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野心家(校对)第6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8/932

  很多泗上的人能够切身感受的风波和变化,这里感受的并不深,还带着最美好的幻想。
  想要下一重乐土,便要承受下一重的一切。
  不止有好,而且有坏。
  墨家不是小农的代言人,而是市民阶层工商业者的代言人。
  只是之前关于乐土的宣传一直只说好,那是因为那些坏暂时还因为发展不足而未显露,当坏处出现的时候,又有多少人宁可退回去,也不愿意再往前走了?
  当庶农工商们站在一起反对贵族和分封建制的时候,他们亲密无间。可现在看来,似乎贵族和分封建制还未全部消灭,彼此之间的矛盾便已经萌生。
  庶君子不敢往下想,也不愿意往下想。
  时代之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她改变不了先生,也知道改变不了弟弟,谁也改变不了,只能任凭波澜翻覆。
  呆呆地想到了《非命》,忍不住便想,这算是一种命运的沉浮吗?
  庶俘芈看出来姐姐有些呆呆的,奇道:“姐,怎么了?”
  庶君子急忙笑道:“没什么。对了,小叔现在怎么样?”
  她自然知道同样是当年跟随校介学习的小叔现在很好,庠序建成,他便入了庠序做了术数博士,博士者,博学通于古今之士,源于齐国。
  她只是不想让弟弟看出来自己心里装着许多心事。
  不但知道,而且还知道小叔当年的同窗、自己的先生在信中对于庶轻侯很是不满。
  她的先生,很可能就是她的小婶婶,但现在看来,只怕是难。
  说他躲进庠序阁楼之中研究九数,再也不问利天下事。
  当然对于他的学问那还是尊重的,说是虚实之数此人大才,或真有可能在二十年内解开一元三幂的方程。
  信上,先生还说他自己最近观星观日太多,眼睛很疼,脖子整日看星星月亮也有些僵硬,但是对于月亮的运行已经似乎隐约摸到了一些规律,期待自己死前能够悟出了日月运行乃至日食月食的规律云云。
  除此之外,先生在信中还告诉了她两个最新的计算结果,可能推翻一些此时天下以为不可更改的结论。
  此时天下都认为,周公制礼,传下君子六艺之一的九数之学。
  而且此时在九数界流传着很多的传闻,这自然是在很早之前就出现的。
  《大司徒》中记载,周公立杆侧影,夏至日以八尺圭而得一尺五之影,遂定为天下之中,于是兴都洛邑,号为中国。
  又有一个早已有之的说法,所谓日影千里差一寸,并且给出的说法是有一处夏至日以八尺圭而得日影一尺六。
  这两个说法,是此时早已有之的。
  墨家不采用,因为按照墨家学堂里的教法,脚下的大地是个球,庶君子上学的时候就知道,地球的子午线长度是泗上单位里的四万里,至于如何测得的?
  校介说,那是他的两位先生测量的,并且给出了可以验证的办法。验不验,此时能不能验,那他不管,只是告诉他们这不是随口编出来的,而是可以重复实验以证伪的。
  女先生的信上自然不会纠结日影千里差一寸的说法,信上,先生给出了一个可能会让天下震动的猜测、或者叫推论……
  之前的测量中,先生算了一下所谓八尺圭而得一尺六影的纬度,然后顺着这个纬度,很容易找到了一个很容易得到的推论——这个八尺圭而得一尺六影的地方,很可能就是上古圣王唐尧的封地处测得的。
  唐叔虞封地于唐,便是后来的晋,而唐,是上古陶尧的故国。
  洛阳在夏至日,也根本就不是八尺圭而得影一尺五,反倒是圣王大禹的阳城,才应该是八尺圭而的一尺五影的地方。
  换而言之……所谓周公亲测而得日影千里差一寸的说法,根本就不对。
  自然不是说日影千里差一寸的说法,这个在墨家自己的体系内根本就不承认,而是说……这件事可能和周公没有什么关系。
  这是上古唐尧时代流传下来的许多测量手段和结果,加上夏禹时代的测量结果早已存在,周王朝很可能借用了已有的东西,却把这些东西加上了天命的色彩。
  传闻周公言: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日东则景夕,多风;日西则景朝,多阴。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这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
  是故洛邑为天下中,此天命之所在也。
  信上,庶君子的先生则认为,是先有大禹时代日影一尺五处为都城,那里才是天下中。以致留下来诸多传闻私藏于贵胄耳目之内。
  而周王朝只是借用了这个早已存在的测量结果,却给自己加上了天命色彩。
  所谓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这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只不过是对天下中为何是日影一尺五自己加上的解释。
  他说,是因为圣王大禹定都之处是日影一尺五,于是才有了一尺五为天下中的说法。
  而不是说,先有了一尺五就是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这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然后才找了一尺五的地方为都城。
  到底唐尧禅位给舜、舜禅位给大禹;还是经过政舜囚禁了尧、禹击败了舜……如今都有说法,各执一词。
  但从一些流传的史料来看,尧给舜、舜给禹都说了一番类似的话,那就是“允执其中”。
  这个中,除了德行的中,是不是还有别的意思?
  唐尧时候,天下之中,是日影一尺六的地方。
  等到了大禹的时候,天下之中便是一尺五的地方。
  天下之中,与天命息息相关……是不是可以说,这个中,也有天下之中的含义?唐尧将帝位给了舜,传递了天命,舜的都城便是天下之中;而舜又传给了大禹,于是大禹的王城便是天下之中?
  那么……若真的有天命,那也只是“胜利者就是天命”?
  换而言之,根本没有天命,谁赢了天下,谁就是天命加身;而不是说谁尊从了天命,谁才能赢得天下!
  信上对于自己的这个想法考虑颇多,一则是墨家和周天子、旧制度之间的关系已经紧张到了极点,这个说法一出,那可算是直接在油锅里泼了一瓢冷水。
  《非命》和《天命》尚可辩驳,天命至少还让诸侯畏惧,他们不信《非命》。
  可若是在《天命》的基础上推出……天命交替,不过是胜者得天命而不是得天命者胜的结果……
  只怕列国纷争,再也没有了任何的顾虑。什么天子、天命,兵强马壮者得之,得到天下,都城便是天下中,便可得天命!
  天下大乱,近在咫尺。诸侯之间最后一点神权上的顾虑,也会被彻底被毁掉。
  信上说,对于这个可能让天下彻底大乱的推知,她已经直接交给校介,希望由他来做决定,决定这篇文章是否传于天下。
  天下大乱,近在咫尺。
第二百九十三章
大乱前夕(二)
  从高柳往西,过了云中、河套,再往南,便是秦国。
  天下将乱,秦国自然也在天下的范围之内。
  庶俘芈等人吃着火锅谈论着那些发生在千里之外故事的时候,高柳的天才刚刚黑。
  然而在秦国的新都城栎阳,因为时差的关系,天已经黑了。
  威严的宫殿内,灯火摇曳。
  秦君面色凝重地坐在正首,身下是十余名心腹臣子,正在进行着一场大辩论。
  “我大秦之兵,今后到底是用劲弩弯弓?还是火枪?”
  这便是今日君前对的主题。
  秦君的心情很好,魏赵翻脸,让秦国一直寝食难安的三晋同盟解体了!墨家对齐一战毁掉了齐国,随后又在赵国对魏国捅了刀子!
  前几日墨家的使者前来,邀请秦君派人前往中原会盟,隐隐透出了墨家想要和秦国结盟的想法。
  秦楚联姻,关系一直不错。
  齐国这一战后废掉,若是能和墨家达成同盟,那么就可以彻底放开手脚,开启第二次更为深刻的变革,不惜内战!
  不管结盟之后墨家会不会守信,都会让魏国心存忌惮,魏国已经完了,从战略进攻全面转为了战略防守,文侯时代的局面彻底没了,西河易手只是个时间的问题。
  至于墨家的那些惊世骇俗的道理,秦君不在乎。周天子算个屁?不过是魏国手里的棋子罢了,秦要图强、秦要变法,那就不可能再去尊重旧贵族。
  远交近攻,先西后东,待吴起所编练的西河武卒逐渐耗尽之后,便是秦国向东的时候。
  有墨家在那里搅乱着中原,秦国赢得了时机。
  而且,不久前秦君利用和墨家合作组织的西行商队已经返回,所带去的丝绸、璆琳虽然都不是秦国所产,买来价格已经不低,但依旧获利十倍。
  越过荒凉的西戎,用不了多远就有水草丰美之地,最关键的是那里的小国部落太好打了。依靠马镫、火枪、车阵、火炮,几乎是摧枯拉朽。
  秦国变法之后需要的是人口,需要的是农奴,需要的是军功授田之后在军功新贵家里劳作的农奴仆役!
  各色货物、各色军备,需要用粮食去换。但是,如果西行贸易顺利,就可以用黄金白银去买墨家的各种军械、货物。
  一切的一切,都在昭示着秦国的美好未来未来。
  而在这美好的未来之前,秦君需要解决的,就是秦国军制的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8/9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