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4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3/721

  六甲神兵的前军很快就被骑兵冲断,然后变为前后两截。
  前面的神兵被金军骑兵用马刀一扫而尽,如同割草一样。
  后面的神兵纷纷后退,尽堕护龙河,尸骸堆积如山,竟然将河上的吊桥都压住,吊不起来。
  很短的时间内,六甲神兵前军便被金人骑兵蹂践殆尽。
  神兵们哀号之声,令人不忍闻听。
  郭京见此,对身旁的张叔夜说:“没想到金人竟如此猖狂,我将下城亲自作法,定让金人片甲不留!”
  说罢,郭京匆匆出城。
  可郭京既没有作法,也没有作战,而是率领残余神兵往南逃遁而去。
  (后来,郭京逃到襄阳,仍然有千余名神兵跟随着他。据说,他在那里找到了一个赵家宗室,想立那人为帝,但被襄阳守将张思正、钱盖、王襄所制止。恰巧那时,正好有人从东京逃难而来,向张思正描述了郭京与六甲神兵之事。张思正很愤怒,下令逮捕郭京,不久又将郭京杀掉。)
  当郭京率领六甲神兵往南逃窜时,金军并没有去追赶,而是直奔宣化门急冲而来。
  站在城门内的百姓,见此情形都很慌乱,他们急呼守军赶紧关门堵住,城门于是急闭。
  百姓们闻听城外军声已乱,于是议论纷纷:
  有人说,郭京已败走金兵即将入城。
  有人说,郭京本是一个金人细作。
  有人说,是郭京放金兵入城来的。
  还有人说,郭京跑了不碍事,官军肯定能守住汴梁城。
  ……
  被堵在城门外的金军,见城上楼橹都已颓毁,于是转攻城墙。
  城上楼橹是昨日被金兵放火烧毁的,昨天夜里姚友仲曾命人紧急修复,但又被金军大砲摧毁。
  何栗、孙傅、王宗濋等人以为,六甲神兵既已出战,威力无边,金军不可能有机会再来攻城,所以,对城防部署有些松懈大意,以至于城上甚至连撞竿都未准备。
  这么说吧,何栗等人根本就没想过,郭京与他的六甲神兵会如此不堪一击,然后遁逃而去,他们全都以为,郭京和六甲神兵一出,十几万金贼的脑袋立即全部被割掉,然后大宋之危立解,再然后收复失地。
  正当何栗、孙傅、张叔夜、王宗濋等人,对郭京极为愤慨之时,城下金军已将云梯架好,身穿铁衣的金兵沿梯而上,奋力攀登。
  城上宋军将士发现金兵已登城,皆大惊失色。
  何栗、孙傅、张叔夜、王宗濋等人急令将士上前应战,将金兵赶下城去。
  这时,战棚内,其实有不少御前卫士与守城官兵。
  可是,在宋军与金兵登城处之间,隔着一个宽达一二丈的空阔平台,此时金军的砲矢又如大雨而下。
  这些宋军将士竟无一人肯上前死战。
  王宗濋赶紧令城下负责策应的麟府兵上城交战。
  可麟府兵,却因为王宗濋没能兑现之前所承诺之赏,根本就不听王宗濋的命令。
  另一方面,完颜宗翰得知已有士兵登城,当即下令,鸣鼓振旅,全面进攻。
  于是,在响彻震天的战鼓声中,金兵们搬来数架云梯,纷纷沿梯登城而上,络绎不绝。
  见金军攻势如此锐不可挡,城上宋军更是丢魂落胆,不敢近前。
  何栗、孙傅、王宗濋等,见情况危急,皆相继下城而去。
  张叔夜大呼上了郭京的当,仓促间,急忙上阵应战,却被金兵箭矢射伤,他的两个儿子急忙上前将他背下城去。
  很快,金兵登城者接踵而来,而城上宋军将士尽散。
  当然,也不是说,宋军这边就一个敢上城墙防守的人都没有。
  负责守卫南壁城门的侍卫马军司郭仲荀,在关闭宣化门后,领兵欲登上城墙与金兵作战。
  可城上金兵箭下如雨,使得郭仲荀最终无法登城,于是退入内城。
  由于汴梁城太大,各防区斥堠互不熟悉,信息无法及时沟通,因此,混乱之际谣言四起,而又无法禁绝。
  南薰门守军欲下城逃跑,就谎称:“范统制献了戴楼门。”
  而曹门守军欲下城逃跑,就谎称:“卢太尉献了封邱门。”
  广大市民与兵卒听说之后,皆跟着乱传。
  结果,所有人的心里都崩溃了,数万大军、大几十万民众,竟然被几百金兵夺下了城墙。
  很快,宋军的将士们皆弃甲倒戈,狼籍于道路;市民们则四处奔跑,像没头苍蝇一般。
  人心惶惶,人人自危,汴梁城陷入一片极度混乱之中,好似世界末日来临一般……
  ……
第六百一十五章
逐鹿中原
  ……
  金军在攻占了宣化门后,继续沿城墙向东进攻通津门(即汴梁城的东水门)。
  沿途楼橹,皆被金兵纵火焚烧。
  火光亘天,照得满城彤红。
  此时,大雪仍在飘洒。
  这场大雪已有二十多天未止——事后,很多人都说,是这场百年难得一见的大雪葬送了北宋王朝。
  风势回旋,发出阵阵怒号,如同雷霆之声。
  见大火借狂风之势迅速蔓延而来,守卫东水门的宋军将士,哪还有心作战,皆弃城逃命而去。
  唯有一人不肯逃走,这个人就是内侍黄经臣。
  黄经臣以保德军承宣使的身份,受赵桓指派督视东壁。
  现在东壁城墙失守,将士奔溃,黄经臣遥望城中巍峨宫阙,忍不住号啕大哭。
  黄经臣知道自己无力挽救大宋的江山社稷,于是纵身投火而死。
  黄经臣是活跃于宋徽宗时代的一个老宦官,曾与童贯关系很密切。
  宋徽宗时代的宦官,沐浴皇恩可谓至深。
  可是,在这次国难中能以死报国者,仅此一人。
  守城宋军中,有两名统制官不肯弃城而逃,奋勇杀敌,拼死搏战,最后为国捐躯,牺牲于城墙之上,他们一个叫何庆彦,一个叫陈克礼。
  守卫京城四壁的官员将领很多,能在最关键时刻以死报国者,仅此二人。
  金军占领东水门后,立即派出一部分金兵进驻城门内的醴泉观。
  金军虽然只有数百人,可宋军望之奔溃,没有一人敢上前与之交战。
  宋军不敢杀敌,杀起自己人却毫不含糊。
  兵溃之后,短时间内便有一百多名内侍与将吏被宋军乱兵所杀。
  最令人感到沉痛的是,姚友仲也被宋军乱兵所害。
  姚友仲出身于将门,三世忠孝,声满华夏。
  自守御汴梁城以来,姚友仲夙夜勤劳,食息不暇。
  在诸将中,姚友仲应该是最无负于宋朝廷的,立下的功绩也最大。
  可惜!
  这样一位抗敌英雄,没能死于敌人的刀枪之下,却被自己的同胞活活打死!
  这是谁之罪?
  金使刘晏本是奉完颜宗望之命来议和的,也被乱军活活打死。
  这样的强盗死有余辜,因此,换一个角度来看,乱军也不是一点好事都没干。
  总之,不管好人坏人,不管宋人金人,在这个城破之日,皆被这股谁都无法掌控的暴风卷入其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3/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