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4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2/721

  当天祚帝率军走到奄遏下水之西,女真骑兵突然从鞑靼军背后杀出,鞑靼军顿时溃乱。
  一番交战之后,辽军死伤无数。
  天祚帝急忙往南而逃,完颜希尹派完颜娄室率五百骑兵一路紧追不舍。
  天祚帝本打算直接去武州,然后南投宋国。
  可当天祚帝跑到武州附近时,有一个随行僧人劝天祚帝不要去宋国,这僧人说:“南朝弱,必不敢留,隐当为女真所索,等辱不可再辱,莫若径归女真,亦不失为王也。”
  或许是天祚帝觉得这僧人言之有理,遂改变计划,又转向西逃,终于逃到了山金司。
  宣和七年正月,党项小骨碌部族派人来山金司,请天祚帝去他们那里。
  小骨碌部族是党项一个很小的部族,分布在天德军和云中之间,以前一直臣属于辽国。
  天祚帝打算与小骨碌部族首领一起投靠西夏,遂急忙赶往天德军,计划从那里过沙漠,进入西夏。
  途中,天祚帝一行忽然与金兵遭遇,天祚帝又狼狈而逃。
  天祚帝迎来了人生当中最惨的时刻,惨到途中数次没粮,甚至到了以雪充饥的地步。
  后来,天祚帝来到一个农家借宿,被那户人家知道了身份,那户人家立即跪拜天祚帝,将家里的粮食全都拿出来孝敬天祚帝。
  天祚帝感其忠,封那家男主人节度使之职。
  历尽千辛万苦,天祚帝终于到了小骨碌部。
  天祚帝当即就任命小骨碌部族首领为西南面招讨使、总知军事。
  小骨碌部族首领对天祚帝很尊敬,不以天祚帝失国而稍亏其臣节。
  可天祚帝前脚刚到小骨碌部,后脚完颜宗翰便率军杀来。
  天祚帝的随行人员全都被捉,只逃了天祚帝一人。
  为防天祚帝逃往西夏,完颜宗翰下令,陈兵于云中与西夏边境之上,布下了一张长达三百里的战网,等待天祚帝自投罗网。
  与此同时,完颜宗翰怀疑天祚帝逃去了宋国,因此派人前去找童贯索要。
  童贯当然说没见过天祚帝,因为天祚帝真的不在宋国。
  可金人不信。
  没办法,童贯只能派遣诸将到边境上去搜索,并下令:遇有异色目人,不问便杀,将其头给金人。
  二月的一天,在应州新城东六十里处的茫茫雪地上,完颜娄室手下一队骑兵正在例行巡逻,忽见东有一人驰骏马,手更牵二马,望北驰去。
  骑兵围之。
  天祚帝可能是不想再逃了,于是下马道:“我就是大辽天祚帝。”
  完颜宗翰一直怀疑宋国像藏匿张觉那样,也将天祚帝藏匿了起来。
  现在,天祚帝已被金军俘获,此事终于平息。
  二月末,完颜宗翰派人到太原向宣抚司献捷,并请从岁币中预支银绢二十万以赏军。
  童贯答应了完颜宗翰的请求。
  不久,童贯上贺耶律氏灭亡表。
  西夏太子李仁爱对姥爷天祚帝的遭遇很同情,听说天祚帝已被押送到上京,遂悒郁而卒,年仅十七岁。
  同月,耶律南仙因爱子夭亡而悲,因祖国灭亡而痛,因李乾顺无情而愤,遂绝食而死。
  辽国彻底沦为历史。
  ……
第五百六十八章
固若金汤?
  ……
  赵佶之所以试图招纳天祚帝,是事出有因的。
  当时在燕山戍边的常胜军军心很不稳,这些人每言及天祚帝,则人人变色曰:“此我等故主也,使主在,岂敢遽降南朝?乃故主已亡,誓不从女真,所以归投南朝尔!”
  赵佶听说这些事之后,很担心,天祚帝复出,常胜军会解体,然后去投天祚帝,所以才想诱天作帝来宋国彻底解决这个隐患。
  如今,天祚帝被金国捉了,让赵佶长舒了一口气,然后将目光放到金国身上。
  三月,赵佶令童贯从太原前往燕山,进一步部署北方防务。
  此时,仍有人说郭药师图谋不轨,有成为安禄山第二之苗头。
  不过,赵佶对此,其实并不是很相信。
  甭管大宋现在有多举步维艰,凡是郭药师所需要的兵械甲仗军马等各种战略物资,赵佶都让人尽量满足,而且,早在宣和五年,赵佶就已下诏加封郭药师为太尉,召他入京,赐他豪宅、美人——自赵佶重定武官制度之后,太尉便成为武阶官之首,正二品,作为一名身在京外的武官,能获此官衔,可谓殊荣,再加上千间豪宅、几十位美人,赵佶对郭药师不可谓不恩宠有加。
  所以,赵佶觉得,郭药师实在是没有不忠心的理由。
  可有一件事,让赵佶对郭药师并不是很放心,那就是赵佶再召郭药师入京,郭药师总找借口推脱。
  因此,赵佶才让童贯去试探一下郭药师。
  赵佶在手札中嘱咐童贯,如察得郭药师心怀异志,可将他挟入京城。
  童贯在与金人办理完银绢交接手续后便离开太原,然后沿着真定府、河间府、莫州、雄州这条路向燕山府开进。
  马扩于半路截住童贯,然后对童贯说:“金军之所以一直与大宋保持表面友好不出兵南下,并非是他们信守约定,而是因为他们顾及三股势力,即平州的张觉、奚地的萧干和夹山的天祚帝。这三股势力都是辽国残余,对金国均构成严重的威胁。可现在随着天祚帝被俘,这三股势力全都已经不存在了,金人因此没有了后顾之忧。所以,我们要高度警惕,因为金军随时都可能向大宋发动突然袭击。”
  童贯道:“老夫此去燕京正是防备此事。”
  郭药师获悉童贯要来燕山府,心里很不安,因为他曾拒绝入京受封。
  当年,接到朝廷诏书时,郭药师犹豫再三,最后还是不敢入京,他担心,一旦入京,将被解除兵权,失去自由。
  其实,郭药师对赵佶本来印象很好,可是通过张觉之死,他觉得像自己这样的辽国降将,在赵佶眼里甚么都不是,可以随意出卖,他看清了无情的宋国朝廷,他很害怕有一天自己会变成第二个张觉。
  所以,郭药师觉得,只有牢牢的掌控住常胜军,才能保证他自己的生命安全。
  对于如何接待童贯,如何在童贯面前进行表演,郭药师着实费了一些脑筋,然后做了一系列精心安排。
  这天,郭药师率领数骑离开燕京,远到易州去迎接童贯。
  在易州城外,郭药师以极隆重的礼节参拜了童贯。
  这吓了童贯一大跳。
  童贯急忙闪身避开,然后很不解地说道:“汝今为太尉,位视两府,与我等矣,此礼何也?”
  郭药师回答说:“太师,父也,药师惟知拜父耳!焉知其他?”
  童贯释然。
  随后,郭药师邀请童贯视察常胜军。
  童贯一行跟随郭药师来到一片四山之地。
  郭药师摇动手中令旗。
  寂静的荒野之上,立即奔来了无数铁骑,铁骑身上的盔甲反射的太阳光,似乎将太阳都遮挡上了。
  郭药师再一摇动手中的令旗。
  铁骑立即迅速退去,郊野沉寂如初。
  童贯对郭药师指挥训练的骑兵大加赞赏。
  童贯以自己戎马半生的眼光看来,有郭药师这样一位大将和这样一支铁军来守卫燕京,来保护大宋的北大门,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童贯于是拿出大批钱财犒赏郭药师和常胜军。
  燕山府路宣抚使兼燕山府知府王安中,是王黼和粱师成推荐的人。
  自从王黼和粱师成失宠倒台后,王安中整天惶惶不安,他知道自己在燕京的日子恐怕已经不多了。
  果然!
  童贯来到燕京后,立即建议赵佶召王安中还朝,由蔡靖接替王安中的职务。
  王安中在燕地干得实在是不怎么样,而且软弱无能。
  因此,赵佶很快便同意了童贯所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2/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