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风流(校对)第2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2/589

  现在叛军只是在新安府,下个月会在哪里?
  现在官军还算规矩,可是一旦情势大乱,那些个散兵游勇还会有纪律吗?
  黎洪吓坏了,族中的几房也是个个面如土色,大家聚在一起,又开始为家族的未来进行磋商。
  “我看,还是去谅山吧,留在这里,谁知道会如何?近支上百口的性命,若是真要遇到了变故,一切都悔之莫及了。依我看……咳咳……说句不该说的话,这里是不能留了,这十年来,兵荒马乱,没一刻的安生,天天提心吊胆,哪里能安心睡过一次好觉?今日是陈氏,明日是胡氏,后日是明军,现如今……哎……”
  “二叔,这话不对,汉人这样欺咱们,南部举起了义旗又有什么不好?咱们不如在这里迎接……”
  “混账,你懂个什么!义旗?汉人不是好东西,你以为广平府那些人就会善待你我?哼,到了现在还不明白吗,这些事和我们没关系,眼下最紧要的是保全自己。连自己都保全不了,还说个什么?我看二叔说的对,还是去谅山吧,进了谅山,至少阖族老小安全无虞,大家过安生的日子,地呢,暂时就留在这里也无妨,将来迟早还可以回来,让黎福在这儿看着,断不会出什么差错。再者说谅山那里,禄州侯向来仁义,咱们黎家也算和他有些交情,有他照拂,料来可保无忧,这里的事,咱们黎家不要搀和,就算搀和也搀和不了,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才是。”
  “话虽如此,我却有几句话说。”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摇头晃脑地道:“去谅山不是不可以,可是人离乡贱啊,咱们祖宗百年的基业难道就这么弃之不顾?这是其一。这其二嘛,举家迁徙,这么多人,途径这么多的府县,这清化以北说是太平,可是莫要忘了,沿途的官府却也是要吃人的,只怕……”
  说话的这人倒是道出了现实中的难处,如今出了事,关禁更严,沿途这么多关卡,你要过去,出了清化,你就什么都不是,还不是随意被人勒索?
  黎洪也是默然,一时之间又下定不了决心了。
  这一夜,他一宿没有睡,披着衣衫像是丢了魂儿似的在这宅里走动,到了次日天光,却是有人来报了,道:“老爷,老爷,整个清化府都闹起来了。”
  一听到闹字,黎洪忍不住打了个哆嗦,皱着眉头问:“闹?是什么人闹?是乱兵还是乱贼?”
  来人却是道:“不,不,是从谅山那里来了穿鱼服的亲军,说是火铳队的人奉了禄州侯之命特来接引大家去谅山,说是想去的,三日之内及早做好准备,三日之后的卯时出发,沿途必定会给予照应。”
  黎洪一听,顿时大喜,这火铳队,据说确实是大明亲军的编制,而火铳手在寻常人眼里自是高不可攀的存在,毕竟火铳队曾在安南战功彪炳,如今禄州侯命人来接引,这意思已经很明白了,来的火铳手肯定不多,至多也就三四个人,靠三四个人保护大家安全,那自是玩笑,可是不要忘了,火铳队护送,沿途若是遇到关卡,途径了其他各府各县,若是有人敢刁难,那么势必这些亲军就要出面,他们的名份可是大明天子的亲军,同时又是禄州侯和海防侯的人,这沿途之上,谁敢造次?即便有人想撕破脸,大家也不怕,敢动这些亲军,用不了多久,自然会有人去找他们的麻烦。
  虽然这只是一个形式,却如一颗定心丸,黎洪不但感受到了郝家的诚意,更是连最后一点担忧都没了。人家如此诚心,处处为自己着想,料来将来到了谅山,必定还会有照拂,禄州侯如此细心,不但使人感动,也使黎洪感觉到这渺茫的前途突然有了些许的亮光。
  “吩咐下去,让各房收拾一下,三日之内要收拾干净,细软财物都要准备妥当,帐房那边,明日就要先清点出来。还有,随行的护卫、丫头、仆役也要挑选好,除了一部分守着宅子守着地的,其余人统统去谅山。”
  “老夫要去县里走一趟,得和当地父母打声招呼,这刘县令虽然……罢,不说这些,备轿。”
  整个清化府都沸腾了,其实寻常百姓倒是没什么念头,他们懂个什么,都是茫然无知之辈,尤其是在这里,这些被视为草芥的泥腿子,自然不会有什么长远打算。
  可是对那些读书人、商贾和士绅、豪族们来说,这就全然不同了,其实谁都不想走,可是心里不免担心,数十数百年的经营,枝繁叶茂,这么多子弟,难道留在这里任人宰割?
  其实许多人还在观望,都在看别家的态度,可是当看一些人家已经开始收拾,顿时便坐不住了,人都有从众的心理,一般走得最坚决的,往往是和郝家有些牵连的人家,郝政为人谦和,和许多人都有交情,这些人信任郝政,知道即便去了谅山也不会受人刁难,所以并没有什么犹豫,而其他人一看他们动身,自然也就打消了疑虑。
  再加上那些走得坚决的人为了给自己壮胆,显露自己的决定正确,当有人前来走动,问起是走是留的时候就不免添油加醋,说起谅山的好处,又大谈眼下局势的危及,以至于那些原本打定主意不肯走的人也开始动摇了。
  于是乎,几乎所有的大宅都在收拾细软,清化乃是安南第二大府,豪族如云,其中有不少是历经数百年的豪门,即便有的家道有些中落,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底蕴自不是寻常人可比,金器、银器、古玩、字画,还有金锭和银锭,乃至于首饰、绸缎都是用大车装载。
  至于那些读书人,有的性格刚烈的倒是愿留下来,也有人起意,无论是名士还是大儒,都晓得乱世里自己这些手无缚鸡之力之人会遭遇什么,所以走的也是不少。
  最坚决的自然是商贾,这些商贾可都是见过世面的,十有八九的人都去过谅山,他们和豪族相比更加轻松一些,毕竟没有什么土地,只要收拾了细软,说动身就可动身,而谅山那边,说不准还更如鱼得水,手里有银子,哪里不可以做买卖?这群人是最现实的,坐在宝山之上,当然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危险的境地,若是朝廷胜了,那些个官军或许不会勒索豪族,毕竟豪族和士绅人家,多少还有一些影响力,那么少不得就要把主意打到他们的头上。至于叛军来了,或许也不会动士绅和豪族,毕竟这样做,极有可能失去人心,可是对他们这些商贾,就绝不会有任何的客气。
  所以,商贾们只用了两天功夫,就已整装待发。
  而本地的知府、县令却也跺脚,现在情况不明,你们就逃了,这不是添乱吗?不是故意要闹得人心惶惶?只是这些人却是没有法子,眼下他们的注意力本就放在乱党上,对这些人倒不敢像平时那样盛气凌人了,若是连这些人都逼反,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更何况这是禄州侯的意思,你能奈何?虽说郝家在庙堂之上名声并不好,可是要收拾你一个县令和知府却是跟玩儿一样,没必要为了这个和郝家反目。
第三百七十三章:豪门
  到了三日之后,一大清早,乌压压的人便已在东门汇聚了。
  清化府的府城规模不小,虽然比不上大明的省城,可是作为安南第二大城市,亦有城门五座,门楼亦是气派无比。
  其实除了受邀的名士、儒生、士绅、商贾之外,还有他们的家眷,他们的仆役,甚至是车夫、护卫人等,单单这清化府就足有近万人,那一辆辆大车都装得满当当的,单单大车就有数千之多,里头到底堆积了多少东西,那么也只有天知道了。
  天还没亮,众人就已经携家带口来了,相互寒暄,偶有认识的不免相互作揖,不过大家的脸色并不太好,也不见有人欢欣鼓舞,背井离乡,将老祖宗的土地和宗祠留在这里,终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至于到了谅山,虽说会有照拂,可是到时到底是什么光景,又有谁知道?
  所有人都有几分茫然,还带着几分顾虑,即便是黎洪也是如此。
  昨日的时候,他还迫不及待,希望带着家人离开这是非之地,今儿大清早便带了男丁去了祠堂拜祭先祖,叫人收拾了祖宗的灵位启程。
  他的心情却是猛地低落下来,即便知道去了谅山会有善待,黎家携带的数万真金白银,还有诸多值钱的字画和银器到了谅山,继续如他的祖先一样衣食无忧,可是他望着这座老旧的城市,看着斑驳的城墙,还有那已是脱了漆的城门,心情失落到了极点。
  人群之中隐隐传来几声女人的恸哭,接着便有男人的声音道:“哭个什么,嚎丧吗?念着这儿有什么好,还记得阮补之乱吗?那时候,死了多少人?现在咱们是去避难,你却哭什么?女人家就知道如此,一路上若是这样哭哭啼啼,成什么样子,像什么话?”
  那哭声立即轻了。
  呵斥她的男人,脸色却依旧是阴沉,他虽是说得振振有词,可是大道理是一回事,真要背井离乡又是另一回事。
  紧接着,终于有人来了。
  来人骑着快马并没有背着火铳,而是腰间插着一柄直刀,穿着鱼服,总计三人,他们旋风一般到了这里,落下马来,为首一个快步上前,与凑上来的人抱了个拳,道:“让诸位久候了,卑下奉禄州侯之命前来护送诸位北上,诸位可准备好了吗?时间紧迫,就不点卯了,料来不会有人混杂进来,我等立即出发,速速动身吧。”
  众人见了来人,不由放了一些心,纷纷客气道:“多谢将军。”
  其实这人哪里是什么将军,不过是火铳队里的一个寻常火铳手,火铳队总计出动了一百多人,分发各地,名义上是护送大家北上,以防沿途的宵小或是叛贼,其实这不过是个借口,他们身上带着禄州侯的印信,请沿途关卡的兵丁高抬贵手,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公文,都可以以备不时之需。
  浩浩荡荡的人群已经开始起程了,无数辆大车在人群的拥簇下,徐徐沿着大明新修的官道一路向北。
  ……
  交趾各府各县都迎来了这种迁徙潮,有的规模多达上万,有的不过数百上千,在这些锦衣人的护送下跋山涉水。
  沿途所过关卡自是先引起了本地官军的惊诧,上前盘问,便有亲军与他们打话,拿了公文之后,对方正待以没有路引不得随意过关的理由搪塞,紧接着郝家的印信便拿了出来?
  “兵危战险,这些人都是有德绅士,知名儒生和良善商贾,尔等阻拦,这是何意?这是禄州侯的意思,若是觉得不妥当,自请你们的上官去问禄州侯,现在这般阻塞我等是什么意思?速速退散,不要无礼。”
  “海防侯那边早有严令,无论是谁,挡者就是与他为敌,这个面子若是不给,今日不给这个方便,明日诸位想要方便,只怕……”
  这些话语分明带着恫吓,而各路的巡检和守备的心思自是活络起来,有的人知难而退,也有人心有不甘,可是又不敢下定决心,等到连恐带吓一番,自然也就乖乖就范了。
  与此同时,各地的神武卫亦开始动作起来,无数的消息如雪花一般送往谅山,消息之快令人乍舌,哪里有了麻烦,自会有人星夜骑马过去处理。
  所以那些士绅和商人一开始还有一些不安,可是后来竟是发现畅通无阻,谁也不敢刁难,这么一大帮人沿途即便是有一些匪盗,也不敢打他们的主意,这一路开始是带着几分紧张,渐渐的也就放松下来。
  只是未到谅山,不免还有疑窦,其实许多人是没有到过谅山的,只是听那传闻,说起谅山的好处,心里有那么几分希翼,又有几分迟疑。
  而如今,第一批人终于到了,紧接着是第二批、第三批。
  黎洪所在的清化府的队伍其实到得比较迟,一方面是清化距离谅山较远,另一方面却是队伍特别庞大,一路走走停停,自然慢了许多。
  经过了谅山关,那谅山关上,无数黑衫的人在锦衣人的带领下如林一般立在城关之上,人人背着火铳,腰间佩刀,宛如标枪一般,黎洪等人纷纷抬头去看,心里不禁安心了不少。
  过了关塞,前头便是个驿站,驿站那里却有一干差役,谅山县令在这儿久候。
  有人打马过来:“谅山县父母特来迎候诸位,请诸位前去相见。”
  队伍里的人一听,顿时低声议论起来,他们不曾想到本地父母居然会亲自来相迎,这算是给这些有些忐忑的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其实想当年,他们在安南的时候还是颇受尊重的,本地官员,大多和他们关系匪浅,逢年过节也会走动,那时候这些豪族和士绅端的是威风八面。
  可是到了后来,情势急转直下,城门楼子那里,今日姓陈,明日姓胡,后日姓黎,渐渐的,人家也没心思搭理他们了。安南改置交趾之后,这种情况更为明显,本地的流官压根就不看他们一眼,就算是有事要摊派,那也是让衙里的人去知会。这里头的关键就在于,若是在江浙、江西等地,假若本地父母对士绅敢如此,这些士绅却都不是好惹的,他们的亲戚,有的在朝廷做官,有的在外地为政一方,至不济也有功名在身,真要惹得急了,大家合伙起来,保准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可是安南的士绅和豪族们在庙堂上既没有熟人,也没什么亲眷是官身,即便是功名,说句实在话,即便是广西的儒生面对这些安南的读书人,那也是考霸一般的存在。
  说来说去,还是实力不济,人家压根不怕你。
  可如今到了谅山,却是本地父母亲自来迎,众人立即打起精神,个个突然像是捡起了以往的荣光似的,于是众人推了一些有名望的人,包括那黎洪在内,前去见那席县令。
  席县令其实本不想来,可是郝家那边却是再三说,要呵护备至,人家背井离乡,多少要好生安抚,最后拗不过,只得来了。
  席县令如今就像是迎客松一样,连续在这驿站呆了七八天,迎接了一拨又一拨的人,如今也已经老练了,知道这些安南人的心思,他们一到,便随和一笑道:“诸位远道而来,本县特来相迎,来,诸位不必客气,请入内喝茶。”
  十几个推举出来的人便鱼贯而入,上了茶水进来,席县令一边喝茶,一边谈笑,冷不丁来一句:“海防侯对诸位尤为关心啊,前日还特意来问清化的黎世伯、阮世伯人等为何迟迟不来?生怕中途出了意外,还想命人去搜寻,你看,这不就来了吗?哎……若是本县迎不来诸位,只怕要吃罪了。”
  众人这样一听,先是觉得突兀和意外,可是很快便是狂喜。
  尤其是那黎洪,那海防侯所谓的黎世伯,不就是自己吗?自己和禄州侯有一些交情,平日也有书信来往,禄州侯年轻,称呼自己为元祐兄,只因自己的字为元祐二字,本来黎洪只是以为这终究是表面功夫,是虚礼客套。可是人家儿子都称自己世伯了,而且特别提起,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人家是真心想和自己打交道,而且是真心关心自己的安危。
  透露出这层意思,其实也让其他人安心不少,瞧这郝家礼贤下士的姿态,真可谓前所未见,看来这一趟谅山是当真来对了。
第三百七十四章: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众人的眼色,席县令都看在眼里,他的心里便不由笑了。
  那海防侯郝风楼曾特意寻了自己,秉烛夜谈,提及这些安南豪族的事,席县令便清楚这郝家对于今日这事可谓费尽了心机,他们的算盘必然不只是给安南的豪族提供一个庇护这样简单,分明另有其他的图谋。
  不过……这些图谋于自己没什么干系,席县令的仕途一直都不顺畅,无非是生得丑陋外加科举名列末席而已,其实能来安南做官的大抵都是如此,只不过别人在其他州县还可以使命盘剥,不断的向上头孝敬,尽力力争上游,而席县令是在人家封地上为官,说难听些,就算是要贪墨,那也轮不到你,这便是封地官员的悲哀,这是人家的私产,人家的眼睛就在后脑勺这儿盯着你,你除了两袖清风,要嘛就准备去牢饭了。
  席县令已经可以预见到自己的未来,无非就是前途无望,永远都在这种山区里转悠,运气好也不过是分到广西或是云贵去,他年纪已是不小了,受不得折腾,所以索性就攀附郝家,郝家如今终究如日中天,若是他们肯保举,肯在庙堂上运作,那么将来或许能有个前途,当然,以他的资历,这样的前途也是有限,能去湖广为任一方知府、通判便是满足,若是能调任广西、云贵的三司,那便是祖坟冒了青烟。
  郝家的要求,席县令现在是有求必应,无论郝家打什么算盘,他都尽力去做,且不去过问。
  所以这几日,他操心劳力,每日迎来往送,就差点把这些安南人当了大爷,言辞客套到了极点,却也不觉得厌烦。
  众人坐在这儿,席县令照例讲了一些笑话,使大家的心情放松,旋即,席县令正色道:“诸位此番前来是为了避难。哎……交趾不太平,朝廷亦是心忧如焚,禄州侯为君分忧,也下察民情,深知诸位的难处,是以才以区区谅山供诸位屈身,好在这谅山,既然来了,就要照顾周到,诸位都是良善人家,不能简慢。”
  顿了一下,又道:“这战事只怕没个几年功夫是不成了,所以如今谅山的所有客栈、商行,侯爷都已命人留了一些地方,诸位若是不觉得简陋,可以暂时住下,只是这不是长久之计,诸君携家带口,岂能一直在那客栈嘈杂之地住着?得有个长远的打算才成。郝家那边倒是有个方子,诸位可知禄州侯府在什么地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2/58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