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仙官(校对)第1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7/706

  听到这浩瀚之音,不知多少人彻夜未眠,不知多少人羡慕嫉妒,尤其是写书之人,谁不希望自己的著作有朝一日能入文圣院,那是荣耀,只有传世之作,才有资格入文圣院珍藏。
第二百三十四章
自省论
  就在这浩瀚之音当中,楚弦感觉一股无形的东西从天而降,涌入自己身体,随后轰然炸响。
  楚弦心头一跳,意识到了什么,急忙是暗中手腕一转,放出阴阳幻神鲤,在自己周围布置幻术。
  不过显然,这术法,可以瞒得过别人,但绝对瞒不过眼前这六位文圣,好在楚弦也只需要瞒得住别人就可以。
  下一刻楚弦那九色宝光的道果种子,瞬间又增添颜色。
  光芒闪动,一共六道宝光涌现,算上之前楚弦就有的两色,此刻,九色宝光的道果种子已经是达到了八色。
  只差一色就可达到圆满。
  说实话,楚弦没想到这个,他之前预估这一次能得到两三道宝光已经是不错了,没想到,现实却是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楚弦著作的江山河志封圣入阁,得传世之作荣誉,所以楚弦才会得到对应的好处,就和之前在定海县得到民心,之后又得到了香火之力一样,现在楚弦得六位文圣的承认,居然就增加了六道宝光,这已经完全超出楚弦的预期。
  六位文圣那都是道仙之体,不是肉体凡胎,仙目之下,自然是看到了楚弦身上涌现出的宝光。
  廖文圣第一个反应过来,立刻是大袖一挥,一股文圣之气涌出,将周围全部封闭,如此一来,外面的人,就算是宋元中这个刺史,也绝对察觉不出里面的情况。
  “这是九色宝光,道果之种?”一个文圣失声说道。
  “不错,想不到,这种道果之种居然会出现在这里。”另一个文圣也道。
  “九色宝光道果,得民心者,方有极小的可能性获取,看起来,这个楚弦之前做县丞,的确是有所作为,至少得万民爱戴。”鹿文圣也是连连点头,看向楚弦的目光中,带着赞赏。
  六位文圣,那都是心境极佳之人,心胸豁达,修为和境界远超楚弦,九色宝光道果之种虽然极为难得,但也不会让他们这些道仙眼红和嫉妒,相反,他们很欣赏楚弦,楚弦能拥有九色宝光道果种,就说明楚弦是一个好官。
  楚弦感受到那种心境的提升,连带他的修为也是浑厚了很多,一旦将八色宝光提升到九色,那这道果种子,就算是圆满了。
  尤其是看到六位文圣的目光,楚弦知道,他们没有任何窥视之心,当下是恭敬行礼:“楚弦,谢六位文圣大人成全。”
  “哈哈,你这楚弦,倒是有些运气,这是你的机缘,无需谢我们。”廖文圣说完,又冲着另外五位文圣道:“此事,咱们就暂且保密,不要与其他人讲了。”
  另外几位文圣自然都是笑着点头,很有默契。
  显然,他们是生了爱才之心,非但不会对楚弦如何,反而以后如果不是违反官律,他们都会帮助楚弦。
  文圣者,圣心,圣念,为天下想,为百姓思,不然,也成不了文圣。
  屋子外面根本不知道里面发生的事情,所震惊的,依旧是之前江山河志封圣时所响起的浩瀚之音。
  春江城众官在这浩瀚之音下,一个个都是目瞪口呆。
  他们脑袋嗡嗡作响,那是被惊的。
  真的是传世之作?
  居然,真的是传世之作,而且是有资格入文圣院,那意味着这著作,是可以供文圣阅读,供天下人阅读的传世佳作。
  这可是天大的荣耀。
  任何一个读书人谁不梦想有朝一日自己写之书,所言之论能登堂入室,成为天下读书人必读之物。
  光是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最重要的是,这是任何事情都无法相提并论的荣誉,简单说,以后只要楚弦不是自己作死,那么就没有人能在势上再压他。
  谁敢?
  如果再毫无理由的针对楚弦,传出去,必会遭到天下读书人的口诛笔伐。
  众官互相看了一眼,都知道楚弦今后怕是会一飞冲天,那些这些年没有针对过楚弦的官员是暗道幸运,他们多亏是没有随波逐流,没有迫于杨家的压力针对楚弦,而那些曾经为难过楚弦的,此刻都是脸色难看,心中忐忑。
  若是楚弦在文圣大人那边稍微诉诉苦,那他们就要倒霉了,所以此刻众官是神色各异。
  在他们想来,楚弦这次平白受冤屈,突然扬眉吐气,肯定会大倒苦水,虽说是有杨家那杨克放出话来要压制楚弦,他们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傻子都知道,就算是几位文圣也不可能因为这件事真的和杨家闹翻。
  杨家,那毕竟还有杨真卿这位一品太子太师坐镇,所以最有可能的是拿他们这些小官来出气。
  不行了,已经不敢想了。
  这些官员脸色苍白,心中那叫一个后悔,早知道如此,又何必为了巴结那杨克去针对楚弦,可惜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卖,不然,花多少钱他们都愿意买。
  便就在这时候,刺史宋元中大人此刻是急急匆匆从外面走进来,可以看到他手中还有一摞纸。
  如果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宋元中大人脸上很是兴奋。
  有的官员心中诧异。
  要知道这次事情,如果追究起来,宋大人也是免不了要受到训斥,毕竟作为南疆州最高官员,居然还出了冤枉七品官员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这位七品官员刚刚著作出一部传世佳作,怎么说都得给人家一个说法,尤其是,这一部传世佳作还是越过州府,直接呈交文圣院,这更说明州府的管理能力有问题。
  按理说,宋大人此刻应该是心情很不好才对,可为何,嘴角还在不自觉的上扬,就像是遇到了什么好事情一样。
  不过下一刻,宋大人进来之后,扫了一眼众官,当下是神色一正,立刻是严肃了下来,被宋元中这么一看,众官都是低头,心里越发忐忑。
  太古怪了,这怕是又要出什么事了。
  长史和军府司马这时候上前询问,宋元中小声与这两位言语几句,当下这两位也是茅塞顿开,原本紧锁的眉头也是一下子舒展开来。
  便见宋元中这时候开口道:“诸位,今日本官很痛心啊,一位矜矜业业,品德高尚的官员,居然被恶人陷害入狱,这件事,包括我在内,都有责任,是我这府君做的不称职,没有照顾好我的属下。好在乌云难遮明日,这一场恶毒的栽赃终究是水落石出,楚编撰也是正名,还了他一个清白,但这一件事,值得我们所有人反省,深思,也是给我们所有人敲响了警钟。”
  众官一听,急忙是附和,这番话没有说错,他们的确是需要深思和反省。
  这时候宋元中又道:“楚编撰,多年磨砺,常年积累,又花了三年时间编撰江山河志,无论文采,人品,都是我州府官员中的典范和楷模,尤其是这一次虽然受奸人算计,但楚编撰并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丧失斗志,他怎么做的?他在狱中每日自省,居然是在自我反省,找自己的不足,诸位啊,你们每一个的年岁都要超过楚编撰很多,可是这为人之道,为官之道,还得虚心向他学习,包括本官在内,也要向他请教,圣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而达者为师,不论年龄资历,咱们读了这么多年书,难道连这一点道理都忘了?”
  众官此刻都是‘羞愧’的低下头,有的更是老脸臊红。
  长史开口:“宋大人所言,值得我等深思,为官之道,少不了圆滑,但如果变成攀炎附势,仗势欺人,那就不对了。”
  宋元中这时候又道:“楚编撰在狱中自省,写出一篇《自省论》,我以传文入眼之法给诸位传阅,看看是不是应该时时自我反省。”
  说完,宋元中施展术法,便见他手中的一摞纸张飞起,化作道道流光,隐射在众官双目当中。
  这乃是一门颇为高端的官术,宋元中乃是一州刺史,府君之尊,要施展这种官术自然是可以做到。
  众官一开始表面认同,心里却是有些不服气的,但很快,他们快速阅读这一部自省论,越看,越是觉得目瞪口呆,越看,心里越是震撼。
  一个颇有眼光和学问的老官员此刻心中暗叹,好一个楚编撰,如果不出意外,这又是一部‘传世之作’。
  而且一些人更是从这一步‘自省论’中读到了一种古怪的东西,楚弦写这一部‘自省论’,好像,是要传达什么东西。
  只不过,他们一时之间也想不明白,只觉得有些端倪罢了。
  宋元中这时候是亲自敲门,将《自省论》的手稿交给了六位文圣,并且说,已经是读过,发人深省,印象深刻。
  六位文圣也是十分诧异,他们看了一眼楚弦,鹿文圣问:“楚弦,这也是你写的?”
  楚弦道:“是,蒙冤入狱之后,楚弦静下心来沉思,有所顿悟,所以写了这一篇自省论,倒是让诸位文圣大人见笑了。”
  鹿文圣深深看了一眼楚弦,然后仔细阅读,另外几位文圣也是一样。
  很快,从他们眼中露出惊讶之色。
第二百三十五章
又一部传世
  一位文圣拍案叫绝:“了不起,这《自省论》虽然只有寥寥万字,但却是写的极为深刻,尤其是引用了诸多太宗圣祖的言论,以前都不知道,太宗圣祖居然还说过这些话。”
  “这可不是胡编乱造,这里面的言论,我的确知晓,也的确是太宗说过的话,现在想想,连太宗圣祖都能通过日日自省,审视自身的不足和错误,我等又如何能自满,又如何能自认为毫无缺点。”另外一位文圣也是连连点头。
  “这自省论写的好,其价值或许比不上江山河志,但对于文人,对于官员,甚至是诸位道仙之官,那都是必须要读的东西,而且要深读,体会其中的道理,这是一部警世之言,引用圣祖之言,那就是圣言之论。”廖文圣直接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这时候有文圣笑道:“那,这一步论言,是否也能入文圣院,得传世之名?”
  这一下,众人愣住。
  是啊,按照这《自省论》的价值,那是足以评为传世之作,可一天之内,同样一个人,两部著作都能评为传世之作,这还是圣朝创立后,从未有过的事情。
  可以想象,如果是两部连续入文圣院,冠以传世之名,楚弦的名字必然会震动天下。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楚弦见众位文圣犹豫,心中一叹,却是开口道:“诸位文圣大人,这一篇自省论乃是楚弦入狱感悟,是想到圣祖太宗诸多事迹和圣言,总结的论言,既是论言,便可提出质疑和反对意见,这也是太宗圣祖所提倡的,严格来说,这不是楚弦之功,也不是楚弦之作,而是,太宗之言。”
  一句话,点醒众人。
  是啊,楚弦这一片自省论,引用的是太宗圣祖的言论,所以说,严格来说,这是太宗圣祖的论言。
  如此,焉能不入文圣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7/7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