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我为帝(校对)第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865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这兵分三路,皆可能是虚张声势,也可避实击虚。
  然而完颜襄仗着兵力优势,仅分兵五万各路防守,举十五万大军狂攻襄阳。
  顾承守住襄阳,承受金军狂风骤雨般的压力,命辛弃疾稳步收服失地,合围开封。
  御驾亲征的完颜襄,正位于北宋的都城内。
  于是乎,宋金交锋三月,战局诡异地变成了王对王。
  顾承居襄阳,完颜襄居开封,两国大军谁要是能攻陷对方的城池,杀死甚至俘虏敌国的皇帝,那么胜负自然定下。
  “襄阳易守难攻,开封易攻难守,即便是再愚蠢的将领,也不会这样兑子,更何况完颜襄南征北战,乃是金国战神……”
  身后香风飘来,冯蘅将一件披风披在了肩上,顾承缓缓地道。
  冯蘅凝声道:“完颜襄大肆屠戮文臣,穷兵黩武,若是打持久战,金国必败无疑,所以他要置之死地而后生,若能拿下襄阳,大宋岌岌可危,金国内部的反抗就能瞬间平息,矛盾由内转外!”
  “可如果不能呢?”
  顾承眉头一扬:“凡战者,未虑胜先虑败,难道完颜襄篡位时,就准备孤注一掷了?”
  冯蘅默然,美目露出思索。
  如今三路高歌猛进,不单单有辛弃疾等将领的功劳,还有这位女诸葛的出谋划策以及武林高手的刺杀。
  可惜任由大宋的才智之士怎么分析,都不明白完颜襄为什么要把自己陷入绝地。
  又或者说,完颜襄有什么把握在宋军三路合围,攻下无山川之险的开封之前,拿下襄阳?
  要知道襄阳可不是别的城池,易守难攻到了极点,几十年后蒙古铁骑横扫天下,在襄阳面前也碰壁了许久,伤亡对比守军高达十数倍!
  冯蘅指着西南两方:“要取襄阳,先在万山、岘山、鹿门山三地修建城寨,断绝陆路交通,再以水师击败水路供给,三方围攻,才有机会!这还要在守将怯弱,国力衰败的情况下,此时我大宋众志成城,战意高昂,殿下的三万守军足以抵挡金国三十万,正常情况下,完颜襄必败无疑,事出反常必有妖!”
  顾承仔细聆听,就见冯蘅竖起三根手指:“殿下,我有三策!”
  “讲!”
  冯蘅双目闪烁着智慧与狠绝:“下策,命魏进忠四人入开封,刺杀完颜襄,无论得手与否,都在各地散播金主遭到刺杀,重伤不治的消息,尤其是给完颜襄手下的将领知道,动摇军心!再命虚竹带领武林群雄四处焚毁粮草,断其补给,再号召各地起义,令金国处处烽烟。”
  这已是良计,但在冯蘅的比较中只是下策,顾承问道:“中策呢?”
  “放弃襄阳!直攻开封!一路杀入中都,覆灭金国!”
  冯蘅看着顾承,眸子火热,一字一句地道:“只要殿下安然无恙,统领全局,完颜襄就算拿下襄阳,又能怎样?金军南下,长驱直入,我们北上,也是长驱直入,但金的国土本是属于我们大宋的,各地生活着许多遭受女真族压迫的汉人,必然揭竿而起,响应王师!殿下早就派武林人士夺粮,粮草也不成问题!反观金军,他们只会遇到当地百姓的抵抗,成为孤军,粮草无以为继,完颜襄本就名不正言不顺,一旦遭受挫折,无疑会再现采石矶惨败,金军哗变弑主!”
  顾承倒吸一口凉气。
  冯蘅本就是智计百出,上次输给冯笙后,更是痛定思痛,布局时将一切情绪全部剥离,站在绝对的理性上。
  此计就是绝对理性,以残破的河山,换取北伐的胜利。
  值得吗?
  如果成功,当然是值得的。
  毕竟战争本就劳民伤财,长痛不如短痛,如果真能以这些代价换取大胜,相信每个英明神武的帝王,都会认同。
  更关键的是,完颜襄是篡位谋逆,现在又倒行逆施,简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上策呢?”
  冯蘅这次简单了:“拖!调辛弃疾回援,稳守襄阳,无论完颜襄有何妙计,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需拖过一年,金国必大乱!”
  这就是王道,以不变应万变。
  但顾承从冯蘅的语气中听出了,她其实倾向于中策。
  因为冯蘅也想不明白完颜襄破城的办法,所以王道保守,就不见得能万无一失。
  冯蘅退下,留顾承一人决定。
  “‘火’——出来!”
  顾承也非一人独自思考,有些事情暂时还无法跟冯蘅商量,与大汉龙灵却能沟通无碍。
  “张角元神剩下的两个残魂,有联合的可能吗?”
  “火”飘出:“张角元神化身已灭,三魂无法重归一体,何况韩侂胄已死,但他们彼此间也会下意识地亲近,真的可能联合。”
  “双魂联手啊,也就是有第三方入局了?我们的敌人,或许不止是金国!”
  顾承望向北方,沉吟良久,嘴角微微扬起:“蘅儿的三策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此战我当三管齐下!”
  ……
  ……
第五十九章
炼神法术
  宋金大战,风起云涌。
  其中以两件大事震动两国。
  第一是古都长安,被宋军拿下。
  在唐朝鼎盛时期,长安是世上最大的城市,大明宫的面积是日后北京紫禁城的四倍,可见其规模。
  但可惜,在王朝覆灭时,越是繁华的城市越遭殃,正如大汉的洛阳,长安也一再遭到破坏,百业凋敝,几乎被毁,现在已经变成了军事重镇,达不到都城的级别了。
  即便如此,这也足够令宋军士气大振,有了进攻开封的资本。
  何况还有紧接发生的第二件事——
  金主完颜襄遭到刺杀,重伤不起,有说是宋国刺客,有说是旧皇党羽。
  消息虽然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足以令士气动荡。
  与大宋的高歌猛进形成鲜明对比,十五万金军猛攻襄阳两月,死伤过万,士气低迷,却是毫无所获。
  试想蒙古举全国之力,打襄阳最后一次围城围了足足六年才逼降,那还是南宋支持力度不够的情况下,如今顾承亲守,金国若真想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攻下,除非奇迹发生。
  顾承估计,“奇迹”,快来了。
  这一日,当号角再度吹响,远方乌泱泱的军队开至时,守城军赫然发现,金军中央多了数十架体型巨大,构造奇特的投石机。
  “终于开始了么?不过这可不够看啊,除非是襄阳炮,才有些威胁!”
  顾承第一时间出现在墙头,看着这些巨大投石机,被数百金军推动,朝着襄阳而来,神情淡定。
  未来蒙古大军久攻不下襄阳,就从阿拉伯地区带了一种回回炮,利用重物的势能,通过杠杆原理将石弹投射出去,比起原本人力的拉动,要强了太多。
  根据历史记载,回回炮发处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城中诸将面无人色,再加上援兵粮草全都断绝,这才献城投降。
  因为那一战,后世将之命名为襄阳炮,可谓是踩着襄阳传扬于世的。
  顾承作为穿越者,虽然不像其他同僚去研究什么玻璃马鞍,精通数理化,个个都是发明小专家,但军队器械,还是会提出见解的。
  “西南四十向,预备!”
  所以这一刻,顾承挥手一扬,襄阳城内,一座座投石机早已备好。
  命令一至,百名士兵吆喝着旋动底座的轮子,用滚木将重达百斤,却磨得十分圆润的石块滚到皮套上。
  “发!”
  挥手间,数十发石弹呼啸而起,在空中划过弧度,向下砸去。
  嘭!嘭!嘭!嘭!
  惊天动地的声响中,巨石的准确度高到可怕,直接将最前排的金军投石机砸得粉碎。
  周围的金兵连一声未发,便尽成肉糜。
  “必胜!必胜!”
  顾承连城墙都未下,展现出绝对的自信,守军更是欢呼雷动,士气大振。
  没法不自信,顾承命能工巧匠改造,投石机的射程已经到了两百五十步,也就是四百米。
  襄阳城外的道路本就狭窄,不利于行走,在绝对的射程优势下,又有制式圆石,顾承目力如炬,通过简单的几何学,这种准心哪怕不能指哪打哪,也足以让金军鬼哭神嚎。
  但金军此次的决心也非比寻常,一架架投石机被毁,又有一架架推出,同时大军冲锋,狂涌而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8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