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仙官(校对)第6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2/706

  而在楚弦去找尚书令李渊明时,却是遇到了麻烦。
  圣朝尚书令,官职是相当大的,职权也高,只不过李渊明此人过于保守,而且在首辅阁内,之前就被身为中书令的萧禹压着,而且六部尚书有的时候也会越过他这个尚书令,直接与大司徒和萧禹太师商议,所以说在首辅阁内,李渊明这位尚书令的存在感并不强。
第七百五十八章
难啃的骨头
  但再怎么说,李渊明都是正二品尚书令,职权很大,要在户部做这么大的动作,不告知一声,绝对是不合规矩的。不光是楚弦这么认为,就是去找萧禹太师和大司徒时,这两位也提点楚弦,要提前与李渊明知会一声的。
  这是最基本的尊重。
  楚弦当然是懂这个道理,所以他专程去拜访尚书令李渊明。
  这位尚书令成仙也有六十年了,至于考取榜生时,更是在一百多年前,算算岁数,刚刚两百岁,在圣朝官员当中,算得上是‘年轻有为’了。
  而且李渊明这个人出身不错,本身就是世家子弟,李家在幽州那也是豪门望族,出过很多大官,更是书香门第,自持甚高。除此之外,这李渊明的夫人更是了不得,乃是京州诸葛家的小姐。
  等于说,这李渊明是诸葛家的姑爷。
  诸葛家百年之前那可是和杨家并驾齐驱的京州豪门,虽然这些年没落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官场当中的能量,也是相当巨大的。
  所以,李渊明早年也曾经借助诸葛家的力量,在仕途上也绝对算得上是顺风顺水。只是后来,李渊明和诸葛家似乎出了一些‘嫌隙’,但具体是因为什么,无从得知,后来听说是少有来往,而且在首辅阁内,李渊明是和户部右侍郎刘季温关系匪浅。
  这些楚弦在来时就已经探明。
  楚弦没想到,这位圣朝尚书令李渊明,居然和诸葛家,还有刘季温有这么深的关系,当然若是以前倒也没什么,但现在的情况,这位尚书令大人,极有可能会阻扰自己这一份土地改革的政令。
  这可不是楚弦危言耸听,毕竟就算是自己的顶头上司户部尚书,他的顶头上司便是这位尚书令,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这是官大两级。就算是有萧禹太师和大司徒支持,这件事也未必能顺利推行下去。
  当然楚弦更愿意相信,自己是多虑了,楚弦愿意相信,作为首辅阁高层之一的李渊明,身居尚书令这般高位,应该也明白旧有制度的弊端,为了大局,应该会支持自己。
  作为尚书令,李渊明应该有这种胸怀。
  所以楚弦专门去府上拜访李渊明,这位尚书令倒也是客气,盛情的接待了楚弦,毕竟楚弦也是首辅阁级仙官,户部左侍郎,在圣朝,也是位高权重的存在。
  李渊明显然很注重外表,即便是在家中,穿着也是一丝不苟,甚至他的衣衫,都没有一丝褶皱,家中摆设也是简单规整。楚弦曾经听说过这位尚书令大人的一些怪癖,这位大人说话做事都太过讲规则,而且对于一些事情,已经是到了执念的程度。就像是屋中的摆设,哪怕是桌椅板凳花盆错位一点,他都会大发雷霆,又或者像是书桌上笔墨纸砚的摆放位置和顺序,又或者是他写字所用的笔和纸,必须是京州某某传承作坊制作的上品。
  诸如此类的传言很多,但归根结底,都可以说明李渊明是一个守旧的,严谨的,甚至到苛刻地步的一个人。
  “楚侍郎这还是头一次登门,早就想和楚侍郎你这位文人表率好好畅谈一番,想不到今日才会这个机会。”李渊明即便是招待客人,坐姿也是挑不出一丁点毛病,而且楚弦注意到,他喝茶之后,将茶杯放回的地方,必然是原位,丝毫都没有偏差。
  就从这一点细节便可以看出来,这位尚书令大人,果然如传言中说的那样,是一个秩序感极强的人。
  人家客套,楚弦也得赔笑脸,客套几句,楚弦也没有浪费时间,直接取出自己的土地改革计划双手交给李渊明,同时将自己的打算详细道出。
  包括这一次在各州地巡查三个月的成果,可以说,楚弦讲解的是清清楚楚,目前的土地制度所带类的弊端和将来的隐患,也是分析的头头是道,极为透彻。
  相信以李渊明这种人物,要明白这件事的轻重缓急和弊端,应该不是难事。
  只是接下来李渊明的反应,却是让楚弦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
  这位尚书令大人倒是认认真真的听着,手指有节奏的轻轻敲打木质的桌面,每一次的声音间隔、大小都一样,等到楚弦说完,李渊明拿起文册看了看,然后放下。
  “万事有利有弊,楚侍郎啊,这件事我就要批评你了,你看事物,太过片面了。”
  一句话,就让楚弦心中一沉。
  果然,事情没有自己想的那么顺利,开始朝着之前担忧的方向发展了,这李渊明头一句训斥一般的说教,楚弦就知道今天自己想要在这位尚书令手里拿到认可,怕是千难万难了。
  楚弦知道李渊明接下来说的话,将会是风暴一般的打击。
  “楚侍郎,你是从最底层升上来的,而且也做过县丞和府令,应该很清楚地方上的情况,倘若你是那些出身京州世家的子弟,说出这番幼稚之语,本官不怪你,可你明明知道,却还是提出了这一份可笑的提议政令,实在让人失望。”
  说话的同时,李渊明将手里的一卷书狠狠的砸在桌子上,他的力量颇大,这一下将细线绷断,书页散落一地。
  “楚侍郎,你不要怪本官发脾气,实在是你的这想法太过幼稚,你要知道,存在即合理,现有的土地制度延行千年,圣朝有衰落吗?百姓有暴动吗?没有,圣朝是蒸蒸日上,百姓富足,这已经证明,好的,的确是好,倘若是不好的东西,早就淘汰了,这一点你难道看不出来?”
  这是李渊明头一次反问。
  而他显然压根儿没打算给楚弦说话的机会,紧接着就是第二问。
  “还有,你在这上面写着,说现行制度弊端太大?但就如本官之前说的,这万事都有利有弊,事物一分为二,便如道法分阴阳两级,这就是道理,这世上哪里有万全之策?你这般做,不过是在彰显自己的不同,炫耀和邀功而已,我知道你是新官上任,想要烧几把火来彰显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当官嘛,都是这个想法,大家都理解,我也理解,可你不能什么事都拿来烧,土地改革是那么容易的吗?楚侍郎,你知不知道一旦按照你说的来弄,会出什么乱子?你所谓平衡一些无地百姓的代价,就是要让那些祖祖辈辈都拥有田地的人来让出利益?那你可知道,这些人又有多少?他们会不会同意,又会不会暴乱?真按照你说的来弄,反倒是必然会天下大乱,说的好听一些,你这是一个失败的改革,说的不好听一些,你这就是胡闹乱搞。”
  最后一句,等于是给楚弦的提议盖棺定性。
  而且李渊明是将楚弦批的体无完肤,换做是旁人被尚书令大人这么说,怕早就吓的浑身乱颤,恐惧无比,直接就灭了心中那改革的心思,要么就是心存不满和愤恨,最终被仇恨支配,湮灭众生,要么继续受苦受欺负,要么自寻死路,走一条自我毁灭之路。
  这个也是李渊明这么炮轰楚弦的高明所在,表面是在说这个政令,实际上是在打击楚弦,这份手段的确是高明。
  楚弦是这么认为的。
  好在楚弦不是普通的官员,见识也比其他同级官员要多得多,而且楚弦早就有过最坏的打算,所以李渊明这一炮打的,实际上没有起到多少效果。
  虽然楚弦知道,自己再说什么也没用,再说也只是废话,而且还会继续被这位尚书令抨击和否定。
  但这个时候,必须要说,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自己要推行的政令。
  这份政令楚弦知道会遇到艰难和阻碍,现在就是头一个,哪怕是撞的头破血流,楚弦也要做。
  这是他执念,当官的执念,就像是做铁匠,要立誓打造出一柄神器,就像是炼丹师,发誓要炼制出一枚无上仙丹,对于别人来说什么都不是,但对于楚弦,这就是他的‘目标’。
  李渊明不懂的是,他以为这几句话就可以吓住楚弦,打击楚弦,甚至让对方知难而退,殊不知,楚弦现在兴奋的很。
  为了仕途的理想而撞的头破血流,惨烈无比,这是一个逐梦者最大的幸福。
  所以楚弦开始‘反击’了。
  “尚书令大人所言,楚弦受教,天下之物,包括策略,的确无万全之术,可失芝麻还是失西瓜这件事,却是很容易选。不错,当年太宗圣祖创立圣朝,一切从零开始,从无到有,都没有可借鉴之处,太宗圣祖睿智,所思土地制度延行数千年,的确是为圣朝辉煌奠定基础,可万事求变,这也是道法使然,遇火变水,遇水生木,坚木惧金,金遇火溶,变化之道,道之妙也。”
  楚弦的‘反击’显然也是极为犀利,那边李渊明眉头一皱,楚弦接下来的组合拳也是接踵而至。
  “尚书令大人,站得高望的远,所思之事,必然要超过楚弦,然政令之道,在于思谋,在于论述,且两人为辩,三人方可成论,论事则事成,便是楚弦考虑不周,政令难行,也可集思广益,修复完善,如此若侥幸成事,其功劳也不在楚弦,何谈邀功彰显?就以尚书令大人之才,必然可想出修补之法,楚弦暂且抛砖引玉,文册中所写之法有三,尚书令大人可指正完善,如何中和影响,平息各方,尚书令大人高瞻远瞩,必有良策,待明日可在朝会引论,倘若事不可行,楚弦也不会执着。”
第七百五十九章
朝会‘战争’
  这话说的表面客气恭敬,实际上却是相当的‘强硬’,倒不是楚弦就愿意和自己的上官硬刚强怼,这种事情,无论放到什么时候那都是官场大忌,可有的时候,也不能一味退让,尤其是,到了楚弦这个官位和地位。
  虽说官级上,楚弦不如李渊明,而且还是其下官,但在地位上,楚弦同为首辅阁成员,而作为首辅阁成员,那是比其他官员有特权的。
  便如推行政令,一旦是首辅阁官员提出的,别说是李渊明这个尚书令,就算是主管内政的最高官员大司徒,也不可‘一票否决’,至少得拿到首辅阁和朝会讨论决定。
  这便是设立首辅阁的原因,也是首辅阁官员不同于其他官员的最大一点。
  李渊明听完,眼皮微微耷拉,只用眼角一丝目光看着楚弦,那种感觉就像是被某种凶兽盯上一样。
  楚弦却是坦然面对,丝毫不惧,也绝对没有不敬之意。
  “楚侍郎,你的意思是要拿到朝会上商议,是也不是?”李渊明问道。
  楚弦点头:“朝会可集百官之智,更是圣朝最高行政立策之所,自然是应该如此。”
  “哼,那你在超会之前跑来与我说这些,又是意欲何为?莫非是提前通知?告诉本官你这位侍郎大人打算推行新政改革,让本官给你通行认可?”李渊明直接道出,此刻已经是颇为不客气。
  听到这话,楚弦便知道今天的事情,目的难以达成,不光如此,情况可能会更糟。可事已至此,楚弦也无话可说,该做的都已经做了,楚弦至少能无愧于心。
  李渊明这时候衣袖一甩,看都不看楚弦,直接道:“送客!”
  说完,身形一晃,已经是施展仙法消失无踪,后面有府上的管家上前,还算恭敬的将楚弦请了出去。
  不过在出去之前,楚弦是蹲在地上,一张一张的将地上的纸拾起,那管家想要上前帮忙,但犹豫了一下,又停了下来,就这么看着这位正三品户部左侍郎大人,弯着腰低着头,拾起地上散落的纸张。
  显然,这位管家境界太低,压根没有想过,以楚弦的仙法神通,真要捡起这些纸张,又何须亲自弯腰拾取,一个咒法就可以解决的事情。
  就是因为这位管家的迟钝,才酿成后来的一场风暴,不过这是未来之事暂且不表。
  单说楚弦,将地上的纸张捡起,然后告辞离去。
  这次拜访尚书令的结果,显然是出现了楚弦预料中最坏的那种,只不过楚弦很清楚,这件事是在他预料当中,而且再洗想想,也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就不说这李渊明和刘季温的亲密关系,单说对方身为尚书令,在任这些年都没有推动过明知是弊端的改革,突然让楚弦引爆推行,这会有什么后果?
  或许在李渊明看来,楚弦此举,就是为了让他‘难堪’,因为这么一来,会让人觉得他这位尚书令之前根本就是在混日子,明知道目前的土地制度有问题还坚持不动,说白了,楚弦这么做,会让很多人面子上不好看,有一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感觉。
  虽然这种想法并不全面,甚至是偏激,但有的人就是会这么想,他们无法释怀,那么就会全力阻止和打击。
  这就是政治。
  历来就是人与人斗的游戏。
  可正确的事情,不能因为这些面子和尊严而停步不前,与李渊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司徒,要说谁是主管内政的最高官员,毫无疑问是大司徒。
  但在这土地改革这件事上,大司徒几乎是立刻就同意,而且丝毫没有表露出不悦,不是大司徒不知道,也不是他不在意,而是大司徒将圣朝利益,放在了他个人利益之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2/7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