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仙官(校对)第6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1/706


第七百七十一章
必须要纳妾
  这段时日,都是李紫菀负责照顾楚弦起居,毕竟她是楚弦的正妻,那是应当的事情,更何况李紫菀乃是当世医仙,医术药理无一不精,所熬制的进补汤药,那放在外面都是无价之宝,就算是楚弦喝了,也能感觉到神清气爽。
  换做正常的夫妻,所讨论的事情,不外乎就是家长里短,不过楚弦和李紫菀这一对有些不一样,要么讨论医道,要么说一些当朝官场趣闻,而今天,李紫菀是来劝楚弦‘纳妾’的。
  正妻劝夫君纳妾,这怎么听都觉得有些古怪和不可思议,可这偏偏就是事实,而且李紫菀这段时间已经是不止一次的劝了。
  “夫君,纪纹姐她已三十有九,虽然修炼武道,也吃驻颜丹,但她毕竟不是仙体,你还要耽误人家多少年?还有洛妃,她年纪也不小了,你真打算等人家都白发苍苍了,才要纳她们过门吗?”李紫菀怒气冲冲的说道。
  楚弦一听这个就苦笑,不过李紫菀说的也是事实,纪纹和洛妃的确年纪不小了,换做普通人家的女儿,孩子都十几岁了,可为了自己,依旧是在苦苦的等,慢慢的熬。
  “这事,一来是没时间去想,二来是怕委屈了她们,也委屈了你。”楚弦实话实说,不过说这话的时候,脑海当中总会不由自主的想到一个人。
  白子衿,她,现在又在何处,又在做什么?
  楚弦这时候觉得,自己有些花心了。
  “什么委屈,你拖着才叫委屈了我们,更何况这些年,我与纪纹和洛妃已经如同姐妹,咱们吃住一起,已是一家人了,你给他们名分,这才是负责。”李紫菀正色说道,看得出来,她是十分的严肃。
  说实话,这种事楚弦也想过,只是公务太忙,的确是抽不得空,如今李紫菀数次提出,楚弦明白,再这么拖着也的确不好。
  所以点了点头。
  李紫菀一笑:“我夫君是当朝正三品,首辅阁仙官,事务繁多,你呢就专心处置公务,这纳妾的事情,就交给我了。”
  说完转身出去。
  楚弦何等修为,早就能听到外面焦急的等消息的纪纹和洛妃,还有李紫菀出去之后,三个女子的小窃喜和小欢呼。
  楚弦自嘲一笑,暗道自己何德何能,能得她们这般青睐,当真是自己几世修来的福分。
  李紫菀办事效率极高,定日子,得楚黄氏同意,置办酒席,这一系列的事情不过就在几天之内全部搞定。
  如此,楚弦也只是被她通知,下月初一,良辰吉日,一同纳两位妾回来。
  楚弦是哭笑不得,但说实话,心中居然是隐隐有些激动和窃喜。
  李紫菀已是医仙,仙体难孕,这是天数,所以这几年,李紫菀的肚子那是没有丁点迹象,楚弦倒是不急,但楚黄氏急,急着要抱孙子。
  可就算是医仙,也难以解决仙体难孕的天道法则,这些年李紫菀她给她自己熬制的药,也不知喝了多少,几乎没什么效果。
  这根本不是医道所能解决的。
  李紫菀最后也只能随缘了,可这种事情也不好一直干等着,毕竟看看其他首辅阁级别的仙官,那都是家丁兴旺,哪个没有一儿半女的?就是孙子,曾孙子那也是一大把,所以没有子嗣,对于楚弦的仕途来说,也没有什么好处。
  甚至李紫菀都听人说过,楚弦若是想要在仕途上更进一步,那就必须得有子嗣,这一点她也找过李附子,找过其他人商议过,还的确有这个潜规则,所以她才会下定决心,帮助楚弦纳妾,只要楚家有后,那楚弦在官场上的最后一点不足也就补齐了。
  而无论是纪纹还是洛妃,都不是仙体,她们有两个,至少能生个一儿半女,反正李紫菀就是这么打算的。
  当然这纳妾和娶正室,规模是不可相提并论的,也不能弄的一样,否则主次不分,那就是犯了忌讳。
  这一点,李紫菀也是清楚,但即便是没有大家操办,至少也算是风光,宴请亲朋好友,那是必须的,只是楚弦的地位,比之当年迎娶李紫菀的时候是要高了太多,所以也不可能太低调,就说客人,到时候不请自来的肯定也会有很多,这些都得提早的预备上。
  当然这些事情楚弦根本无需亲自过问和操办,自然有下面的人去做,现在府上人多,下人和奴仆也有很多,而且楚弦无论对巫族还是妖族都秉持怀柔,所以也救治和买来一些异族奴仆。
  京州大富之家,几乎都有一些妖族和巫族的苦力,一般都很悲惨,但在楚弦府上,他们倒是得到了最大的尊敬,虽然也是下人,但至少没有人歧视他们。
  这个时候,一个容貌妖媚,却是对楚弦恭敬无比的女子走进来,半跪在地上,若是仔细看,这女子肤色极白,双目细长,那种狐媚姿态,很少有男子能把控,而且这女子明显精于此道,可在楚弦面前,她明显不敢有丝毫不敬,更不敢越雷池。
  “主人,都统她有封信让奴婢转交给您。”这狐媚女子开口说到,她口中的都统,自然是纪纹。
  说起来,自从李紫菀操办楚弦纳妾事宜,距离正式纳妾的日子日渐接近的时候,纪纹反倒是不好意思来见楚弦,这段日子,都是让人稍话过来。
  至于眼前这狐媚女子,实际上还真的是狐妖族,类似的狐女,纪纹买回来不少,亲自训练,又拉上府上的各路高手来做她们的老师,教授各种武技、法术,可以说每一个狐女的战斗力,都是超过先天一级,少数几个,堪比宗师。
  而且她们从不正面厮杀,只擅长暗杀渗透,打探情报,最重要的是忠心耿耿,绝不会背叛。
  说完,狐女将一封书信递给楚弦。
  楚弦打开一看,眉头一皱。
  纪纹现在掌控洞烛司半壁江山,权势颇大,也是了解不少官场内幕,只是按照规矩,她若是嫁人成妇,就得辞官。
  尤其是对于洞烛司来说,更是如此,否则以后洞烛司估摸就要姓楚了。
  之前她和楚弦没成亲,所以上面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正式成亲,那这洞烛司副都统的位置,肯定得让出来。
  所以在她最后还能发挥出一些权力的时候,她查了不少可能会对楚弦不利的官员,至少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而这一查,还真的打探出一些消息。
  只不过并非是和楚弦有关的。
  信上说的头一件事,那就是尚书令李渊明,可能会在这几个月内辞官归乡。毫无疑问,这个消息绝对是相当的劲爆,说实话,就是楚弦也没有留意,但如果是纪纹打探出来的,那可信度还是相当高的。
  只是李渊明这尚书令当的好好的,在楚弦看来,就是继续再坐五十年,甚至一百年都没有问题,为何会要辞官归乡?
  而转念一想,楚弦就想到了一种可能。
  三年前,土地变更过程中,各地先后冒出了很多麻烦,有的很有可能是有人在背后指使,就像是楚弦抓到的那三十一个有问题的赤金军将领一样,这件事背后必然是有一个大黑手,而且权势不小,否则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楚弦当时就猜测,这件事就算不是李渊明指使的,也必然与其脱不开干系,而且当时楚弦实在是无瑕去弄什么政治斗争,所以就将这一摊子事直接上报给萧禹太师,由萧禹太师处置。
  现在看来,当时的猜测或许是真的。就以萧禹太师眼里不揉沙子的性格来看,这三年来,和李渊明的明争暗斗肯定是少不了的。
  可以想象,就算是萧禹太师抓到了李渊明的把柄,可按照李渊明今时今日的地位和影响力,还真不能对这种级别的高官采取什么手段,最多就是逼迫对方辞官,这算是一个保留面子的法子。
  实际上,到了首辅阁这个级别,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处置方法,如果犯了很大的错误,那也不会像是下级官员那般直接扳倒,如何如何,到了这一级,多少要顾及一下整个圣朝的脸面,一般都是内部处置,对外就是说是辞官归乡之类的说词。
  楚弦仔细想想,这段时间来,好像还真的是这么回事,李渊明在首辅阁也是很少再出席各种会议,就算来了,也是阴沉着脸,不说话,可想而知,就算是楚弦也不知道具体原因,纪纹能打探出来,的确是相当了不得。
  而在信的最后一句话,看的楚弦是颇为无奈。
  纪纹的原话是,李渊明若走,尚书令一职空缺,楚郎可争之。
  说实话,看到这一句话,楚弦心中也是忍不住一跳,要知道,那可是尚书令,正二品,自己现在是正三品,若是能谋求这个官位,那地位之提升,官位之提升,简直是跳跃式的。
  毫无疑问,尚书令那在权势上比自己现在的户部左侍郎可是要高了整整两大级,所以楚弦这个时候也是冷静下来。
第七百七十二章
朝局变化
  纪纹说让自己可以去争一争,楚弦却是知道,自己的确能去争,但实际上,上位的可能性并不大。
  毕竟自己在户部左侍郎这个位子上,满打满算也只有三年多一些,这么短时间内就要连跳两级升官,这是在圣朝创立以来都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更何况,自己的资历,很难让其他人信服,毕竟,那可是尚书令。
  所以激动之后,楚弦立刻就是归于平静,现在他不会去想那么多,事情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自己马上就要纳两位妻妾,这对于自己来说,才是近期的一件大事。
  这几日,圣朝一些高层之间,也慢慢有了一些关于李渊明要下台的传言,虽然没有任何人敢在明面上讨论,但背地里类似的话可是不少。
  可想而知,这件事首先是一个足以让人震惊的事情,李渊明那是正二品尚书令,按照正常情况,李渊明最少可以在尚书令的位置上继续待上五十年甚至更久,可现在提前辞官归乡,这就一下子打乱了目前的政局平衡。
  要知道,空出来的这个位子可是首辅阁级别,而且还是尚书令,这个位子极为重要,空出来,肯定是要有人填补上去的。
  显然,目前首辅阁内,只要是有资格的,都在盯着这一块大肥肉,有资格上位的,显然也有好几位,在知道了这件事之后,心思向着那边去想显然是不可能的。
  就算是一些欠缺资格的,此刻也都在思谋,看看有没有可能可以一飞冲天。
  而实际上,众人都知道,虽然这只是一个尚书令的位子,但就是这么一个位子,所带来的后续影响是相当大的,就算是谋求不到尚书令,但那接替尚书令之人走了之后,原本的位子也就空了出来,下面有人补上,那补上的人也就空出来一个位子,所以说别看只是一个人变动,那带来的是方方面面,说不定很多人都可以在这件事上谋取一个好处,位子向上提一提。
  所以这几日,京州官场活泛开了。
  至于李渊明好好的尚书令为什么不做,这却是少有人敢去探究,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这件事里必然有文章。
  就看这段时间李渊明逐渐不管事之后,就已经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而且消息灵通之人,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也慢慢弄清楚了一些缘由。
  这些年,李渊明做了不少荒唐的事情,当然,对于他这个位置的高官,这些小事情倒还不至于被盯上,甚至成为扳倒他的利器。
  关键,还是李渊明在三年前,动用过一些手段,阻扰过土地变革的推进,这才是关键点,只要是明白人都知道,这一次土地变革,对于整个圣朝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甚至决定着今后圣朝的兴盛衰落。
  若是一般官员,没有这种觉悟,倒也有情可原,可李渊明,在分明知道这件事轻重缓急的情况下,依旧是为了一己之私,为了他那一点点的脸面,居然是在这件事大是大非的事情上做手脚,搞事情。
  显然,这才是导致他不得不下台的主要原因。
  虽然大家都只是捕风捉影,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萧禹太师那边,肯定是掌握了确凿的证据,甚至还听说,就在不久之前,萧禹太师专门召来李渊明,就两个人密探了很久,估摸就是在那一次进行了摊牌。
  他们谈了什么,除了两位当事人之外怕是没人知道,但显然,就是从那一次谈话之后,李渊明开始逐渐淡出了权力中心,整个人也是颓废了不少。
  所以说,一些人传的,说是萧禹太师让李渊明自己体面的下台,这个猜测还是站得住脚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渊明开始没有出现在之后的首辅阁会议上,就连朝会也不参加了,而且这段时间李渊明的一些部下,有不少也被调职,或者是降职,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逐渐清楚李渊明的‘党羽’和嫡系,这也从侧面说明,李渊明的确是犯了大错,不然不会被这般赶尽杀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1/7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