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乡村生活(校对)第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36

  听着李峰一说,李山点头,几个西瓜,自己再小气也不在乎。铁锹插在一边,李山接过箩筐,拿着菜刀走了过去。
  “大伙休息休息,地里西瓜熟了几个,拿来给大家尝尝鲜。”说着手里没停住,西瓜切成八大块,一块一斤来重儿,连破了俩,瓦工笑呵呵的接过,心里大赞李山家大方。如今天,西瓜算是稀罕物,一斤最少六七毛钱,这几个西瓜可是几十块钱呢。买油盐,吃大半月的,没成想人家眼儿都不眨。
  此时西瓜并不是多么甜,有些淡淡清味,甜的淡然,加上浇灌泉水,带着一一丝特别的味道,十多人吃的爽快,直说李山家仁义儿。让李山三口,笑呵呵的,连连劝说多吃块,最后四个西瓜一顿吃了干净,连着李峰都没摸着。
  这些都是乡里乡亲的,吃完瓜,做起活来更加用心,速度都快了许多。李峰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自己建房可不仅仅为了自己住,有些话自己没说,其实李峰心里隐隐有个想法,不过这些必须等着房子建设好。
  收拾完西瓜皮,李峰回到家,摸出一个四五斤重小点西瓜,开了不得口子,拿着汤匙,舀着吃。味道还真不错,虽然甜味淡了些,不过淡淡清爽,吃着不腻人,连着瓜皮清脆可口。边上的几只小动物看着李峰满脸享受,急着不停转圈。李峰舀了一块儿,放进小铁碗里,没成想,肥仔一口吞了下去,让李峰一愣,啥么时候狗狗改吃素了。
  一个西瓜四五斤重,李峰吃了小半,剩下全被几个小东西吃了,最后,李峰怕几小吃多了不消化,连着端起铁碗儿。
  看着瓜还有不少,李峰拎了几个,送给二爷尝尝鲜,说做就做,找了蛇皮袋。李峰进村了,二爷如今没事侍弄菜园,或是陪着二奶散散步,两位老人日子过得悠闲自在。李峰过来的时候正巧,二奶睡完午觉,老人晚上睡眠不好,白天补觉儿。
  “宝娃子,来了,快进来坐。”两位老人没有孩子,最是疼爱下一辈人,尤其是李峰,小时候调皮,常因为惹事挨着李山揍,这娃倒是聪明,挺能,每每躲在二爷家,别说两老人没孩子,看着李峰打心里疼爱。如此李峰心里多是把二爷二奶当成爷爷奶奶看待的。
  “二爷呢?”李峰瞥了一眼菜园儿,没见人,随口问道儿。
  “呵呵,出去买东西了,眼看着清明来了。”二奶说起清明,神情有些凄苦,或是想着自己身后无人拜祭儿。自己家世成分不好,那个年代落下毛病,连累自己的老头,这些年虽然二爷不说,老人家心里一直放不下,如今眼看清明,心思有勾了出来。
  “哦,你看,我都忘了,对了二奶,我家西瓜熟了几个,我想着送来给您和二爷尝尝鲜儿。”李峰看着二奶神色,赶紧转移话题,拎起身边的蛇皮袋,笑呵呵说道,这事说起来还真不容易解开心结。唉,老人一生不容易啊,李峰在内心里叹息了一声,只能无奈,心中想着清明儿,自己爷爷奶奶。自己好几年没有拜祭了,自己应该过去看看了。
  “你们吃就是了,送过来做啥。”二奶嘴上如此说,脸上的笑容却让人觉着心里乐呵,别说李峰对两位老人真是没说,两位老人也是把李峰当着孙子看。
  正在李峰陪着二奶说笑,二爷提着黑色袋子回来了,看见李峰挺高兴。一听说,李峰送西瓜,老爷子笑的更大声了连说好,忙着抱出西瓜,切开,连说好吃儿,让二奶直说老不知道羞。最后,连着李峰又再吃了一块,吃完,二爷问起李峰房子如何了。
  李峰想起来过两天上梁,说着请二爷过去吃酒呢,爷孙聊着起劲。不知觉天黑了,二奶硬是留着李峰吃饭,最后没办法,陪着二爷喝了几杯。二爷家每年都要泡上一大坛子,枣子酒,两人你来我往,每人喝了小一斤,最后二奶好一劝。
  回到家,李峰晕乎乎,枣子酒后劲大,容易上头,张兰看着,说道了两句,帮着泡了杯浓茶醒醒酒儿。
第22章
上梁吃席
  新房上梁可是大事,李峰一家这几天都在忙活。饭菜不说,李峰本来想着方便在饭店开上几桌,最后李山一听摇头,三四十人往返不方便不说,饭店饭菜合不合口味还是未知数。最后,没法子,只能提前给三婶子说一声,上梁那天过来帮忙。
  这些是不必说的,村里人早早过来了,妇人帮着洗菜,做菜,忙着,几个男人在院子里摆上八仙桌。天公作美,大晴天,中午不冷不热,暖呼呼的。
  材料,李峰昨天已经准备好了,今天不比开工那天简单,做了六六四四。六盘冷菜,十盘热菜其中素炒六个,荤菜四个,最后四个汤菜,点心四个,最后主食馒头儿。李峰倒是不知道有什么讲究,安着李山说得来办。
  上梁当天,小小桃林聚集五六十人,小孩子二十来个,眼巴巴看着挂在房檐变得两个大竹篓儿。
  里边可是放着宝贝儿,糖果,花生,核桃,小馒头,五角一块的零钱。村里习俗生花生染成五色,馒头做的核桃般大小,顶上点上,红,蓝,绿色。这些都是张兰昨天蒸儿出来的,晾了一晚上,李峰试了试有些生硬的。
  不过这些图个吉利,吃儿倒是再其次了,糖果,李峰上街称了十多斤,各式奶糖,水果糖,软糖,应有尽有,几样装了满满两竹篓,高高放在房檐上,等着吉时一到,上楼板,撒糖果。
  今天村里空闲劳力全过来了,帮着抬楼板,竹制梯子,上下系上红布,最先的一块楼板架子上放了红彤彤被面,如今不是瓦房,上梁是松木上面还要有一块红布,图钉订出特有的图案,镇邪避害。
  仪式有二爷主持,其实好些的东西已经免掉了,社会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一些风俗越加的简化,甚至消失了。如,公鸡祭梁,没了那般讲究,公鸡不过是上去溜一圈,没了血腥,曾今抬木梁,杀鸡,可是热闹非凡有首歌来之公鸡祭梁手提公鸡似凤凰,生得头高尾又长。头戴红冠并绿羽,身穿紫红八卦衣。此鸡非同一般鸡,观音老母送来定时鸡。一不乱叫,二不乱啼,恰此贤东上梁时。一祭梁头,万里封侯;二祭梁尾,宝贵到底;三祭梁腰,彩带飘飘;四祭梁肚,千年万富。一祭祭上天,祭了鲁班祭神仙,二祭祭下地,祭了观音祭土地。祭得土地咪咪笑,贺喜贤东造幢凑。那时候大人小孩都会唱上两句,如今李峰一辈还隐隐记得,孩子辈可能已经不知道。
  小时候李峰,李灿,李长明一帮孩子最最喜欢上梁,有糖吃,有钱拿,那是不过是五分,一毛,每人拾个三五毛,可是兴奋,三毛五毛如今看来可有可无,那时候一个星期零花钱不过如此。
  今天,李峰可没闲心注意这些,忙着招呼着左右相亲,吃烟喝茶,李灿,李长明,李旭今个都过来了。帮着李峰招待村里老小,热热闹闹的,左右瓦匠准备儿,二爷,坐在一边,脸上满是笑容。
  吉时一到,鞭炮齐鸣,二爷,香台早已经摆好,上梁拜祭姜太公,神鬼魔来扰。太公手中有神鞭,魑魅魍魉速速退。拜神时,众人肃静,李峰看着仪式结束,赶紧上前扶过二爷。惹得老人白眼,李峰呵呵傻笑。
  十多个大汉已经准备好了,四人一组,抬着楼板,几个瓦工早早上了房檐。拎起竹篓,每人装了几把,如此都是惯例的,楼下的男女老少,尤其是孩子,眼巴巴盯着竹篓,伸长脖子等着。
  如今不是木梁,楼板一上了顶,瓦工一把糖果扔下,老人孩子齐齐哄抢,李峰轻笑,在边上拾起一奶糖放进嘴里。有时候,瓦工看着底下撅着老少,童心一起,下把糖果故意扔到无人地方,引得下面人笑骂,热闹非凡。
  李峰看着孩子脸上的笑容,与李灿,李长明,李旭对视一笑,自己几人曾今如人群里孩子,高叫着,哄抢糖果,拾到五分,一毛的,高兴不知所以,又蹦又跳。那时候人们钱少,不过换几块钱呢的,一个孩子能有三五毛已经算是小富翁了。
  上梁仪式结束,李峰每个帮忙汉子,一人塞了一包烟,十块的好家伙儿。不少人看着李峰,比划大拇指的,算是镇上,也是少有十块的大秦岭啊。无论是村里人,还是建筑队的心里都觉着李峰一家大方,仁义。
  这时候,张兰几人已经准备好饭菜,今天人多些,满满当当坐了五桌,好在李峰买的菜多。张兰,三婶两人上阵,李峰,李灿,几人打下手,上菜,热热闹闹的。不等客人坐上几分钟凉菜已经装盘了。当然不是白坐着,四个小蝶里,花生,瓜子,核桃,蜜枣,茶水,谈笑着,喝茶儿。凉菜六个,三素三荤,炸花生,拍黄瓜,捞笋丝,牛肉片,猪耳朵,皮蛋,李峰几人一人一流淌上菜来。红漆长托,一圈下来,倒酒,敬酒之声传来,开席了。二爷代表主家说话,敬酒儿,李峰几人赶紧忙起来,热菜,是没有纯素菜,山里人淳朴。素菜拿出去让人看笑话,每道菜都有肉丝,肉片打底。
  如今席面多是先素炒六道,鸡鱼肉蛋四道不能少,最后是肉圆子,咸汤,甜汤儿,三鲜汤,点心儿,炒面,炒饭,豆沙包,枣糕儿。过去讲究席面十大碗,十大碗的扣席分别是一素炒、二红烧肉、三是三鲜、四是汤、五是鸡子、六是圆子、七是羊肉、八是牛肉、九是鱼、十是十杂,上菜摆放都是有讲究。八仙桌是四四方方八个人,有上席和下席的安排,上席是主客和陪客,下席是次要的客人,两边是自家本姓和庄里的邻居作陪,帮忙斟酒、递饭、接菜、摆菜,上第一个素菜要放在正中间偏右一点,第二个红肉就要放到上席的首席的面前,和第一碗不在一个直线上,第三碗三鲜放在上席的陪席的位置,和红肉在一个直线上,形成一个倒三角,第四个汤放在素炒左面,第五个是鸡子放在素菜的右面,又形成一个顺三角,并且菜还能紧紧相邻,第六个是圆子就必须放到下席的鸡子和素菜下面,如果放到上席,那么上席就会拂席而去,因为圆子有混蛋之谐音,上六个菜后,主人就要到席前给各位客人斟酒,说些感谢客人们花钱,多吃菜之类,斟完酒后,继续上第七道菜羊肉,放到素菜和汤的下面,和圆子在一条线上,接着是第八个菜牛肉放到鸡子、素菜、汤那一条线上,第九个菜是大鱼,这个必须放到上席并且首席面前,头朝首席尾巴对下席,最后一碗是十杂放到下席位置,十大碗的菜就这样摆齐了,客人们可以尽情吃喝。
  如今不过是流水席面,安着顺序,摆放没几个人知道了。规矩少了,分位次,菜儿不分了。李峰家的五桌今天都是设在外边的,首席设在最里边,朝着大门,二爷坐在首席,包工次席,另一桌李山作为主人陪客,大伯李福奎坐在第三桌都是村里人,大伯陪着自家兄弟绝对没说的。本来李山让李福奎坐二席陪客,被大伯拒绝了,怎么说你是主人,瓦工是客人。主人陪客绝对没说的,自家陪着自家兄弟也没说道儿,不必从前太多规矩。
  素炒都是用的自家的菜,买的不多,西芹肉片,肉末茄子,豆角肉片,香菇肉片,青椒肉丝,西红柿炒蛋,没多少讲究,吃个舒心。
  鸡鱼肉蛋这几碗可是李家岗多年的不变席面必上的菜,鸡不说,红烧公鸡崽,必须公鸡。鱼红烧鲤鱼,肉,八大块,红烧肉,块块上二两肉,油汪汪颤抖抖。蛋原来指的是鸡蛋,如今炖甲鱼儿陪甲鱼蛋。四大主菜,用荷叶碗,大碗,尤其上八大块,吆喝声,李峰几人声音怪异引得不少上了年纪的人,大声哄笑,让几人脸刷的红了,几人没多少经验儿。闹了大红脸,李峰倒是没觉着,习俗嘛,传下来不容易,规矩繁杂记不起来,简单还是要是拾起来。没了这些,席面,酒席没点意思不是嘛,呵呵,轻笑,李峰上前。
  四大碗上去了,席面过了大半,此时,肉圆子要放一放,留出时间说话,吃酒。李峰几人也是得空歇息一下。
  “呵呵,小宝,今天我们可是没吃到席啊。”李灿笑嘻嘻装着靠着桌子歇息的李峰,几人从小到大,撒尿和泥,光屁股的交情。开起玩笑一点不在意,边上几个哥们也是嚷嚷。李长林最大,如今孩子已经可以打酱油了,性子却没变多少。
  “可不是,这顿席面小宝可是少不了的,我想想,呵呵水家岗儿摆一桌,怎么样。”李长林一说,边上不爱说笑的,李旭也瞪大了眼睛,水家岗的全鱼宴,别说几人还真是嘴馋。
第23章
悠闲的日子
  忙碌了一天,洗了个热水澡,躺在木架子床上,拉上白纱帐子。外边的夜已经静了,除了不时的几声鸟叫儿,兽吼,远处的山岭热闹了。月亮没有出来,窗外有些昏暗,疏影横斜,微风吹过,印着枝条晃动儿。李峰舒侧躺着,回忆儿今个一天的忙绿,迷迷糊糊儿入睡了。早晨,公鸡啼鸣,杜鹃鸟欢叫,李峰扶着木床架起身儿,穿好衣服,打了盆井儿,微凉井水真是提神,很是打一个激灵。
  早饭,饭菜张兰留在锅里,红豆稀饭儿,馍馍,昨天留下儿的。菜儿,不过是茄丝儿,调了野菜儿,陪着一盘熟牛肉片。今天没事做,李峰比较悠闲的,吃口菜,喝口粥,牛肉是镇上一家老店卤出,劲道啊,微辣,吃着爽心。记着上高中时候,没吃回来张兰都要到镇上买上半斤装在罐头瓶儿带回学校。
  野菜是灰菜调出来,带着一丝清气味,配上牛肉,荤素搭配,吃口馍,夹口菜。红豆粥带着一丝紫色,米豆烂货儿,面粉勾芡,吸溜一口,美啊。一顿饭,李峰吃了大半小小时。难得如此悠闲,吃完饭,找了本书,搬了竹椅子儿,在院里坐下那本书,悠哉悠哉,边上放着绿茶。
  头顶是枣树绿荫,躺卧随心,看着山水散文,倒是相得益彰的事。春天不是读书天,可能是外边的景色太美儿,李峰坐了小半小时,房檐下唧唧咋咋的小燕子,吵闹了起来。李峰本来还以为是小家伙饿了呢,一会儿,李峰发现不是那回事儿。书本一扔,站起身,一看,晕了。
  “毛球,你给我下来。”真是毛球怎么会惹上这帮的祖宗,一会老燕回来,不定怎么样呢,上次李峰可是记忆犹新啊,自己第一次见面礼收的可是哭笑不得儿。唧唧,毛球不停比划爪子,不知道什么意思,李峰左右看了看没什么啊。
  “咦,土蛇。”李峰吓了一跳,红黑相间的斑点,鲜红颜色,让人一看心里发憷,李峰小心翼翼拿起网兜,土蛇可不是水蛇无毒,土蛇毒性挺烈儿,咬一口儿,痛上好几天,甚至于大点还有毒性强些有生命危险的。
  看着土蛇游弋向着小燕子,李峰算是知道松鼠儿为什么唧唧叫了,这些家伙知道土蛇不怀好意的。小燕儿似乎也发现的危险,唧唧咋咋叫儿,正在此时老燕子捕食回来,看着猩红土蛇,羽毛炸开儿,两只老燕急切鸣叫,飞扑向着土蛇攻击儿。
  李峰看着一时不知道如何下手,愣愣看着,土蛇似乎对小燕儿志在必得似的,不顾老燕儿攻击儿,离着燕窝越来越近,李峰看着有些慌乱小燕子,心里一叹,网兜轻轻一抖,一条一米多长,面杆子粗细的土蛇儿进了网兜。网儿中土蛇不时吐着信子儿,挺是凶猛的,李峰想着空间的小绿蛇似乎挺厉害,望着院外看了一眼,转身进入空间。这些天,李峰都没有关注空间,如今进来一看,空间似乎发生明显的变化,那些移植过来的树木已经稳住根基了。池塘儿,碗口大小的荷叶儿,微微弱弱却直挺儿。池塘边上的花草种子出了不少,嫩嫩的芽儿,看着水嫩欲滴。
  空间边上最为明显的留着一条二米多长白骨,看来小蛇胃口挺好,几十斤儿菜蟒蛇吃了干净儿。嘶嘶,似乎对于同类挺敏感,李峰进来没有多长时间嘛,盘踞在树枝上的小绿蛇游了下来,如今小蛇身体大了一圈,吃喝不愁,眼看着上膘啊。
  李峰手一抖,土蛇儿,扔了出去,小绿蛇紧跟着,两条蛇吐着信子缠斗在一起儿。直到土蛇直挺身体儿,李峰才看清楚儿,原来绿蛇儿毒性儿强烈,看着僵硬的土蛇,小绿蛇应该属于神经麻醉毒性。李峰不知道毛球怎么没事呢。别说真有些疑惑,不管了,李峰转头看着池塘水越来越多,荷叶翠玉儿般,左右果树林立,池塘里红鲤鱼不是吐个泡泡,矮小的刺鸡头,露出一角,黑青的鲫鱼,越加的肥嫩。小院子,桃花飘香,零零散散飘落的桃花满院,院角,李峰撒的些花种已经冒出绿芽儿。
  自己拾到的小院子,看起来越加有味道了,转了一圈。李峰心里怕张兰回来了,转身走出空间。
  谁知道,刚出来脚边,毛球立马爬上自己肩头,比划小爪子,让李峰无语,这家伙越来越有灵性儿,好吧,进屋摸出昨天剩下的核桃儿,真是巴掌的小家伙,抱着大核桃,啃儿,李峰用随身手机照了一张,作为桌面儿,挺不错的。
  昨天一天,李峰一直忙着招待客人,自己的忙晕头转向,晚上陪着几个小哥们,喝了几杯,如今同学多说结婚儿,今天四人,只有李峰与年纪小一些李灿儿,连着李旭都已经结婚二年多了。
  李峰笑说,两位嫂子自己还没见过呢,没吸过嫂子点的烟儿。惹得李长林,李旭笑话儿,那天让你嫂子给你点根试试,敢不敢吸烟啊。
  几人倒是没有陌生感,说闹着,吃喝一番,最后没要人送,都是村里人,连着李灿晚上也没回镇上。
  李峰走时让这几人一人提了两西瓜回去尝尝鲜,自家的西瓜,几人到没有推辞,自家兄弟可不客气。几人临走时笑说今年的西瓜李峰供了。
  这会儿想来,几人聚在一块吃顿饭,却不如说的那般容易,人家可都要上班的,李峰叹了一口气。看着院子里没事做了,关起木门,一个人出门溜达的去了。小肥仔在前面跑,不时停一下,或是趴在路边,等着李峰走过,扑出来咬着李峰的鞋带,顽皮很。肩膀的小松鼠跳着,不时的抓一把的嫩叶。
  走到大河湾,绿树成荫,多是柳树,李峰摘了一根柳枝儿,手指粗细。柳枝皮比较有意思,小时候,李峰经常玩,使劲搓着柳枝,注意不要搓破了。等着皮松开,抽出里面枝条,微微掐掉柳枝皮上的灰色老皮,露出一节绿色皮。
  简单笛子就做出来,李峰凑近,轻轻一吹动,清幽的响声,淡淡,带着童趣。这些都是童年里不可的少的乐趣,李峰边上的小松鼠似乎觉着听有趣,伸着小爪子,抓。
  “你会吗”李峰笑呵,把手里的柳枝笛递给小松鼠,自己摘了些细小点的柳枝条。挽一个结,做出儿柳枝儿毛圈,看着边上的野花采几朵,插上,放在松鼠脑袋上,看着可爱极了。连着脚边的肥仔儿都有些吃味,汪汪叫儿,难得清闲。
  沿着河湾逛了一圈儿,看着菱角秧子离着塘边有些远,以后想吃菱角还真有些难呢。李峰如今已经开始想着夏天的事了,难怪着,吃喝大事不是。慢悠悠看着如此大河湾儿,李峰觉着李家岗人真是幸运儿,那些没粮食年代最少河湾里还有些吃食。
  逛了一圈,没遇见认识人,除了几个小媳妇在河湾里洗衣服,边上几个小娃子玩闹戏水。山村除了鸡鸣狗吠,少有声音,安静。
  没见着熟人,李峰逛了会,领着肥仔,向着河滩走去,看着大河流水。河滩泥土软绵绵的,走在上面如同走在沙粒上一般,边上不知道谁家的水牛,吃着青草,竟然没人看着。李峰确实忘了,山里人家淳朴,哪里如城市。
  在河边,溜达一会,找了一地方,看着青草挺软和,双手叠着放在头后,躺下儿,翘着腿。看着蓝汪汪的天空,几朵白云,飘远,远山色彩斑斓,左右竹林山,绿油油的。河水清亮,泛着白浪儿,淡淡带着一丝绿色。
  一只胆大的水鸟,红嘴鸥,离着李峰不到十米,漫步在河滩儿,芦苇丛上几只翠鸟站在芦苇上或是回头远望,或是抬头望天,或是低头沉思状,一两只野鸭有过,春江水暖鸭先知。半山春景一江水,李峰心里越加想来如此美景,如此醉人心儿,自己对着心里想法越加的有了信心。
  中午,简单几个素菜,吃的油腻太多了,有些腻歪,吃点野菜,蔬菜,清淡点挺好。李峰喝了碗丝瓜汤,拍了拍肚皮,泡了一壶绿茶儿,钻进自己屋里。自己的计划现在是时候了,成功了,以后吃穿用度就有了,自己在做些零活,呵呵但是不错。
  李峰打开电脑,连上数码相机,把这天拍摄的景色传到自己电脑,做出幻灯片模式,上传自己空间里,连着自己新房的效果图。趁着这段时间打个广告,五一才不多还有一个来月,正是新房入住的时候。李峰这些天一直考虑,做出自助式的乡间旅馆,想来城里人累了疲了,假期或是周末,过来住上两天,租金四五百,应该不错儿,自己配上自己素菜,鱼虾。李峰想的挺美好,上传以后看了看,不多的,自己感觉,有山有水。自己的效果图,桃花缤纷,院落各式花卉飘香。
第24章
清明该祭祖
  清明前后,最是忙碌,春暖花开,春耕备种。李家岗如此,田野里,水牛,农人,忙碌播撒种子。
  李峰家好些,左右一块水田,前儿两天已经下种了。昨天空闲,李峰安着李山吩咐着,上街买来纸,鞭炮儿,准备第二天早上上山扫墓。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李家岗不说扫墓,多说做清明,何为做,不过是提前准备,一是做“标”二是做“包”。提前一天做好,备着,“标”儿是一种特制的纸花,红黄绿白四色纸张,剪成连着铜钱状儿。直径十厘米左右儿。“标”传说是一种阴间的旗子,一个旗子对应儿一个先人的身份,犹如如今身份证儿。阴间宴会时必须有旗子,如同身份验证一般,清明节先人盼着后人插“标”有了旗子他们才能喝酒儿。当然,后人祭祀烧过去的钱财也是靠着旗子认领。
  “包”包裹,作为阳世寄给“阴间”邮宝,李家岗这边如今也不再做大包裹,利用竹牌做出薄片,上面写上先人的名讳。简单许多,比如以前清明提前好几天儿做准备儿。李峰买回来纸张后,张兰,拿出剪刀做出纸钱,一串一串套在竹子上,做好,纸钱。开始做“标”三代以上,李峰可谓四代单传儿,“标”做了六根儿,“包”只做了三个,每一大家儿一个,夫妻牌。
  李峰在边上看着,少有插上手,祭祖,如今并不繁杂,不过是简单的做些。倒是,李峰看着觉着挺有趣儿,学着做。
  第二天一早,李峰拎着大大小小物件,陪着李山上山祭祖,李家岗的坟墓多是在驼峰儿,一座坡度很小的山头。李家岗地少山多,因此专门留出一座山,作为墓地。在李峰看来,先人挺有智慧,这样不显得凌乱,不然漫山遍野,哪里都是坟墓,看着渗人不是。
  李峰走走停停,采些野菊花,听说奶奶生前喜欢菊花茶,李峰倒是记在心里。李峰爷爷四十多岁得子,李山二十七八生下李峰,那时候两位老人已经七十多岁。李峰只记着爷爷,小时候领着自己玩乐,至于奶奶去的早些,李峰没有什么印象的。一些事都是听着母亲张兰说的,采了一把菊花,摘了一条柳枝,扎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