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1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0/721

  ……
  李衍与方腊、田虎、王庆全都谈妥了之后,四家正式结盟。
  至于怎么交易,李衍则交给李俊全权负责。
  让李衍没想到的是,方腊、田虎、王庆临离开水泊梁山之前,又提出了一个“过分”的要求——他们想跟李衍结拜。
  对此,李衍其实是比较反感的,在李衍心中,义结金兰还是有一定的约束的。
  可闻焕章、朱武,包括乔道清,全都劝李衍答应下来。
  他们给出来的理由如下:
  一、这是彼此之间的一个约束——江湖人对义气看得还是很重的,如果有选择,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做坏义气的事。
  二、结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安方腊、田虎、王庆的心。
  三、也是最重要的,如果有兄弟之名,未来如果有条件,就有合理的借口吞并对方。
  李衍被闻焕章、朱武、乔道清所说的理由主要是最后一条理由打动。
  李衍比任何人都清楚,方腊、田虎、王庆必然是要被宋朝剿灭的,而如果能在他们被剿灭之际,出手救下他们手下的一些人,那么就可以增加自己的实力……
  所以,在乔道清、李助、公孙胜的主持下,李衍与方腊、田虎、王庆义结金兰。
  四人之中,方腊最长,为老大,田虎大王庆一岁,为老二,王庆为老三,李衍比方腊、田虎、王庆三人之中最小的王庆都要小十二岁,自然是老四。
  跟李衍结拜了之后,方腊、田虎、王庆才放心离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在李俊的操办之下,李衍与方腊、田虎、王庆的交易顺利进行。
  而李衍则忙着移民、忙着练兵、忙着发展……
  ……
  政和七年,西历一一一七年。
  北宋多地大旱,熙河、环庆、泾原等地又发生了罕见的大地震。
  亡国之相已经露出了一角。
  上清宝箓宫中。
  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邦彦、蔡攸、高俅等人皆穿着一身道袍来见赵佶。
  再观赵佶,竟也一改往日的龙袍形象穿着一身素白色的道袍盘膝坐在蒲团上认真的做着功课。
  在赵佶对面坐着一个精神抖擞的道人。
  他就是赵佶最宠信的道人——林灵素。
  蔡京等人等了一个多时辰,赵佶才做完功课。
  睁开眼睛,看到蔡京等人都在,赵佶就是一皱眉,不耐烦道:“又来烦朕,联已与林仙长一同做过法了,地动之事应不会再出现了。”
  蔡京越众上前,道:“我等来见官家并非是因为地动一事。”
  赵佶问:“那是因为何事?”
  蔡京道:“河北、山东、淮西等地六个月未见一滴雨水,百姓苦不堪言……”
  赵佶皱眉道:“还未下雨?我与林仙长已经做过法事了啊。”
  说话间,赵佶就看向林灵素。
  林灵素打了个稽首,然后不慌不忙道:“贫道已经感应到河北、淮西、山东等地滴雨未下,遂于数日前官家闭关之日元神出窍去河北、山东、淮西等地走了一遭查看了一下官家的求雨之术为何没有灵验,一查之下,被贫道发现,竟然是一只炎虎和一条炙龙在为害我大宋,贫道当即施法将那两个孽畜斩杀,却不想一个不查,被它们的元神逃了出去,贫道看得分明,它们之一逃去了河北,另一逃去了淮西,若想解除这场大旱必得擒住这对畜生做法消灭。”
  赵佶道:“那仙长快快做法找到这两个畜生消灭啊。”
  林灵素道:“这两个畜生附在人身,又是附在大凶大恶之人身上,贫道的元神无法靠近它们,所以没法消灭它们。”
  赵佶问道:“那该如何是好?”
  林灵素看向蔡京等人,问道:“河北、淮西二地最近可曾出为害一方之人?”
  蔡京刚想说话,蔡攸就抢先道:“河北田虎短短数月之间攻下威胜、汾阳、昭德三府二十八县,目前仍在急速扩张。淮西王庆,本在本府充做个副排军,后罪大恶极被刺配到陕州,去岁被他占去了房州,如今又被他破了南丰府和荆南,聚集了五六万人马,为害一方。”
  听说大宋出了田虎和王庆这两个为害一方的反贼,刚刚还一派世外高人的赵佶,再也高不下去了,道:“诸位爱卿可有何灭贼良策?”
第一百六十八章
草木秋死,松柏独存
  ……
  “诸位爱卿可有何灭贼良策?”
  蔡京等人听了赵佶之言后,不约而同的看向童贯。
  见此,童贯上前一步,道:“禀陛下,金军攻辽春州,辽东北面诸军不战自溃。女古皮室四部及渤海人皆降于金。复又陷辽泰州。如今金国崛起,俨然有跟辽国分庭抗礼之势。辽天祚帝自燕至阴凉河,置怨军八营,又有乾显大营二万八千余人,屯卫州蒺藜山。辽金大战一触即发。另西夏囤积了二十万大军置于边界。如今边界形势混乱,此时抽调西军怕是……不妥。”
  这次童贯可不是推脱,而是现在的国际形势真是有可能会瞬息万变。
  金国崛起的太过迅速,也太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结果不仅打了辽国一个措手不及,也打了宋国和西夏一个措手不及。
  一听国际上的形势如此复杂,没人敢打调西军剿田虎和王庆的主意了。
  赵佶也知道,这种情况下是不能调西军剿匪的,于是将目光从童贯身上转移到了高俅身上,问:“禁军可去剿灭田虎、王庆?”
  高俅出列道:“今岁大旱,江、淮、荆、浙、梓州皆有野心之徒乘机纠集亡命,捏造妖言,煽惑愚民,禁军正四处镇压。然,陛下若是让禁军去剿灭那田虎和王庆,禁军可挤出……两万人去剿那田虎和王庆。”
  见高俅使了个大劲,才憋出两万人,赵佶就是一皱眉!
  蔡攸见赵佶皱眉,跳出来道:“我大宋八十万禁军,如今到了用时,竟只出两万,高俅,你就这么报答陛下的皇恩?”
  高俅看了蔡攸一眼,然后道:“太祖开宝末年,全军兵力三十七万八千人,其中禁军十九万三千人。庆历五年,全军兵力一百二十五万九千人,其中禁军八十二万六千人;几年后的皇祐初年,总兵力达到一百四十一万人。随后历经王相公改革裁军,全军总兵力八十万人,其中有禁军六十万,厢军二十万。崇宁五年,枢密院上表,禁军缺额二十四万,新招兵十万,仍缺十四万。至俅接手时,曾上表过陛下,禁军只剩二十三万七千人……”
  蔡攸一听还有二十三万七千人,立马又道:“禁军有二十三万七千人,你才派两万人为陛下剿匪,高俅你可真对得起陛下的皇恩浩荡!”
  高俅没看蔡攸,而是冲赵佶一拜,然后道:“陛下修建华阳宫时下过一道圣旨,着……”
  “咳!”
  赵佶一声轻咳,高俅的话戛然而止!
  你道为何?
  原来,赵佶修建万岁山时,夫役不够,就给高俅下了一道圣旨,让禁军去修建万岁山。
  高俅多听赵佶的话,即“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其所占募,多是技艺工匠……凡私家修造,砖瓦、泥土之类尽出军营。”
  后来高俅更是变本加厉,拉野战军干工程,“帅臣、监司与夫守、倅、将、副多违法徇私,使禁卒习奇巧艺能之事。或以组绣而执役,或以机织而致工,或为首饰玩好,或为涂绘文缕,公然占破,坐免教习,名编卒伍,而行列不知,身为战士,而攻守不预。”
  也就是说,北宋那支曾经扫平十国的禁军虎狼,此时的主业竟然是给领导做刺绣、织绢布、做首饰、当画工……
  这些事高俅可不是瞒着赵佶干的,而是请示汇报过的。
  赵佶觉得,反正禁军也没什么事做,就同意了高俅的变通之法,还暗中为高俅点过赞。
  此事可以说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后来北宋的亡国之君宋钦宗在诏书中都承认:“今三衙与诸将招军……既到军门,惟以番直随从,服事手艺为业,每营之中,杂色占破十居三、四,不复教以武艺。”
  国家的中央军主力,招兵之后,不是练兵习武,而是做保镖、学手艺,比例竟能占到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还是连皇帝都知道的“秘密”,何止是滑稽?
  如果仅仅是这样,其实倒也没什么,毕竟还有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
  可问题是,这其中还有一个巨大的缺失——吃空响。
  按照北宋亡国后,李纲的反思,徽宗朝禁军中往往只有名额,却宁可空缺不补充兵员,军中连一半的人都没有。
  这几个数字结合起来看,所谓的八十万禁军,又能有几个可战之兵?又能有几员可用之将?
  再加上,由于六个月干旱无雨,各地活不下去的平民百姓纷纷拿起武器变成匪寇,禁军真得派出大队人马四处镇压,要不然可就得天下大乱了。
  所以说,高俅能给赵佶挤调出来两万人,真的是不少了,也真是想帮赵佶镇压下田虎和王庆的造反。
  多少对他自己的家底也有点数的赵佶,隐隐知道,高俅和禁军可能是靠不住了。
  这让赵佶多少有点后悔让禁军去修建园林。
  可那园林关系到皇家的子嗣,怎可不修?
  要不然简单修一修,不去收集奇花异石美木珍禽异兽?
  不可。
  这艮岳乃是皇家的脸面,怎可不精心装饰点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0/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