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6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1/2763

  有个名人好像扯过一句名言,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世上并不缺少美,我的眼睛也能发现美,只是我并没有去欣赏美的那个时间、精力、心情和雅趣。
  有时我们做同样的事,但那绝对是两种概念。
  比如,冯振昌以前在山上忙着地里的农活,看着太阳快要落山才回家,经过山下那条小河的时候,会顺道匆匆把腿上的泥洗干净——那叫生存。
  现在,他有时突然想起那条河边的凉爽,那处水的清澈,会特意走上一段路,拿着几份文件去那里看,顺道把脚泡在河水里——这才叫生活。
  所以说镇里的居民现在这一习惯的养成,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他们现在终于有条件生活,或者是更懂生活,亦或者是说,终于能享受生活。
  “金菊你说的好像也有点道理,”温红说,“天越来越热,非典真的是越来越少。”
  “对啊,全国只有六个省份还有存在非典疫情,而且已经连续好几天都没有一起新增病例,”胡珺婷在帮张彦扎辫子,“你发质真好,没有一点分叉的。”
  这一阵子在培训中心,张彦又和没参加工作时一样,习惯性的扎着一个马尾辫。
  “首都终于也好几天没有新增病例,”张彦甩了甩辫子,高兴的说,跟着马上补充了一句,“羊城也没有新增,看来是真的要过去了。”
  这句补充,有点画蛇添足,或者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
  在梁家河中学,张彦复制冯一平的那些资料的时候,大家就都知道这是一个很崇拜、很希望了解冯一平的人。
  不过,这并不值得大惊小怪的,集团内这样的人太多,而且其中女孩子占据了大多数。
  只是王金菊稍微有些警惕,她跟黄静萍关系最好,在一起呆的时间也最多,她隐约记得,这几天张彦的一些首饰,好像和黄静萍的一些差不多,或者说是接近相同,这是巧合吗?
  她马上又觉得自己应该想多了。
  黄静萍和冯一平之间的事,她知道得最多,99年那件事之后她就知道,黄静萍最大的对手,是冯一平心中“那个始终放不下的”人。
  虽然黄静萍后来没跟她说那人是谁,她也没问,但怎么看,也不应该是眼前这个小姑娘——所以说,往往我们以为最不可能的,说不定恰好就是事实真相。
  因为非典而被延长的培训期,同住一间宿舍的她们四个相处得非常不错,张彦这个外人,也被王金菊、胡珺婷、温红这三个本来就是同班同学的人彻底接纳。
  这是一个没什么心思,虽然已经满了20岁,却依然很单纯的一个姑娘,性子也好,有些与世无争,有些大大咧咧,家里不管带来什么东西,都第一时间跟大家分享。
  不管跟谁说话,也总是恬恬淡淡,和和气气的,在培训中心这么多天,没跟谁红过脸,哪怕那一次下楼时,被一个同事撞得跌坐在地,手都磨破了皮也一样。
  也不好热闹,除了四个人一起行动,平常大多数时间要不是在宿舍里,要不是在培训中心的树荫下,听着音乐看书。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她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嘴里闲的时候少,总是零食不断——宿舍的衣柜里,总是备着一大包,特像一个长不大的女孩子。
  背后也从来不说别人的闲话……
  总之,这绝对是好闺蜜的黄金人选。
  “看看,这不是歌里的小芳吗?”温红指着张彦说。
  “那得改成两个辫子。”王金菊也笑着说,同时又有点羡慕,还是年轻好,这个姑娘的皮肤真好。
  要说,张彦这人,怎么说呢,真称不上洋气。
  娱乐圈里有些女明星也这样,穿着再好的高定,也被有些评论家批评为“村”,这些评论家可能不好直接说“土”吧。
  其实,不能说她们长的不好看,只能说她们的气质,太传统,比起那些洋装,传统服饰,旗袍更契合她们的气质,或者干脆说是,花布袄。
  好像那些一看起来,就符合我们传统观念中贤妻良母形象的女孩子,都这样。
  我们传统观念中的贤妻良母,或者具备这个素质的女孩子,都是那种温润内敛,谦卑低调的人,和那种张扬性感的风格,真的不搭。
  张彦就是这样一种人,说她像歌里唱的小芳,还真有几分道理。
  “哎,你们觉得,张彦看起来,像不像一位明星,去年的那个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的那个。”胡珺婷突然说。
  “是哎,还真有点像。”
  虽然这话不是第一次听到,但张彦还是有点不好意思,说自己长得像明星,总是一种夸奖,刚好来了一个人,她马上笑着对胡珺婷说,“喏,那位肯定是来找他的小芳。”
  那边,唐少康提着一个包笑着走过来,这样的事,这几个月已经不是第一次。
  已经为人妇为人母的王金菊大叫,“唐班长,今天是什么,还是冰棍吗?都吃腻了。”
  “我早猜到了,所以,今天的是冰糖莲子羹,冰镇过的,”他从包里拿出一个保温桶,还有几个杯子和勺子,“我妈炖的,大家尝尝。”
  唐少康同学倒了一杯端在手里,却没有人过来接,王金菊坏笑着,“我倒要看你第一个给谁。”
  这样的为难,自然难不倒在镇政府上班这么长时间的唐少康,他笑着递给张彦,“先给我们的小妹妹。”
  哪知今天张彦不配合,夸张的在手上拍了一下,“蚊子,温红,你帮我看看。”
  “哇,对呀好大的一个包,带清凉油了吗?”温红很配合。
  唐少康递给王金菊,王金菊马上闪开,“我自己来。”
  最后,这第一份,还是送到了胡珺婷手里,那两人,这一会脸都很红。
  唐少康这么殷勤,也只换来陪四个女孩子坐一会的结果,他和胡珺婷,还处于那层窗户纸没被捅破的状态,所以,他们俩现在基本没什么互动,反倒是有些刻意的保持距离,不说话,也不看对方,跟另外的三位交流时,则都很自在坦然。
  莲子羹喝完,太阳只在山头留下一小圈,不过,天边的云彩,却被染上了好看的红色。
  暑气渐渐消退,张彦坐在不再发烫的河砂上,“在这呆这么久,突然有些喜欢上了这。”
  “是啊,参加工作以后,还是第一次这么悠闲,有点像当初在学校的时候一样。”
  “对啊对啊,学校的那条河,跟这条河不就是同一条河吗,夏天的时候,我们不也经常这样。”
  现在想想当初上初中的日子,大家都觉得很美好。
  “这还不简单,喜欢就留下来呗。”唐少康说。
  这还真不行,大家的工作都在外面,像王金菊和胡珺婷,都已经在外面买了房子。
  “好吧,现在你们不愿意,不过,我相信再过上几年,你们肯定会抢着回镇里,真的,”唐少康认真的说,“到那时,镇里的工作机会会比现在更多,那些大城市能提供的,镇里同样能提供,而且更好。”
  但是,女孩子都把他这话做了别的解读,“珺婷,考虑下呗。”王金菊说。
  “就是啊,镇里挺好的。”温红也说。
  “咳咳,那个,”唐少康有些不好意思的清了清嗓子,“你们在镇里也呆不了几天,在你们回城以前,我想请大家吃餐饭,就在我家里,可以吗?”这一次,他总算是直接盯着胡珺婷说的。
第三百五十四章
大学的最后一次考试
  “有这样一个同学,也好,也不好。”伟伦楼会议室里,一位教授看着那些明显有些紧张的学生说。
  “其实也应该感到荣幸,等闲研究生答辩,也不会有这么热闹,不,一般的博士生答辩也不会有这么多人。”他的同伴说。
  “观众这么多,你看看,还有外校的,那些准备得不充分,或者不当一回事的,怕是得再来一次。”教授看着满满一会议室的人说,不远处有几个人他俩认识,那明显是另一边的教授,今天居然也跑了过来。
  今天是冯一平他们答辩的日子,说起来,这也是他最后的一次考试,只不过,本科生的答辩,经历过的都清楚,其实就是走程序,但凡你不是特别作死的,稍微认真一点,跟指导老师好好拉拉关系,一般都不会有问题。
  你答辩的时候,指导老师一般都会在场,其它老师不看你的面子,也要看你老师的面子。
  再说,教授们都清楚,以本科生的理论水平和功底,也不可能对一些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更别提新发现什么的。
  所以,这最后的一场考试,其实经历过后都会觉得,虽然在台上免不了会有些紧张,其实,这场考试,真是的读书生涯里很轻松的一场考试。
  而且,一般本科的答辩,观众也少,主要是和你同一个指导老师的同学,有些甚至除了答辩人自己和老师之外,没有一个观众。
  研究生答辩才需要张贴答辩公告,对你课题有兴趣的人回来旁听,当然,研究生的答辩,那才多少要有些难度。
  可是,看今天这样子,这些本科生答辩引来的观众,真的是创了个记录。
  观众这么多,答辩老师自然不好太过放水,总之,冯一平的这些同学,估计是清华本科生答辩里难度最大的一批人。
  “他们应该庆幸,国内目前还没有社会科学方面的院士,不然,今天怕也会过来凑热闹。”
  这说话的两个老师好像没意识到,他们,不也是过来凑热闹的吗?
  不过,今天这些将要答辩的同学,是得庆幸国内目前只有自然科学方面的两院院士,要不然,呵呵。
  之前这样的事有过,听说曾经有物理系的本科生答辩,恰巧碰上一位当天有闲也有兴致的院士,据说当场被他问哭了两位。
  ……
  武馨阳现在就非常紧张,坐在冯一平旁边,现在还在拿着都已经可以脱稿复述的论文研究,当然,她这可能也是掩饰,因为现场观察冯一平的人太多。
  “早知如此,我应该申请延迟答辩的。”她小声嘀咕着。
  这姐们一向追求完美,自然不希望在学校的这最后一次考试,有个不太完美的结果。
  要是答辩时旁观的人少,就是出了一些问题也没事,左右除了老师,不会有其它人知道,可是今天,这么多观众,还有外校的老师和同学,这要是出糗,那可出糗到了姥姥家。
  第一位上去的是高珩,估计他也没预计到今天这局面,就好像老师本来说好开卷考的,结果倒好,考试的时候,监考老师比考生都多,教育局长都亲自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1/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