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风流(校对)第5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6/589

  如此比较,从前在倭国的那些女子,实在是用胭脂俗粉来形容,永健心里火热,又是连声说好。
  徐景明哈哈一笑,道:“我嘛,有个坏毛病,就是喜欢交朋友,哈哈……我一看殿下就是好朋友,好兄弟,这些艺JI,本是本公爷平日的私藏,这些佳酿,本是本公爷的些许珍藏,不过不打紧不打紧,千金散尽还复来,咱们是朋友,这些许的东西,待会儿殿下统统都要带回去,不带回去,就不是朋友。”
  永健心头火热,却又见徐景明如此豪爽,倒也却之不恭,忍不住道:“定国公,非常人也。”
第八百四十一章:天子的抉择
  徐景明当然是非常人,这永健负有的使命,乃是协助大明作战,另外,从大明这里攥取到好处。
  能结识这位定国公,太后的外甥,皇帝的表兄弟,大明之虎,明军第一骁将,那自是再好不过。
  况且人家虚怀若谷,做人也顶大方,实在是无可挑剔。
  于是乎,用不了多久,二人就以兄弟相称了。
  倒是这时候,永健亲王终于还是按耐不住,觉得有些话,该说的还要说。
  其实永健抵达之后,对于大明的诸多安排,是很不满的,据说现在这位定国公,负有招待倭军的全权,是以他一直想寻徐景明来询问一二,毕竟这事儿关系到数万日军的安危,后续还有诸多日军要登陆,容不得马虎。
  酒过正酣之际,永健亲王便道:“徐兄,有件事,不知当说不当说。”
  徐景明一如既往的豪迈,道:“殿下但说无妨。”
  永健亲王道:“我们千里迢迢而来,乃是负有皇命,与大明一道,供剿谅山之贼,既然大明想让我等拱卫东南沿岸,这倒也无妨,可是却只让我们在崇明扎营,公爷这是有所不知,这大军的营寨,必须得有避风和缓冲的港湾,就如这崇明,只是一处外岛,假若这时,突遇敌袭,岛上的军马防备不及,极有可能,为贼所趁。所以以我之见,我们理应驻扎在宁波,宁波那儿地形三面环山,内海可入港湾,如此一来,防务就轻松的多了。不知公爷以为如何。”
  永健所说的,确实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须知这松江和崇明,既是长江的出海口,又濒临大海,直面东洋,按理来说,这历经历朝历代,早该发迹起来了,即便是大明禁海,可是其他朝代,却未必有海禁,可是为何这里却依旧是籍籍无名,甚至从前,只有一群渔民聚居?
  假若是单纯的海贸,这松江华亭和崇明,几乎是天然的良港,比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泉州、广州、宁波等港,地理位置更加得天独厚,可是偏偏,却是无人问津。
  这其中最大的缘故就在于,华亭这些地方,虽然乃是天然的良港,地理位置优越无比,却有一个弊病,那便是没有港湾,古时任何一个港口大多数的特点都是三面环山,便于防卫海贼的袭击,因而绝大多数海港,其实都是内港,一旦有事,外海那边便可传出警讯,随即海湾内的守军可以立即采取防卫措施,海湾的两面山头上,也可设置炮台,对进犯海湾的敌人予以攻击。
  正因为如此,后世赫赫有名的大上海,此时却不过是个小小的华亭县,说穿了,无非就是对于海港来说,当时的条件之下,安全远比便利要重要的多。
  至于这崇明,就更加糟糕了,华亭好歹也与内陆接壤,一旦有事,附近松江府乃至于镇江和苏杭等地的守军,尚可以进行驰援,而这崇明,却是个外岛,若是有大琉球或是琼州那样大,有足够的纵深,倒也没什么问题,大不了遇到袭击,也可自给自足,等待大陆的驰援。偏生这崇明岛,却只有巴掌大,几乎没有任何战略纵深,这么多大军堆在这里,跟罐头里的沙丁鱼一般,至于补给,那就更遭了,岛屿上面积有限,仓储能力更加是惨不忍睹,一切的物资,都是凭借大陆输送,假若有贼军,切断岛上与外界的联系,没了补给,封锁了一切,那么这岛上十万日军,岂不是瓮中作鳖,不必敌人登岸来犯,自个儿,怕就得把自己先饿死了。
  倭军抵达的时候,这位徐总兵官一开始把他们安排在崇明,本来永健还以为,这只是权宜之计,是让他们暂时在这崇明休整,等大明在大陆为他们搭建了港口和营寨,方才请他们登岸,可是后来才知道,事情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因为人家压根就没有让他们登上大陆的打算。
  自倭国开化之后,对水师最为重视,永健身为亲王,便专门进入了水师进行学习,所以对这生死攸关的大事,认识极为深刻,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不得已,非要和徐景明说一说不可。
  这不是不吐不快,而是关系到了十万倭军的身家性命。
  徐景明听了,脸上露出了高深莫测的笑容,他幽幽叹口气,道:“殿下方才的话,我岂有不知,哎,你我是好朋友,是好兄弟,有些话,我身为钦命督军,是不该和你说的,不过既然咱们关系匪浅,少不得还要和你说明白。”
  永健肃容:“还请徐兄赐教。”
  徐景明叹口气,道:“你当此事,是我安排的,是要故意刁难你们么?吓,老子堂堂正正,何等光明磊落之人,这辈子,就没有做过一件这等烂屁股的事,我对你们倭国,素来是欣赏的,你瞧我蓄养的这些倭人艺妓,便是明证,假若我有故意刁难你们的心思,可还会仰慕你们的文化么?还会时常与贵国女子如此深刻的交流?哎……问题的根源,还是出在了庙堂上,当今天子,自是圣明的,可也有泥古不化的一些大臣,总是对你们抱有偏见,我时常为你们和他据理力争,告诉他们,倭人也是人,不是畜生,何以尔等视若豺狼?可是你要知道,朝中无小事,任何一丁点东西,都可能被揪出来,最后坏了大事,现在贵国愿意助战,这本是情分,可是假若因为让你们登岸,遭受某些朝臣聚众攻讦,反而要坏了两国的邦交,既然如此,只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先让诸位,在崇明岛上委屈一下。”
  徐景明说罢,见永健一脸郁闷,显得并不满意,人家不满意,也是情有可原,永健殿下可是怀着大无畏的国际主义精神,不远万里跑来中央之国,要为中央之国效力,结果却被人猜忌,换谁的心里,怕也不太好受。
  徐景明便笑道:“不过嘛,我说实话,现在谅山贼军,已是磨刀霍霍,聚众于广东,虎视江西,咱们这里,终是天下太平,不会滋生什么事端,料来,不会有什么事的,诸位在崇明委屈,天子瞧的见,我也瞧得见,这些许委屈,其实就是拷问那些无事生非之人的良知,殿下,这件事,从长再议,如何?”
  话说到这份上,伸手不打笑脸人,永健亲王还能说什么,他只得怏怏不乐的答应,吃着闷酒。
  不过很快,陪酒的艺妓便将他吸引了,他酒劲上头,渐渐也将这心里的不快抛之脑后,于是少不了放浪起来。
  “禽兽!”徐景明见那永健已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几乎骑在了一名艺妓身上,心里忍不住爆发出正义感,恶狠狠的痛骂一句,于是一拍掌,佐官们纷纷散去,他这主角,自然而然,也就退出了厅子。
  天色已是黑了,身后传来的是那放肆的叫嚣和女人的惊呼声,徐景明好整以暇的背着手,趁着夜色,哼着小曲儿:“啊呀呀……你道他‘兵多将广,人强马壮’;大丈夫敢勇当先,一人拼命,万夫难当。许来大江面,俺接应的人,可怎生接应?你道是隔着江,起战场,急难亲傍;我着那厮鞠躬、鞠躬送我到船上……”
  说话之间,徐景明已消失在了夜幕。
  ……
  当夜,两份书信分别送了出去,一个向西,一个向南。
  向西的,是一份奏疏,松江距离金陵不远,快马送去,也就一日夜的功夫。
  如今战事又渐渐缓和下来,终于给了朱高邃喘息之机,终于让这位大明天子不再怒急攻心,只是接二连三的失利,还有对那时局的忧心,使他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岁,昨夜又是熬了一宿,次日清早,本该去补一个觉,结果当松江的急奏传来,朱高邃又不敢睡了,只得睁着睡眼,在这暖阁里,招了内阁的几个学士前来议事。
  朱高邃的脸色并不好,他将奏疏给下头的黄淮几人传阅,大家看过之后,都不做声了。
  奏疏里的内容很简单,倭国屡屡请求登岸宁波、华亭,还请朝廷准许,在这奏疏的最后,这句徐景明还加了一句,永健殿下平易近人,常说自己说的乃是华语,穿的亦是华服,对中土仰慕久已,料来,倭人登岸,绝不会滋生什么变故云云。
  朱高邃脸色阴沉,慢悠悠的道:“诸卿怎么看?”
  黄淮不做声了。
  其他人更不敢做声。
  这事儿,难。
第八百四十二章:情比金坚
  对于朱高燧君臣来说,郝风楼是可怕的,可是倭人也未必就那么靠谱。
  现如今倭人要上岸,其实朝廷理应也该有些诚意,只是大家心里不免有些担心。
  所以无论是黄淮,还是其他人,都不敢冒这个风险,因为假若倭人登岸作乱,那么追究起责任起来,他们的脑袋可就保不住了。
  最保险的办法,当然是什么都不说,这事儿只能由陛下自己拿主意。
  而对于朱高燧来说,大臣们不说话,更让他难以决断。
  理由很简单,连这些老成精的家伙都没有把握,除了一个不太靠谱的徐景明,竟是没有一个人给倭兵担保,这事儿自然也就不太靠谱了。
  大明上下对倭人印象好的人不多,大抵是倭人那穷山恶水,因而许多人不得已下海为寇,这做海盗也是需要专业的,但凡是贼,都晓得要去富户家里偷东西,只有昏了头的人才往那家徒四壁的人家下手。
  这普天之下,最富的当然就是大明,尤其是大明东南沿海,于是乎,倭寇们就来了,虽然不至于如后世那般猖獗,可是这时不时总会有宪报传来。
  换句话来说,大明朝廷还是相信倭国小朝廷是好的,因为人家平时派使节来交好也还算勤快,坏的终究只是一小撮,可是这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至少所有人心里都不太有底气。
  朱高燧担心的主要问题是,假若不让倭人登岸,会不会引发倭人的不满,毕竟人是朝廷请来的,结果却他娘的把人拒之国门之外,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现在大家不做声,朱高燧只得自己拿捏了。
  好在这时候,他发现了一个问题。
  问题出现在徐景明的奏书上。
  奏书里写着,带兵的永健亲王平易近人,为人温和,知书达理,还他娘的对中土仰慕已久。这几句话是从徐景明这等不靠谱的人口里说的,想必是这家伙本就是个浑人,指望他能看出人家的底细,怕是比登天还难。
  可是朱高燧却看出了一点细节。
  既然徐景明这浑人对倭人的观感如此良好,那么几乎可以肯定,倭人对待徐景明的态度必定也是极好的,正因为倭人对徐景明这混账家伙灌了迷汤,这浑人才跑来为倭人说话。
  倭人为什么要对徐景明这般客气呢?
  答案只有一个,倭人在大明面前没有底细,也摸不清大明朝廷的底细,依旧将大明视作是庞然大物。
  若是如此……
  朱高燧的目光闪烁,既然如此,那么将他们拒之门外,料来他们即便有不满,怕也不敢造次吧,登岸就有风险,不登岸就可以规避危险。可是不登岸就可能惹来两家仇怨,可是若是不准他们登岸,倭人不敢生怨呢?
  那么……还是让这些倭人吹他们的海风吧。
  打定了主意,朱高燧便道:“诸卿既然都不敢担保,那么朕意已决,就让倭人驻扎崇明,协防东南吧。”
  “不过……咱们大明也不能失礼,就让那徐景明,以朕的名义,好生犒劳一下倭师……”
  朱高燧做出了决定,终于松了口气。
  其他人也不禁松了口气,反正不管怎么说,这决策乃是陛下自己做的,自己终究不必担什么干系。
  ……
  一封圣旨到了松江。
  徐景明一接到圣旨,顿时如丧考妣。
  他的倭国友人们居然遭受了如此不公的对待。
  徐景明是个厚道人,立即又请了那位好朋友好兄弟永健殿下来。
  徐景明拿了圣旨给永健看,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几乎要流出泪来,捶胸顿足地道:“哎……朝中有奸人,有奸人啊,你看看,你看看,我早就说,朝中一些人对贵国误会极深,哎……这些昏聩的老糊涂蛋,不晓得倭人的忠义,不晓得你们的淳善,每日就晓得机关算计,只晓得相互攻讦,可恨,可恨。”
  永健见了,亦是一脸无语,他心里有火气,本要发作,谁晓得徐景明反倒比他更加痛心疾首,这就好像永健家爹娘死了,还没开始哭,隔壁的邻居徐景明就跑来哭的惊天动地,几欲死去。
  这时候,永健只得宽慰徐景明,道:“世上总有良莠好坏之人,便是在我国,也未必没有奸臣贼子巧言构陷忠义之士,徐兄不必难过,是非自有公论,上国朝廷既然有人恶意猜度我等,又能如何?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也只好如此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6/58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