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3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9/721

  至于这首诗里所说的奸臣,指的是怂恿天祚帝打猎的萧奉先。
  所以,不仅天祚帝生萧瑟瑟的气,萧奉先更是处心积虑想弄死萧瑟瑟。
  当然,萧奉先之所以想弄死萧瑟瑟,也不光是因为萧瑟瑟写诗骂萧奉先是奸臣,这其中还涉及到立储君的事。
  萧瑟瑟的儿子晋王非常贤明,辽国上下全都盼着天祚帝早点死,由晋王继承皇位,那样一来,他们辽国说不准还能有救,而萧奉先也是天祚帝的舅子之一,他则希望他外甥秦王能继承天祚帝的皇位。
  所以,借着天祚帝讨厌萧瑟瑟这股劲,萧奉先往萧瑟瑟身上泼脏水,说萧瑟瑟准备联合她姐夫耶律挞曷里和妹夫耶律余睹图谋废掉天祚帝,改立晋王为帝。
  天祚帝不是不知道他这个皇帝干得实在是不怎么样,可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愿意退位当太上皇,要知道,失去皇位的人可是非常惨的,这从后来赵佶失去皇位被赵桓软禁起来就不难看出。
  怎么办?
  萧奉先给天祚帝出了主意——先下手为强。
  于是,天祚帝听信了萧奉先出的主意,首先处死了萧瑟瑟,然后又处死了萧瑟瑟的姐夫耶律挞曷里,再然后就准备向萧瑟瑟的妹夫耶律余睹下手。
  耶律余睹得到消息,当即就率领手下千余骑兵降金了。
  其实,天祚帝派去的知奚王府萧遐买、北宰相萧德恭、大常衮耶律谛里姑、归州观察使萧和尚奴、四军太师萧干追上了耶律余睹。
  只不过,这几个人一商量,“萧奉先恃宠,蔑害官兵。余睹乃宗室雄才,素不肯为其下。若擒之,则他日吾辈皆余睹矣。不如纵之。”然后就将耶律余睹给放了,让他去投金,可见天祚帝有多不得人心。
  耶律余睹这样的辽国名将降金,使金国如虎添翼,因为耶律余睹对辽国了如指掌,所以,完颜阿骨打马上封耶律余睹为元师府监军,并准备让耶律余睹当先锋打辽国。
  这时,天祚帝又干了一件愚蠢到家的事。
  听说耶律余睹要率兵前来攻打辽国,萧奉先就跟天祚帝说:“耶律余睹也是太祖太宗的血脉,所以他此番前来,不是来灭亡咱们大辽的。他就是想立他外甥晋王当皇帝,想逼您当太上皇,所以您要大义灭亲,只要把晋王宰了,断了耶律余睹的念想,他自然也就不来攻打咱们辽国了。”
  天祚帝一听,有理,于是就将他的亲儿子晋王赐死了。
  辽国上下无不期望天祚帝早点死,让晋王继位,挽救辽国的危局。
  结果,天祚帝活蹦乱跳的,还把晋王给杀了。
  朝野内外,痛哭失声,人心解体,辽国上下,无不彻底绝望。
  柴进和燕青探明这些事之后,亲自给李衍飞鸽传书:辽主逼反辽国名将耶律余睹,辽国众将人人自危,最近又处死了辽国的希望晋王,中外莫不流涕,人心亦解体,辽国大势已去,燕云之地空虚,天兵速来,来之必破……
  ……
第四百一十章
兵贵神速
  ……
  第一军整军扩编完,宋国的金银和粮食也运到了水泊梁山。
  在这期间,除了留守人员以外,其他人员,例如李衍的家人,早已撤到了汉城。
  不仅人员全都撤走了以外,所有物资和有用的东西也全部都运去汉城了。
  这次从宋国得的金银、粮食,除了大军所需的,李衍也全都人让运去汉城了。
  总而言之,李衍已经做好了随时放弃水泊梁山的准备。
  当然,李衍不能直接放弃水泊梁山。
  首先,直接放弃,起不到李衍想要的借口的效果。
  其次,水泊梁山毕竟是李衍起家的地方,如果能保住,自然更好了。
  李衍在自己手下的一众将领之中筛筛选选了一番之后,李衍将吴璘叫来,道:“我如果让你守梁山泊大寨,你有甚么想法?”
  吴璘如今还不到十九岁,能代理统领之职,已经是李衍破格提拔他了,如今李衍竟然要留他守大本营,这让吴璘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吴璘没犹豫,直接就大声道:“小将誓与梁山泊共存亡!”
  看着吴璘那张稚气还未完全褪去的脸,李衍其实也有些犹豫!
  虽说这水泊梁山并非一定要守住,可交给这么一个年轻人,真行吗?
  不过想到,岳飞比吴璘还小半岁,而吴璘未来跟岳飞一样因战功位列七王之一,最关键的还是,水泊梁山就算是丢了,李衍也只是有些遗憾,于大局没有甚么影响,所以李衍很快就收起犹豫,道:“既然你有信心,那么你就带着你那营人和两万预备役留守吧,另外阮小二和水一军也会留守,陆战以你为主,遇水就听他的。”
  李衍并没有告诉吴璘,可以弃守水泊梁山。
  一来,李衍想锻炼吴璘,如果跟吴璘说可以弃守水泊梁山,他势必懈怠,起不到锻炼他的目的。
  二来,李衍也想看看,吴璘有多少潜力,会不会拥有不逊色岳飞、吴玠等人的军事才能。
  三来,李衍也抱着一丝侥幸,万一吴璘能守住水泊梁山呐。
  当然,李衍将底全都交给阮小二了,真到了守不住的时候,阮小二会带吴璘和留守部队撤走的。
  有人可能会问,李衍为甚么不留岳飞、吴阶、韩世忠、刘锜、王彦、张宪他们这些人守卫水泊梁山而留吴璘?
  原因很简单。
  此次北上之战太重要了,李衍万万不能败——一旦败了,不仅影响李衍逐鹿天下,还有可能会让李衍丢了性命。
  而从整体战略上来看,水泊梁山已经变得可有可无了。
  ……
  兵贵神速。
  将水泊梁山交给阮小二和吴璘了之后,李衍便命吴玠和杜壆为左先锋(杜壆受吴玠节制),从西路进发,一路逢山开道、遇水搭桥,从陈家谷进入云地,伺机攻取朔州和寰州,目的地辽西京,又命岳飞和史文恭为右先锋(史文恭受岳飞节制),从东路进发,一路逢山开道、遇水搭桥,从雁门关进入云地,伺机攻取应州,目的地辽西京。
  随后,李衍亲率十一二万大军、四万预备役、两万民夫、一应粮草辎重北上。
  刚过黄河,李衍就收到柴进和燕青传回来的消息。
  李衍看完,将密信传给众将和一众参谋观看。
  待众人全都看完,李衍道:“说说你们的看法。”
  韩世忠最先开口道:“当派兵增援吴将军和岳将军,尽快攻下朔州、寰州、应州,然后左右包抄辽西京一战定乾坤。”
  李衍派岳飞和吴玠担任先锋,没派韩世忠当先锋,让韩世忠很不安!
  凡先锋者,必是能打之人,韩世忠满以为,李衍会派他担任一路先锋,可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李衍竟然让只练过兵没打过仗的岳飞顶了他的位置!
  而且,岳飞顶下的,不是他的老对手吴玠,而是他,“那是不是说,在大都督眼中,我不如吴玠?”
  韩世忠承认,吴玠能打,可韩世忠觉得自己并不输吴玠甚么。
  退一步说,吴玠也就算了,关键是那个岳飞何德何能,竟然能顶下他韩大将军的先锋之职?
  不过韩世忠不敢明着问李衍,这些年来,李衍从未没看错过一个人,他都是李衍破格提拔起来的,他敢质疑李衍么?
  不敢质疑李衍,但不代表韩世忠不敢谋求出战的机会。
  因此,韩世忠提出增援,其实是有私心在其中的。
  当然,根据柴进和燕青传回来的消息说云地空虚,韩世忠提出来的增兵速战速决这个方案是没有问题的,毕竟战机稍纵即逝。
  不少人都符合韩世忠提出的方案。
  许贯忠看了地图一会,道:“咱们能不能再大胆一点?”
  李衍问:“怎么个再大胆一点?”
  许贯忠道:“在攻取朔州、寰州、应州的同时,派一支军队直取辽西京。”
  刘子羽看了看地图,随后道:“小将也认为,在辽国空虚的情况下,可以锁住朔州、寰州、应州,直接攻取辽西京。”
  王庶则反对道:“这么干,太激进了,咱们虽然有十四万大军,但这么一分军,可就得有一大半军队各自为战了,无法形成统一的指挥,而且,万一哪一路进展的不顺利,留下一两座城池或是一两支辽军,咱们的后路可能就会被辽军切断,届时就有可能酿成大溃败。”
  兵法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行军打仗,粮草是最重要的保障,汉武帝远征匈奴,几万骑兵就需要几十万人提供后勤就是很好的说明。
  如今这个时候,生产力底下、交通运输手段落后,如果不攻下城池,那么就更难保障后勤了,这是打仗不能绕过城池的最重要原因。
  另外,绕过驻有重兵的城池,就等于把自己的后背暴露在敌人的兵锋之下,这样就不能全力向前进攻,因为后方往往有军队最薄弱的交通运输线——因为后方的粮道被断被洗劫,最终导致军队惨败的事,可是数不胜数。
  再有,打仗打的不仅是装备,训练,规模,还有士气,如果两线作战腹背受敌,是最容易引起部队心理溃散的,所以,没有十足的把握和军队战斗力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战争决策者是不敢轻易把自己的后方暴露在敌人的面前。
  也就是说,王庶反对得有理有据。
  但话又说回来,战争是个动态问题,在战争中城池攻与不攻,绕与不饶,锁与不锁,跟当时的战场形势、作战目标、自身实力、后勤保障都是密切相关的。
  所以,说到底,现在是考验李衍这个统帅的决策能力的时候了。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9/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