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6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2/2763

  所以,他陈述的时候有些磕巴,甚至一度紧张到对着PPT,也说不出要说的内容。
  不过,他的论文看上去还是不错,他选的题目不大,当然也不小,《止损方法和操作策略》。
  一位教授先安慰了他一句,“高珩同学,不要紧张,我的问题是,突变止损的基本面,如何判断?”
  这个问题其实真不难,高珩在论文里就有阐述,可是,他现在太紧张,一时回答不出来,低头在电脑上翻着,就这样还找了好久没找到,于是憋出了一句,“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在我论文的第二十多页。”
  “噗嗤。”会议室里有人没忍住笑。
  高珩的脸色马上变成了猪肝色,脸色同样不好的,还有他的指导老师,冯一平看了一眼,那位教授虽然在低头看着论文,只偶尔看高珩一眼,他感觉,那教授好像希望自己的眼光是跟小李飞刀有一样的功效。
  ……
  武馨阳是第三位,不得不说,美女在任何场合都有优势,而且她好像是那种人越多,就越兴奋的性子,前面两位同学干巴巴的称述,到她这里,就变得声情并茂,挥洒自如,颇有几分给大家上课的样子。
  总算有一个表现出色,这下,不但是答辩老师,连同学们感觉脸上也有光彩。
  她的论文,同样是关于证券方面的,《财务分析在证券投资中的重要作用》,为了让这个目前表现最好的学生表现完美,几位答辩老师费心的设计了几个不会难到她的问题。
  武同学当了几年团支书,口才、辩才本来就不错,对这几个难度不大的问题,应对得当,关键是,她人长得漂亮,仪态又好,再有前面的那两位绿叶一衬,真的可以说是,“完美!”
  她也是目前第一个在掌声中走下台的答辩学生。
  本来有些得意的她,看着门口一个匆匆提着公文包走进来的人,马上收起了笑容,低头庆幸,自己这运气真不错!如果下一位同学的论文,还是证券方面的,估计有得受的。
  一本科生,在曾经的证监会主席面前,谈自己证券方面的论文,想想就有些销魂。
  他的到来,还是在在场的人中间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毕竟这是一位高官大员。
  他的到来,也让在场的人明白,接下来,怕就是会轮到冯一平答辩,部长大人可没有时间听其它同学结结巴巴的陈述和答辩上几十分钟。
  果然,一番谦让过后,五十多岁的部长,还是让赵院长坐在中间,自己坐在一旁,然后,临时调整了答辩次序,下一个就是冯一平。
  原本的第四位顿时感谢满天神佛,谢天谢地,相信冯一平答辩完,现场的观众就会散个干净,自己终于不用像接受审判一样站在台上。
  ……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冯一平,经管院金融系99级学生,我的论文是在赵院长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院长表示深深的谢意,也衷心感谢各位老师参加我的答辩,当然,还要感谢今天到场的所有人。”
  冯一平今天穿着白色的长袖衬衫和蓝色西裤,挺帅气,现在这样的场面他也能hold住,所以,给大家的第一印象不错。
  当然了,有首富的头衔加持,他今天就是穿得很随便,大家对他的印象同样不会错。
  此时他微微欠身说出这些话后,有些观众就开始自觉鼓掌。
  “我的论文,主要是研究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很抱歉,因为篇幅较长,加上时间的限制,我不能通篇陈述,但我已经准备了很多份,有兴趣的老师和同学,可以自己来拿。”
  冯一平的PPT一投影出来,底下马上小小的“哇”了一声。
  他的PPT制作的水准,和前面的几位同学一比,那就是国际一流公司的网站,和沿海那些私营小厂网站的区别。
  依然留在现场的高珩马上低声说,“这肯定不是他做的,肯定是他让手下的人做的。”
  在场的经管院和清华的同学顿时对他怒目而视,一些老师也冷冷的扫了他几眼,这个家伙,怎么这么没有大局观念?
  不管怎么说,在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说这样的话,那就是拆经管院的台,拆清华的台。
  而旁边那些听到他这话的外校的同学和老师,现在看他也像看白痴一样,人家不是一般的学生,是内地首富,时间宝贵,这些工作让手下的人做,有什么不对?
  看着旁边的同学都下意识的远离自己,今天一直表现糟糕的高珩恨不得掩面而逃。
  冯一平简短陈述完自己的论文,除了几位看过他论文的老师,其它对所有人,都非常惊愕,因为冯一平的这篇论文,说起来和在场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但是他的一些观点,在现在的一些人看来,真有点不可思议。
  一位老师首先发问,“冯一平同学,你在论文中提到,我国一线城市的房价,比如首都,将来会赶超国际一流大都市的水平,请问有什么依据。”
  “这个问题,我在论文里已经有了详细陈述,我现在简单作答,详细的数据,大家可以查阅我的论文。”
  这方面,是冯一平论述的重点,他这篇论文的意义,主要是想提醒那些还没注意到这些问题的人,能注意到这个问题,并且能付诸行动。
  当我们知道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可能无法改变这种趋势的时候,那最好就是适应,简单点说,就是趁房价还没高到承受不起的时候,抓紧买一套。
  “首先,我们的首都,将来必然也是国际一流的大都市,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所以,首都的房价,自然会要符合它的身份,这一点,我想大家应该也没有疑议。具体的,我们可以参照首都富人区的房价变化趋势,就会对首都房价未来的趋势,就会有个大概的认识。”
  首都最开始的富人区,是亚运村,当时是三四千一平米,现在,至少得四万一平米的才叫富人区。
  “至于房价变高,还有一个客观条件,像首都这样的一线城市,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比如我想今天在场的同学,不管老家是哪里,怕是都希望将来能在首都安家,对吧。加上首都原来居民的需求,刚需就会很大,但是,土地的供应始终有限,依据市场规律,凡是供不应求的商品,价格自然会高。”
  “再者,土地的所有者,地方政府,从主观上,也愿意土地能拍出高价,提高自己的财政收入……综上所述,未来国内像首都这样的一线城市,房价一路狂飙,将是几率非常大的一件事。”
  如果是一般的同学现在提出这样的看法,怕是会让很多人嗤之以鼻,但是冯一平说的话,那效果自然不一样。
  在场不但同学们在小声议论,那些旁听的老师,有些也在交头接耳,不过,同学们担心的是将来买不起房子,老师们想的是,冯一平好像说的有几分道理,那岂不是说,现在最好的投资,就是买房子?这个问题,真得好好研究研究。
  部长大人不关心这事,对他们来说,房子,那哪是问题?他很严肃的发问,“你说房地产行业,将来有可能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枷锁,这又是基于什么理由?”
  在这个场合,冯一平只把他当老师,而且,也和好几位部长打过交道,他并不是太怵。
  “房地产市场,可以说是我们国家市场化最高的一个市场,政府在这一领域,奉行不干预政策,也完全是缺位的,世界上很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廉租房和经适房的制度,作为市场的调剂,但目前在国内,这些手段都没听说过。”
  “鉴于房地产市场对上下游产业的巨大拉动作用,比如,房地产市场将带动上游的水泥、钢铁等行业,也能带动装饰市场、家电等行业的发展,再加上卖地带来的巨大收入,会让一些地方政府,片面的强调房地产行业的支柱作用,从而延缓对产业结构的调整。”
  “我们一些地方的经济和财政收入,将严重依赖房地产行业。”
  “因为房价的飙升,必然会导致大量资金涌入这一领域,甚至不排除将来一些本来从事实业的企业,因为这一领域回报高,而重点发展这一块的业务。”
  “但是,纵观发达国家的支柱行业,可以是汽车制造、可以是电子产业、可以是IT等高科技、可以是金融、甚至也可以是自然资源比如石油……但是,没有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是以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
  “从长期来看,房地产带动的基本都是资源消耗型企业,不能带动一些靠技术创新,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而。”
  “而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最终还是得靠技术创新和升级,得靠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没有一个国家能单纯依靠房地产保持经济长期增长和繁荣的……所以,如果让它继续这样无序发展下去,那么将来,房地产市场,必将是国民经济的枷锁。”
  部长大人显然还有话要问,但是这样的场合好像不太合适,即使冯一平的观点有问题,今天怎么也不能让冯一平下不来台,何况,冯一平说的,还真有几分道理,他看了居中的赵院长一眼,赵院长说,“好,冯一平同学,我们没有问题。”
  “对不起,我还是想最后强调一点,可能的话,目前没有房子的同学,还是要真正重视起这个问题,不然很有可能,将来首都的一套房子,是我们巨大的负担。”
  他走下台的时候,却意外的没有掌声,现场的听众,表情都有些凝重。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的这篇论文,估计将会是经管院本科最受人关注的毕业论文之一。
  冯一平担心的是,后来,会不会有人管自己叫“冯大炮?”
  所以他决定,下一期的《前沿》杂志发表关于这方面的文章以后,自己绝不在公开场合谈论类似的问题。
  “一平同学,有时间我们能聊聊吗?”部长拎着公文包,夹着冯一平的那篇论文,也朝外面走。
  “我很荣幸!”
  他是真的很荣幸,能和管银行家的银行家,国内银行业的大佬一晤,自然不错!
第三百五十五章
奖励
  省城,肖志杰家今天很热闹,他爸妈在,王昌宁和爸妈也在,张秋玲脖子上还带着固定器,靠坐在沙发上,和于连在聊天。
  她也是刚从医院回到家里,她妈妈也刚回梁家河中学,张校长那样的家伙,几十年都有老婆照顾,现在可以说基本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在省城的这两个月,张秋玲妈妈一直是心挂两头的。
  “不错,我看你们两个这表现得都不错,你说是吧王大哥。”肖建平笑呵呵的说。
  “我也觉得可以。”王昌宁爸爸还在看着儿子的答辩成绩。
  这最后一次的考试,这两小子表现都不错,成绩都是良好。
  他们两家对最后的一场考试都很关心,因为通过这场考试,那就意味着自家终于出了一个大学生!
  所以他们不但难得的都回到省城,肖建平他们甚至提出要去现场观看,却被儿子他们毫不留情的拒绝。
  “爸,答辩没你们想的那么难。”见爸妈他们那么高兴,肖志杰有点不好意思。
  不像冯一平,他和王昌宁的答辩,非常正常——也就是走走过场。
  而且他们比较幸运,答辩老师一水的男性,据说答辩现场的女老师也是一个不稳定因素,要是答辩的时候,好死不死刚好碰上她那个月的“那几天”,那有可能会比较麻烦。
  “一平呢,肯定也不错吧。”王昌宁爸爸问。
  王昌宁看了肖志杰一眼,“肯定是优秀。”他说。
  “对,至少是优秀,”肖志杰说,“不管一平的论文怎么样,以一平现在的身份,清华肯定要给他一个好评,何况以一平的水平,一篇论文还算什么事?”
  “总之,你们俩算是给自己争了气,给家里争了气。”肖建平手里拿着一根烟,却没有吸。
  开店的这几年,不但赚了不少钱,也被迫改掉了原来烟不离手的习惯,去年还好,虽然没有全戒,但也只是偶尔到店外去吸一根,只是今年的非典,让他又捡起了这个坏毛病,现在生意逐渐恢复,他又得重新戒一次。
  “那,爸,你说有什么奖励?”肖志杰笑着问。
  他他们三人当中,冯一平和王昌宁两个的爸爸,都是比较老牌传统的那种人,和儿女的关系也比较传统,就肖志杰和他爸比较随便,经常开开玩笑什么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2/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