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4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0/721

  恰在这时,侍御史胡舜陟趁机上奏,弹劾唐恪与聂昌。
  胡舜陟说,唐恪智虑短浅,不能经画边事,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又说,朝廷若继续留用唐恪与聂昌,则所有政事不修,威刑不振,人材无一可用,将士不肯用命。
  (没过多久,胡舜陟就改口建议赵桓逃出东京,前往洛阳或者长安避难,所以,胡舜陟弹劾唐恪的话,其实是乱弹。)
  汴梁城中的军民这时也普遍认为,唐恪是一个俗吏,昏懦无能,人们甚至都想找机会揍唐恪。
  有一天晚上,唐恪乘轿外出,被百姓发现。
  百姓皆向唐恪抛砖扔瓦,甚至将他照明的灯笼都打破了。
  在卫兵保护下,唐恪弃桥骑马,才得以逃脱。
  回家后,唐恪当即上书请求辞职。
  赵桓觉得,唐恪已失人心,不适合继续担任宰相,遂免去少宰职务,让他担任观文殿大学士、中太一宫使兼侍读。
  唐恪罢相了之后,赵桓任命何栗为门下侍郞,成为准宰相。
  经过赵桓重新调整,朝廷新的执政大臣分别是:门下侍郞何栗、同知枢密院事孙傅、中书侍郎陈过庭、尚书右丞李回、签书枢密院事曹辅。
  (尚书左丞冯澥,此时被完颜宗翰留在军中。)
  现在唐恪已罢相,何栗重回朝廷,并成为准宰相,孙傅觉得,何不听一听何栗对郭京的看法?
  于是,孙傅立即去找何栗,并跟何栗推荐郭京。
  何栗听了孙傅对郭京的介绍之后,认为:现在大敌当前,凡是愿意拿起武器与金人战斗的,朝廷都应该积极鼓励与大力支持。
  因此,何栗、孙傅等执政大臣研究决定,拨给郭京钱绢数万,令他自行向社会招兵。
  郭京于是从一个副都头一下子被提拔为武略大夫兖州刺史,统制六甲正兵。
  郭京随后将天清寺作为军部,在此大张旗鼓地招兵买马。
  天清寺门口很快便竖起一面大旗,旗上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六甲正兵。
  对于郭京弄的六甲正兵,也不是没有人看破。
  中书舍人孙觌,就明确指出:郭京献六甲法,欺骗朝廷,尤为妖妄。
  孙觌还特意去见了郭京一次,当面道:“学士院、中书省、后街司有十几人,全都报名参加六甲兵了,他们都是些市井小儿,岂堪战耶?”
  郭京说:“不用他们打仗,只要他们拾金人头就行。”
  孙觌又道:“那么,用谁去斩金人,而让他们拾金人头?”
  郭京面色恼怒,并不答孙觌之言。
  翰林学士承旨吴开、给事中安扶、中书舍人李曾、李擢听了孙觌和郭京的问答之后,皆相视而叹息。
  可惜!
  不论是赵桓,还是何粟、孙傅,对孙觌之言,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又或许,赵桓等人也知道,郭京有可能是一个骗子,可他们自感实在是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来阻止金军侵略,所以才寄希望于郭京和他的六甲正兵。
  ……
第六百一十二章
猫鼠之战
  ……
  不少大臣都认为郭京是个骗子,六甲正兵是个笑谈,如唐恪、孙觌等人。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大臣认为郭京是个奇才,如王宗濋、孙傅、何栗等人。
  大臣们对郭京的看法不一,互相攻击,这让赵桓感到莫衷一是。
  按照道教经典《道藏》的说法,六甲正兵威力无穷,能召风云雷电,能破军寨,能使木牛木马,能使壁上画人走动,能令百草冬月放花,能辟水火刀兵,能破百万之众……
  如果郭京真会练六甲正兵,那十几万金军,又有何惧?
  可关键是,郭京真会练六甲正兵吗?
  为了彻底弄清郭京到底是否掌握奇门遁甲之术,是否能救大宋于水深火热之中,赵桓令郭京入宫,在殿前演练一番——赵桓要亲自检验此事的真伪。
  郭京能让这么多大臣相信他,怎么会一点“道行”都没有?
  郭京上殿之后,亲自在地上画了一个阵图,并以阵的两角为“生门”和“死门”。
  画好了阵图之后,郭京让人将一猫一鼠分别放在生门和死门之上。
  猫从生门进入阵中,鼠从死门进入阵中,不久,猫就捉到鼠,将之吃掉。
  郭京又让人将一猫一鼠分别放在死门和生门之上。
  鼠从生门进入,猫从死门进入,猫却怎么都发现不了鼠,任鼠在它左右乱窜。
  演练完毕,郭京说:“如此用兵,我军入生道,则番贼不能见,可以胜也。”
  赵桓和他身旁的内侍们看得目瞪口呆。
  从此,赵桓开始对郭京深信不疑。
  郭京在城内广泛招募六甲神兵,进展非常顺利,报名者众多,但他只要七千七百七十七人。
  郭京招兵的条件是,不问武艺高低,不问年龄老少,只要出生年命符合六甲就行。
  六甲即: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
  有许多市井小儿与游手好闲之辈,皆摇身一变,成为六甲神兵。
  有一个名叫薄坚的人,会使用棍棒,平日里经常在街头设场子,靠打把式卖艺为生,郭京录用了他,并让他担任教头。
  还有一个叫刘无忌的人,是一个卖药道人,经常将身子倒立于泥中,向路人乞钱,属于无赖之辈,也被郭京招募为六甲神兵,且任命他为统制。
  郭京对招兵有自己的标准,除了年命要符合六甲以外,有时还需要相视其面目,来决定是否录用。
  有一个贩卖丝织品的商人前来报名,决心上战场杀敌,并当场交上请命书。
  有个武臣想收这个商人为副将,但郭京不批准。
  因为郭京见这个商人面相不祥,并直言不讳地对他说:“公虽才,但明年正月当死,恐连累众人。”
  何栗在开封府任职时曾招募了五千奇兵,现在,他已回到朝廷担当重任,就将这五千人马交给郭京领导。
  于是,这五千人马也变成了六甲神兵。
  郭京令六甲神兵全都鬼颜异服,率领他们耀兵于市。
  京城居民看见后,不论贵贱,无不喜跃,皆以为天降神人,佑助大宋灭寇。
  百姓们因此对郭京很敬重,一提到他的名字,全都以手加额,皆呼为相公。
  另一方面,有识之士则对朝廷热衷于装神弄鬼而感到寒心,并为大宋的命运担忧不已。
  有人对孙傅说:“自古未闻以此成功者。今朝廷或听之,宜少付之兵,待其有尺寸之功,乃稍进任。今委之太过,万一失利,必为朝廷蒙羞。”
  孙傅一听这话很生气,说:“郭京乃为时而生,敌中琐微之事,他无所不知。幸亏你与我说这话,若与他人说,则将给你定一个沮师之罪。”
  汴梁城中一些像郭京这样掌握一点术数之类的人,见郭京如此光鲜,便都开始仿效起来。
  有一个还俗僧,名叫傅政临,人们称呼他傅先生,他向朝廷献策,说有办法制敌,也想招募胜兵。
  朝廷同意。
  还有一些商贾伎术之人,如卖药的刘朱杰等,也皆声称懂得军事,有退敌之策,希望能拉起队伍。
  朝廷皆同意,让他们各自招兵买马。
  于是,汴梁城里掀起一股招兵热潮。
  这些队伍名称各异,有的称“六丁力士”,有的称“北斗神兵”,有的称“天官大将”,等等……
  当然,赵桓君臣,也没将希望全都寄托在这些“神兵”之上。
  赵桓君臣还是让四方尽快派兵来勤王。
  不过——
  因为之前败得次数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宋国目前成建制的军队所剩无几,再加上金军得了河东地区之后陈兵于关中让西军无法来救援京师,以至于这段时间只有王琼和郑建雄率领八千兵马前来勤王。
  对此,赵桓君臣是又急又无奈,这也让不少人更倾向于不顾一切与金人议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0/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