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仙官(校对)第4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1/706

  楚弦到的不算晚,但来了一看,却发现大部分官员都到了。
  白娘娘他们三个不是官员,所以楚弦安排他们在外面等候,需要的时候宣入殿内便可。
  楚弦的现身显然是让众多官员惊讶不已。
  原因很简单,楚弦不是一般的官员,名气上,整个圣朝官场,如今谁不知道楚弦?毕竟,楚弦身上的头衔和光环太多了,多到让绝大部分官员都嫉妒和羡慕的程度。
  之前发生的命案,据说都是楚弦破的,而且楚弦去天元书院进修,之后又主动请缨,接手极州那一个烂摊子,这些也都是有不少人知晓的。敏锐的官员已经看出了端倪,这楚弦若无意外,肯定是要继续晋升的,和那些只能到五品的官员不同,楚弦晋升四品,那只是时间的问题。
  尤其是在极州,楚弦主动请缨接下这个摊子,那种勇气和决断是让人佩服,同样的事情,其他的官员就未必敢干。
  所以说,只要将极州稳住,不求有功,因为只要稳住极州,贯彻京州方面的政令,就是有功,最多一两年,楚弦的官位肯定可以晋升到四品。
  既然知道楚弦会是官场上的明日之星,而且人家现在也是货真价实的正五品,所以见到楚弦,无论是熟悉的还是不熟的,都会上前打招呼,有的更是会热情的攀谈,表示很熟悉的样子。
  这就是官场,真真假假,难以看清真相。
  楚弦表现的沉稳无比,这番姿态看在其他官员眼中,也都是佩服,暗道人家年纪轻轻,怪不得可以坐到这种高位。
  果然是了不得。
  当然,不是没有人想过,今天楚弦出现在这里的意图,要知道楚弦虽然是正五品,但却是州地的刺史,按照圣朝的规矩,州地刺史如果不是有特殊情况,是不会来参加朝会的。
  也就是说,楚弦来这里,肯定是有特别的事情。
  那么,会不会和中书大人召集大家来参加朝会是同一件事?
  很有可能。
  这么说来,今天的重头戏,怕就是在楚弦身上,那就意味着,是在极州身上。
  官场,看破不说破,所以就算是想到了这个可能,也没有人说出来,反倒是看明白的人,不再询问,而是开始思谋,只有那些还不明白的,才会继续发问,然后惹人发笑。
  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出谁高谁低,看透的人,会背地里嘲笑看不透的人,但表面上,却是丝毫不会表露出来。
  进了朝堂,楚弦就站在一旁,安安静静的等着。
  陆续有官员进来,有的是直接走过去,各自站到各自的位置,而有的看到楚弦,是哈哈一笑,上前攀谈两句,有的是出言试探,而这些,楚弦应对的那是游刃有余。
  崔焕之到场,并没有过来,而是和楚弦交换眼神。
  同样,真正和楚弦是一系的官员,大都是如此,他们都知道楚弦今天是要做什么,所以就算是不会立刻选择帮忙,也不会干涉和捣乱,静观其变便可。
  官员一个一个的到场,然后首辅阁级别的仙官也是陆续降临。
  首辅阁的仙官来了之后,朝堂之内原本还有的一些窃窃私语是彻底销声匿迹了,一个个都是神色肃穆,站的笔直。
  这一次首辅阁道仙,来了很多,至少多半数到场,所以说那气势之强大,下面的众多官员都是吓的不敢乱动。
  相比较,楚弦明显要淡然很多。
  因为现在楚弦是州地刺史,所以朝会开始之后,讨论的一些事情,楚弦是不能插嘴的,这个过程,楚弦保持着肃立,安静的等着。
  这一次朝会,显然讨论的东西非常多,各方说完,已经是一个多时辰后的事情了。
  萧禹中书这时候道:“最近极州的情况也是好了很多,极州刺史楚弦这一次也参加朝会,就让他说说现在极州的情况吧。”
  这是一个话引子。
  楚弦知道,接下来该轮到自己说极州的情况了,而且要从极州的情况,引申出自己的观点和政见。
  所以说,现在才是重中之重。
  不过没等楚弦开口,那边首辅阁仙官杨真卿便开口道:“之前极州刺史楚弦写过信给首辅阁,这件事萧中书你是经手人,当时是咱们一起讨论,然后写信回执。楚弦,你在信中提出的那些想法和观点,那可是相当错误和危险的,你作为刺史,更不可意气用事,信中已经说的很清楚,你要严格遵行首辅阁推行的命令,那么这一次你来,是来自我检讨的吗?”
  杨真卿对楚弦那是早就不对付的,当然,这件事上,倒也和私仇扯不上什么关系,哪怕是以政见观点来看,包括杨真卿内,都不会认同楚弦的想法。
  之前写信训斥,已经是警告了,如果楚弦还不收敛,不认识到错误,那问题会更大。所以杨真卿看来,楚弦必然是吓坏了,所以才会亲自跑来京州来‘认错’。
  这倒是不错,能让楚弦过来认错,也是让人舒爽的事情。再借着这个机会敲打几句,那就更好了。
  不过显然,楚弦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和杨真卿所预料的,完全不一样,甚至是完全相反。
  楚弦也没有立刻表露态度,而是先道出目前极州的情况。
  虽说楚弦在极州也不过待了两个多月,但说起极州的情况,已经是相当了解,几乎没什么能难得住他。
  尤其是楚弦最擅长的就是讲述,在他口中,目前极州的情况简直是活灵活现的展露在众多官员面前,就仿佛真的是置身在极州,一切都是清清楚楚。
  “这楚弦了不得,短短几个月就能将情况弄的这么清楚,而且极州稳定下来,当真是不容易。”有官员是暗地里点头。
  只不过听着听着,就有官员察觉出不对劲。
  楚弦言语当中,居然是在说目前极州百姓根深蒂固的‘信仰’,而且在评论这种信仰的时候,不似之前其他官员说的时候,那种完全的排斥和不遗余力的打击,楚弦所讲出来的,居然是站在普通百姓角度上来看待这个问题。
  同样的一件事,角度不同,所展现出的效果也就截然不同。
  这便是楚弦所用的一些‘小伎俩’。
第六百零四章
唇枪舌剑
  从楚弦踏入京州那一刻起,一种和固有关键和规则挑战的过程就已经开始了,而朝会,就是这一场大战的正式开端。
  这一刻,说的每一句话,说的每一个字,都十分重要,楚弦很清楚,他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的将各种利害关系道出,表达自己政见观点的同时,让大家接受。
  这才是最难的。
  现在这个苗头刚刚冒出,就有人打断楚弦。
  “楚大人,听你的意思,是觉得百姓被那些邪神愚弄,还是很正常的一件事?甚至还应该包容他们?而且你说神明也分好坏,那是不是要给他们送匾啊,感谢啊?”一个官员开口说道。
  朝会上打断别人发言那是相当不礼貌的行为,可对方显然懒得顾忌那么多,毕竟楚弦这番言论,有悖于圣朝传承了数千年的规矩和惯性。
  所以就算是觉得不妥,也会有人立刻出言反驳,似乎不反驳,就是立场不坚定的表现。
  有一个人开头,后面的就多了,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官员开始痛斥楚弦的发言,但开弓哪有回头箭,楚弦既然开了头,就会坚定的走下去。
  “诸位大人若是有意见和想法,可稍等片刻,眼下诸位你一言我一语,楚弦实在是听不清楚,倒不如先听我将极州的情况介绍完毕再问不迟。”
  即便是面对十几名官员的反驳和质问,楚弦依旧是游刃有余,光是这种大将风范,便让不少首辅阁仙官点头。
  不过欣赏归欣赏,不代表就认同楚弦的观点。
  在首辅阁内,就算是萧禹,对楚弦的这个观点也是保持态度,就更别说其他人了,欣赏楚弦的仙官,也是为楚弦捏了一把汗,暗道楚弦这是要做什么?这不是在拿自己的官场生涯来冒险么。
  至于原本就觉得楚弦碍眼的仙官反倒是心中冷笑,一声不吭,就让楚弦继续说下去,他们倒是要看看,这楚弦最后能说出个什么结果。
  现在这情况,说的越多,过错越大。
  楚弦仿佛根本不在乎一般,继续讲述,他的讲述,深入浅出,逻辑性极强,又不失吸引力,总之,听着的人那是一种享受。
  而这个过程当中,楚弦也是借用了当初白娘娘与自己说的一些话,无外乎就是从道经中所说的,任何事物都分了正反两面,万物既是如此,神明也是一样。
  当然,光是白娘娘那套理论,楚弦都能反驳,就别说在超会上立柱脚了。所以楚弦绝对得加入自己的理念,那就是今时不同往日,因为规矩是太宗圣祖定下来的,那么,还得用太宗圣祖的话来反驳他老人家自己。
  不然楚弦无论再怎么说,那都是以下犯上,不会有好果子吃,但如果是用太宗圣祖的话来反驳,就是一种论证,楚弦非但无过,如果事情成功了,还是大功一件。
  “圣祖曾言,一甲子为轮回,何谓轮回?并非生死,而是事物,且以道法所见,事物之形态,便是人只观点,所以,轮回之事,就在于观点和看法。太宗圣祖这么说,是为了教导后人,教导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不可一直循规蹈矩,该变则变,切不可不思变通,而且从太宗语录上还有这么一段故事,说是有一次,太宗圣祖让众多仙官看一样东西,那就是捉了一直虫,丢到一个自制的迷宫当中,那虫走到死路,居然不知往回走,继续是低头硬闯,最终是困死在里面,圣祖用这个故事告诫后人,任何事物和规矩,都只是符合当时的一种情况,没有一沉不变的规矩,需要讲究变通。如此,对待百姓信仰神明这件事上也是如此,当年情况特殊,神明势大,为了对抗神明,所以只能如此,可现在不同,圣朝为第一,但数千年来,对待神明和百姓信仰的态度却是依旧保留着当时的观点,这本身就是一件错事。”
  楚弦顶着巨大的压力讲述道理。
  还别说,这一番话说完之后,不少在场的官员都是陷入沉思,就算是首辅阁中的一些仙官也是如此。
  这时候,首辅阁内仙官之一王神龄突然开口道:“楚弦,你这观点是在混淆视听,懂得变通那的确是太宗圣祖告诫咱们的事情,可同样,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变通,如果今天变一下,明天变一下,没有一个固定的规矩,天下早就大乱了,又何来圣朝数千年的辉煌?所以说,如果一些规则没有问题,就不需要强行变动。”
  这是在反驳楚弦之前的言论。
  楚弦没有丝毫生气,因为他早就知道,这一场‘斗争’绝对是需要长时间才能分出胜负的,这么短时间,刚只是上了开胃菜,正餐还早着呢。
  所以对于这种反驳的言论,楚弦是早有预料。
  王神龄这个人因为他孙女王燕蝉的缘故,一直对楚弦是抱有成见的,要知道王燕蝉也该到了许配人家的年龄,但这些年,根本是谁都不见,对谁都不满意,有几次,在王神龄看来,就是错失了机会。
  他觉得,这都是楚弦的过错。
  没有楚弦,自己的孙女也不会这样。
  所以王神龄是看不上楚弦,此刻既然找到机会,当然是能针对就针对,就看楚弦如何辩解。
  他觉得,楚弦肯定会不同意自己的意见,这么一来,他后面还有很多说词,可以反驳楚弦,但没想到的是,楚弦居然是点头道:“王大人说的很有道理,的确是这样,只有不符合当前情况的规矩,才需要变通,如果没有问题的,那当然是不可随意变动,这么一来,也有损圣朝威严。而接下来,下官要说的,恰好就是这件事需不需要变通。”
  王神龄一听,觉得对方说的是有道理,却是又感觉什么地方不对。
  怎么说着说着,这件事仿佛就已经发展到要看目前针对神明的政策是不是合理的份儿上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1/7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