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风流(校对)第5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1/589

  正因为这上百个粥棚的出现,人心很快便稳定了下来,人有了安全的地方,有了饭吃,就已知足,这个时代的人其实要求的并不高。
  只是这样一直靠赈济也不是法子,谷仓里的粮食虽多,可是终究也有用尽的时候,更何况这桂林府施粥的事已经传开,广西省内不知多少人携家带口,冲破诸多关卡朝这里涌来,人口倍增,这样下去,怕是用不了多久,整个桂林府就要人满为患。
  摆在郝风楼面前的,其实就是安置的问题,说白了,他需要一个正循环,既能利用这些人力,又能为他们创造价值,再用这些价值来对这些人予以回馈。否则只出不进,坐吃山空,又能坚持到何时?
第七百七十三章:百业兴旺
  而正当郝风楼和一干幕友们绞尽脑汁之际,这个麻烦竟是很快就解决了。
  解决它们的,是接二连三抵达这里的诸多商贾。
  这些人随着谅山军,随着流民,蜂拥而至。
  商贾嘛,自然不可能是来观光旅游的,也不可能是来慰问官兵,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寻找商机。
  桂林府告复,铁路修建的计划也已有传闻,郝家看来是打算赖在桂林府不走了,而桂林府深入内陆,地理环境比谅山更为优越一些,若说谅山乃是西洋和大明的桥梁,那么桂林便是深入内陆的一枚棋子,向西是广东,向北便是湖南,向东便是云贵,向南就是谅山,这儿相当于一个踏脚板,未来若是铁路修建起来,难保将来不会成为整个谅山货物对大明的中转地。
  而商贾们如今也学乖了,想当年的时候,谅山大开发,许多人没有抓住机会,那时候真正是黄金的时代,当年几乎只花费几十两银子便能购置的一块地,如今价格翻了足足一百倍,当年若是拿下几亩地来,现在子子孙孙便可吃用不绝,当年在谅山做买卖的人家,无论是哪行哪业的,如今哪个不是腰缠万贯,在自己的一片领域里,成为跺跺脚地皮就要颤一颤的人物?这些先行者们,如今不但是郝家的座上宾,而且绝大多数是影响力十足。
  此后又是开发交趾,开发定南,这两个地方,无论是地价还是其他,还是山林的价值,都远远超过了当年,而如今,机会又来了,现在的桂林府百废待举,就等着开发,谁都想捡现成的东西,可问题就在于,等到人家真正开发了起来,还轮得到你去捡便宜么?
  大商行反正不在乎银子,桂林府的投资就算是亏,也亏不到哪儿去,可是一旦有了收益,可能就是天文数字,而且还能够抢占先机,因而几乎所有的大商行都开始在桂林布局,一些商行尝试兴建一些工坊,当然,眼下未必就用得着,可是假若日后与大明的买卖不断扩大,许多针对大明的货物就可从桂林的工坊里出来,毕竟这儿距离大明近一些,就算买卖不成,那也不打紧,建工坊的同时也是圈地嘛,把地占着,将来走一步看一步,准是不会错的。
  至于中小商人,他们的本钱本就不足,在富豪遍地的谅山,他们这点身家能够投资的买卖也是有限,因而对他们来说,把目光投向桂林府,未必不是一桩好买卖。
  还有人运输了粮食来卖的,有的来兜售各种货物的,不过在这儿,投资货栈已经成为了主流,许多人寄望于将这里打成自家商行的转运中心,毕竟这里有一条漓江,乃是珠江的支流,许多货物都可在此经水路转运。
  这些人一到,郝风楼终于松了口气,他突然发现自己有些愚不可及,或许是官做得久了,却是忘了谅山真正的力量其实并不来源于所谓的王令和军令,而是这浩浩荡荡的资本潮流,郝风楼要做的,就是在桂林府提出一个规划和前景,接下来,自然而然,那资本便会如洪峰一般,将这里淹没。
  而事实上,桂林府确实被淹没了。
  商贾们来了,就需要有下榻歇脚的地方,如今所有的客栈都已是人满为患,车马行里的车马都已经租售一空,什么茶肆、酒肆,原本门可罗雀的买卖,如今却是人满为患,便是青楼的胭脂俗粉们,如今遇到这些一路赶来,饥渴了太久的男人,就全部都抛之脑后了。
  桂林府本地的商铺都发迹了,这是他们全然没有想到的,可是物资却变得不太充足了,因而比如茶叶、酒水之类的消费品,价格足足涨了一倍还多,同样的东西在南宁卖一两银子,在这儿卖二两,便是傻子都知道,这买卖不去桂林做,那便是脑子进了水了,于是南宁、梧州、柳州、钦州等地乃至于广东、湖南的商贾可谓是闻风而动,这是抢钱啊,几分银子的东西,送到了那里就是数倍乃至于十倍的价钱。
  于是乎,何至于是谅山的商贾蜂拥而至,这桂林府一时间仿佛成了聚宝盆,附近各府、各省的商贾也都疯了。
  有了商贾,要扩建买卖,要准备搭建工棚,要运输货物,就需要有人手,但凡什么事,有了谅山的前车之鉴,大家就都学乖了,只要有前景,对于这些早已暴富的商贾来说,就绝不会吝啬于成本,于是乎一个个粥棚子那儿,许多穿着短衫的掮客们便开始出现了。
  “陈记商行,招募身强体壮者,包吃住,每月二两银子。”
  “招募十八个脚力,肯下功夫的,少不得好处,有吃有穿,明年保准能娶媳妇,有媳妇的,孩子能供读书……”
  “有女工么?有女工么,回去跟你们的婆娘说,周记招募女工,年龄不限,只求手巧。”
  “走货招募几个力士,要老实憨厚的……”
  “招个守夜的,年龄大些没有关系,夜里盯着就成……”
  “有识字的么?有识字的么?待遇从优,跟着大老爷吃香喝辣……”
  ……
  吃粥的人越来越少了,到了后来,这粥水熬出来却是无处发放,本来每日都会酌情减量,可是奈何这人数减得太快,除了一些真正没手没脚的,或是一些懒得无可救药的闲汉,绝大多数人已经不会再来了。
  人嘛,总想找份工,填饱了肚子,可也需要衣食住行才是,只是那些掮客们却没有走,每日在这附近逛荡,就等着有人‘自投罗网’。
  只是一开始倒还好说,后来,一些闲汉便刁钻了,大家都晓得,现在到处缺人,所有人恨不得将一个人分为两瓣来使,一些商贾实在是买卖急需,再高一些价格,也肯狠心咬牙的把银子砸出去。
  许多幕场景出现,有人晃悠悠的来领粥水,一看此人,身子瘦弱,一副哈欠连天的样子,便晓得此人多半是个懒汉,四体不勤,可就这么一个人,立即十几人围上来,七嘴八舌:“兄台,你气宇轩昂,可有意……”
  “三两银子一月……当日便付给薪水……只要……”
  “忒……欺小爷我是傻子么?荔浦那儿,似小爷这样的人物,一个月至少三两五钱银子,不只如此,到了年底还给年节费,可大爷我不缺钱,每日有两口粥果腹,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谁他娘的愿意看人脸色,给人卖命来着,让……让开,大爷我吃粥了,别打搅吃兴。”
  这等人是最可恶的,若是在定南那儿,依照定南资政局的法令,这等闲汉若是每日闲逛,无所事事,都要被巡捕抓了去,第一次鞭挞,第二次,直接绞死,偏生这儿是桂林,谁也拿他没有法子。
  那施粥的人都对此人嗤之以鼻,恨不得直接将这可恶的嘴脸塞进粥筒里去,可惜人家却并不在乎这样的眼色,仍是一副逍遥自在的样子,躲在一旁角落,呼哧呼哧的吃粥去了。
  ……
  桂林府开始热闹了,到处都是人声鼎沸,这里的事迹自然都传了出去,让本就受到破坏的各府百姓个个怦然心动,流入桂林府的人口怕也只有老天爷才知道有多少,人口暴增,资本泛滥,乱象也开始显现了一些。
  不过有谅山军在此维持,倒也不惧什么,此外,桂林府这儿亦打算招募一批人手,组成了巡捕局,操练之后亦开始投入使用。
  而铁路的传言确实没有错,只是铁路要经由柳州、南宁,南宁那儿有大批朝廷的军马,却是不知他们肯不肯准允修建。
  不过这些,其实也不是麻烦,郝风楼已派了夏元吉亲自去南宁洽商,这位理学的大叛徒,宛如工贼返理学份子的人物,终于该摆上前台了。
  对于贯穿这条广西南北全境的铁路,夏元吉亦是费了许多的心思,他二话不说,直接动了身。
  而郝家这儿,为了配合他的举动,亦是在边境制造了一些摩擦,颇有几分铤而走险,随时要擦枪走火的意思。
第七百七十四章:步步紧逼
  一言以蔽之,郝风楼的办法,其实就是切香肠,将那香肠一小片一小片的切下来,不断的去试探对方的底线,若是在东方,也可以称之为温水煮青蛙,说穿了,就是在维持着斗而不破的局面下,一次次的去挑战对方的底线。
  要修铁路,还要贯穿整个广西,沐晟听了,第一个反应就是觉得大大的不妥当,可是他的性子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便是他不敢担当。
  不错,眼下郝家咄咄逼人,一副只要不肯,便要鱼死网破的姿态,沐晟不敢承担这个风险。
  因为平叛与否都在于朝廷,沐晟负责的只是军事,至于广西布政使司,这位仁兄虽然主政一方,放在广西,也算是了不得的人物,可是对朝廷和谅山来说,都未免不太够份量,压根连说话的份都没有。
  如此一来,夏元吉一面在与沐晟磋商,另一面,谅山那儿已经开工了,许多的劳工开始涌入广西境内修桥铺路,热闹无比,甚至连征地的问题都已经自行解决,一方面是广西地方上大多倾向于陈学,对于铁路这等新鲜事务,他们倒是赞成的,毕竟谅山已成为他们的圣地,谅山有的东西,大抵不会坏,这个时代的人和后世满清的读书人却有不同,这个时代的人更为自信一些,就好比中世纪的西洋教,因为被大食人时不时按在地上一通猛揍,便不免走向极端,见了所谓异教徒便一把火烧了,半分客气都不曾有。而反观当时的大食人,却是居于世界中心,对新鲜的事务很能包容,吸收了天竺、西洋甚至是东方的许多文化,取长补短,虽对异教颇有歧视,却还不至于见人就放火便烧的地步。可是到了后世,由于西洋的强势,因而具有了包容性,大食却掉了个个,反而变得极端。
  大明和后世的满清也大抵如此,许多新鲜的东西传来,大明的读书人自然有他的自信,因而并不排斥新鲜的事务,虽然也有争议和讨论,可是并不是一味的排斥,乃至于许多名士索性研究西学。
  现在,情况也大抵是如此,至少在广西,许多士绅并不排斥这些,更何况他们暗地里有许多的买卖,若是修了铁路,输送通达,对他们亦有不少好处,毕竟眼下在广西最值钱的并非是土地,而是矿山和山林。
  即便是一些守财奴,想要抗拒的,可是那浩浩荡荡的劳工跑到你家地里着手的时候,你能奈何?告官?这为官之人最怕的便是做出头之鸟,让他们欺些小民便罢,手里头就这么几十个三班的差役,敢和那数千数万的劳力为敌?更不必说,这些劳力背后还有郝家,打你两个耳光,怕你也不敢放出一个屁来。
  沐晟对于郝家的这等行为自是大大不满,只是他既是一切以家族利益为考量,这才和郝家为敌,而如今,同样也是如此,他的一切言行举止都不可能鲁莽冲动,于是乎又不得不将这皮球踢到朝廷去。
  而朝廷对此几乎没有音讯,理由也很简单,铁路是什么,朝中诸公怕也不甚明白,料来大抵也就是官道一样的东西,这东西能有什么用,有什么危害,似乎也想不出来,于是乎便委派了一名巡按亲往广西来查看,如此一来,一来二去,若是打个来回,怕是没有几个月,也至于半年的功夫,到了那时,黄花菜都凉了。
  这其实也就是效率的问题,帝国过于庞大,导致朝廷的政令往往要慢上几拍,而就在这几拍的功夫,却不知会耽误多少的事,本来这种情况,朝廷委派节度使,让其全权代表朝廷治理一方,乃是最好的选择,可问题却又出现,因为节度使上马管兵、下马管民,手握全权,就极可能造就一个又一个的土皇帝,因而这强干弱枝就成了朝廷的选择,在地方上,为了防止封疆大吏权柄过大,于是便将这权利逐敲碎分散,什么学政、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转运司等等,结果就是表面上地方再无做土皇帝的可能,可是同时,因为这种制约,却等于是谁说了都不算,事无巨细都得由朝廷处置,偏生朝廷距离这里山长水远,政令不通达,平时倒也罢了,一旦遇到像郝家这样的事,反馈和回应的速度根本不足以解决任何问题。
  事情也只能这么将就。
  桂林府这儿有些杂乱无章,而杨士奇则带着人开始进行规划和布置了,杨士奇终究是个有地方经验,却又有丰富从政经验的学士,许多事在别人眼里或许是很麻烦,可是一到了他的手上,便可立即一二三四五的拿出数个解决的方案,最后磋商讨论一番,拿出一个最不坏的结果布置下去。
  比如这桂林府新城的规划就很有意思,从前的桂林府格局太小,已经不足以承载如此多的外来人口和往来的商旅了,既然如此,那么必定是要向外拓展的,只是要拓展,第一个办法就是拆除城墙,只是一旦城墙拆除,却又会遇到一个麻烦,那便是将来一旦遇到战事,城中就没有任何屏障了,既然如此,那么这旧城索性就可以当作一个军事基地,而在漓江对岸开发新城,新城的街道事先都要经过规划,所有的土地如何征收,又如何兜售,哪些地方该设巡捕局,又当建立新的衙署,哪一片区域是工坊有地,这些已经不可能再像从前那样杂乱无章了。
  事实上,关于城市规划,也算是汉人的老传统,毕竟这里的城市规模往往庞大,早在隋唐时就出现过几十万人口的城市,若是没有规矩,天知道会成什么样子,永乐天子在的时候,就曾想重建北京城,那儿的规划更加严谨,杨士奇就曾负责过北京城的规划,只是这个规划,最后因为天子的驾崩而没有实施罢了。
  如今,他操持这桂林新城,却是颇为得心应手。
第七百七十五章:抉择
  在这临时搭建的公房里,杨士奇的眼中布满血丝,很是疲惫。
  昨夜为了新城水源的问题,杨士奇整整琢磨了半个晚上,如今打了个盹儿,更显疲乏。
  倒是这时候,郝风楼却是来了。
  郝风楼穿着一身蟒袍,相较于杨士奇,分明是精神许多,这位仁兄虽然也忙,却是极懂得调剂自己,同样是埋头苦干,却和杨士奇大大的不同。
  杨士奇见了郝风楼来,不敢怠慢,连忙让座道:“殿下这个时候有空来了?”
  郝风楼抿嘴一笑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却是有事想和杨大人商量。”
  杨士奇在一旁坐下,道:“却不知有什么事。”
  似杨士奇这等人,在他眼里,任何事都不可能有什么意外的,既然郝风楼来了,那必定有来意,而他习惯于揣测别人的来意,此时心里已经活络开了。
  郝风楼咳嗽一声,道:“事情是这样,军情部那里,前些日子接到了一份有意思的东西,朱高燧已经下旨,命广州的赵王妃,也就是现在的刘皇后携皇子二人赶赴金陵。”
  杨士奇不禁皱眉,这郝风楼居然把主意打到了皇后和皇子的头上,莫非这家伙是要挟持皇后和皇子?假若如此,那就真正是大逆不道了,不但是大逆不道,而且还是失心疯。
  杨士奇正色道:“殿下,有些话,老夫不知当说不当说。”
  郝风楼笑吟吟的道:“请大人但说无妨,此番我来,便是想听听大人的意见。”
  郝风楼没有去找夏元吉,也没有找其他幕友,而是来找杨士奇,只是因为杨士奇是一个放眼全局的人才,而其他人,只能算是专长,这便是杨士奇和其他人不同的地方。
  杨士奇沉吟道:“若是挟持妇孺,非但不能威胁到朝廷,反而极有可能激起朝野愤慨,如此一来,殿下岂不是得不偿失?况且他们从广州走的是官道,必定有诸多护卫,殿下要动手,就必定要动用数千上万的人马,兵马一动,广东便可得知,事先会有提防,依着老夫的浅见,此事万不可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1/58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