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仙官(校对)第6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7/706

  因为这法子,楚弦必然一早就告诉过大司徒。
  这楚弦也是鬼精的很啊,向自己汇报的时候,便没有提及过只字片语,显然,对方压根儿就知道自己可能会阻碍和反对,所以才留了一手。
  到现在,朝会的风向已经是有些变动了,李渊明心里也不得不承认,楚弦这变革之法,当真是能试试。
  可自己还是不能通过。
  这算是自己的一个坚持,李渊明不愿意就这么‘屈服’给一个小小的楚弦,更不愿意承认,他之前数十年的施政理念是‘错’的。
  如果是那样,自己在首辅阁,在仕途,在官场的脚步,怕是就此得停止了。
  他现在还只是正二品尚书令,他还想着更进一步,自然,他希望能最后上位,成为一品大仙官,坐上首辅阁首座的位置。
  如果他一直秉承的政治思想和理念是错的,可想而知,能不能再继续坐这个尚书令的位置都是未知。
  因而为了自己,也不可能‘认输’。
  “楚弦,你这法子看似奇思妙想,但仔细琢磨,就会知道根本行不通。”李渊明这时候也顾不上那么多了,楚弦的口才很高,其他人对付不了,只能是自己来应对。
  那边楚弦急忙恭敬道:“楚弦洗耳恭听。”
  李渊明点了点头,一本正经道:“倒不是说官府屈尊向百姓借钱就丢脸,这一点,倒是没什么,问题在于,若是到时还不上这么多金银,百姓来兑银,无法给予,那你有没有想过,会是什么后果,那会失信于民,楚弦,做事情不可拆东墙补西墙,这一点,你做的就有欠妥当。”
  众官一听也都是点头,李渊明说的也没错,虽说向百姓借钱可以推动土地变更,可借钱终归是要还的。
  到时候还不上,失信于民都是小事,怕是得天下大乱,民心背离。
  若是出了这种事,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
  李渊明这么指责,在他看来,绝对可以百发百中,毕竟这种事情,谁能说的清楚,更没法子预测,而且首辅阁也不可能通过这种‘赌博’一般的变革法案。
  李渊明觉得,到此,楚弦虽然足够优秀,但终究是自己赢了。
  谁料楚弦大袖一挥,无数纸张飘出,浮在朝会上空,看上去,如繁星点点。
  再听楚弦所言:“诸位大人,此乃楚弦这三个月,同户部三十七位官员一同数算出的结果,当中包括推行变革法案之后的税银增幅,百姓手中有银子,那些地主大户手中的银两更是堆积如山,想来大部分人都会开设行当,投银到其他行当,便可推动工、商等行业,天下繁荣,各行兴起,官府税银可增七成,甚至一倍,无需一年,最多十个月,便可收回七成金银用以兑换,即便是有些误差,甚至是退一步讲,收回的金银不够,但只需再调拨一些官庄银两,足以应对,虽说腰带要勒紧一段日子过活,可对于长远来讲,却是有益无害。如此,再辅以增加百田税,强制减少私人外租田地之银,加以严管,那些地主大户想不卖地都不行,人性逐利,但若是无利可图,甚至成为负担,无论是谁,都会遵从新的土地制度。”
  楚玄是一口气说完,之后,朝会上居然是静悄悄,再看,一个个都是目瞪口呆。
  “妙,妙啊!”
  第一个说话的居然是户部尚书。
  这位户部尚书一直被尚书令李渊明压着,从这次朝会开始就不敢表态,此刻终于是忍不住说话了。
  主管户部,自然是对楚弦说的那些事务了解颇深,可以说,他是第一个能领会楚弦用意,第一个能看出楚弦这一招有多么高超的人。
  楚弦的这一个法子,几乎是完美的解决了之前所有的难题,将最大的阻碍和麻烦解决,剩下的一些小问题,只需要执行得当,也不会成为问题。最重要的是,楚弦的这个法子是真的可行,对于户部尚书来说,是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觉,所以他才会忍不住开口称赞。
第七百六十六章
大获全胜
  也只有户部尚书清楚,楚弦做出的这些估算,那是耗费了多少心血,都是货真价实的东西,甚至是无价之宝,有了这个,别说是李渊明压着他,就是再厉害的阻碍,他都要去试,这对于户部尚书来说,已经超出了官场规则,这是真正对圣朝和对百姓有利,所以无论谁阻拦,户部尚书都不会退让。
  紧接着,户部一位司郎中也是激动的浑身颤抖,开口道:“此法甚好,若能实行,有极大可能解决现在的矛盾,圣朝百姓,也可更上一层楼,甚至不出十年,圣朝之强盛,将会数十倍于巫族,届时内强又何惧外敌。”
  当下,风向改变,声援、赞美之声开始增多,谁都没有注意到,这一场朝会,很多人都被楚弦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一开始的不信任,到后来的支持和认可。
  身在局中的他们自然没有注意到,若是以旁观者的姿态来看,就可以看出楚弦的手段。
  高台上,萧禹太师松了口气。
  显然楚弦没有让他失望,虽然事前只有他和大司徒知道楚弦所有的计划,但楚弦如何能在朝会上说服百官,这才是重点。
  结果是楚弦做到了。
  身处的位置不同,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角度也不一样,就以萧禹太师来说,他是肯定要想法子让楚弦的变革进行下去的,这件事,他和大司徒商议过,对圣朝来说,这一场变革迟早得进行,就是继续再拖下去,只会让麻烦越来越大,倒不如尽早下定决心,快刀斩乱麻。
  会遇到阻力,萧禹太师是有预料的,只是他没想到,这最大的阻力,居然是来自于尚书令李渊明。
  今天李渊明的表现,显然是让萧禹大失所望,原本他对李渊明还是有些期望的,毕竟按照序列来算,李渊明是有可能成为下一任首座的接班人人选的。
  可是今天的事情,让萧禹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个人选是不是合适了。
  虽说可能是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以后的事情,但圣朝培养官员,历来都是要未雨绸缪。
  此刻楚弦的变革提案已经势成,也是楚弦的准备做的极为充足,就看这些详尽的各地税收、土地的数字,就知道即便是有数十人来做,也得日夜不停,有了这些可以拿在手里的东西,就是再心存不甘的人,也得掂量掂量再反对,会不会得不偿失。
  虽说这一场变革对于一些官员,一些官员家眷来说,会如同‘割肉’一般,但他们毕竟还可以得到卖地的银子,这些银子可是一笔大数目,不知多少人会‘一夜暴富’,有了银子,自然是要花出去才有价值,而最妙的,是以后不准再买地了,银子堆在家里又有什么价值?只能是拿出去置办其他产业,这就是繁荣之象,每一次想到这里,萧禹就忍不住拍案叫绝,暗道楚弦这一招的神妙。
  不过萧禹倒还真希望李渊明继续出言阻拦阻止,因为这个时候,再说,那就是错,说的越多,错的越多。
  只是显然李渊明也不傻。
  对方居然就真的就此沉寂,不吭声了,并没有继续出言反驳和反对,看样子,就像是默认同意一样。
  没有了李渊明,那些‘反对派’又能掀起什么风浪?
  这一场争斗当中,最厉害的两个,一个是刘季温,直接被楚弦‘斩于马下’,从刚才到现在,是一声都不敢再吭了。
  至于更厉害的李渊明,楚弦虽然不敢乱来,但也是用事实堵住了对方的嘴。
  也就是说,至此,楚弦在这一场朝会战争上,已经是大获全胜。
  土地变革法案通过已经是没什么悬念的事情了,但这还仅仅只是开始,真正的凶险在于能不能真正推行下去。
  这件事做好了,必然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圣朝都会因此发生变革,各行各业,从百姓到官员,都会受其影响,正因为这件事如此的重大,所以一旦做不好,或者是出了什么岔子,那后果,不堪设想。
  但若是因为这些顾虑而停步不前,也绝对不行。
  想到这里,萧禹太师终于开口说话了。
  “楚弦之土地变革之法,诸位可愿附议?”
  一句话,朝会安静了下来,而且第一个表态的就是大司徒,他自然是支持楚弦,附议也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紧接着附议支持的是户部尚书。
  如此内政三位大佬,大司徒,尚书令和户部尚书,已经有两位第一时间表示支持,随后附议的官员是越来越多,不过片刻就已经超过半数。
  崔焕之也是心潮澎湃,楚弦真的做成了这件事,而且仔细想,整个朝会下来楚弦都是在‘猛攻’,一路摧枯拉朽,没有丝毫的拖拉,似乎给人的感觉,他从一开始就会胜利,而这个变革也是‘势在必行’。
  现在想想,这应该是楚弦故意为之,就是要给人一种破釜沉舟一往无前的气势。
  若没有这种拼命的气势,怕是跳出来反对的人会更多,法案通过的可能性就要小很多。
  这个时候楚弦站在朝会当中,抬头看了一眼高高在上的尚书令仙座,此刻李渊明已经坐下,不过一双眼睛同样是看着楚弦。
  这一刻对视,楚弦没有退让也没有避开对方的目光,毫无疑问,从这一刻起,楚弦知道自己算是真正的得罪了这位尚书令,不过楚弦何惧?
  当年未入首辅阁,只是正五品官员时,尚且敢和杨真卿这位一品右太师叫板,如今入了首辅阁,官位提升到正三品,莫非还怕了李渊明不成?
  “找死!”李渊明看着楚弦的目光,心中杀气已经有些按不住了,只是他即便修为已是飞羽仙境界,但也不可能动武,官场上有官场上的规矩,虽然心里明白这个,但下了朝会,李渊明还是一个闪跃到海外无人之域,毁了一个岛屿,以此发泄心中愤怒。
  看着脚下的岛屿化作碎片,沉入无尽海中,李渊明才慢慢平静下来。
  “楚弦,你虽通过变革法案,但这只是刚刚开始,这个过程有任何一处出了岔子,你都要倒霉,我倒要看看,你如何能推行这一项变革。”
  似是想到了什么,李渊明冷笑一声,身形一动,消失无踪。
  ……
  朝会上发生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京州。
  大家也都知道,楚弦主导的这一场土地变革,开始要正式开始了。不用问,对于这一项变革,反应最大的就是现有的地主阶级,尤其是手里面拥有上百亩田地的大户,那反应更是激烈。
  据说在第二天,京州不少大户就‘自发’的跑到楚弦府门之前抗议,一开始是十几个人,后来是数十人,再后是上百人,而不到半天时间,门口的人已经有数百之众。
  京州城府的官员自然是紧张无比,立刻是调集军卒过来,他们是怕发生意外,要知道若是这些人冲撞了楚弦府邸,那可是大罪过,楚弦如今是正三品,首辅阁仙官,绝对不可出半点差错。
  所以城府的官员调集了两百兵甲在身的赤金军,只是刚到半路,就被一个人给挡了回去。
  这个人,是戚成祥。
  戚成祥一个人,站在街巷中央,就这么拦住了两百名赤金军,表明身份之后,是让这些军卒立刻回去。
  带兵之官不解,毕竟他们去是为了保护楚府,可戚成祥的态度坚决,没法子,那带兵之官只能是退了回去。
  就在这两百赤金军当中,有几个伍长互相看了一眼,从彼此眼中透露出一股失望之色,回去之后,这几个伍长就神秘兮兮的离开,在一个僻静的屋子里见到了一个人,将情况道出,而那个接头之人听到之后,让几个伍长离开,然后是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这个楚弦还真不好对付,本来是想要借着这个机会,制造冲突,最好是杀一些前来闹事的地主,引发民愤,没想到对方是看穿了这一点,看起来,得另想法子。”
  那边戚成祥回到府中,正好撞见洛勇。
  “师父,你回来了!”洛勇上前恭敬说道,戚成祥一笑,点了点头,洛勇又道:“楚大人他让您去阻拦官兵,这是何意?”
  戚成祥又笑:“这些百姓明显是受人挑唆而来,如此,再有兵卒前来,若是有心人暗中做手脚,必然会引发冲突,爆发血案,估摸还要出不少人命,到时候就一发不可收拾了,这是一些人的阴谋诡计,好在,大人他早就已经料敌于先有所防备,不给他们可趁之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7/7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