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家书(校对)第1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0/247


余见初的小妹余莉莉,差不多就是这样一个小姑娘。
她今年十五,也是姨太太的女儿,具体哪个姨太黎嘉骏就分不清了,余老爷算是个不错的父亲,或者说对于家事并不上心,除了对发妻和长子,对其他的谁都一视同仁,当然,有时候也会有些为人父母常有的习惯,就是对女儿,对幺子,更宠爱点。
余莉莉两样都占了,在上海这片优渥奢靡的土地上,一时之间简直嚣张的没SEI了。黎嘉骏住进来没多久,丰功伟绩就听了一耳朵,什么学校里逼退同学啊,找打手吓唬别人家千金啊,嫌不好吃砸人饭馆……
她和黎嘉骏狭路相逢在楼梯上的时候,你左我也左,你让我也让,两相重叠两次后,黎嘉骏很自然的就站着一边不动,抬抬手让余莉莉先请。
余莉莉走了两步,到和她同一阶时,却停了下来,微微仰着头审视起来,一边审视,一边还皱起眉。
“什么事?”黎嘉骏很好脾气的问。
“没什么事,这不是上回欢迎你的时候我在外面没赶回来吗?爹地还说我没礼貌,既然今天碰到了,我请你喝咖啡,走不走?”
“哦。”黎嘉骏看了看表,时间倒是有,但她真不觉得自己和这十五岁的小姑娘有什么话好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脆委婉的拒绝,“你看,我正急着出门,不如下次有空了,我请你。”
余莉莉哼了一声,她长着一张典型中国人的脸,妆容也很时代,细眉长眼,薄唇塌鼻,一张鹅蛋脸,别说这么一哼,还真有点小刻薄:“你是不敢吧,怎么,都已经蹭了那么久了,现在知道心虚了?”
还是钱惹的祸,黎嘉骏心里摇头,她大概明白这些小女生的想法,就算家境优渥,可打心底里容不得外人占家里便宜,这跟占她自己便宜一样让她难受,她心里,黎嘉骏就是个占便宜的,没爹没妈没兄弟没家,跟传说中打秋风的一样一样的。
“是我思虑不周。”黎嘉骏斟酌着,笑答,“只是与你们余家谈钱,你们也不稀罕呀。我知道宝大祥那儿新出了英国那儿来的维多利亚宫廷长裙,袖子和领口全是进口的蕾丝边,绸缎裙面是杭州都锦生的,穿出去不要太好看哦,我一见你就觉得配你,你听着要是喜欢,我这就去给你订一套百合花图案的,和你的名字正好相配,怎么样?”
一边说一边就眼看着余莉莉眼里blingbling的亮了起来,虽然脸还是绷着,但黎嘉骏却已经看穿了一切。
不管是宝大祥,还是都锦生,全都是这个年代的富人品牌,不过余莉莉还不至于买不起,但只要是扯到英国来的蕾丝这样的洋货,三位一体,识货的就会知道,那价格已经不是材料能抵的了,就好像后世爱马仕一个尼龙包都要上万,买的已经不是材料了。
那条裙子余莉莉也不是买不起,但她这个岁数的小姑娘如果想要,还是需要在爸妈面前来回打好几个滚……还不一定成的。
余莉莉一秒变脸,亲热的搀着黎嘉骏的肩膀转身就一起往下走,问:“我早就听说黎家的哥哥姐姐都人好又大方,果然如此呀,姐姐你真好!”
黎嘉骏一边笑一边问余莉莉尺寸喜好,心想果然还是小姑娘,要解决起来也不是那么困难嘛,有钱能使鬼推磨果然是能经历时间检验的真理。
余见初从黎家在上海的老员工里找了个可信的给黎嘉骏跑腿,当初最能干的陈学曦光棍一个,也不是上海人,所以跟随黎家人去了重庆,现在剩下不少被发了遣散费的老员工,却没多少能在这乱世里找到工作,余见初从接触过的几个人中找了个叫周一条的,四十多岁的鳏夫,曾经也是给黎家开车管仓库的,现在正好给了黎嘉骏。
可黎嘉骏自己也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每日带这个老男人上班也不是回事,但偏偏有些时候办事又需要人,便干脆预支了这人半年的工资让他替了冯阿侃打理黎宅,如果有事她就去黎宅找他。
这不,正好就让他按照要求去把那条裙子订了来。
晚上,黎嘉骏堵到深夜回家的余见初,开门见山的问他余家人个人爱好。
余莉莉的事给她提了个醒,她自己觉得没什么,余见初和余老爷也没什么,甚至余夫人都从心底里散发“住多久都没关系”的气息,她到底还是寄人篱下,就算其他几个不算正经主人,可小人难防,实在没必要因为这点小钱招惹到不必要的麻烦。
一听说黎嘉骏要挨个送礼,余见初先是认真想了想,随后突然恍然大悟了什么,脸居然红了,眼神飘忽道:“你,我说过,你无需考虑那些。”
他到底在想啥……黎嘉骏总觉得哪里不对,还是苦口婆心:“我又不用你帮我省钱,送礼不让,一起吃饭又碰不到,你总不会是想让我走的时候交食宿费吧,那咱俩这样成什么了……”
……卧槽!
她突然明白余见初为毛那要死的样子了。
黎嘉骏自己的脸也烧起来了,眼神飘忽,硬着头皮继续道:“我的意思是……额,你,和你爹娘,额,对我好,(脸好热),确实够分量了,(天灵盖都热了!),可是,可是大家,一个屋檐下,额,抬头不见,低头见,我是说……就算不是很久,如果……如果花点小钱,(头发好像竖起来了),能,能和和气气的,何,何乐而,不为呢?”
终于说完了,她偷偷的长舒一口气,逼着自己抬起头来,眼神坚毅的盯着余见初,却见他也绷着个脸,眼神坚毅的看回来,两人表情决绝的对视了一会儿,余见初毅然点头:“说得对,我这就让管家给你列个单子……你确定买什么,和他说,他会置办……”
“哦,谢谢。”黎嘉骏干巴巴的,等等那花的还不是余家的钱!她张了张嘴,鬼使神差的把这个问题咽了下去。
场面陷入沉寂,冷场了许久,余见初缓缓站起来,语气也干巴巴的:“不早了,你休息吧。”
黎嘉骏也梦游似的站起来,甚至还挥挥手:“……那个,晚安。”
“晚安。”余见初脚步僵硬的走了出去,还带上了门。
黎嘉骏笔直的站了一会儿,走上前确认房门锁了,发了会儿呆,突然蹭一下扑到床上,拿枕头捂住头一阵疯狂的翻滚,发出了一声压抑的哀嚎。
“卧槽啊!什么情况啊啊啊啊!”
第二天,余管家送来了一张记录着余家人喜好的单子,还问:“黎小姐,还有什么吩咐吗?”
黎嘉骏摇头,她本没想让余家人去置办这些,她草草扫了一眼单子,发现都是些钱能搞定的事,干脆穿上大衣回了黎宅,打算自己列个物件,让周一条去置办。
外面天气寒凉,隔壁的街道却气氛火热,似乎又有一支游·行队伍过去了,最近随着战线的缩进,南京方面局势也越来越不稳,昨日,南京方面刚刚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这是要撤离南京的意思了,此宣言一出,当天就出来了三波游·行,照今天继续的这个趋势看,这样的集会还要延续好久。
这些年黎嘉骏早就已经对于游·行见怪不怪了,当初在北平的时候学生游·行起来更加凶残,上海的地位特殊,也各种喜欢游…行,倒是她在杭州那四年,风平浪静的,可见也是城市之间和不相同。
她没有先去看这次游…行是哪个团体打头,而是匆匆到了黎宅,在那儿和周一条敲定了要采买的东西,才裹着衣服顶风往游…行队伍追去,却在还没跑到的时候,被那儿突然爆发的合唱声震得停住了脚步。
“起来,不愿做努力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
黎嘉骏觉得自己是不是穿越了,或者说她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穿!
怎么会呢?
这是国歌呀!
这怎么会呢?!
她身边,一个茶摊上,几个路人也听到了,正议论纷纷:“诶哟,这歌耳熟!”
“可不是么,这不是风云儿女里头的歌吗,叫什么义勇军进行曲。”
“哦,对对对!当初我还去黄埔剧场那儿看过呢,有两年了吧。”
“有两年了,哎,现在听着,心里头真不是滋味儿。”
风云儿女。
黎嘉骏想起来,当初二哥曾经让她回上海,说请她看电影,可她那时候艺术方面的审美各种和这个时代不合拍,音乐也不听,电影更没什么兴趣,又懒得长途跋涉回去,干脆就拒绝了。
原来那个时候,这首歌就已经出现了!
她怎么就拒绝了!她在见证历史呀!如果那个时候在电影院看到、听到,她肯定会嗷嗷嗷的大哭出来啊!
然而她现在却也已经差不多了……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好!”站在一个石墩子上指挥的学生激动大吼,“我们唱下一首!抗敌歌!预备!唱!”
“中华锦绣江山谁是主人翁……我们四万万同胞……”
黎嘉骏就这么站着,听着。同样是这个时代的人都耳熟能详的歌,可偏偏有这么一首,用那种熟悉到骨子里的音调和歌词,击穿了时代的壁障,跨过了近百年的硝烟,撞击了她的脑膜,让她的情绪深陷其中,完全拔不出来!
她的头隐隐作痛,身上一阵阵的冷热交替,冷风呼呼的吹过,她抬头,看到阴翳的天空中,乌云翻滚着,仿佛正准备着,容纳即将到来的,三十万声哀嚎。
第121章
【番外】信
【请先移驾作者有话说了解出场人物资料谢谢】“你打孩子做什么,这么冷的天让人出去站着,冻坏了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不打记不住!”
“作死哦,她知道什么呀,你让她记住啥?快让人进来!”
“不行!不吃点苦头不长记性。”
“哎哟,阿瑞,快去看看你妹妹……”
秦九早就蹲在了房檐下,又是一场雪刚停,刚扫过的院子雪又过了脚踝,妹妹秦恬直挺挺站在外面,低着头一言不发,如往常一样,倔强的沉默,不说话,不求饶,不反抗。
房门打开着,晕黄的灯光漏出来,罩在秦九的背上,暖烘烘的,他接过阿妈递来的糯米糕,双手捧着跑下台阶塞给妹妹:“阿恬,别倔了,快拿着暖手,阿爸很快会消气的。”
秦恬还是低着头,许久,金豆子一滴滴的掉在了地上,滚烫的,在白雪上砸出一个个小坑。
“怎么哭了?太冷了?”秦九着急,搂住了妹妹,“快去跟阿爸认错,认错好回屋。”
秦恬小小的手抓住秦九,抽噎着问:“哥,阿爸是不是在哭?”
“……没有,阿爸怎么可能哭。”
“……哇!”秦恬反而嚎啕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嚎,“阿爸,我错啦,我再也不忘词儿啦,阿爸!呜哇……阿爸!”
一向倔强要强的小姑娘突然来这么一手,秦九呆住了不说,屋里都寂静了许久,见阿爸还没反应,秦九心疼秦恬之余不禁有点生气,他跑进了屋,刚开口,却愣住了。
【秦恬,不管你那时候是不是相信,敏感的你可能已经知道,阿爸在骂你时,悲伤,远多过愤怒。所以那一晚,你在外面哭,阿爸,真的在屋里哭。
最后阿妈掩面而泣,康叔,老泪纵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0/2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