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2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5/721

  李天锡道:“那卢俊义之名,我亦听说过,还一直想找个机会会他一会,不曾想却是个头脑不灵光的。”
  上官义道:“有心算无心,非卢俊义之过矣。”
  唐斌道:“纵是恁地,也绝逃不了一个识人不明的头衔。”
  乐和笑道:“这小乙哥倒是一个一等一的人才。”然后冲李衍建议道:“大都督当收他进走报机密特种军,应能为时迁兄弟分担不少压力,且他能办到很多时迁兄弟办不到之事。”
  乐和的建议不错,时迁有能力不假,但却上不了台面,因此,很多消息都打探不了,而燕青却正好能补上这个空缺,如果再加上上层人物柴进,那么走报机密特种营可就能打探所有消息了。
  一旁的许贯忠,始终在观察李衍等人。
  从刚刚卢俊义这个小插曲,许贯忠已经判断出来李衍的厉害——知微见著,思维缜密,洞察世事,有明主之资。
  另外,许贯忠还判断出来,这个姓乐的军师很是不凡——能力和眼光都是当世一等,而且直而贤。
  再加上这些当世猛将。
  就构成了主明臣贤将猛之局。
  许贯忠心道:“这天下也许会是此人的,我当如何处之?”
  ……
第三百零二章
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
  天南海北,海阔天空,无所不包;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人文历史,风土人情,无所不含。
  越聊,见识广博的许贯忠越是心惊,越聊,博闻强识的许贯忠越是难以置信,到最后,许贯忠甚至只有听的份了。
  而且,李衍的很多新奇观点,咋一听,有些匪夷所思,可仔细琢磨过后,又觉得李衍所说的,全都是至理名言,让许贯忠由衷佩服。
  再见李衍至少要比他小个五六岁,许贯忠大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之感!
  许贯忠都尚且如此,上官义他们这些大老粗,就更加五体投地了!
  危昭德道:“大都督,那些欧洲人真是金发碧眼?”
  李衍道:“金发碧眼是日耳曼人的种族特征,只要有日耳曼血统的民族都有可能有金发碧眼,像德意志人、英格兰人、法兰西人,作为日耳曼人的后裔,他们中不少有金发碧眼,东欧的波兰和俄罗斯人一样有日耳曼血统,尤其是德意志人里的普鲁士人,完全是斯拉夫人和日耳曼人的混血民族。实际西欧人最多的是粽发黑眼的,东欧人的金发碧眼比例反而比西欧人要高。因为西欧的西班牙人、意大利人和法国南部人多是拉丁人的后裔,拉丁人就是以粽发深色眼睛为种族特征的,另外还有部分西欧人如苏格兰人、爱尔兰人是凯尔特人的后裔,他们的种族特征是红色头发,而东欧的斯拉夫人本身的种族特征就是浅色头发和浅色眼睛,和日耳曼人的金发碧眼很接近,两者融合不太容易消除金发碧眼的特征。”
  闹呐。
  李衍可是参加过厂里组织的欧洲十日游。
  为了讨好厂里的一众领导,李衍在去之前可是做足了功课。
  因此,忽悠许贯忠等对欧洲毫不了解的人绝对是轻而易举。
  张经祖道:“不知道那些金发碧眼的娘们长成什么样?”
  李衍笑道:“想知道她们长什么样有何难,以咱们梁山泊现在的海运能力,已经可以去那欧洲了……等我不忙的时候,就带你们打通海上丝绸之路。”
  李天锡问道:“丝绸之路是甚么?”
  乐和道:“我听说,汉时有一条丝绸之路,可通往大秦国(罗马帝国),一直到达条支海,这海上丝绸之路我却是不知。”
  许贯忠道:“这海上丝绸之路,我倒是知道一些。唐太宗击败了东突厥吐谷浑,臣服了漠南北,高宗武后又灭西突厥,唐朝进而设立安西、北庭两都护府,大唐帝国疆域,东起朝鲜海滨,西至达昌水,东西方通过丝绸之路,以大食帝国为桥梁,官方、民间都进行了交往。在丝绸之路东段,大漠南北与西域各国修了很多支线通丝绸之路,亦称‘参天可汗道’。大食、东罗马帝国也不断派使节到长安与唐朝相通。敦煌、阳关、玉门这些地方,成了当时‘陆地上的海市’。在海道上,唐朝也可以船舶赴林邑、真腊、河陵、骠国,经天竺直至大食,这条海路应该就是大都督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吧。”
  李衍很佩服许贯忠的博学,道:“许先生真博学也。”
  许贯忠则由衷地说道:“与大都督相比,小可的见识何其浅薄矣。”
  李衍道:“许先生谦虚了,我只不过是比你接触的人多些。”
  许贯忠摇摇头,道:“是大都督谦虚了,小可虽然无知,但也知道与大都督之间的差距。”
  李衍没再继续这一话题,而是道:“对外贸易是积累财富的捷径,目前咱们梁山泊打通海上丝绸之路的条件还有所欠缺(李衍所指的是台湾郡还没建设到一定规模,而从李衍的其它地盘走,实在是太远了,并且中途没有补给的地方),等将条件补足,我当亲自带你们去打通这条贸易同道,恁地时,咱们梁山泊必将多一条源源不断的财路。”
  李衍要亲自带船队去打通海上丝绸之路,并不是逞英雄,而是只有海军出身的李衍才知道这条航线,而且李衍有机械航海手表,应该很轻易就能带着梁山泊的船队打通这条海道。
  危昭德道:“若是有那一日,我等定当为大都督抢些金发碧眼对了还有粽发和红发的欧洲娘们。”
  李衍大笑道:“好,我期待那一日。”
  琼英听言,暗啐了一口,不过表面上却没有任何表现。
  李衍看向许贯忠,道:“我想请先生出山同我一同做些大事,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面对李衍的招揽,许贯忠沉默了很长时间,才道:“小可斗胆问大都督之志?”
  听许贯忠问李衍的志向,所有人都竖起耳朵!
  现如今他们这些人全都与李衍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因此李衍之志可是关系到他们每一个人的未来和前程。
  李衍收起笑容,道:“顺势而为。”
  许贯忠追问道:“如何顺势而为?”
  李衍并没有犹豫,而是直言不讳道:“高丽丢其江山我取高丽,辽国丢其江山我取辽国,大宋丢其江山我取大宋,西夏丢其江山我取西夏,金国丢其江山我取金国,我有良臣猛将,不论它们谁敢丢其江山,我都敢取之,我相信一句话——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李衍此言一出,不少人都热血沸腾!
  李衍有此宏志,他们才有用武之地,而李衍若是建国,他们这些人还会水涨船高,成为开国之臣!
  关键是,已经拥有半个高丽之地的李衍,完全有这个资本!
  许贯忠不置可否道:“大都督如今可是宋臣。”
  李衍并没有回避这个问题,而是笑道:“若是有朝一日朝廷没有了内忧外患,我一定是他们最先铲除的对象。”
  许贯忠暗暗一叹:“朝堂上那位只顾自己享乐、只知修道成仙不管百姓疾苦的官家如何能是大都督的对手?只要天运有所相帮,这天下迟早是大都督的。退一步说,就算大都督不取中原天下,也一定有一番作为,我若辅佐之,也不枉我这一身所学……”
  想通所有,许贯忠冲李衍一拜在地,道:“求主公收留!”
  ……
第三百零三章
诛仙军和日不落舰队
  ……
  回到水泊梁山不久,李衍就下令:梁山军各支部队逐营回梁山泊大寨整训。
  在整训的过程当中,李衍亲自给表现好的将士颁发奖励以及徽章——不仅有训练时的表现,也有他们平时的表现,还包括他们的历史战功。
  与此同时,由政治部考察这些表现良好的将士的政治面貌。
  两者都通过了之后,会有专门的人找他们谈意愿——他们如果愿意,可以进入李衍的亲卫军,如果不愿意,则返回他们原来所在的部队,并不强求。
  亲卫军向来是梁山军中升官最快的地方,像李衍最早的亲卫,如今不少都已经做到了指挥的位置,差一点的,也基本上都是押正、正副队将等军官,因此,原意来亲卫军的,将来一定要比在别的部队升得快一些。
  而不愿意来亲卫军给李衍当亲卫的,在履历上则会有所标记,升的要比别人稍微困难一点。
  有人可能要说了,李衍咋这么霸道呢,不愿来伺候他,他就阻断别人的升迁之路?
  不好意思,此事必须得这么霸道。
  李衍必然得多给那些愿意拥护自己、愿意拿生命护卫自己的将士一些机会,这样军队才会更向自己靠拢。
  至于那些不愿意拥护自己、不愿意拿生命护卫自己的,不管他们是什么原因,总之他们没选择自己,那就说明,自己在他们心中不是最重要的,他们的前程在他们心中也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人,没必要给他们机会。
  另外,这么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手下武将做大。
  总之,经过筛选,李衍筛选出了两千马军、一万步军。
  这些就是李衍新的亲卫军。
  至于李衍原来的亲卫军,李衍从中选出两营最忠心、军事技能最高的留下,一营充当新的亲卫军马军的军官,一营充当新的亲卫军步军的军官,剩下的统统下放到新组建的军队中充当军官。
  与此同时,李衍第一次给自己的亲卫军命名——天下第一军。
  李衍本人是没有能力统带这么多军队的。
  因此——
  李衍任命许贯忠和走投无路来投李衍的呼延灼为第一军总参谋长和总教官负责这只军队的组建和总训。
  任命元仲良为都统制统带第一军的一万步军。
  任命昝仝美为统领统带第一军的五千步军,受元仲良管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5/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