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3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7/2763

  冯一平站在车旁,看着马灵把双手插在风衣口袋里,头也不回的朝校门走去,长发随风飘舞,可是和昨天不一样,今天的飘逸里,好像带着那么一丝感伤。
  他揉了揉太阳穴,朝路边的雅各布招招手,“去机场。”
第七十章
冷遇
  虽然身体有些累,但精神格外好的冯一平,在哈佛演讲之后,应邀拜访了哈佛商学院院长克拉克。
  这是他们第二次见面,9月初在首都,因为哈商出版社代理他的书的关系,初次见面的两个人,谈得还不错,冯一平也算给他留下了一个不错印象。
  而这一次,冯一平是为他明年的交换生计划铺路的,在商学院院长面前加深一下印象,总会有好处。
  虽然他现在还没有定下来,明年究竟是申请哈佛商学院的交换生,还是斯坦福商学院。
  从地理位置上讲,位于硅谷的斯坦福显然更好,离公司也近,而且加州气候适宜,不像波士顿这边,冬天冷得要死。
  但是,斯坦福商学院的规模小,一年招生只有几百人,远小于哈佛,而哈佛商学院里,来自大中华地区的留学生日益增多,这对想着一边学习,一边网罗人才的冯一平来说,有莫大的吸引力。
  所以,还是先做两手准备吧!
  因此,他也没有表示出自己有这方面的意愿,要是现在他说了,而最后选择了斯坦福,那不是凭白得罪人吗?
  和国内的那些大学一样,美国这些知名的大学之间,同样也是相爱又相杀,关系并不是大融洽。
  不过事情就是这样,哪壶不开吧,偏有人提哪壶。
  拜访结束的时候,克拉克笑着说,“冯,虽然我们都认为,你的这本书,作为研究生论文都完全能胜任,不过既然你还希望在学校里深造,那我们两家学院之间的交换生计划,你有没有兴趣?”
  冯一平装作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谢谢您,我目前并没有这样的计划,但我一定会认真考虑您的提议。”
  “理解,我们都知道,你在清华,并不只是一个学生,上学的同时,还要管理不少公司事务,是不好离得太远,”克拉克笑着给他拉开门,汉密尔顿已经笑着等在外面,“帮我招待好冯,”克拉克说。
  “我会的。”汉密尔顿看着这个给他带来了不菲业绩的中国小伙子说。
  汉密尔顿来找冯一平,是好事,带他去公司拿钱。
  这笔钱里,有三部分,一部分,是第一期余下的版税,第二部分,是第二批的预付款,第三部分,是出版社出售了欧洲几个国家的版权,其中冯一平应得的那一部分。
  “冯,你定下来了投资那些方面吗?真的对波士顿的地产感兴趣?”
  冯一平这次拿到的支票,达七位数,在美国这样一个鼓励消费的国家,如果你只赚不花,那是非常傻缺的行为。
  “我还没拿定主意,不过,已经在硅谷找了会计师。”
  不像国内好多税都是一刀切,美国的税法,纷繁复杂,一般二般的人,不可能搞得清楚,而搞得清楚的那些人,都可以执业开公司。
  打比方,比如个税,国内是纯按收入分档,但美国不一样。
  具体说,如果冯一平和汉密尔顿都在出版社工作,都拿一样的工资,两人的婆娘都不工作,但冯一平有三个娃,而汉密尔顿只有一个崽,如果一样交税,冯一平可能不干,收入虽然一样,但我负担重啊。
  因此,会有一堆人坐下来,就这个问题,开上几个会,然后定一条法律下来,让冯一平这样情况的人少交。
  但是,等到孩子长大成年,参加工作了,又轮到汉密尔顿不乐意,他家三个孩子赚钱,我家只有一个,为什么他交税居然比我交的少?
  于是,针对这个情况,又会再补充一条税法……
  总之,大概了解了一下以后,冯一平明智的决定,还是让专业人士赚上一笔算了,自己落个清闲。
  “回酒店吗?”雅各布问。
  冯一平看了看车后,已经找不到汉密尔顿,吩咐了一声,“去隔壁。”
  听了他这话,雅各布也朝后看了一眼,哈佛的隔壁,当然是麻省理工,这挨在一起的两家,是非恩怨也不少。
  从上上个世纪,哈佛就一直谋求兼并麻省理工,但后者一直不肯屈服。
  来这个全美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大学,冯一平自然是有目的的,他昨天已经和工程学院的蒋教授预约过。
  蒋教授6岁的时候,随父母由台赴美,80年代中期,就担任材料科学的教授,应该就是在这几年吧——具体时间,冯一平记不大清楚,他会和另外的两个人,创立一家锂电池公司。
  冯一平知道这家名为a123系统公司的公司,是因为在他重生前,这家公司刚被国内的万向集团收购。
  蒋教授留着很利落的短发,镜片很厚,但从第一印象上看,就不是只知道埋头搞科研的人,看上去就很精明,不知道他身份的人,九成九会觉得他是一个商人。
  “冯一平是吧,请坐,”蒋教授稍微欠了一下身,招呼冯一平和雅各布坐在办公桌对面,“听你提起,我昨晚买了一本你的书,确实不错。”
  他从办公桌上的几个文件夹下面翻出一本冯一平的书来。
  “谢谢夸奖。”冯一平笑着说。
  “你在大陆的清华就读,对吧,也不是材料专业,找我有什么事?不好意思,我时间很紧,等下还有课,现在最多也就十分钟时间。”
  这是一个很傲的人,估计也有一点看不起冯一平这样,主要靠笔杆子和嘴皮子混饭吃的人,这也是好多技术型人才的特点,重技术而轻市场。
  虽然有点出乎意料,但主动找上门来的冯一平,对这样的冷遇,已经有所预计,当下并不气恼,“抱歉来的唐突,我没有其它意思,有感于越来越恶劣的生态环境,我个人对新能源方面的技术很感兴趣,用拙作的话说,这是一片蓝海,听不少人说起教授你是首屈一指的材料专家,就特来拜会。”
  什么样的话,才可能聊得投机?答案很简单,对方感兴趣的话。
  果然,听了冯一平这番话,蒋教授挺高兴,“对,这一领域,确实大有可为,我目前正在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商量,准备在明年成立一家公司。”
  哦,原来是明年。
  “恭喜蒋教授!你时间紧,那我只说吧,从我个人而言,也很希望能为这样的事业出一份力,目前我在硅谷已经有一家公司,如果能有那个荣幸,我会很高兴为教授你的项目添砖加瓦。”
  冯一平的话说得很委婉,但蒋教授马上明白,这是想投资的。
  “谢谢你的好意,联邦政府能源部也很支持我们这个项目,所以资金方面,不会成问题,另外,我们的产品,将会应用在很多政府和军事领域,对投资背景的审查会很慎重。”
  听他这话,冯一平真的很不舒服。
  这口吻,就和一些戴着有色眼镜,审视来自中国投资的美国机构,或者FBI一样。
  说破天也就是个锂电池技术而已,主要都是民用,被他这么一说,搞得跟非常绝密的高科技一样。
  冯一平一时没有说话,蒋教授抬腕看了看表,“不好意思,我要准备去授课,谢谢你的来访。”
  “是我打扰了。”冯一平这下明白,他创办的公司为什么会倒闭,看来真是有原因的。
  “那我不耽误你的时间,”冯一平站起身来,“对了,我们能交换一下名片吗?”
  虽然是个不太理想的会面,但既然来都来了,还是努力一下吧,万一他明年找不到资金呢?那不是自己的机会。
  不管是美国的能源部还是其它国家的能源部,冯一平相信,他们的钱,都不是那么好拿的。
  雅各布关上办公室门的时候,冯一平正看到蒋教授把自己的名片,随便往桌上一丢。
  他忽然很期待明年接到蒋教授的电话,到时如果蒋教授给他打电话,肯定是因为资金的问题,那时候,就是主客异位的时候。
第七十一章
下一大盘棋
  这声望和资本,还是不太够啊!冯一平想。
  在大多数美国人眼中,自己也就一国内大学在读学生,大家知道的,也就是写出了一本畅销的商业管理著作,而他的企业家身份,真的不太被人关注。
  要是自己有一家在纽交所或者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刚才的蒋教授,绝对不会是那种态度,说不定还会有受宠若惊的感觉,哪怕这个宠和惊,不是对冯一平,而是对他身后上市公司的。
  所以,赚钱的脚步不能停,所以,下一个目的地,虽然可以预计基本上也不会马上有什么好结果,但还是得去,就是建立起联系也不错,总算是一个开始吧。
  “你好冯,欢迎你来我们公司参观。”又一次飞到纽约的冯一平和雅各布,来到了位于纽约州北部的一座风景秀丽,植被茂盛的小镇,康宁镇,受到了康宁公司行政部乔安娜女士的热情接待。
  冯一平在纽约经济俱乐部演讲的时候,乔安娜也在现场,对他还是有几分推崇。
  “谢谢你的周到安排。”冯一平握着她的手笑着说。
  “我们很荣幸成为你在美国第一家参观的公司。”乔安娜说。
  “应该是我很荣幸。”两人寒暄着进入了康宁总部的会议室。
  和我国的景德镇一样,纽约康宁镇,因为是和它同名的康宁公司所在地,故成为美国著名的玻璃之都。
  智能手机时代,康宁的大猩猩玻璃可以说是包打天下,而在这之前,国内的一些人可能还知道,康宁公司死贵死贵的餐具,比如它那独树一帜的晶彩透明锅。
  所以大多数人对康宁公司的印象,都以为它就是一家生产玻璃的公司,其实完全不是。
  比如,最先发明和普及电视显像管的,是它,最先发明和制造出光纤的,也是它。
  它还在汽车发动机排放控制上有杰出的成果,今年,它在上海的一家公司已经投产,生产用于汽车排放控制系统的催化转换剂的陶瓷载体和过滤器。
  所以,它其实是一家以玻璃和周边产品为主,涵盖了好几个领域的高科技企业。
  “根据你的时间安排,下午我会带你参观公司和玻璃品艺术展览馆,明天上午,公司一些部门的员工,希望能和你进行交流,你看这样可以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7/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