晓。”
  厨娘,梁翁连连点头,家主对这位开山大弟子可不是一般的好,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
  好在霍光还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元宵煮好之后就给云琅,霍去病,曹襄,李敢端来了。
  只是数量有些少,看霍光,云音,曹信,霍家一二三,以及李敢的儿子李秀全部都一脸,满足的样子,就知道他们已经提前品尝过了。
  霍光见师傅看了他一眼,就陪着笑脸道:“弟子担心没有煮熟,就找了弟妹们一起尝尝到底熟了没有。”
  曹襄吃了一颗元宵笑道:“看样子是熟了,儿子,你尝了几颗?”
  曹信毫不犹豫的伸出来了五根手指,又发现霍光在恶狠狠地瞪着他,就连忙收回来了三根手指。
  只是有些慢,在座的人都看见了,这让曹信懊悔的把手指塞嘴里恨不得咬断。
  曹襄又吃了一颗元宵道:“可怜啊,我曹襄的儿子因为替他老父品尝了几颗元宵,手指都差点没了,看样子,今天一定要多吃一些,吃得少了,都对不起我儿子咬伤的手指。”
  霍去病见自家的一二三还贪婪的瞅着他碗里的元宵,就用勺子把元宵全部喂给了三个儿子吃,这三个家伙站在父亲面前齐齐的张开了嘴巴,霍去病喂食就像填鸭一般。
  这时候,这位曾经发誓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汉子,跟所有的父亲一般无二。
  云音早就趴在父亲身边吃完了一碗元宵,从父亲怀里掏出手帕擦拭一下嘴角的黑芝麻沫子,就摇着父亲的胳膊要求快些把所有的元宵都煮出来。
  李敢喝了一口酒,瞅着天边即将出现半轮圆月道:“一道吃食能让人吃出父慈子孝的感觉,真是不容易。想我兄弟多年以前,纵马弯弓,纵横草原何等的快意,如今却一个个儿女情长的让人不敢死,不忍心死啊。”
  霍去病笑道:“久不征战,自然会被儿女情长消磨了英雄志,某家只盼,将匈奴人赶尽杀绝,让我等子孙再无匈奴之忧,可以将这样的好日子天长地久的过下去。”
  曹襄道:“反正我不想打仗,我现在就想把我的好日子天长地久的过下去。”
  云琅笑道:“都有道理,都有道理,只要是人就有差别,知道不,我只想回到山里跟老虎一起过狩猎吃饭的日子。”
  说罢挥挥手,守候在一边的梁翁立即点燃了身边的一盏巨大的红灯笼,紧接着,一盏盏的红灯笼就被仆役们点燃。
  两条由红灯笼组成的长龙,就从前厅一直蔓延到了山居,暗红色的灯光将云氏装扮的如同仙境一般。
  刘彻刚刚吃过元宵,瞅着云氏亮起的长龙,笑呵呵的对阿娇道:“你这里可没有云氏热闹。”
  阿娇撇撇嘴道:“就等着您这位家主发话呢,您不发话,谁敢把长门宫弄得亮堂堂的。”
  刘彻笑道:“这么说,云氏还比不上长门宫?”
  阿娇笑道:“一个小小侯爵而已,怎能跟我长门宫媲美,陛下,您且看好了,千万莫要眨眼。”
  阿娇说完话,就拍拍手,在刘彻的注视下,大长秋笑眯眯的点亮了一盏小小的宫灯。
  然后一松手,那盏宫灯就沿着一条索道滑落下去,紧接着,一道红色的灯笼长廊就出现在刘彻眼前。
  不等刘彻惊讶的叫出声来,眼前突然一亮,一座高达三丈高的灯山就在刘彻眼前逐渐亮起。
第一一七章
难以理解的恩典
  当灯山顶上一只正在做展翅翱翔状的七彩凰全部亮起来之后,刘彻的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不仅仅如此,当长门宫的宫娥,宦官开始朝这只凰跪拜行礼的时候,阿娇的鼻孔朝天,骄傲异常。
  “从哪找来的工匠?”
  刘彻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问道。
  阿娇看着刘彻噗嗤一笑,揽住他的胳膊道:“长门宫的宫奴做的。”
  “为何长乐宫,未央宫的宫奴就做不出来这样的东西?”
  “他们也能做灯笼,只是不敢把灯笼做成这个样子罢了。”
  “为何?”刘彻追问道。
  “您的规矩太多,宫奴犯错的后果太可怕,所以啊,就只敢做以前旧有的东西,这样至少不出错,不会挨鞭子或者被砍头。”
  “我记得你以前也是这样的啊。”刘彻的眉头锁得很紧。
  阿娇笑道:“那是以前,在宫城的时候,妾身是皇后,规矩代表着威严,自然要遵守。现在,妾身不过是皇家弃妇,还要什么规矩啊,只求舒心,底下的宫奴们也就一心想要把我伺候的舒坦就是了,只要本心不坏,犯点错,出点格,妾身一般装作没看见。然后,妾身就什么好东西都有了。陛下不下去看看,这只七彩凰硕大无比,站在跟前才能发现她的妙处!”
  “你在跟朕谏言吗?你觉得朕把底下人管束的太死了?”
  阿娇摇头道:“妾身对政事没什么想法,那是您的天地,好,也是您的,坏,也是您的,您是房子里的柱子,房顶上的梁柱,妾身就是这屋子里的摆设。您好,妾身完好无损,您不好,妾身就风吹雨淋呗。”
  刘彻叹口气道:“你倒是越来越知晓自己的地位了,可怜朕,顶着天之子的名头,却处处被人算计,处处被人欺瞒,管束的严厉了都是这种模样,要是再松快一些,朕恐怕会死无葬身之地。”
  阿娇也跟着叹口气道:“您已经立下了万世之功,子民们也看在眼里了。
  这些年百姓虽说跟着您过了一些苦日子,可是,这样的苦日子却是提气的苦日子,不用再担心匈奴过来劫掠,也不用担心有贪官污吏来欺压他们。
  就像云琅所说,我大汉如今国情,堪称上千年以来未有之大好局面。
  如今,大汉朝唯一的短处就是百姓贫苦,贫苦不该是我大汉子民过的日子。
  陛下既然能够驱逐匈奴,安定天下,为何就不能再给百姓一个富裕的日子过呢?
  妾身敢保证,一旦陛下让百姓富庶了,大汉天下不治自安,陛下也不用处处提防宵小之辈,一旦出现了危害大汉国运之人,之事,甚至不用陛下出手,百姓就能为您力挽狂澜。
  到了那时候,百姓不仅仅是在为国朝出力,也是在为自己的好日子不失去出力。
  如此天下,谁能动摇分毫?”
  刘彻沉默不语。
  上林苑的变化他是看在眼里的,他亲眼看着上林苑从一处荒僻的游猎之所,变成了大汉朝屈指可数的繁华之地。
  这样的变化,一日两日看不出来,三五年之后再看,那就是颠覆人心般的变化。
  且不说东方朔如今负责种植的十余万亩良田,仅仅是这片土地上的工坊产出,就不是阳陵邑这样一座通都大邑所能比拟的。
  而这些对于上林苑来说仅仅是一个开始,没有人能说清楚这个开始的尽头在那里。
  事实是最能说服人心的,刘彻知道,长门宫,云氏,在上林苑做的一且都是有利于大汉朝的。
  这些年,就是依靠上林苑的产出,帝国大军才能度过最艰难的时刻,即便在大军耗费了七成国帑之后,帝国依旧没有对百姓增加赋税,国力并没有因为他的好战而变得虚弱,反而愈发的强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8/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