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家书(校对)第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247


黎嘉骏感到齿冷。
她从没听说过这件事。
如此奇耻大辱,她活了二十来年,竟然完全不知道,这种感觉难以言喻,她确信自己没有获得任何得知这场惨案的途径,于是她第一次没有因为自己不知道而羞愧,却因为自己不知道而羞惭。
当时看黎嘉骏脸色不好,丁先生没再多说,只是简单总结了一句:“兹事体大,民怨沸腾,无论如何都需要一个人来承担,你大概已经明白了,最终被推出来的是谁。”
岁月是把杀猪刀,许久不见,萌萌的义弟已经成了腹黑的鬼畜攻,无论在那个事件中黄郛需要背负的责任究竟多少,但显然是没到当时那般千夫所指需要下台的地步的,他后来主动辞职,被逼无奈的成分,恐怕远少过灰心和失望吧。
于是在黎嘉骏心里,她这个临时新上司又有了一个新身份,那便是背锅侠。
因为这一次,他显然又是来接盘的。
校长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再次请动这位大神出山。
不知道他们的纠葛还好,知道了他们的纠葛后黎嘉骏对这两人都充满了佩服,黄先生黑洞一样的雅量也就算了,校长居然还真敢腆着个脸把人请回来,其面厚心黑已经超神,果然乱世枭雄也!
这次黄郛的任务是来“与日密洽”的,其实四月份的时候已经开始了,他专门组建了一个北平政整会,他任委员长,专门统领华北事务,其实就是来收拾这个烂摊子,这个职位和部门全都是临时的,可以说完成这个任务后就会成为鸡肋,但是偏偏他就真的来了,放弃了他在杭州莫干山夫唱妇随的隐居生活,不得不说对义弟他真的是真爱了。
此时这位圣母一样的大人被簇拥在人群中,表情疲倦,整个人消瘦得像个病人,他没说什么,只是沉重的望着刺杀者被拖走的方向,眼神沉静,让人忍不住随着他安静下来。
有脑子的人都知道他在郁闷什么,这几乎是济南惨案的又一次再现,而他正在一条看得到结果的路上走,尽头说不定莫干山的青砖小屋。
“大家都累了,先休息吧,我的卫兵全伤了,劳烦照看下。”他说完,在警察局长的指引下往外走。
黎嘉骏也跟了上去,她这一次所属的是黄郛秘书团的助理,充其量只是个端茶送水打下手的,虽说近距离接触,却完全没有直接交流的机会,这次她被举荐过来,并且成功蒙混进来,原因很可笑。
黄郛的政整会急需对日人才,急需到了什么人都要的地步。
在这个所有与日语有关的人才和事务都如过街老鼠一样的年代,作为中国人在大街上爆日语是有可能被暴脾气打的,无论在朝还是在野,对日人才都少到可怜,堪称凋零,而黄郛他此次,却需要通过“知彼”来求胜,那么就非常需要擅长刺探日本情报和对日交涉的人才了。
这样的人才有,有些甚至能力拔群,但看他们擅长的活儿就知道,大部分情况,都不会是什么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的人,甚至夸张点说,汉奸都有不少,有些说不定暗地里都有个“大和粑粑”。
可是没办法,国家需要这样的人,黄郛只有辛苦点管起来。
黎嘉骏当然不算是这样的人才,她都没怎么和真的日本人说过话,但她上过战场,胆儿大,年轻,日语精通,这几点加起来,作为一个在政整会里传资料打下手的助理再好不过了。
就这样,她就进了这个在外人看来“满是鸡鸣狗盗之徒”的政整会。
刚从北平赶到天津来接站,就遭遇那么刺激的事情,所有人都感觉势态严峻,中华内外的负能量都已经快达到临界点,别等到到时候一事无成,先被自己人给弄死了,紧迫感逼得众人马不停蹄,仅歇了一会儿,就上了前往北平的火车。
路上,大家都劝黄郛先睡一会儿,他便独自进了隔间休息,外头秘术们得了命令,整理资料。
黎嘉骏也分得了厚厚一叠资料,全是日文的,分管她的徐秘书是壮年汉子,看起来更适合打仗而不是行政,他只是略懂日语,当初亲自对她从初试到复试一手负责,对她的能力颇为赞许,便让她负责整理日语资料,分门别类按照日期和先后顺序都理好。
当然,最机密的都是由那些正式的老牌文秘处理,黎嘉骏手头都是一些已经被用过重要但不机密的东西,比如一些日本内阁还有外务省以及军部的情况,各部门的顶梁柱,行事风格和最新动向等。
去被北平的路上,黎嘉骏一点都没休息,一边理一边看,只觉得心旷神怡。
她手中的资料有她半个身子那么厚,但这么看下来,竟然只是所有资料的冰山一角的样子,一场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行动所需的准备简直繁复到吓人,以至于她看了后面就快忘了前面,她完全有理由相信还有更多的资料在火车上的办公室被堆了一屋子,而环视这个临时的秘书办公车厢,每一张桌子上就跟高考一样的摆着一叠“卷子”,她甚至看不到卷子后有没有坐着人。
这么多的资料,即使经过筛选和精简,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一样的信息量,可是她可以确定,那个在隔间休息,瘦如骨架的中年人,全都看过,而且了如指掌。
一天一夜,北平到了。
天亮进站后,不知道有没有睡的黄郛和真的一夜都没睡的秘书及干事们浩浩荡荡的一群,直接被运到了一个大楼中,几个机要秘书随着黄郛一道进了会议室,其他人则开始布置他们的新办公室。
徐秘书给黎嘉骏指了他旁边的一张小桌子坐,黎嘉骏本就轻装上阵,随便擦了擦就好了,她便很有眼力见的跑上跑下跑进跑出帮别的忙着搬资料没空整理的人擦桌子,就听那些人向她道了谢后,交头接耳的聊天。
“头头儿们全在了……委员长进去前听说就坐着发呆。”
“真到了这地步了吗?”
“三面被围,谈不成就只能跑了。”
“只有商震答应再守一天……”
“他倒是条汉子,前阵子就他最受非议。”
“二十九军吹得那么响……撤得跟没了骨头一样……踢都踢不动……”
“嘿,杂牌部队,不靠吹,怎么博同情要钱……”
自诩中央的人对于地方军队总是抱着恶意的,黎嘉骏虽然不大乐意听,但也没说什么,她和几个女秘书一起擦了桌椅柜子后,正甩着抹布准备去洗,却听会议室那儿一阵骚动,她好奇的溜过去看,正看到会议室门打开,一群人鱼贯而出。
先是黄郛,他身旁是个温文圆润的中年人,戴着一副眼镜,好像是报纸上见过的何应钦,两人正低低的说着话,后面跟着几个高官和将军,她虽然都不认得,但是却奇异的能判断出谁是谁来。
一个最年长的军人器宇轩昂,气质儒雅,显然就是众多中央军名将的导师,接盘镇守南天门的徐庭瑶,还有两个人年纪相仿,但是一个穿着二十九军的军装,显然是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剩下那个穿着中央军的黄色军装,气质凛然的中年将军显然就是商震了,军人之间似乎气场不和,不像政客那般火烧火燎的扎堆说话,商震与几位同僚打了个招呼,大步离开了会场,显然是去履行自己“守一天”的诺言。
这一天,长达小半个月。
才小半个月,所有人都被折磨得面无人色,形似枯骨。
黎嘉骏发誓,如果还有下次,打死她也不参与这类活儿了,简直不是人干的!
这一天天的,黄郛带着他的手下们没日没夜的开会,连带着所有助理也过着周扒皮的生活,起的比长工早,睡得比长工晚,见天的抽丝剥茧,见缝插针的研究日本军政界里面的门门道道,分析他们各个派别的态度和需求,甚至到了让每个整理过资料的秘书和参谋都提交一份计划和思路的地步,黎嘉骏也被派到了活儿,她哪懂啊,啪啪啪一顿开脑洞,放上去后就石沉大海了。
其实本身他们的攻击方向就很明确,主要就是日本外务省中得“稳健派”,他们一向都主张“稳扎稳打的侵略中国”,这是个很正常的思路,但是却不符合我方的给力度,他们倒是想“稳扎稳打”,但凡我们给力点,全日本就都是稳健派了,奈何日本军队一不小心就会“用力过猛”,以至于出现一百多个骑兵都能拿下中国省会的“神迹”,于是日本的“稳健派”反而成为了他们国人中的怂货,军部和外务省中的“强硬派”风头强劲。
好在现在日本内部主动权还掌握在“稳健派”手中,谈判工作进展尚算顺利。
可惜,猪队友总在我们这边。
这边校长让黄郛总揽华北事务,意味着这段时间这块地盘的所有外交工作全该是黄郛的,谁知中央的外交部不甘寂寞,向国联伸冤不成后,竟然吃了大力似的求得美帝罗斯福发表了一个要求日本停战的公报!
这简直就是把日本给“珍珠港”了!
这时候美国还不是带头大哥呢,隔着地心喊停一声有用吗?!
在日本人看来就是,好你个小婊砸,这边跟我们求和,背地里就呼朋引伴搞我们,我们可是小日本诶!让稳健派陪你们玩儿是给你们脸,你们不要?关门放强硬派!
别说日本人吐血,政整会那一天也血流满地!
半个月不眠不休的努力全没了!日本人他们不谈了!
面对着随之而来咄咄逼人的日本驻屯军,没钱没兵的黄先生已经独木难支,此时的他骨瘦如柴,眼窝深陷行走缓慢,烟灰的长衫穿在他身上活像裹尸布,走在走廊上都让人忍不住驻足凝望,有几个女秘书甚至小声的啜泣起来。
黎嘉骏记起她端茶送信时经常会给黄郛的办公室递家书,他的夫人来信不断,总是厚厚一叠,每次那带着娟秀字迹的信被送进去后,他的精神总能振作上不少。
外界意识到黄郛在这儿带着政整会做什么以后,四周流言四起,诅咒不断,什么难听的话都有,要挟要弄死他的激进团体不胜枚举。
秘书处受了命令,不准拦截报纸,不管说什么,全部都送进去。
这些报道就秘书们看了都揪心郁愤,更别提黄郛了。
他明明有那般如花美眷神仙日子,却还要来这过着如烈火焚身一样的日子,谁想谁心疼。
就在行政院长汪精卫许诺的六百万资金确定到不了以后,捉襟见肘,行至绝境的黄郛发下命令。
政整会,撤离北平。
大势已去。
一大早接到这样的消息,大家都有些反应不过来,随后也没有意外,只能带着满腔的愤懑开始打包资料,准备撤离。
“小黎,这些……你在做什么?”
黎嘉骏垂着眼,泡了一杯茶,低声道:“委员长早上都要喝一杯黄芽……”她抬头看着徐秘书,“我想……”
这本是徐秘书的活儿,自从他忙得脚不沾地后,这就成了谁有空谁上的事儿,黄郛的贴身助理早就形同虚设,以内他几乎没有正常的起居,后来黎嘉骏厚着脸皮抢了几回,送茶就成了她的活儿。
徐秘书把原本要递给她得资料袋收回去,叹口气:“去吧,别乱说话。”
“恩!”黎嘉骏端起那杯莫干山黄芽,往黄郛的办公室走去,警卫认得她,让她进去了。
里面果然只有黄郛一个人,他办公桌上很干净,显得上面的一把剑极为突兀,黎嘉骏走过去放下茶,忍不住仔细端详了一下那把剑,就那么一眼,剑上的一行字就印入眼帘:“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
这句话字面意思就很明显,她一眼就看明白了,却忽然觉得酸涩不已,他是做了别人安危时的依仗了,可何曾有谁与他共尝这甘苦了?这剑的存在比剑刃还要刺人,她吸吸鼻子,忍着酸涩的泪意,安静地往外走去。
“小黎怎么还送茶呢?不理东西么?”一个温和的声音响起。
黎嘉骏一惊,几乎受宠若惊:“委,委员长,您知道我!”
黄郛笑意柔和:“劳烦你给我泡了那么多回茶,小姑娘有灵性,进步很快。”
黎嘉骏刚想谦虚两声,忽然反应过来,这不就在说她前头泡得难喝吗!这这这!
看她僵在那,黄郛笑着摆摆手:“去吧,理东西去。”
“……委员长?”黎嘉骏想了想,还是鼓起勇气,“我们非得撤吗,没,没有一点余地了吗?”
黄郛摸了摸剑:“为何这么说?”
“我只是……”不相信北平会掉!
三七年前,平津都是中国的,她知道!她清楚!可如果政整会走了,平津就会被日本一口吞下,他们早就退出国联了,谁都管不了!就中国现在这尿性,现在平津乃至华北都给了日本,绝对是抢不回来的!那到了三七年!全面抗战爆发的起点就绝对不会是卢沟桥了!历史将会完全走向另外一个方向!
她,不,相,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2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