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仙官(校对)第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706

  最简单的例子,许段飞虽是衙门里的捕快,也算是一个差官,但他即便做的再好,也就是一个捕快,不太可能升官,最多就是调到更厉害的司部,担任侍卫什么的,再高就是御前侍卫,不过基本上不太可能爬到这个位置,除非是立了天大的功劳。
  这就是因为,徐段飞不是榜生,倘若他是榜生出身,那么事情就好办多了。
  诸多军部衙门,到时候都有机会调过去,甚至列入品级,那也是极有可能,就例如各州有军府,归各地刺史府君管辖,军府当中,都是武官。
  还有跟在崔焕之身边的那位李严吉,应该就是榜生出身,所以才能担任巡查司校尉,官封九品,地位比之捕快,不知要尊贵多少。
  这便是榜生的价值所在。
  今日出榜,一般是在正午张榜,所以大早,安城周边县城的学子,就陆陆续续赶往安城贡院。
  到时候,贡院门前那长有十丈的围墙上,便会按照排位,贴上中榜学子的姓名和籍贯。
  冯家。
  冯侩这段日子睡的很不好,常常是被噩梦惊醒,所想的,都是那日诗会上自己丢脸的一幕。
  因为休息不好,所以冯侩的脸色看上去十分苍白,显出一种病态,但他一双眼睛却是带着一种凶戾之色。
  他在诗会之后,找人狠狠教训了苏季一顿,打掉了对方好几颗牙齿,以苏季的怂蛋性子,被打的不行了,便豁出去了,将实情道出。
  说是那诗是他从楚弦那里看到的,并不知道这是一首藏头诗,还断定,是楚弦故意设套,让他往里钻。总之,现在苏季是把一切都推到楚弦身上,他实在是被打的怕了,再挨几下,估摸小命就没了。
  对于这个说法,冯侩并不相信,他不信楚弦如此厉害,能算到这一步,但他哪怕只是信了一两分,也就足够了。
  本来冯侩就和楚弦有仇怨,此番更是打定主意,要好好教训楚弦一顿,只是这段日子,他总感觉耳边有人和他说,只是教训,根本不可能解恨,唯有杀人,才能一劳永逸,才能出了他心头之恨。
  也不知冯侩是鬼迷心窍还是怎么地,居然是真的冒出了找人做掉楚弦的想法。
  而且他仔细想想,包括这一次诗会上让自己当着两位大人的面出丑,还包括上次被韩庆德捉奸在床,会不会,都和楚弦有关?
  因为上一次的事情,韩秀儿莫名其妙就撤诉,不告那楚黄氏,这里面绝对是有问题,只可惜找不到韩秀儿问个清楚。但是这件事的受益者,毫无疑问是楚弦。
  如此,冯侩杀心更重。
  杀人的念头一出,就压制不下去了。
  但冯侩还是有些犹豫,他知道,让自己手底下的人去打人没问题,但要让他们杀人,他们肯定不会去干。
  说起来巧,前几日,官府发了通缉布告,说是最近有外地的贼匪流窜过来,让家家户户小心,夜里关窗关门,若有生面孔,就立刻通知官府。冯侩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不知怎么的,又冒出一个雇贼匪杀人的念头。
  反正是流传过来的贼匪,杀人之后就离开,抓都抓不住,谁又能查到自己身上?
  这件事他谋划了好几天,而且也偷偷和可能是贼匪的人联系上了,剩下的就只剩下付钱办事了。
  但今天,冯侩要先去安城,看他中榜没有。
  对于他来说,能不能成为榜生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原本冯侩是有很大把握,可上次他与人通奸的事情必然是传到崔大人耳朵里,就是不知道,会不会因为这件事,影响自己成为榜生。
  心中忐忑的冯侩,坐着自家马车,赶往安城。
  到了安城贡院,此刻已经是人满为患,哪怕是明知道自己考不上榜生的学子,此刻也都抱着万一的心态,跑来看榜。
  所以贡院门前,挤着上千学子,乌泱泱一片,好不热闹。
  现在冯侩看到不少灵县学子,只不过总觉得,这些人看向自己的目光里带着嘲笑,哪怕是自己的几个死党,冯侩都开始怀疑。
  这让他心情更加不好。
  “这位施主,你印堂发黑,霉运当头,恐近日有性命之忧。”这时候一个声音从冯侩身边响起。
  冯侩扭头一看,看到一个布衣和尚站在一旁,这和尚微笑,双手合十,三十岁上下的年纪,光头明亮,但冯侩觉得十分厌恶。在他看来,这些出家人,除了骗吃骗喝,就没别的本事。
  “哪里来的秃驴,胡说八道什么呢,还不滚开!”跟着冯侩的家奴此刻上前骂道,也实在是这和尚太不会说话,一开口就说别人有性命之忧,换谁,都不爱听。
  见到和尚不为所动,那家奴也是怒了,便上前推搡,只是他只感觉眼前一花,脚下一绊,便摔在地上,晕头转向,半天都没起来。
  冯侩在一旁看的清楚,这和尚身形一闪,就将自己的家奴绊倒在地,一看就是一个高手,不过对方危言耸听,冯侩自然不信,所以根本不搭理。
  那和尚一看,摇头道:“施主若是愿意信我佛宗,贫僧便有法子救你一命,你还不知道,你已经被鬼物缠上,正所谓鬼迷心窍,怕是要不了多久便……”
  话还没说完,那边贡院门开,走出来一队军卒,还有几个文官。
  和尚似乎十分惧怕那几个文官,急忙是住嘴不言,而是小声道:“施主若信我所言,一会儿便去安城醉香楼找我。”
  说完,这和尚急忙是低头离开,便在这时,贡院门前一位文官目光如炬,看到这和尚的背影,当即是眉头一皱,前行两步,再看,已经找不到那和尚的踪迹。
第三十六章
知己白子衿
  “哼,佛宗传教僧,居然敢在我贡院门前闲逛,看来,最近是应该再去安城佛堂走一趟了。”这文官喃喃自语,这时旁边一位文官走过来笑道:“佛宗弟子便是如此,打着拯救苍生的名义传教,实际还不是为了他们一己之私,大部分还好,少部分不守规矩,警告一下便好,用不着大动干戈。”
  之前那文官点头,随后道:“时辰差不多了,张榜吧。”
  “好,张榜!”
  随着一声令下,便见佩刀军卒上前,将墙边的学子清开,随后有五位贡院的文官分别将早已经准备好的榜单一一挂上。
  榜生名额,每年都不是固定的,有时安城一年能有数十位甚至上百位榜生,但有时,也只有十几个。
  今次看样子,应该是有五十名学子入榜。
  千人赴考,只取五十,可想而知想要成就榜生的难度有多大。
  看到榜单一一被放出,众多学子都是屏气凝神,瞪眼看过去,显然都希望榜生名单上出现他们的名字。
  挂上的榜单,最先放下的是最后一张。
  上面有十个名字。
  分别对应的是这一次安城乡试,入榜的第四十一名到五十名。
  众多学子立刻看过去,绝大多数学子都是面露失望之色,只有极少数的几个学子看到自己的名字,兴奋的癫狂大笑。
  “中了,哈哈,有我孟德天的名字,我是榜生了,我是榜生了。”一个学子看到自己的名字,兴奋的哈哈大笑,随后居然是欣喜过头,一口气没缓过来,晕了过去。
  立刻就有贡院的医官上前诊治。
  每一年公布榜生名单,都会有一些人惊喜晕倒,也有人看不到自己名字上榜,而伤心欲绝。
  楚弦就站在人群当中,白子衿在他身旁。
  相对于其他人的激动和期盼,两人都显得十分平淡,或者说,两人都是胸有成竹。只不过相较于楚弦的云淡风轻,白子衿却显得有些心事。
  “白兄,若有心事,不妨与我说说。”楚弦这时候开口说道。
  白子衿一愣,嘴唇一张,但还是讲话吞了回去。
  “没事,看榜时有些紧张罢了。”
  楚弦看了一眼白子衿,点了点头,没有再问,不过却是从怀中取出一本书,递给白子衿。
  “这是上次你借给我的百家论国策,我已经读完,还给你。”楚弦说道。
  “看完了?”白子衿接过来,想了想道:“我那里还有很多书,晚些时候,我让人给你送去。”
  “你不看了?”楚弦问。
  白子衿点头:“都看过了。”
  沉默片刻后,周围的学子越发的激动,因为又有十名榜生名单被打开,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上面,依旧没有楚弦或者白子衿的名字。
  “我记得有一本书里讲,有两个知己因为某种原因,要分别,天涯海角,地北天南,临行时,其中一人就感叹,时过境迁物是人为,将来见面,怕也会形同陌路,还会记得当年的知己吗?另外一个人沉默,思索后道离别难,但时光抚心,要不了多久,便会恢复过来,不会悲伤,不会难受,最多,是会在将来的某时某刻,回想起曾经年少时光,心中会泛出一片涟漪,这涟漪,便是曾经,便是过往……这本书,是七十年前一位才子所著,写的很有意思,虽只是闲暇时的传记读物,但你若有时间,可以看看调剂心情,晚些时候,我会派人一并给你送去。”
  白子衿这时候小声说道,也不知道,他是说给自己听,还是说给楚弦听的,但楚弦听到了,然后回头一笑:“听起来这本书很有趣,我会读的。”
  第三张榜单也落下,上面依旧是有十个名字,楚弦都没去看,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名字不可能在上面,而白子衿的名字,会在第一张上,因为梦中,白子衿就是本次乡试的第二名。
  提到第一名,那个叫做付瑶的榜生,楚弦刚才还看到了,依旧是其丑无比。
  “对了,你小心一下冯侩,此人睚眦必报,他和你有过节,说不准会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情。”白子衿这时候说道。
  楚弦一笑,道了声知道。
  “还有,苏季此人表面君子,背地小人,这样的人以后也不要交往了。”白子衿想了想,又‘叮嘱’道。
  楚弦则故意道:“白兄今日有些古怪,怎么像是离别时的叮嘱一般?”
  白子衿吓了一跳,急忙摇头道:“我只是想起来一说,你爱听不听,不听,我就不说了。”
  说完,目光闪避,根本不去看楚弦。
  楚弦此刻颇有深意的看了一眼白子衿,然后才笑道:“白兄之言,弦谨记于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7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