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2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8/2763

  客厅这边,冯振昌主动提起了投资的事,他和冯一平都明白,县里肯定给黄承中压了任务。
  “投资的事你不用担心,虽然确实和其它地方也在谈,但是我们当然都倾向于把这些都投在镇里,只不过呢,总不能让他们觉得来的太容易,你说是吧,来的太容易,他们也不会珍惜,说不定还会生出其它的心思来。”冯振昌说。
  “是,该争取的还是要争取,要是一上来就指定在镇里,优惠的条件肯定也不会多,我理解。”黄承中说。
  “我这个儿子啊,其它的不说,就是心善,说起来不怕你笑话,前几年,我们的日子过得紧巴的很,好几年过年的时候,连给他和姐姐买套新衣服的钱都挤不出来。我记得他五年级的时候,小年的那天晚上,村里的一个鳏夫,一平叫四伯的,来我家烤火,他脚上穿的袜子,用布缝了好几处,等他走了以后,一平跟我说,‘爸,我过年什么都不用买,给四伯买双袜子吧,’那时一双麻布的厚冬袜不便宜,要两块五,当时对我家来说,也算一笔钱的,我隔天就到村里的小卖部买了,叫一平送过去,不管怎么说,他一个孩子能有这份心,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帮他做到。”
  老实说,这件事,冯一平早忘了,没想到爸爸还记在心上。
  “是,对其它人都有这份善心,将来对父母亲人,肯定更孝顺。”黄承中夸了一句,顺道又在心里夸自己眼光好,五年级,还不到11岁的孩子,过年不吵着要新衣服,还想着帮别人,就按从小看大的说法,这孩子将来也不会差。
  “所以呢,我们现在赚了些钱,一平的心更大了些,他总想着,让四里八乡的人日子都好过点,老黄你也清楚,如果只单纯考虑赚钱,那这些项目,怎么也不会投到镇里。一平具体有多少钱,我们不清楚,估计他也不清楚,我们自家在省城的那些面馆,只要是维持的好,一家人日子也都过得去,上等算不上,中等的日子可以保证,我们也知足,所以他现在有这样的心愿,我们做父母的肯定也支持。初步的想法是,把镇里河边的那一块,发展成一个工业园,可是你也知道,事做大了,盯着想伸手的人肯定多,而且老实说,我们也不愿意平白的让镇里的那些屁事不干,只顾着往自己家里捞钱的干部得了利,不过,虽然我们在市里和省里也有些关系,可是镇里才是直管的。所以,借这个机会,我们就运作了一下,让你以后能照看着点。”
  要不是对冯一平也算有所了解,冯振昌说的这些话,黄承中是不会信的,这年头,谁会跟钱过不去?
  可是,把他们家做的事串起来一看,还真是这样,要只是为了赚钱,怎么会把厂办在一个鸟不拉屎的镇里?
  “我很佩服你们做的事,我清楚,我也是靠着这件事才起来的,以后在镇里,我又主管工业,这些事我责无旁贷,我就一句话,谁要是想动歪脑经,就是拼着头上的帽子和工作不要,我也要把他拦下来。”黄承中用了好多个“我”来表明心意。
  “呵呵,这个真犯不上,我们还想着,你将来能当上镇里的一把手,然后把我们镇建成县里的第一强镇,让父老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呢。”冯振昌笑着说。
  “既然是这样,那我觉得,这些投资,越难落地越好,甚至要是有一项落在其它地方,县里和镇里才会真正重视起来,如果换做其它县遇上这样的好事,估计县长都会去省城来首都找负责人谈,”黄承中帮着出主意,“不用担心我,总不好我刚提起来,他们就把我给撤了。”
  冯一平看了爸爸一眼,还真是,县里现在好像也摸清了他们的脾性,在这件事上,还真不是特别积极,除了冯振昌开会的时候受到的那些礼遇,县里并没有其它动作。
  黄承中说的对,蚕丝基地和蚕丝被厂,再加上婴幼儿产品基地,还有可能的酒店项目,加起来几千万的投资,就是放在市里省里,都算得上大项目,值得让一个厅级干部跑几趟。
  可是县里和镇里,目前就只有王淦青去省里跑了一趟,后来就再没联系,再就是提拔了黄承中,目前连县招商局,都没有做什么工作。
  说到底,赵县长他在冯振昌面前表现的很重视,但是从行动上,又看的出来,他们好像就笃定这些投资最后一定会落在县里一样。
  那现在是得给他们点压力,让他们改变一下观念。
第二百四十五章
终于重视
  后来在红尘里打滚了三十来年,重生之后,因为现实的各种需要,主动的,被动的又学了不少东西,看了不少书——而不是杂志,冯一平也琢磨出一个道理来,经商,其实就是博弈,一次又一次,一起又一起的博弈。
  既然是博弈,那一定要理性。
  他现在主观上非常愿意在自己赚钱的同时,带动老家致富,但是,黄承中的话提醒了他,怀有这样的愿望,也具有这样的能力,并不一定能得出那个结果来,这不是一道证明题。
  如果县里的那些人,心里就拿准了自己的这些投资不会落到其它的地方,这显然不是一件好事,什么东西都一样,来得太容易的,谁都不会太珍惜,更别想得到重视。
  不重视,特别是领导不当回事之后,问题肯定大大的。
  冯一平想要的是让乡亲们致富,不是想让领导们致富和升官,虽然乡亲们致富了,客观上也会有这个效果,但这个因果关系要摆正。
  “爸,黄叔叔,你们坐,我去打个电话。”
  “你去忙你吧,我们不用你陪。”冯振昌摆摆手,他现在和黄承中聊的很热络。
  之前的话,也算是两个人交了心,两个放下心防,又有着好多共同回忆的中年男人,可聊的话题很多。
  厨房那边,好像也忙到了尾声,两位妈妈围着黄静萍,看她榨玉米汁,看来玉米这个老家种的少的东西,颇受两位妈妈的欢迎。
  金翎接了冯一平电话说,“这还不简单,徐斌刚报上来省里适合开分店的地方,你们市也有适合的,不过不是你们县,是青阳,那就让他把动作加快,签约的时候,动静也大点就好,上市台的新闻播一下。”
  青阳在张彦他们县隔壁,就是冯一平他们县隔壁的隔壁,离得并不远,县里的这些领导,现在可能还不会关注江浙鲁的那些全国百强县,但是市里的这些兄弟县市,也是竞争对手,肯定要关注。
  这个挺好,你不是想我开酒店吗,偏不在你这,大张旗鼓的在你竞争对手那开一家。
  放下电话,黄静萍就端着杯玉米汁进来了,“两位妈妈让我送给你这个大宝贝的。”
  “怎么,吃醋了吗?”
  “才不会呢,”黄静萍晃了晃手,好家伙,她不但戴上了戒指,手链也戴上了,很豪很富贵,“我现在可算是有职称的,看,这就是我的证书。”
  好吧,这真的也算。
  在黄承中打着出差的旗号,还优哉游哉的在首都各知名景点玩着的时候,在相关新闻还没有上市台播放之前,县里的赵县长就得到了消息,怡佳已经和青阳达成了协议,将投入五百万,把青阳公交公司的那栋老楼,和旁边的一家宾馆,改造成一家新的快捷式酒店。
  这个不是太大问题,问题是,借着这个好的开局,青阳正在全力以赴的争取嘉盛其它的投资项目。
  他马上打通了王淦青的电话,“你这两天和冯振昌联系过吗?还有黄承中,他那边有没有进展?”
  “县长,这事后来我就没管,都是老黄负责。”虽然提拔黄承中他是没办法,一定要配合的,但这样也好,这些投资真的拉过来了,作为镇长,属于他的功劳跑不了,拉不过来,板子也落不到他身上。
  “不过老黄上周刚刚去的首都,说是去找冯一平和嘉盛的总裁。”
  赵县长干脆亲自拨通了黄承中的电话,“老黄啊,听说你在首都,情况怎么样?”
  “不太好。”黄承中一边配合的比出剪刀手,让女儿给自己和老伴拍照,一边跟县长说。
  他们这是在清华园,两边的父母,说起玩的地方,除了天安门广场那一块,他们最想看的,就是冯一平就读的这个全国闻名的大学。
  “我都准备这两天就回来跟你们汇报。”
  “什么情况?没见到冯一平和金总吗?”
  “都见到了,一平带我去见金总,说具体的让我们谈,可是,我能谈什么?只能打听他们的进展。”黄承中说。
  “打听出来了吗?”赵县长也理解,黄承中什么都做不了主,确实不能谈什么。
  “情况挺多的,不仅是我们市里的和下属的各县,连国内其它的几个丝绸主产区也来了人,不少都是县领导亲自带队,前一天,连江对面的那个副市长都带着人上门来找金总,据说还是打着金主任老部下的旗号,他们给出的条件,也一家比一家的好,嘉盛正在评估。”
  挂断了电话,赵县长马上拨通了招商局长的电话,“嘉盛那边的几个项目,近期有没有进展?”
  “我们派人去了省里两次,见了他们综合评估小组一次,报了我们的条件。”招商局长说。
  “那后来呢?有没有派专人跟进?有没有找他们负责人公关?”
  “有专人负责,一直在电话跟进,他们的负责人听说都在首都。”
  赵县长一听就火了,“这就是你们的工作态度?就这样的工作态度,还指望能拉来多少投资?马上去打听清楚,其它地方都给了什么条件,然后做一个详细的计划给我,你要是做不了,告诉我。”
  招商局长此时哪敢说半个不字,“是,我马上安排,不,我亲自去落实。”
  冯振昌和梅秋萍漫步在清华园里,微笑的看着周围经过的那些年轻的大学生,说起来,他们进过冯一平就读的小学和中学,大学校园,这还是第一次进来。
  虽然刚到省城的那会,他们一直骑着那辆三轮车,在大学城那一块转悠,可从来没进去过一家校园,都是隔着高墙朝里面看,想着儿子以后也能身在其中,现在,这个愿望已经圆满实现了。
  “你看,和小学中学确实不一样啊。”冯振昌看着这比一般公园景色更好的校园说。
  “是,以前那些学校,离得好远,就能听到读书声,这里,学生们自在得多,你说,会不会也有些孩子,没有老师看着,家长也不在身边,整天的不去上课?”梅秋萍看着那些在草地上、路边、运动场的看台上晒着太阳,抱着书看的学生说。
  冯振昌看着后面对着数码相机看照片的冯一平说,“至少我们家的这个不会。”
  县里,领导一重视,下面动作很快也很见效。
  等各方面的消息一汇总,嘉盛虽然说还在评估,可是看着那么多竞争对手报出来的条件按,还有他们比县更优越的地理位置,领导们再也轻松不起来。
  “安排一下,我亲自带队去一趟首都。”赵县长说。
  他问已经回来的黄承中意见的时候,黄承中说,“县长,这一阵子怕是不合适。”
  “为什么?”
  “他们正忙着参加广交会时的准备工作,这两天去首都,怕是也碰不到人。”
  是啊,已经到了四月中旬,广交会,即将开始。
第二百四十六章
大会见闻
  “还是南边的风景好。”冯一平看着车外,喃喃自语了一句。
  “是她们裙子短吧?”旁边的金翎接了一句。
  “你不是在看文件吗?”冯一平诧异的转过头。
  金翎一上车就拿着几个文件夹很认真的在看,然来也是装样子?
  “我答应了静萍,要帮她看着点。”金翎依然头也不抬的看文件。
  这次来参展,工作行程安排的很紧,而且这些天,吃住都不方便,黄静萍便留在家里,没有跟过来。
  “初中的时候,学的诗里说,‘春江水暖鸭先知’,现在不容易见到鸭子,不过,想知道春江水暖不暖也容易,看裙子就知道。”冯一平看着窗外那些迫不及待的穿上短裙的姑娘,笑着说了一句。
  金翎笑着捶了他一下,连开车的司机也忍不住笑了。
  冯一平也不还手,依然笑眯眯的看着外面那些穿短裙的姑娘,首都这会,在公司写字楼里,不少OL是穿裙子的,街上和学校里就很难碰到,而且裙子这玩意,冯一平觉得,还是春夏的时候穿起来最有味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8/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