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我为帝(校对)第5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5/865

  欲治一国,先平一国!
  欲治天下,先平天下!
  这就是兵家!
  “将军所言不无道理!”
  孔丘颔首道:“然天地之明莫大于日月,人道之理莫大于治世,若无治世之路,无仁德以规之,单就一味攻伐,必然君成暴君,政成暴政!”
  孙武眉头轻轻一扬,起了兴趣:“你所言也不无道理……”
  两人论兵家儒家之路,越说越是激昂,伍子胥起初还能插上几句,很快就只能到一边陪子路了。
  简单来讲,孔丘要先立德政礼法,以德服人,以礼束人,哪怕过程中免不了战斗,至少要定下规矩,才能保证获胜后,获得正确的果实;
  孙武则坚信战无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才能打下胜仗,按照君子那套仁义道德,为将者根本打不赢仗,所谓德政也就无从实施。
  两者都有道理。
  所谓制度,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几千年后的时代没有,几万年后恐怕也不会有。
  孔丘和孙武激烈辩论,讲着讲着,各自拔剑出鞘,予以交锋。
  孔丘要证明君子之道,堂堂正正,不用任何阴谋诡计,也能赢下战斗;
  孙武则要证明兵者以正合以奇胜,正奇合一,才是无往不利的致胜法门。
  “果不其然,这是圣人的气象啊!”
  两股气息冲天而起,不远处的函谷关上,尹喜大喜过望,整了整衣衫,下了城楼,要亲自去见两位圣人,请教学问。
  就在这时,远方的官道上,又有一头青牛缓缓而来。
  青牛之上,端坐着一位老者,须发皆白,正在假寐。
  青牛后方,则有一位秀美绝伦的女道人,距离百丈之遥,不紧不慢地跟着。
  孔丘孙武激斗,文武气息激荡而起,波及四方,然而投入老者身边,却水波不兴,未能激起半点涟漪。
  “老聃(dān)?”
  孔丘收剑罢战,上前行礼问候,孙武目光也是一动。
  这位青牛老者,正是道家的开创者老子。
  年轻时本为周天子的守藏室史,也就是管理藏书的官员,因此博览群书,后来受权贵排挤,被免去职位,出游鲁国,与孔子相遇,时年孔丘十七岁,问礼于老子。
  孔丘对于老子的博学十分敬重,孙武却并不感冒。
  他听说过老子的学说,玄之又玄,从其自然,无为而治。
  什么叫无为而治?
  讲白了,有了家、国、天下的划分,才有因之而起的种种矛盾,如今的混乱不堪,若想解决问题,干脆就不要国家群体,依万物天性而成,和其光,同其尘,就象河中之水,毋须人力强加引导,自然而行。
  这显然更行不通。
  “治国经学,庞大深奥,你我所言,无分对错……”
  当孔丘请教,他与孙武孰对孰错,老子睁开眼睛,平和的双目充斥着对于天地万物的感悟,微笑道:“不过求道而已!”
  孔丘和孙武眼神一动,持剑行礼:“望指教!”
  老子颔首,从牛车上随意取了一根扁担。
  剑光再起,这一次参战者,多出了一位从不进攻,却又能平息文武相争的老子。
  尹喜匆匆而至,晓梦驻足观战,人王城中,顾承头顶上悬浮的天枢十二卷,化作一道流光,穿梭虚空,来到函谷关上空,参与这场人道盛事!
第六十六章
人道精神
  总结前人,实践于今,传于后世,这是人族伟大的天赋。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群星闪耀般的涌现出了一大批伟人。
  这些人并非凭空出现,也是有着前人的根基,知识积累,代代相传,最终厚积薄发。
  孔子!孙子!老子!
  三位圣人的诞生,影响后世数千年。
  最令人激动的是,这三位同时代的圣人,于函谷关前聚而论道。
  顾承没有刻意为之,仅仅是保持关注,这是完全的因缘际会,机缘巧合。
  人道大兴之兆。
  “凡人之力,如何悟道?”
  目睹这场并不激烈,却又足以震撼天地的交锋,晓梦长长的睫毛颤动,双眸似有一汪碧水流淌,清亮夺目。
  作为大秦世界道家天宗掌门,她自从进入这个世界后,就寻到老子,跟随这位圣人行走四方,参悟天地。
  整个过程中,她与老子没有交流。
  老子从未问过她为什么跟着自己,她也从来没有开口请教道法为何。
  但他们却能感受到,彼此对天地大道的虔诚追求。
  而在追随老子的过程中,晓梦的道法突飞猛进,可心里仍旧有挥之不散的迷雾。
  直到此刻,三圣之会。
  “人道传承,最重文字,书籍更是文字大成,著书立作,传于后世,哪怕一世不成,终有可成之日!”
  眼见三圣所展示的道路不分高下,她飘然上前,开口建议。
  “请圣人著书,以惠后世!”
  尹喜来迟一步,闻言也发出由衷的赞同。
  “好!”
  孔丘、孙武、老子停战,互视彼此,齐齐颔首。
  子路、伍子胥、尹喜上前,各自奉了笔墨,晓梦则长袖一展,递上三卷竹简。
  这是四大小世界所制的灵简,比起纸张,它更能铭刻书写者的精气神。
  三圣开始泼墨挥洒,一个个字落下,或精简至极,或玄之又玄的文章,阐述的是毕生所学,毕生所求。
  顾承所创造的神文,是对天地的探索,仓颉创造的文字,是对人文的传承,此时三位圣人的立作,则是理念的追求。
  上追天地,下合人道。
  孔丘著《春秋》。
  孙武著《孙子兵法》。
  老子著《道德经》。
  相比起历史,此世的孔丘与孙武,他们得到了施展抱负的机会,又有大起大落,更有此次盛会,彼此促进。
  即便是老子,都有了新的感悟,所著作的方方面面,也更为完善。
  当三本著作同成,天地隐隐轰鸣,天枢十二卷将三书的精髓纳入,徐徐一震,形态转化。
  大秦世界,顾承借助百家争鸣,开辟出天枢十二卷,每卷对应一大分支。
  此世他先创神文,让人族继承神文,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直到此时厚积薄发,天枢十二卷终于也到了晋升的阶段。
  不再需要十二门一一凑齐,儒家兵家为入世成圣,道家为出世成仙。
  入世成圣,出世成仙,最为看重的,就是这三方。
  足矣!
  当三位圣人的精髓为其所用,天枢十二卷转化为一团火焰,与大汉龙灵颇有几分相似,又有些像轩辕丘内供奉的薪火,包罗万象。
  “人族生来弱小,后天却有无限可能,此为人道精神!”
  顾承望着这团孕育着无限希望的火焰,露出由衷的喜悦。
  他放弃先天生灵的巨大优势,投胎转世,正是为了这一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5/8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