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乡村生活(校对)第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36

  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天天气有些阴沉,李峰紧紧跟着李山,驼峰岭离着李家岗有些距离,三五路样子,这里不像别的山岭多藤条,树木,有些荒凉,左右树木不多,杂草凌乱儿而已,看来每年都有人清理。沿着山道,李峰随着李山,不时看着李山清理些小树苗,山里已经有人来了,看着有熟悉村里人,有陌生的外来人,村里多少年了。有些人自己都不认识,或是在外居住的,李山倒是认识不少,不时到招呼,李峰跟着后面,叔叔,伯伯叫着。
  自家的山地分得地不多,不到俩亩地儿,李峰看了看,风水还不错,只是自己瞎开,远望大河,背靠大山儿。李峰拿出祭品,放在眼陶瓷盘子上,有鱼有肉,米饭,还有一壶,父亲李山亲手酿的桃花酒。
  “先别倒酒,不要便宜了游魂野鬼。”李山看着李峰倒酒,立马阻止儿子,拿出工具,递给李峰,两人开始清理坟头上的杂草,树苗。清理完开始挖些泥土,包坟儿,最是奇怪是做出一个如同官帽的东西放在坟头上,当然只放爷爷,太爷爷,祖爷爷几位。李山看着李峰疑惑不解的样子,轻笑着说,李家一脉传于三百多年前,那时战乱避祸再次,祖上是做过大官儿。这些是几百年留下的传统习俗。
  这些,李峰还真不太了解,不知道有没有族谱一类的东西,李峰想着,看着左右杂草树枝清理干净。插上“标”算是提前标记上身份,李山,开始上香,两束香祭祀山神土神保佑祖先家宅安宁。
  李峰手里的香火才是自己老人受用的,上香,倒酒儿,烧纸钱,纸钱每个坟头放上二叠,李峰照着李山的样子,画个圈圈,说明这里是有人的,祖先凭着“标”到阴间官府领钱,至于“包”已经烧过去了。
  圈圈的另一层意思保护钱财不外漏,免得孤坟野鬼惦记,这些也是山里人重视香火延续的一个原因。没有后人拜祭,做出“标”“包”自己在地府不过是孤坟野鬼,连个身份都没有啊。
  李峰此刻有些明白二奶每次说起祖先,脸上的黯然之色。人啊,心里不安,或许今天看来有些迷信,不过能寻个心中安乐,有何乐不为呢。李峰此刻神情越加的认真严肃了,古人留下的文化传统其实真的有好的,益处的一面。
  李峰拿起自己采的野菊花轻轻放在奶奶墓前,虽然自己已经记不清奶奶,可是从张兰说的点点滴滴可以看出老人生前对自己多么疼爱。逝去的不仅仅是浓浓不舍,还有亲人的怀念儿。
  上了香,话了纸,李峰帮着李山解开鞭炮,放鞭炮儿,山里人原是兴着的。如今年岁倒是没有什么加上驼峰岭本来就是少树林的,倒是不在意这些。李峰沿着爷爷,奶奶的坟头,围成一个圈圈,留着酒菜,点燃鞭炮。
  青烟升起,山岭惊起飞鸟,噼里啪啦的一阵,化成平静,李峰恭恭敬敬随着父亲李山磕了三个响头,拍拍身上尘土。清明做好了,劈了树枝,开了路,插了标,上了供,烧了香,化了纸钱,放了鞭炮,磕了响头儿。自家的清明,李山带着儿子,带着李家的香火延续儿。回来了,张兰早早的做好了早饭,米粥馒头青菜,闷豆子,简单爽利,李峰一家很快吃完早饭。
  张兰又忙了起来,明天是清明节,又名寒食节,相传春秋时代,晋文公流亡他国时有一次饿倒,大臣介子推从腿上割下肉烤给重耳吃。历尽艰辛后,晋文公封赏了和他一起流亡的臣子,独忘了介子推。待人提起,晋文公内心十分不安,派人去请,介子推已背着老母亲躲进了绵山。晋文公寻山无果,听进了一个馊主意:放火烧山。没想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也没见介子推逃出来。火灭上山,赫然在一棵大柳树下发现介子推和母亲竟抱树烧死了。第二年,晋文公祭奠介子推,那棵烧焦的柳树竟然复活,晋文公便把这一天定为了“寒食节”。
  实际“寒食节”是源于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换新火时,当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总而言之,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人们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后世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把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寒食节吃啥呢?历史上的食品多数寓意深刻,种类也狠丰富,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寒食节的食品到现在大多已经失传,但也有一些流传至今。
  如今,张兰正是要做本地清明节必吃的青团子,青团子做起来不算复杂,但是颇会功夫。青团又叫艾团子,艾草儿俗话叫又名青,所有用艾草做出的团子叫着青团儿或是糍粑儿。李峰帮着把泡了几天嫩艾叶拿出来,洗干净剁碎。张兰烧水,把剁碎的艾叶放进去,加上红糖煮成面糊糊状。
  盛到瓷盆了儿里备着,锅儿重新加柴火,简单的加糯米粉,和匀儿,团成团子,包上艾叶即可上锅蒸。若是说你对着这般简单味道不满意,可以包上豆沙,枣泥,依着个人口味。李峰家里没有糯米粉,有些麻烦儿,必须煮糯米饭,煮好这些,还不行。李峰趁着煮米饭时间,开始清理自家的石钵子儿,一会糯米煮熟了,必须做成年糕一样,在拌上早准备好的艾草糊糊儿,麻烦一些,不过味道有些不一样,这也是地区的青团的特点。
  做好这些,李峰急切的等着,眼儿看着,本来,小磨磨出糯米粉最好了,拌上挺容易,放在一边什么时候想吃,蒸上,或是烤着吃都行的。李峰家的磨儿下了,按上有些麻烦,还要清理,不如这般煮了打成糕状。
  张兰拗不过李峰,试着做些,好不好吃,谁不清楚的。李峰满身力气,可是没几分钟,木槌抡不起来了,自己这些天体力虽然有些长进,可是这如同打年糕一般,真是累人的活计。真是,昨天自己在镇上买些糯米粉好了,后悔不已。
  李山在边上看着,一把夺过李峰手里木槌,上前,打起来。李峰有些无语,自己体力大学还挺好,如今可是差的不是一星半点,虽然这几天恢复一些,可是身体虚的事实还是没有彻底改变啊。
  中午做好试了试做好的别样的青团,味道确实有些不一样,不过也挺好的,比之劲道一些。倒是让李山爷俩没有白忙乎儿,多吃了好几个团子。
第25章
清明之意外来客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为冬至一百零八天后,一百零八代表圆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满含深意。如今清明已经成为,人们缅怀逝去亲人,祭祀祖先的大日子。祭祖踏青,看着美好的春光。
  早晨,李家院子里浓烈的艾草香味飘出,李峰透过迷糊的眼儿,隐隐看着人影在忙活。山里人早睡早起,李峰来家十多天依旧有些不习惯,揉了揉迷糊的双眼。
  “妈,今天怎么早啊?”洗了把脸,看了看时间不过是五点半,天虽然已经清明了,可这太早了点吧。平时不是六点左右吗?李峰疑惑,打着哈欠,伸了懒腰的。边上肥仔,追着鸡仔玩闹的,枝头,斑鸠,燕子,唧唧咋咋,松鼠在树上啃着嫩叶,挺安静。
  一幅鲜活风景画铺在眼前,李峰看着精神一震,清醒了许多,鼻子抽了抽。注意力转移到张兰手里,看着艾草有些疑惑。如今是清明,不是端午,艾草儿除了做些青团嘛。
  “没什么。”张兰倒是没有说,艾草可以吃,还有一些别样的功能,这些李峰不太清楚。不过端午用来避邪倒是知道的,如今清明倒是没有必要的。或许张兰烧艾草,熏蚊子,昆虫。
  “起来了,走吧。”李山出去了一趟,手里的还拿着铁锹,看着李峰起床了,拍拍手。
  “怎么了,爸。”李峰有些不解,还没有吃饭呢,怎么回事,跟着李山出门的李峰小声问道。
  原来,今天祭祀公墓,这些都是李家岗的祖先,辈份李峰这些小辈已经忘却了。不过是安着老人来做的,二爷早早站在村口,身后十多个父辈,带着孙子,儿子,李峰看了看,大伯,三叔,各家的堂叔伯。边上大大小小萝卜头,十来个,二孩躲在三叔后面朝着李峰做鬼脸。
  “二叔,各家都来齐了。”李福奎的看着各家人来齐了,上前,说道。二爷点了点头,一群人浩浩荡荡上山了。
  驼峰岭儿,难得如此热闹,各家出钱,主要是二爷准备,这事情可是提前好些天,做出来儿。做的比较正规,复杂的,李峰紧紧跟着,左右看看,李灿,几人都不在,自己一辈人,没几个,可能没空儿。老一辈,来的到还算齐全。
  随着李峰,身后一帮屁孩,看着左右,多是玩闹的心思,不是停下采花儿,撵着蝴蝶,脸上乐呵呵,游山玩水一般。自家的大人,看着逮着对着屁股拍两巴掌,一时间哭声满天,倒是添了一丝悲伤的气氛。李峰回头看着二孩,揉着屁股,泪眼汪汪,手里依旧没个闲暇,这边抓把草,那边儿采朵花儿。
  公墓儿,看着有些凌乱,多多少少多了一丝荒凉,坟头有些已经不太清楚,这些都是先辈祖先。
  上人分了家,祭祀起来越加小了,各种祭祀各家的,留出这些年代久远的,成为祖宗的坟头没人祭祀。最后村里老人看不下去了,组织大家作为公祭,每年重要节日,春节与清明两祭。
  老辈上前的摆上供奉祭品,水果,食物,酒水,纸张每家两刀。每家一人上前拜祭儿,其余众人清理坟头,这些凌乱的树枝,荒草里可是有不少小动物,蛇,鼠,蟋蟀儿,蝴蝶,一帮孩子清理清理,忘了正事,忙着捉蛐蛐,扑蝴蝶,打草蛇,看着一众大人苦笑不已。
  大祭其实有些凌乱,最后众人磕头,放鞭炮,每人手里拿着旗子,插在坟头。规矩好些已经不用了,如今能有人祭祀已经不错了,二爷看着一帮孩子嬉笑,脸上有些郁郁不乐。
  李峰看着却不知道说些什么,陪着李山往回走,走到山岗一处地方。李山突然听了下来,直直的看着,李峰叫了几声,李山却愣愣不动。眼里说不出的意味,李峰望着李山盯着地方。没什么啊,远处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些的女子,搀扶着老人,站在一片坟头前。
  “爸,怎么了?”李峰问道儿,没发现李山眼里隐隐雾气,眼底难以置信的惊喜。
  “走。”李山的拉着不明所以的李峰快步走向老人,李峰这会子也发现了李山的异样,不由的注意眼前的老人,白发斑斑,老人有些清瘦,身后女子看着四十多岁儿,穿着时尚,看着不像乡下的人。
  “林……大哥,是你吗?”李山声音少有的颤抖,看着老人,眼里一丝水汽凝结儿。老人似乎有些吃惊,愣愣看着李山十多秒,露出一丝惊喜。
  “小山子,呵呵,是你啊。”老人快走几步,来到李山面前,随行女子脸上露出一丝惊慌,赶紧上前扶着老人,这里可是山坡,要是有个摔着碰着可是如何是好啊。
  “是我,林大哥,好些年没见啊,你身体还硬朗。”李山难得露出如此爽朗的笑声,扶着老人,老人对着边上的女子摆了摆手。
  “唉,老了,老了,没什么硬朗不硬朗的。”老人似乎不愿说着话题,李山也不太留意,这会子满脸欣喜“走,林大哥,回家聊。”
  李峰看了一眼,心里猜测儿,这位老人与自己父亲是什么关系。一路上,听着二人说话,李峰倒是对老人有了一点了解,这还要说起大坝的事儿,三十多年,响应国家号召。凤山县建设拦河大坝,而眼前的这位老人就是当时的设计者之一,如今已经退休了。想一想,当时三十多岁就能设计如此大的工程儿,学识定是不差。难怪李山如此敬佩呢,十七八岁的山里孩子,最是崇拜有学问的人。那时候,李山每天做完活计,每每跑过去找林成栋,一来二去两人倒是熟悉了。
  李山对于山里熟悉,每次带着林成栋,进山打些野味改善一下生活。几年相处下来,却是如兄弟一般儿,可惜,水库修成,林成栋出山回城,三十来了。李山每次想想,还有些遗憾,怎么自己没留下个地址。
  看着两人如此欣喜,李峰心里也高兴儿,试着和身边的阿姨攀谈。没成想老人如此如今身份不一般,这位女子不过是老人随身保姆。下了山,看着路边停着一辆车,挺不错的,李峰倒是有些惊讶的,看着老人挺朴素的人。
  回到家,李峰忙着倒茶水,张兰拿出核桃,杏仁招待,老人笑着摆了摆手。如今牙口不好儿,吃不动了。边上保姆倒是不客气,说笑着陪着张兰聊天。李山吩咐李峰去镇上买些菜,被老人拦了下来。
  “爸,我去塘子里捞几条鱼来。”怎么说客人,而且是自己父亲的至交好友,不能怠慢了。李峰说着,拿着网兜,来到桃林,看着已经盖起大半的房子,心里颇为兴奋。左右看着没人,钻进房里,转身进入空间。
  空间里这会子花香四溢,水塘里荷叶已经盘子大小,下面鲤鱼儿,鲫鱼,还有些黄鳝。李峰寻觅一会,看着石鸡,本想着抓着来吃,想了想,算了,这般池塘可是不常见。抓了两条大半斤重鲫鱼,几条三四两的黄鳝,顺便捞出一条三斤多鲤鱼。今天吃鱼宴,拎着网兜,李峰踱着步子,慢慢悠悠的向着家里走。快了惹人怀疑不是,走到院外,看着张兰,刘月,林大伯,李山几人全聚在菜园里。
  自己家的菜园,说起来,越加的旺势,看着人人羡慕,别说看看,手臂长的豆角密密麻麻,水嫩。红灯笼西红柿儿,压得枝条断,张兰做了不少竹支架,看着喜人,茄子修长,紫旺旺泛着荧光,韭菜根根小拇指粗细,一掐一股水,青椒不说了。细长丝瓜从房檐耷拉下来挨着地三四米长,往年二米多都很少,今天普遍二米除外。
  老人看着如此喜人的场面,笑声没听过,刘月别看是保姆,其实真正意义上人家是护理师。月工资上万月儿,真正城里人,学习护士出身,哪里见过这些。张兰一说摘菜,刘月赶紧跟着,连着老人也想看看,这不出现如此场面。
  李峰提着鱼,喊着张月出来侍弄,自己摸着一个西红柿大口的啃了起来,早上到现在还没吃饭额。
  “洗洗啊,这孩子。”刘月看着,笑说道。
  “没事,这些没打农药。”张兰拉着刘月,摘了拳头大的西红柿递给她。李山这边也是如此摘了个熟透西红柿递给林成栋,刘月看着这么大本想说什么,老人摆了摆手,刘月张了张嘴。
  “试试,挺好吃。”张兰笑呵呵热情招呼,让刘月有些抹不开面子,看着李峰与林成栋吃的津津有味,小小咬了一口,眼睛一亮,大口吃了起来。可不是,如今如此地道的西红柿可是不常见。
  “还是山里味道啊,城里那些柿子没个味。”林成栋吃完一抹嘴,感慨道,边上刘月连连地点头,可不是城里柿子多是催熟的,那里有这般天然酸甜的味道啊。
第26章
村里城里人
  清明过后,李家岗村民发现一件奇事儿,李峰家多了一位城里老人。不少人觉着好奇,一个城里人怎么山里住下了。
  这位老人正是清明过来拜祭一下老朋友林成栋,人老了,总是想起年轻的时候事,人儿。这不住下来,也是想着看看年轻工作的地方,看看自己手里出来的大坝,看看山水。至于刘月早早被老人打发回去了,住在李峰家倒是不错,李峰这一大闲人,陪着,李山,张兰忙着倒是不用担心。
  几天下来,林成栋越加喜爱这里小河流水,绿荫藤蔓,鸡鸣鸭叫,躺下看看蓝天白云却是难得幽静。
  “林伯,今天天气好,我们出去逛逛。”李峰新房已经开始装饰内部地板,墙面。看着要不了两天新房就要建成了。这几日,每每过去看看,陪着林成栋下下棋,聊聊天。悠闲自在,没事沿着村口溜达一圈,或是到河边的摸个西瓜回来吃。如今西瓜熟的不多,只够自家吃的。
  老人舒服躺在竹椅子上,颇为自得,微微睁开眼,怀里抱着毛球,看着边上李峰。“去哪?”
  “你老不是天天嚷着上山,今个正好,我们去狮子岭。”李峰说的狮子林离着村子挺近的,山势坡度小,适合老人攀爬,不像李峰上次去大坝走的山道,满是荒草藤条,时刻注意脚下儿。狮子岭多是青石,比起驼峰岭,干净不少,李峰想着这会儿去看看,离着二三里趁着阳光明媚,踏青儿,看看山水。
  两人沿着田间小路,可能前几天细雨,路还有些细润,路边水沟流淌着清澈的溪水。沟儿两边的路埂满是黄绿的小草,远远望去黄绿一片,满山绿油。不时水鸟飞过,李峰特意做了竹子的拐杖。老人有些倔强,不喜人搀扶,李峰小心翼翼引路,肥仔扑蝴蝶,毛球不时划拉点吃的。嫩芽不少,便宜它了,李峰看得多没太留意,倒是身后的老人时停下来看看。
  “你老看什么呢?”李峰走走停停,回头看看老人,虽然说李家岗田埂比较宽,不过事情难免。看着老人蹲下,李峰有些好奇,走进一看,一拍脑门,自己还以为什么呢。原来是绒毛草啊,容貌草的花朵黄黄的,看着有些像野菊花儿。做青团的辅料,加上味道好些。满山遍野都是,不知道林伯看着如此入神。
  “没什么,想起一些事。”老人娓娓道来,原来过去绒毛草是做药草来着,有化痰止咳的功效。老人曾今用过,效果不错,如今看着鲜嫩的绒毛草,心里回忆起当年岁月。人老了总是喜欢缅怀过去的岁月。
  “林伯,你看这田地花花草草这么多,你老怀念的完嘛。”可不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田埂,路边,水沟二岸,左右花花草草,五彩缤纷,看的人儿眼花。老人笑着摇头,扶着竹拄拐站了起来,这几天身体眼看着好,老人越加喜欢这宁静小山村。
  “肥仔,回来。”李峰看着灰色影子窜出来,一溜烟跑了个没影,野兔子啊,可惜自家的小狗,颠颠的跑过去,只能吃人家屁股灰。看着肥仔垂头丧气的样子,不说李峰,连着老人也觉可怜兮兮样子挺是可爱,别说兔子跑,不跑这般没兔子大的狗狗拿人家也是没辙不是。
  两人吹着和煦的春风,漫步在满山的花香中,老人看着李峰摘着一朵花,去掉花蕊,哈了口气,放进嘴里轻轻咀嚼,美美的样子,心里疑惑这花还能吃生吃啊。
  “你娃,怎么学着毛球生吃花草来了。”林老一路看着毛球不时找些嫩芽吃,笑呵呵说着,毛球听到别人叫自己,唧唧叫着跳了过来。
  “呵呵,这些是映山红,你看大半山坡都是儿,你试试,有些酸儿,挺不错的。”李峰小时候常看着别人没事路过摘一朵塞进嘴里,跟着别人学,可惜连着花蕊,连吐了几口。引得不少人笑话,最后问了才知道,映山红花瓣可以吃。味道倒不是多好,有些淡淡酸味,至于哈气,听着大人说可以吹去毒虫爬过留下的毒。
  “映山红,不就是杜鹃花嘛?没听说这花可以吃的啊。”林老学着李峰的样子,掐掉花蕊,哈了一口气,扔进嘴里,咀嚼两下,吐了出来,惹得李峰哈哈哈大笑,看来不是自己第一次不习惯啊。
  “什么味,有些酸。”老人没好气的白了一眼李峰,让这李峰拿出数码相机,拍了几张照片,这里地方不错,山坡上满是映山红,坡下黄绿色花花草草,难为这小子这么个好地方。
  “不错。”李峰拿着相机给林老看,老人看着自己满脸红润,笑着样子,点了点头,歇息了一会。沿着高埂,不过是一米多,两米宽,左右都是大树,流出一条山道,这些树遮天蔽日,走在下面颇有些味道,小路蜿蜒而过,李峰两人走走停停看着迷人景色,陶醉其中。
  “咦,好东西,林伯,要不要尝尝啊。”李峰走过刺藤儿,看着嫩嫩的刺尖儿,一下来了兴趣,这些刺尖剥掉皮,酸酸甜甜,可是曾经最爱,李峰拨了一根咬了一口,不错还是那个味。看着后边的林老,举着摇了摇,笑问道。
  “你这孩子比毛球还贪吃,这东西能吃吗?”虽然嘴上说,看着李峰吃的津津有味,嘴角抽动儿。
  “您试试,这次绝对没跑的。”李峰找了根嫩芽,拨开皮递过去,林老半信半疑的咬了一小口,还别说,虽然有些清气,酸酸甜甜倒是不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