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我为帝(校对)第1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865

  杨赐吓得脸色发白,连连摇头:“老臣愿助殿下平稳世局,但郡县之职,万不敢受!”
  弘农杨氏不显山不露水,却是稳坐天下世家第二把交椅,而锋芒毕露的袁氏却遭嫉恨。
  如果袁氏被打落尘埃,党羽尽除,那么顺位上升,成为众矢之的的,不就变成了杨氏?
  这是杨赐绝对不愿看到的。
  顾承微微颔首:“既如此,颍川陈氏、太原王氏、清河崔氏曾遭党锢之祸,河内司马也有报效之心,就让他们家族的子弟为孤分忧!”
  杨赐闻言,长舒一口气:“殿下英明!”
  杨赐最怕的就是太子免去了袁氏门生,将官位赐予二等三流世家,甚至寒门子弟。
  如今看来,太子殿下虽然心狠手辣,但还是知道轻重的,将野心最大的汝南袁氏打落尘埃,所空出的官位依旧由顶尖世家瓜分。
  这完全能够接受。
  不过杨赐又难免生疑,难不成太子殿下就只为铲除袁氏,好处全给世家所得,自己白忙活一场?
  虽说汝南袁氏乃汉室大敌,但事已至此,不可能不争取利益啊!
  下一刻,他就知道了答案——
  “长文,将你的奏议给杨公一看!”
  顾承招手,陈群上前拜下。
  陈群面庞温润如玉,身姿优雅挺拔,乃标准的世族子弟,此时双手奉上:“请杨公过目!”
  杨赐展开,细细看之,脸上露出沉吟。
  各地举荐,划分九品,这九品并非官员的大小,而是资格,评议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品级越高,起点越高,升官越快,品级低下,则受人轻视,升迁也慢。
  看似这种制度就是察举的规范化,让世家权力变得更加明显,但杨赐注意到了,审查、考核、监督、惩戒、定职等等一系列措施,都由皇帝指派尚书台官员担任。
  所以这新设的尚书台,才是关键。
  这是与历史上九品中正制极为不同的一点,中正可以评定,却无最后的决定权,若有不公,立刻罢免,永不录用。
  如此一来,官员虽然还由世家子弟担任,但权力无形中已经转向皇帝。
  对此,杨赐先是心有不甘,但仔细一想,反倒觉得这是长远之举。
  毕竟对于不想造反的世家而言,家族的延续才是重要,只要有才能的子弟能够出仕,一展抱负,受皇室制约也是应该。
  杨赐老成持重,再仔细看了一遍,尤其是考核惩戒制度,猛然醒悟,太子此时改革,还有一个关键用处。
  袁氏一脉的官员虽然心向袁家,但他们本身并没有犯错,统统拿下,师出无名。
  可九品中正制一出,所有官员都将受尚书台监察,考核品级。
  这家世倒罢了,道德和才能两方面,还怕挑不出毛病?
  即便无可挑剔,那给个二品,将其升入中央,赐下闲职,权力也被剥夺了。
  贬官罢官,明升实降,一场官场大地震,就随着新制度的诞生,消弭于无形,还能将之落到实处,尚书台定下权威,太子皇权大握,无上地位。
  这一刻,杨赐算是领教到了什么叫帝王权术,心中又是惊惧,又感钦佩,最终拜下:“殿下英明仁德,弘农杨氏,愿效全力!”
第三十五章
西方佛教
  光和七年,秋。
  曹嵩任司空,彻查袁术谋逆一案,曹操持御赐杀威龙棒,查处数十洛阳官员,其中包括原太尉袁逢左右手,太常与卫尉,均属九卿。
  东宫门下通事陈群,献九品中正制,太子采纳,建制九品官人之法,设尚书台,监察百官,南顿太守袁空、丹阳太守袁安、济阴太守袁叙等十二郡最高官员,皆因无德无能被撤。
  各地初显动荡,然颍川陈氏、太原王氏、清河崔氏、河内司马四族弟子出仕,纷赴任职,大刀阔斧,清除僚属,将原本根深蒂固的袁氏势力一一拔起。
  这个过程无法一蹴而就,短要半年,长至一年,各州郡才能全部完成交接。
  传承千年,四世三公,荣耀到极致的汝南袁氏,短短一年内就将衰败,天下还平稳度过,唯有皇室领头,各大顶尖世家同时出手,才能功成。
  到那时,太子的威望也将达到极致,根本毋须逼父禅让,百官上书,皇族请命,表人君之德,号天顺民意,让灵帝自己乖乖去做太上皇。
  黄巾终平,大汉初定。
  ……
  驾!驾!
  山路之上,袁绍正在策马飞奔。
  明明是崎岖难行的羊肠小道,却是马蹄生风,离地寸许,快如闪电。
  此马名乌云踏雪,据说有天马的血脉,千沟万壑,如履平地,马王更能上九天,入幽冥。
  袁绍平日里极是喜欢,现在却觉得那毫无杂色的毛色太过刺眼,恨不得低调,再低调些。
  没办法,任谁经过近月逃亡,身边亲随全部牺牲,都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由于那首民谣,曹操怀疑袁绍与袁术本是同盟,事前暴露,才慌张离城,因此下令抓捕,各郡县都张贴了告示,发现行踪者就有重赏。
  再加上州郡的官员调动,新官上任三把火,涉及刺杀太子,谋逆犯上的重犯,谁敢不提起十二分精神?
  袁绍给碾得东躲西藏,根本回不了汝南。
  “我倒不信,天下之大,无我袁本初容身之处!”
  袁绍却是越挫越勇,他端坐于马上,通天桥沟通星空,浩荡的星力灌注下来,于灵台之上,一枚星辰徐徐转动,已近凝实。
  这便是无双第三境聚曜,星辰之影由虚转实,形成自己的本命星辰,星力便可淬体淬神,如臂指使。
  换而言之,这就是仙武世界的内力。
  袁绍已经到了聚曜境的巅峰,未过三十岁,就有如此成就,在天下八大世家的后辈中,绝对数一数二。
  可惜在这个世界,除非能以武封圣,否则个人的勇武永远是次要。
  甚至项羽以武成圣,天下无敌,依旧战败自尽。
  “袁氏败落,我日后岂不是要成为剑客游侠,为豪门士族卖命?这身勇武,可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啊!”
  “不对,那又岂是我的胸襟抱负?何人敢惑我心神!”
  袁绍心中刚刚涌起悲哀,身体一震,双目凌厉,拔出腰间长剑,向后方直劈过去。
  “嘻嘻!”
  一道轻盈悦耳,不含一丝杂质的声线响起:“袁公子身陷此境,依旧志比天高,小女子佩服!”
  袁绍一剑劈空,旋风转身,就见到一位身姿曼妙的女子凭虚御空,款款走来。
  她柳腰轻摆,就似天上的神女,画中的仙子,忽然降临凡间,那出尘的美丽,令人呼吸屏止。
  “鱼肠剑?”
  袁绍却顾不上美色,目光落在女子手中转动的一柄短剑上,喝问道:“你是何人?”
  “小女子任红昌,久慕汝南袁氏威名,想要入贵府做个门客!”
  女子温婉地福礼,盈盈而笑,百花齐放,美不胜收,袁绍终于为之一怔。
  哪怕是庶出,但袁绍从小生得英俊威武,甚得袁逢袁隗喜爱,什么样的女子得不到,这一刻竟有种目眩神迷之感,仿佛只要博得她的欢喜,什么事情都愿意做。
  “玄媚天生?妖女,休得惑我!”
  然而就在这时,袁绍胸前一热,一枚玉佩光芒流动,他双目一清,勃然变色,挥剑斩出。
  “中原就是富足,随便一人就有玄器!”
  任红昌灿若星辰的双目大亮,长袖拂扬,鱼肠剑刺,行云流水般将袁绍的剑势卸开,一股奇特的波动荡漾开来。
  “娘留下的玉佩,是玄器?”
  “不好!她在召集援手!”
  袁绍先是震惊,然后发现情势不妙,毫不恋战,拍马就走。
  “汉室在各地布下重重封锁,我的师弟们受到牵连,死伤了不少,袁公子不用玄器赔偿么?”
  任红昌俏生生地伸出嫩白的手掌,上有一卷天书沉浮:“还有你们袁氏从黄巾军内夺走的五万道兵,可是费了我教不少心血呢,一并还回来!”
  “原来是海外三仙教之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8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