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仙官(校对)第3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6/706

  王家花园,王燕蝉显然比前段时期清瘦很多,整个人反倒是看上去更惹人怜惜,此刻她坐在凉亭之内,呆呆的看着天空,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王燕蝉这种官家小姐,身边自然少不了下人,有几个更是跟了她很多年,可以说是最了解王燕蝉的人。
  其中一个下人不忍见自家小姐这般‘折磨’自己,所以是借着端茶倒水,上前劝道:“小姐,如今老爷他都不对你禁足,那小姐为何不去找楚家公子?”
  王神龄秀眉一皱,怒道:“用你来管!”
  那下人到也不怕王燕蝉训斥,毕竟作为王燕蝉身边的下人,对王燕蝉的性格那自然最为了解。
  在她们眼中,王燕蝉就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官家小姐,别看有的时候王燕蝉很刁蛮,很任性,甚至是蛮不讲理。但实际上,她们知道,王燕蝉心地是很好的,对下人也是一样,虽然嘴上总是训斥,可很少会责罚,此外,若是谁家有事,或者需要帮忙,王燕蝉都会施以援手。
  所以此刻这下人一点不怕,而是继续道:“小姐对楚家公子的心意,我们都能看得出来,听说楚家公子最近又立了大功,既然连老爷都不阻拦,那就是默许了小姐的选择,那小姐为何……”
  王燕蝉这时候似乎是想到了伤心事,将脑袋藏在手臂当中,喃喃道:“你们懂什么?他在最需要人帮助的时候,我无法站在他身边,给他帮助,现在他立了功,逆转了局面,风光无限,我又怎么能再去找他?这样一来,在他眼中,我王燕蝉就是一个爱慕虚荣,虚伪做作的女人,我不要让他这么看我,我宁愿这一世再不见他,也不能让他这么看我。还有我爷爷,他太势利了,之前认定楚弦无法破案,会因此而影响仕途,所以无论我怎么哀求,他都不放我出去,现在楚弦破了大案,仕途非但不会受阻,而且还可能更进一步,他居然就改变了想法,这是将我当成了一个工具,我现在对爷爷很失望,同样,我没脸再去见楚弦,你们不要管我,让我一个人安静一会儿。”
  听到这话,那下人也不知该怎么劝,因为她能看到,自家小姐说道最后,眼眶里的泪珠已经是在打转。
  就是因为很了解王燕蝉的性格,所以这下人没有再说话,而是默默退下,站在一旁。
  在她们眼中,王燕蝉是一个很骄傲的人,从小到大,都是如此,而且自家小姐,很少哭,但只要她哭,就说明是真的伤心了。
  这种时候,小姐最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让她安静。
  或许,过些时候,等她自己想开了,自然就没事了。
  ……
  首辅阁内,几位还在京州的仙官正在商议,商议的内容,便是楚弦递上来的情报和抓捕陆江的计划。
  王神龄也在场,他仔细看了看内容,因为有些怪罪楚弦事后没有主动来拜访,因而是故意开口道:“这楚弦也太过自大了,他说那陆江还在京州,这怎么可能?如今陆江已经是圣朝通缉的要犯,此人就是有再大的胆子,也不敢留在京州,怕是早就已经逃走了,我看与其将力量都放在京州,倒不如去外州追捕,前段日子,不是查出了一些陆江的踪迹?此人在一些地方培植了一些他自己的势力,顺藤摸瓜追查下去,肯定能将他揪出来。”
  那边萧禹摇头:“之前查出来的线索,分别指向好几个州地,楚弦在卷宗里也写清楚了,这是陆江惯用的手法,意在干扰视线,如果真的去那几个州地,十有八九是要扑个空的。更何况,楚弦这一份建议有理有据,他曾经与陆江在洞烛司共事过,对陆江这个人很是了解,所以他的建议,我们还是应该重视的。”
  王神龄当下是连连摇头:“要说了解陆江,楚弦似乎并不是唯一与其共事之人,洞烛司里当年与陆江共事十几年的大有人在,都提供了建议,分析陆江下一步可能的动作,但没有一个说,那陆江会冒着危险留在京州,此事可能性微乎其微,毕竟陆江之前的计划失败,他肯定会暂避锋芒,躲在某处积蓄力量,就如同他往常做的一样,这才合乎道理。”
  一听这话,不少仙官都是眉头一皱,尤其是萧禹,他很诧异。
  这王神龄怎么回事?
  怎么突然针对起了楚弦,之前,王神龄不是还替楚弦说过话么?
  显然有同样想法的仙官不在少数,如今金甲上将军秦元谋、玉将军润伯然还有太师吕岩以及礼部尚书和刑部尚书都在兀州,目前留在京州的首辅阁成员,只有十几位,但就是这些仙官,足以做出一些决断。
  例如,究竟是采用谁的抓捕计划,抓捕陆江。
  因为除了楚弦提交上来的抓捕计划之外,还有仙军卫和另外几个智囊提出的方案,今天,他们就是在商议这件事。
  本来楚弦并不属于智囊,也是楚弦主动请缨,这才被萧禹纳入其中,但显然,即便是楚弦职之前破了大案,立了大功,他毕竟还只是六品官员,在圣朝的话语里还是不足,更不可能和那些四品甚至三品的官员相提并论。
  同样的建议和计划,显然四品官员和三品官员的要更受重视。
  “楚弦查案推案的确是一流,但追捕逃犯却又不一样,那不是靠一些小聪明就能做到的事情,况且,追捕陆江这件事乃是重中之重,切不可有丝毫的马虎。”王神龄这时候又补充了一句。
  说完,他心中冷笑,楚弦啊楚弦,先让你碰碰壁,吃一些苦头,便知道年轻人还应该谦虚为主,等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便会主动来拜访,到时候再为你说话也来得及。
  年轻人,就应该这么磨砺一下,挫挫你的锐气。
  显然,王神龄说这些,就是为了削一下楚弦的影响力,毕竟换做平时,楚弦这种级别官员的计划和想法,根本不可能上升到在首辅阁讨论的资格,所以他这番言论,并不会被人说是故意针对楚弦。
  “王大人这话的确是有道理,楚弦所言,的确是有些夸大其词,即便是陆江掌握阳间鬼域,他也没有必要在京州冒险搞事情,虽然这对他来说也有好处,但毕竟是有极大风险的,试想,他一旦敢这么做,就会有很大的风险暴露行踪,依仗陆江这种善于谋算之人,他会冒着这种风险来做这种事情吗?所以,他更有可能的是如同几位智囊官所推断的那样,已经离开京州,到他一个藏身之处休养生息,等到羽翼丰满,才会再出来兴风作浪。”
  那边杨真卿也是开口道。
  如今太师吕岩不在,杨真卿便是首辅阁内官位最高的仙官,所以他的话,可以说是分量十足。
  其他仙官一听,都是心头一惊,暗道王神龄又和杨真卿搅合在一起了?
  不过所有人都没有表露出来这种想法,官场上,无论任何时候都要稳如泰山,这样不光是有威严,而且也无法让人猜出心中的想法,能坐上高官的,这些基本的素质都是掌握的,而且皆是个中能手。
  眼下,首辅阁讨论几种抓捕方案,有的类似,而且是出自高官之手,只有楚弦的这个计划很是不同,而且不光是断定了陆江就在京州,还确定了陆江可能躲藏的区域和准备运用阳间鬼域的计划。
  也难怪别人不信,毕竟,换做是谁,都不敢如此的疯狂,尤其陆江又是那么老谋深算,想来更不可能做这种‘冲动’的事情。
  萧禹在心里是认同楚弦的,实际上不光是他,首辅阁里有不少仙官都是如此,只不过此刻也不好驳斥王神龄和杨真卿,所以有一个仙官开口道:“不如这样,以智囊官提出的计划为主,到发现陆江培植的势力之地进行追捕,除此之外,为了防患于未然,京州之地也不可疏忽,毕竟,就算是有万一的可能,也得提防,我看,可以派人明察暗访,在楚弦提出的区域去看看,没发现问题自然是好,万一有问题,也能预防,毕竟之前十三巫祖的案子,可是楚弦查清楚的,千万不可小瞧他,不能因为他官位低微,就忽视他,还是应该重视楚弦的意见。”
第四百二十一章
如何奖赏
  这位说话的仙官那也是德高望重,官位一品大司空,因为年纪大了,所以平日里很少发表意见,就算是参加首辅阁的阁会,大都也是坐着不说话,只是这一次,这位大司空居然开口了,而且是为楚弦开口。
  当下不少仙官都是一愣。
  大司空的资历很老,乃是杨真卿这一辈仙人的长辈,所以他开口,杨真卿和王神龄也不好反驳。
  更何况,人家大司空说的很有道理,哪怕是为了防患于未然,也应该去楚弦说的那一片区域探查一番,这是作为圣朝官员必备的素质。
  “既然司空大人开口了,那便去查探一下也好,就算是为了消除隐患,总之陆江这等逆贼,必须要除掉,和他相关的势力,也要连根拔起,绝不姑息。”杨真卿这时候总结道,这么一来,王神龄也不吭声了。
  “既然说起楚弦了,那么我提一件事,说说该如何奖赏他吧。十三巫祖的事情,是楚弦查清楚的,虽说是他职责所在,但圣朝用人,历来是做好有奖做错有罚,更何况,楚弦的确是有才能的,本来如何奖赏刑部那边就可以决定,但那只是对六品一下官员,刑部有直接赏罚权,六品及六品以上,就得经过朝会讨论,今天咱们偷个懒,就在阁会上定一下吧。”大司徒这时候也开口说了一句。
  这件事,实际上无可厚非,楚弦立功那是人所共知的事情,而且不光是查清一个案子那么简单,如果只是一个大案,查清楚,那是楚弦的职责所在,谈不上奖罚,最多就是在履历上填一些光彩和资历。
  可十三巫祖的案子,不光是一件案子那么简单。
  那还关系到和巫族之间的关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不是楚弦在七天之内查清楚真相,给了巫族一个交待,不然现在已经是和巫族全面开战了。而一旦开战,死伤者何止万数?甚至会动摇天唐圣朝的根基。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楚弦一人,就挽救数万苍生,这种功绩,不奖,那实在是说不过去的,只是前段日子,没有人提出来。萧禹是为了避嫌,其他仙官也都是观望,所以今天,大司徒是担起了这个责任,将这件事提了出来。
  “这件事,吏部那边应该先拟定出一个章程出来,最好是参照之前的惯例,该怎么奖励,就怎么奖励,如果达到升官提品的程度,那就应该给楚弦提一下品级。”另外一位仙官与礼部尚书那边说了一句。
  当下,不少人都看向吏部尚书,任用官员,奖罚机制,吏部那边的确是有一套惯用的章程,所以按照章程来走那肯定是没错。
  只不过此刻吏部尚书一脸苦笑,摇头道:“楚弦这件事,那是特例,之前他查清十年前仙宫悬案,已经是在他官履中记了下来,今次也只是同样纪录他查清大案的功劳,但该如何奖赏,是真的没有先例,他已经是提刑司总推官,在提刑司内,再向上,就是从五品的司事中,不过司事中只有一位,且已有人选,再向上,便成了四品司郎中,所以如果给楚弦提品,这提刑司内便没有适合他的官职,再说,他入职提刑司,也不过半年时间,眼下当真是不知如何给他奖赏。”
  “这的确是一个麻烦。”大司空此刻笑道:“没想到,咱们这位圣朝神探居然功劳太多,都不知该如何赏他,大家有什么想法,也可以说说,集思广议嘛。”
  王神龄这时候道:“楚弦在提刑司,已经是六品总推官,已经无可提升,更何况查案断凶本就是提刑司推官的职责所在,楚弦所作,也是履行他的职责,不如就只给他增加一些资历,写入官履,再口头嘉奖一番,便足矣。”
  听到这话,就是杨真卿也是倒吸一口气,暗道楚弦是怎么得罪这王神龄了?居然是惹得这位王侍中如此的针对。明明就是一份巨大的功劳,便是直接官升到正五品,那都是绰绰有余,毕竟是避免了两族大战,而到了王神龄嘴里,居然就成了职责所在,口头嘉奖,这种肉不疼皮不痒的奖励有个屁用,说实话,就是杨真卿因为孙子杨克的缘故看不上楚弦,也没想过如此的打压对方,王神龄这位之前力挺楚弦的人,居然会做的这么绝,实在是出人预料。
  显然,王神龄话还没说话。
  “楚弦,毕竟年轻,年轻人,还是应该多多历练,多多积累,咱们都是从他们那个年纪走过来的,试问,像楚弦这般年纪,诸位在官场官居几品?所以说,过早的身居高位,对一个人来说并不是好事,我这也是为了楚弦好,免得让他觉得他功劳大,就因此而骄傲自大,更何况,楚弦的能力,都在断案上面,提刑司内才是最适合他待的地方,正所谓人尽其用,当然,这也是我自己的想法,大家若有不同的意见,也可以提出来。”
  说完,王神龄身子向后一靠,坐在椅子上,神色泰然。
  萧禹这时候眉头直皱。
  王神龄这老小子,太不是东西了,嘴上说是为了楚弦着想,实际上就是在打压,想要将这一份天大的功劳给淡化。
  不用问,杨真卿那一系肯定乐得如此,所以必然会支持王神龄的意见,但自己这边,绝对不能就这么妥协。
  一来,楚弦立了功,就应该奖赏,不能因为他年纪轻,说什么为他好就故意抹杀这种功劳,这种想法,简直是故意混淆视听,歪曲事实。
  二来,楚弦是自己一方的人,崔焕之的门生,那就是自己的门徒,这种时候若是不替楚弦说话,面子上肯定是过不去,而且也会让手下人看不起。
  所以萧禹这时候开口了。
  “王大人此言有一定道理,不过年纪轻,就未必不能办大事,楚弦的官履,或许有的人不了解,我来简单说一下吧。”说着,萧禹便将楚弦入仕之后的经历一一道出,从巡查司,到定海县,从定海县到洞烛司,从洞烛司到文院编撰,再到城令,主管一地,最后是因病调入京州,进入提刑司。
  这份官履,如果是放在一些四品左右的官员身上,实际上并不算有多么了不起,可是如果放到楚弦身上,以他的年纪,以他入仕的年限来看,已经可以很肯定的说,楚弦是一个有资历和积累的官员,甚至远超一些五品的官员,而且楚弦的能力,并不限于查案断凶上,这才是萧禹要说的重点。
  “中书大人所言不假,楚弦官履的确是如此。”那边吏部尚书也是出言证实。
  萧禹显然还有话。
  “当年,圣朝初立,太宗圣祖如何选拔人才,如何选拔官员?那不就是从年轻文人和修士当中选拔的,当初圣朝年轻的官员比比皆是,因而不可因为年纪而限制官员的选拔。除此之外,从楚弦官履可见,楚弦虽擅长查案断凶,但对其他政务也是了若指掌,做的很出彩,甚至,在定海县,他离任时,百姓万人相送,试问,如今还有那些地方官员能做到这一点?所以,还是不应该被一些无关紧要的想法和老旧思想困住手脚,该做事情的时候,就是要放开手脚去做,提拔奖励也是一样,我建议,提升楚弦官品,从正六品,提到正五品,但依旧担任提刑司总推官,毕竟,提刑司的官制,也应该变变了,就像是孔谦,担任推官已有三十年,可他的官位,一样是正六品,这次,借着官制度改革,应该一并将孔谦的品级也提升到正五品。”
  显然,萧禹的话分量十足,谁都看得出来,太师吕岩十分看重萧禹,之前仙军卫谁的命令都不听,甚至不理睬杨真卿,但却听从萧禹之令。
  这说明什么,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情,说一句大胆的话,等到吕岩辞官而去逍遥天地时,怕是太师之位,就轮到萧禹来做了。
  而且萧禹聪明之处,就是不光是说楚弦,那是顺便将提刑司的官制改革也提出来,最好的例子就是孔谦。
  孔谦做了那么多年的推官,可谓是劳苦功高,资历和功劳那都是足够升官,别说五品,就是四品,那也是绰绰有余,可就是因为提刑司官制的问题,只能是停留在正六品这么多年,今次借着楚弦的事情一并解决,也算是让圣朝推官看到了一线晋升的希望。
  以前,做推官,最高就是做到孔谦这样,提刑司总推官,正六品,但萧禹的建议下,如果能将总推官的官品提升到正五品,那地位肯定不一样,对下面的推官,也是一种巨大的激励。
  “萧中书的建议很好,我赞成。”大司空第一个表态,这位是一品大佬,如果说之前只是萧禹,份量还不够的话,加上大司空,那就不一样了。
  “我也赞成。”大司徒也点头。
  “此事,随后我就会拟定一个章程出来!”吏部尚书也是支持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6/7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