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我为帝(校对)第1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7/865

  南陈政权,死灰复燃!
  如此一来,性质便大为不同。
  杨坚已经敏锐地发现,真正的大敌,是这个刚刚年过二十的宋缺。
  杨素是何人?
  南指而吴越肃清,北临而獯猃(xūn
xiǎn)摧服,战无不胜的大将,再辅以谋略过人的高熲,这两人竟被以弱胜强。
  虽然南陈初灭,南方上下都有种哀兵必胜,破釜沉舟的气势,但宋缺此人亦是关键!
  “召群臣,开朝会!”
  杨坚起身出宫,独孤伽罗咬了咬牙,招来贴身侍女,密语一番后,让她速去通知。
  “高熲被免,朕要再派何人?”
  大殿之上,听着众臣禀告,杨坚目露深思。
  对于拿下高熲,他更无后悔。
  作为杨勇的儿女亲家,两人走得太近了,既然废了太子,高熲就不适合继续担当大任,哪怕此时免职,日后启用,都比一味信任要强。
  用人要疑,疑人要用,这才是帝王之道。
  可惜屋漏偏逢连夜雨,大隋当然人才济济,但既然连杨素高熲都奈何不得宋缺,其他人更是够呛。
  若是再不能平息乱局,恐怕就有变数了。
  “贺若弼、韩擒虎倒是可用,只是这两人都与……”
  杨坚下意识看向位于众臣之首的顾承,眼中闪过复杂。
  发现陛下神态有异,大殿上很快安静下来。
  朝臣都是人精,太子刚刚被废,还搭上了位极人臣的高熲,江南又乱,正是最敏感的时刻,他们谁也不敢出头。
  “父皇!儿臣请战!”
  然而这时,顾承上前一步。
  “喔?皇儿莫非认为离了你,江南就无法平定?”
  杨坚目光一厉,冷冷地道。
  “儿臣并无此意!”
  这话说得极不客气,可谓诛心,顾承却道:“论文武才略,儿臣一人自然不比众将绸缪,只愿坐镇扬州,为我三军振奋士气!”
  “你要坐镇扬州?”
  杨坚目光一闪,刚刚还凛然的眼神,逐渐温和下来,哈哈笑道:“不愧是朕的好儿子,知道为朕分忧!好,朕就命你为江南总管,军民事务,一以委之!”
  “谢父皇!”
  “陛下,国不可一日无储,太子之位,理应定夺!”
  正在这时,贺若弼上前,大声道。
  “嗯……”
  杨坚面容平静,目光如电,望向朝臣。
  然后他喜悦地发现,除了贺若弼,众臣虽有迟疑,却无人附和。
  原因很简单,无论是晋王还是太子,都要去江南,远离政治中心了。
  这不是一年半载能够回来,所谓群龙无首,谁敢这个时候不长眼地去当太子党?
  “无论是能力还是长幼,太子都无他选,何必把其他三个孩子招来,上演兄弟残杀呢?”
  杨坚想到那七步诗的规劝,骨肉亲情终于占据上风,大手一挥:“拟诏,皇子广天纵神武,智韫(yùn)机深,仁为重任,以安万物,宜乘鼎业。立为太子,所司具礼,以时册命。”
  “谢父皇!”
  “陛下圣明!太子千秋!”
  百官叩首,东宫正位。
  对于杨坚和顾承,这也是皆大欢喜。
  前者少了如芒在背的威胁,后者则要布局天下,踏上寻找战神殿之路。
  太子之位,不比晋王,顾承比原历史的杨广早了整整十年入主东宫,哪怕有权力欲望极重的杨坚在,很多事情也可以着手。
  “父皇,儿臣欲求两人,平定江南之乱!”
  有鉴于此,顾承开口。
  “说!”
  杨坚温和地颔首。
  “大将贺若弼,罪人陈叔宝!”
  开皇十年,春。
  太子出大兴,一月行军,入主扬州,三军士气大振。
  即日,陈叔宝列举伪帝罪行二十条,在江南各地散发,共计十万份,太子则广招寒门庶族,入扬州为官。
第三十三章
世界晋升
  “殿下!”
  扬州元帅府,杨素身穿铠甲,大踏步走了进来。
  “将军来了,坐!”
  顾承看向这位雄赳赳气昂昂,英姿美髯的名将。
  杨素此人,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此方世界里,都是忠奸难辨,一代权臣。
  他的领兵能力,是不可否认的,隋朝四大名将中,他的战术多变不及贺若弼,率军勇猛不如韩擒虎,身先士卒不如史万岁,但他却是最全能的,手段之酷厉,更能让兵士悍不畏死。
  可惜此人品性实在不佳。
  贺若弼是嘴巴大,整天得罪人,杨素却是真正的心狠手辣,但凡有人不入他眼的,都是百般刁难,陷害过的大臣不在少数,史万岁就是被其污蔑而死。
  赫赫有名的仁寿宫也是他所建,为了讨好杨坚,劳民伤财,役夫死了上万,人一死尸体就被拖到路旁,堆积起来焚烧。
  杨坚后来发现大怒,杨素又去讨好独孤伽罗,花言巧语,得到了宽恕与赏赐。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毫不夸张地讲,如果此人活到隋末,就是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没李渊什么事了。
  而历史上,杨广能够登基,出力最大的就是杨素。
  独孤伽罗吹枕边风,设计扳倒了高熲,杨素则是针对东宫官员,一一剪除羽翼,花费十年时间,太子终于被废。
  不过现在,顾承和杨素可是敌非友。
  因为杨素代表着关陇集团,世家一方的利益。
  “殿下,寒门庶族,不可轻用啊!”
  果不其然,此时坐下未多久,杨素就开口道。
  “将军莫急,慢慢道来,是哪方世家不满?”
  顾承悠闲地道。
  “殿下误会了!”
  杨素神色一凛,赶忙站起身,琢磨言辞,缓缓地道:“陛下欲开科举,臣是怕有心怀不轨之徒,弄虚作假,蒙蔽圣心!”
  如今五省六部制度,已趋至完善,杨坚开始考虑科举了。
  任何一位英明的君主都能看出,世家的壮大,就意味着皇权的削弱。
  即便九五之尊,口衔天宪,如果麾下的官员任命,全都由世家暗中把控,那么从某种意义上,皇帝不就是被架空的傀儡?
  何况两百多年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畸形现象,压迫了无数良才,杨坚既然废了九品宫人法,自然不能再重蹈覆辙。
  毫无疑问的,此举令世家如坐针毡,并暗中约定,科举之风,绝不能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7/8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