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22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65/2763

  而有了这样的成绩,他们这些人的前途,还有问题吗?
  “冯总,我想具体问一下,究竟会是哪个公司,会新增这么多工作岗位?”苏明峰问道。
  “主要是光学园区,”冯一平说,“大家都知道,和苹果iPhone类似,带有大触摸屏的智能手机,会是接下来手机市场的主流。”
  “而我们生产的手机触摸屏,可以说是目前市场上最好,也最成熟的产品。”
  县长马上两眼放光的说,“苹果手机的触摸屏,就是嘉盛供应的。”
  冯一平点点头,“在我们推出安卓以后,国际上其它的手机公司,也正在研发类似的竞品,从明年开始,大触摸屏的智能手机,会竞相推出,对相关屏幕的需求,会呈井喷的态势。”
  但即便如此,你也不能保证这些订单,都被嘉盛拿下来啊?
  冯一平恰好补充了一句,“这么说吧,因为我们产品的优异性能,以及我们所持有的专利,短期内,在这一领域,性能比我们还好的产品不会出现。”
  而在五里坳的另一大优势,就是无论是土地,还是人工成本,都低于沿海。
  还可以肯定的说,在同等工资的条件下,县内的这些中年男女,无论是责任心还是积极性,都会比沿海工厂招收的小年轻要高。
  反应到生产上,就是效率一定会高。
  也就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如果有竞争对手想和嘉盛拼价格,那也是拼不过的。
  而此时,县里的领导们,显然还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冯一平在美国的公司,还研发出了那款被命名为安卓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免费提供给手机生产商使用。
  有这一层关系在,他公司的产品接下这样配套的单子,显然会更容易。
  而想到这一点,不少人看着冯一平的眼神,又有些变了。
  因为联合起来,怎么想怎么看,冯一平这一系列行动,显然都是相辅相成的。
  也就是,他早有布局?
  也就是,他早就预料到了智能手机会出现这样变局?
  不,这不是预料,是他早就确定智能手机会出现这样的变局,从而在关键的几个点上布局。
  这,可能吗?
  但结果是,他做成了。
  之前,他们也一直人云亦云的跟着说冯一平的眼光如何如何精准,知道此时,才对冯一平的眼光有真正的认识。
  这不是精准,这完全就是类似演义中的那些算无遗策的人。
  不过,冯一平,这是真人,他做的事,也是真事。
  大概想明白了这些问题,包括苏明峰这样自认为是国际精英人才的人,看着对面的冯一平,也不由顿生高山仰止之感。
  这样的感觉,之前面对冯一平的时候,也有,但那主要是因为他的财富。
  而哪怕是冯一平这样的富豪,大多数人对他们的财富,虽然自叹不如,但并不心悦诚服,谁知道你们的钱是怎么积累起来的?
  但这一次,他们是实打实的折服于冯一平的本事。
  “冯总,谢谢,谢谢啊!”书记和县长绕过桌子,争着握住冯一平的手,一迭连声的说着谢谢。
  平日那些张口就能来的套话,这会好像也都想不起来,只会反复的、翻来覆去的说着谢谢。
  冯一平也站了起来,他分辨得出来,此时的这一声声谢谢,那是真诚的。
  “大家请坐,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领导们此时也回过神来,顿时又是一套一套的,“我们代县里的父老乡亲,感谢冯总的精心准备。”
  这样的套话,多半就不是真诚的。
  所谓代县里的父老乡亲表示感谢,其实是代他们的光明前程表示感谢。
  “各位领导请坐,”梅义良笑着说,“一平都说了,回到这,就是回了家,既然是一家人,自然用不着说这些见外的话。”
  “呵呵,抱歉,是我们太激动了。”
  “不过,遇到这样的事,我们不可能不激动,”县长一口气喝掉半瓶水,想了想,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说,这些工作机会,还会是在五里坳?”
  “至少前期会是这样,光学园区正在紧张的扩建中。”冯一平说。
  县长的脸色又有些变,“那么,冯总的意思是,让大家也都在五里坳安家?”
  如果是那样,那五里坳倒会是越来越好,但县里其它的地方,那真是连人都没有了啊。
  “不,我还是希望,大家能住在现在农村的家里。”冯一平说。
  “那么,交通会是大问题,”县长说,“就是县里财政补贴开通公交,来回一趟,至少得两个多小时。”
  所以说,这些领导,问题都还是能看到的,就是想不想解决,有没有能力解决而已。
  “这方面,我们也在考虑,不但是通勤,目前五里坳大宗货物的运输,成本相对也比较高,”冯一平说,“所以,我们认为,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是,从市里,修一条到我们县的铁路专线,并延伸到五里坳。”
  “啊!”那边又齐刷刷的长大了嘴巴……
第三百五十三章
并非高不可攀
  领导们之所以惊讶,自然是因为,铁路,这是一个大项目。
  不然,就他们市,到目前也不会还有三个县没通铁路。
  这并不是因为,建设难度太大,实际上,从高速的建设就看得出来,难度其实并不大。
  高架当然有,不过主要是通过低洼地带,而不是因为河流或者湖泊,尤其是在这样的建设中,难度最高的隧道,其实并不多,从他们县到省城的高速,有且只有县内有一处隧道,长度也不过才300米而已。
  这个隧道的施工难度,也一般,没有上塌下陷中有暗河之类的问题。
  实际上,之所以在他原本的记忆里,他们县到后来一几年高速终于都通了,依然是“手无寸铁”,原因说白了,还不是因为穷?
  如果把国家当成是一个大家长,不得不说,很多时候,她就是一个嫌贫爱富的大家长,哪个孩子贡献大,她对哪个孩子的支持力度就大。
  这样一级级的下来,到市里,也是一样一样的,在进行这样大项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时,一定是先要紧着那些表现好的县,有些时候,弃直取弯也不是问题。
  但问题是,因为五里坳如彗星一般的高速崛起,在市里,他们县的地位,已经是今时不同往日。
  他们完全可以正正当当的向上面发出这样的呼声。
  毕竟,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甚至沿海发达地区,不同铁路的地级市也依然存在,但像他们县这样,建设难度不大,也有实际需求的地区,还不考虑铁路建设,有些说不过去。
  “修铁路所带来的战略意义,我想毋庸多言,领导们比谁都清楚,我想说说铁路修通之后,所带来的一些实际意义。”
  “首先,这将极大的降低我们县大宗商品运输的成本,提高我们的竞争力。”
  “其次,这还将有力的分担高速同行的压力。”
  “我想各位领导其实也清楚,按这样下去,估计四五年之后,现在的这条高速,运力将会非常紧张。”
  “而想必各位领导也清楚,相比修建高速,其实铺设铁路的成本,要低得多。”
  “到县里的高速,每公里平均造价,在6000万上下,而省内最后建成的那条普通铁路,每公里造价不过在2500万上下。”
  “虽然按照目前的趋势,新批的铁路项目,可能都会按照国铁I级标准,也就是设计时速不低于200公里来建造,因此成本相应会提高,但考虑到从市里到县里这一带相对低廉的征地成本,以及并不高的建设难度,相信即便是设计时速200公里,造价也一定会低于高速的造价。”
  ……这样说吧,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虽然最贵的也属于铁路中的一种,那就是地铁,它的造价,真是天价,一般每公里都在三五亿左右。
  但一般的铁路,每公里造价不过在2000万到5000万之间,一般都会低于同地区高速的造价。
  而高铁和城际铁路,也就是需要专用线路,全程基本在高架上跑的那种,也只在8000万到2亿之间,而这个价格,也就和同地区的高速造价比较接近而已。
  “如果我们能建一条专线,和市里连接起来,并延伸到五里坳,那么,在县城周边居住,到五里坳上班,并不是问题。”
  “县城和五里坳的高速里程,不过才接近60公里,铁路的里程,一般也会和这个接近。”
  “而在今年上半年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后,我们这样新建铁路最低时速,也会在160公里。”
  “就是加上他们从家里赶到站台,以及中途停靠的时间,我想,单程控制在一个小时内,完全不会有问题。”
  “在上下班的路上,花上两个小时,真不算什么事,也不会让他们觉得多辛苦。”
  “至少在我们村,一直以来,早上6点多还没起来的人家,那真是少之又少,就是把上班时间定在早上8点,也完全来得及……”
  “同样,考虑到这样的基础建设中,一个必须支出得大项,征地和拆迁的成本,一定会是逐年升高,铁路自然也是越早建设越好。”
  我们知道,后来东南沿海一带高速公路的造价,比如广深沿江高速公路,有些地段造价甚至每公里接近3个亿,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沿线征地以及拆迁的费用高得惊人。
  在他们这,道理也是一样的,相关的费用,肯定也是逐年高速增长,迟建,肯定不如早建。
  当然,冯一平这么积极的推动铁路建设,自然也是为了接下来的高铁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65/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