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我为帝(校对)第8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1/865

  九鼎震动,九道无比浩大的元气洪流直冲寰宇,在离开人界之际又即刻回转,落向九州,引发天地轰鸣。
  后世人界征讨四方,吸纳本源,面积扩充,达到了九十九州之多,而现在仍然是大禹划分时的九州,虽然小了许多,但元气也更加集中。
  一如那时九鼎回归的一幕发生了,在浓稠到堪比液体的天地元气浇灌下,无数天材地宝开始成长,无数奋发图强的人族强者得以彻悟,整个人界的实力开始飞速提升。
  这是之前顾承所努力的回报。
  天枢十二卷的传播,奴隶制度的废除,八百诸侯的烟消云散,国力前所未有的强盛,此刻都为九鼎提供了庞然的力量,万民自发呼应,再形成良性循环。
  顾承端坐于中天鼎上,感觉近乎无穷无尽的人界本源汹涌而来,不禁露出喜意。
  不愧是即将超脱的女娲娘娘亲手铸造,材料又是得天独厚,比起人皇剑,乾坤鼎作为人皇神器,要强上太多,甚至天皇镜都要在它之下。
  当然,九鼎合一的前序都已完成,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
  很快,一座囊括天地的大鼎虚影现出,其内也浮现出一个硕大无朋的头骨,上面毫无血肉,一双空洞的眼眶,幽幽地俯瞰苍生。
  明明是一件死物,但那股气息弥漫,三皇五帝的身躯已然巨震,竟有不堪承受之感,险些翻下九鼎。
  顾承身为顶尖混元,当然不至于被此物所撼动,目光却也凝重无比。
  虽然还不能确定,此物是不是幕后主使的头骨,但联系到此前幕后主使都是以身体的一部分出现,可能性极大。
  无论如何,这都是幕后主使备下的手段,为的正是防止九鼎合一。
  顾承在穿梭之时,曾经将头骨一并带来,不过世事难以尽如所料,醒来时已是八年之后,头骨也鸿飞冥冥,老对头还成了鸿钧……
  假设同一时代只能出现一个头骨,那么头骨自然回到了九鼎内,所以顾承一直在准备,必须万无一失,不能容得半点差错。
  “镇压!”
  此刻在一尊混元道祖,八位大能的齐齐施力下,九鼎生出无穷伟力,镇向头骨。
  由于头骨正位于乾坤鼎内,即便是神器,在这种内部镇压下,也得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无穷压力,难以支持。
  但那头骨依旧岿然不动,好似集合人界乾坤的力量,就如清风拂面,完全不受影响。
  顾承并不着急,这一步仅仅是试探阶段,接下来才是重头戏。
  他双手一展,天枢十二卷化作十二道光芒流转,然后聚合,变作一朵无形的火苗,落在中天鼎内。
  嘭的一声,火苗开始蔓延。
  就如开闸后的洪流,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可计量的庞大信息洪流,瞬间涌入。
  百姓子民、奇人异人、武者修士、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山川河流、日月星辰……
  不单单是人族本身,所有人族能够涉及的,包罗了人界一切的,数以亿万计的庞大意识、信息、影像所汇聚而成的混合长河,浩浩荡荡,洪涛奔流,一股脑的涌入到了鼎中。
  空荡荡的九鼎,瞬间被填满,再向中央聚合!
  这正是人道精神,薪火传承!
  从大秦世界得到诸子百家传承,再到大姜世界予以实施,最后穿越回大商,如此无与伦比的经历,再加上混元道境的修为,顾承终于将之完善。
  圆满大成!
第九十一章
超脱体验
  薪火传承,人道光辉。
  这是顾承身为人皇,行走诸天时的最大收获。
  有此具现化的精神,人族发奋图强,自强不息,毋须永远处于庇护下,反倒成为了人皇坚强的后盾。
  这一刻,无数的名字、无数的思维、无数的念头、无数的观点、无数的立场诞生。
  看似胡乱的堆叠,虚空之中立刻搅起了层层狂暴的波动,激荡出无数的思想火花。
  这种感觉十分美妙。
  因为每一朵火花,都是一个独特的视角,都代表着一位人族对世界或本能、或直观、或理智的认识。
  这种思维的海洋与潮流,才是人族所特有的性质。
  不像仙家那样,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无限的时光反倒赋予他们单调的生活;
  不像巫妖,生来就被限定了道路,或为战而生,战天斗地,或浑浑噩噩,虚度光阴;
  人族生来弱小,没有率性的资格,他们大部分都在卑微求存,泯然从众,但随着时代的推移,他们的进步与改变又是最大。
  从整体的弱小,到种族的强盛,从个人的弱小,到强者的辈出,向天争命,人可胜天,这种喜怒哀乐之下的平凡,这种难以限制下的未知,是那么的丰富多彩。
  如此最符合种族特色的精神传承,不正是作为乾坤鼎合一的最好推动?
  当然,这种设想固然极有创造力,但真正实施起来并不简单。
  古往今来的人族意识实在太多,此时一股脑涌出,当真是不可计量、不可想象,犹如无数碎片,随机拼凑在一起,很快组成了一个混乱深渊。
  从顾承的角度俯瞰全局,人道光辉固然填充满了九鼎,但里面的能量是紊乱不堪的,两者不仅未能完美融合在一起,反倒开始互相掣肘。
  因此他伸手虚握,著作《封神演义》的笔再度出现。
  小说家在天枢十二卷中垫底,但就顾承个人而言,却是最佳的辅助利器。
  由于《封神演义》的剧透,契合命运之道的施展,这支笔,便是一支造化之笔。
  造化如笔,虚空如画。
  他伸手勾勒,无限的炫彩,在从横交错的笔线轨迹上弥漫开来,层层铺叠,将碎片化作世间万象,描绘在九鼎内部。
  此时此刻的顾承,就像一个拼图的顽童,又仿佛是上苍之手,将这些不可计量的洪流,与九鼎完美结合。
  三皇五帝屏息地看着这一幕,与自身所学映照,只觉得收获无穷。
  这是独属于人皇的待遇。
  这一画,就是整整一日一夜。
  当收笔之时,以顾承混元道境的修为,都不禁感到虚弱。
  所幸他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后,看似没有进行过一战,但其实一直在战斗。
  敌人正是整个天地大势。
  这是穿梭不同时代的排斥,即便女娲娘娘的超脱之力也无法避免。
  与天斗,其乐无穷,一直与天地相抗衡的顾承,炼就了无与伦比的耐力,同层次的道祖,即便是三清也比不过他,方能将庞大到难以想象的人道光辉,完全铭刻在了九鼎之上。
  收笔不是结束,顾承弹指点出,薪火传承正落在中心。
  嘭!
  仿佛画龙点睛,一股极为美妙的反应诞生了——
  冥冥之中,那极为混乱,甚至趋至于混沌的思维风暴,触碰到了契机,化作有序的漩涡,然后大放光明。
  秩序自发的诞生了。
  一个人关联另一个人,另一人又关联再一个人。
  一道思维结合一道思维,另一道思维又与其他思维相碰撞。
  如此不断的链式反应,从个体到群众,从意识到传承,从今生到前世,无数的信息被整合,重叠的被合并,矛盾的被统一,独特的被保留,最终构筑成一层包罗万物的大网,无比贴合地铭刻在九鼎的内壁上。
  乾坤本就是天地之意,如今薪火传承,人道光辉形成的天罗地网,正是天作之合,包括了对整个世界的探索认知,起源结果。
  于是乎,九鼎之内的气息开始由虚化实,成为了一种类似于根源的东西,流露出掌控一切的要素,衍生出伟岸的气息。
  这是本源。
  不再是汲取本源,而是创造本源。
  别说三皇五帝,即便是混元道祖前来,都要为之震撼。
  诸天本源,其实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就已恒定了。
  此后无论是道祖还是神器,内部孕育的本源,都是提前从外界吸收的。
  否则道祖也没办法开辟地水风火,神器更没有种种神奇的效用。
  可现在,乾坤鼎后居然自行诞生出一抹本源。
  无中生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1/8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