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5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8/721

  说这话的同时,孙傅深深的看了王时雍一眼。
  虽然孙傅没有证据,但他也猜出来了,赵谌之死,与已经代表宣抚司发言的王时雍脱不开关系。
  孙傅不恨王时雍太狡诈,只恨他自己的这双眼睛瞎了。
  所以,孙傅甚么都没有再说,也没再看王时雍,而是径直离开了。
  范琼不愿拦下一个已有死志之人,因此放孙傅离开了。
  张叔夜则坦诚回答说:“累世受国厚恩,誓与国家共存亡,实不愿立异姓,悉听处置。”
  言毕,张叔夜也离开了。
  随后,徐处仁、胡直孺等人也没有签名就离开了。
  三十七岁的御史中丞秦桧,也来参加了这个会议,但他拒不签名,并且说道:“辽东王武盖天下,无可否认,但何以有德?辽东王原只是江湖豪杰,上皇不以卑鄙,予以招安,后因为大宋收复燕云十六州,而赐辽东王,古往今来,恩宠至极,莫过于此,今大宋遭难,二圣蒙羞,辽东王不思救驾卫国,却要取而代之,何德?桧窃缘自祖父以来,七世事宋,身为禁从,职当台谏,荷国厚恩,甚愧无报。今大金拥重兵,临已拔之城,操生杀之柄,威制官吏军民等,必欲灭宋而易姓。又逢辽东王起大兵救都与金军相峙。桧忘身尽死,以辨其理。赵氏自祖宗以至嗣君,一百七十余载,功德基绪,比隆汉唐,实异两晋。顷缘奸臣渝盟,结怨邻国,谋臣失计,误主丧师,遂使生灵被害,京城失守。非无德也。辽东王欲德天下,当还政赵氏,驱除鞑虏,复我中华,天下必歌颂之,或可比肩周公,成为千古贤臣。”
  秦桧这一番慷慨其词,简单一点来说,就是想劝李衍,不要夺赵氏的天下,要当一个贤臣,要帮赵氏撵走金人,然后还政于赵氏。
  不得不说,从秦桧的这次发言来看,现在的秦桧,在政治上实在是太天真了,也可以说,现在的秦桧还是有一些赤子之心的,也许只有经历了被金人囚困,再经历了屡屡不得志,秦桧才能蜕变成那个千古奸臣。
  跟秦桧一样很傻很天真的人,还有很多。
  一个面目严冷的官员厉声说道:“二百年赵氏天下,岂可付它姓?哪怕此人是辽东王,吾愿同去请命,还政于赵氏!”
  在这人右侧,有一个官员忽然放声大哭道:“吾请同行!”
  王时雍不认识这两个官员,呵道:“自列名氏。”
  那面目严冷的官员回答说:“我是奉直大夫寇庠,他是朝请郎高世彬。”
  这时,监察御史马伸对众人说道:“吾曹职为争臣,岂可坐视,不吐一辞?当共入议状,乞存赵氏。”
  另外,还有监察御史吴给与御史台检法官王庭秀宣称致仕,秘书省校书郎胡寅、太常寺主簿张浚逃入太学中。
  这些人都没有在议状上签名。
  只可惜,不签其名的,毕竟只是少数,极少数——只有寥寥十几人。
  他们这些人,甚么都做不了,也甚么都改变不了,改朝换代的大势已定,人人皆知,辽东王李衍即将问鼎天下,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
第六百四十七章
欺人太甚
  ……
  自从第一营来援汴梁城,金军就开始收缩兵力,准备跟梁山军打一场决战。
  完颜宗翰、完颜宗望等人之所以如此准备,主要有以下几个考虑:
  第一,汴梁城的援军已至,士气必然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上百万人很可能已经团结一致,换而言之,汴梁城不太可能再被攻破了,再攻,除了白白浪费兵力以外,没有任何意义。
  第二,第一营将东路金军前军的部署打乱了,如果不及时收缩兵力,东路金军的前军很可能会被梁山左路军击溃甚至是歼灭。
  第三,金军如果不能大胜梁山军一场,梁山军很可能会在黄河截断金军的归路,并且派骑兵咬住金军——如果梁山军真这么干,带着数万大车宝物北归的金军,轻则得丢下他们费劲巴力才讹诈到的无数好东西,重则有可能被梁山军击溃甚至是全歼。因此,金军必须得大胜梁山军一场,令梁山军不敢阻其归路,不敢追击他们,那样,金人才能顺利带着他们好不容易才讹诈到的无数宝物回到燕云,回到上京。
  所以,完颜宗翰、完颜宗望等人,反复商议过后,决定:一面准备跟梁山军决战,一面偷偷往金国运送宝物。
  事实上,完颜宗翰他们早就开始派人往金国搬运金银财宝以及各种贵重器物,作为本次出征的战利品,进献给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
  金人运送财物的队伍,自阳武县北九十里处秘密渡过黄河,在河北清州汇聚,然后准备径趋金国。
  只可惜,他们刚聚集到一起,半路就杀出来了梁山右路军。
  镇守黄河的岳飞,早就发现了这些搬运工,只不过他一直没有动手,直到这些队伍全聚到一起,他才派人将他们全都给拦截下来,然后将这些金银财宝以及各种贵重器物全都送去济州府后来又转送去汴梁城进献给了李衍。
  第一营进入汴梁城六日后,梁山左路军前锋郭浩部的游骑开始出现在汴梁城下。
  金军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主动解除对汴梁城的围困,然后大军后退十里。
  至此,汴梁城之围算是彻底解了,汴梁城中的人终于从做了几个月的恶梦中醒过来。
  ……
  南京大元帅府。
  赵构急匆匆的回到府中,然后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后院一间房中。
  房中坐着一个美少妇,她是直翰林医局官潘永寿之女,几个月前赵构在相州时收入房中的。
  赵构辛苦耕耘了几个月之后,潘氏终于传来了好消息——她怀孕了。
  赵构有五个女儿,却无一子,这是赵构一直深以为憾之事,因此,赵构一直在努力,哪怕国势不振。
  如今,赵构的五个女儿全都困在汴梁城中,生死未卜。
  潘氏在这时怀孕,尤显珍贵。
  所以,听闻潘氏怀孕了,赵构赶紧回来看望潘氏。
  见赵构这么快就回来了,潘氏一喜,然后起身来迎接赵构。
  赵构快步上前,道:“快坐下,怀孕了,得多多注意。”
  潘氏甜道:“才两个多月,不碍事的。”
  赵构责怪道:“你不说,我还忘了怪你,你出自医家,怎么直到现在才知道自己怀孕?”
  潘氏有些委屈道:“这段时间,咱们东奔西跑,居无定所,臣妾哪里还能顾得上自己的身子?”
  赵构听言,伸手将潘氏搂在怀中,自责道:“委屈你了,跟孤王四海为家。”
  潘氏伸出手搂住赵构的腰,柔声道:“臣妾不怕漂泊,只担心大王太过操劳。”
  就在赵构和潘氏你侬我侬之时,王府都监康履,急匆匆的进来,打破了这一美好的氛围。
  康履如此突兀,让赵构不禁一皱眉!
  康履初为康王府都监、入内东头供奉官,后来跟从赵构出使金人行营,在相州时,康履和另一个康王府都监蓝珪曾拦住赵构不让赵构使金,于保全了赵构有功,进而得到赵构重用和信任,成为赵构亲信中的亲信。
  作为亲信中的亲信,作为赵构的贴身太监,康履对赵构可是极为了解的。
  因此,一见赵构皱眉,康履立马就知道,赵构现在很不爽!
  康履赶紧解释道:“王爷,东京来消息了,很重要。”
  听康履将“很重要”三个字咬得很重,赵构很快就反应过来,东京传回来的这个消息,一定至关重要。
  赵构扭头对潘氏柔声道:“你等等孤王,孤王去去就回。”
  潘氏柔声道:“国事要紧,大王勿以家为念。”
  赵构点点头,然后跟康履出去了。
  来到大厅,赵构就见,汪伯彦、黄潜善、宗泽等大元帅府的重要人员全都在这里等他,进而心就是一紧!
  赵构已经隐隐猜到,此次所发生之事一定不小。
  赵构扫视一圈,最后将目光停在汪伯彦身上,问道:“是何消息?”
  汪伯彦哭道:“大王节哀!”
  赵构的心一下子就揪了起来,沉声问道:“到底是何消息?”
  汪伯彦擦了擦眼泪,道:“咱们大宋被金贼废了,皇上、上皇皆被金贼废掉,皇太子横死在汴梁城中,赵氏一千多男丁皆被金贼扣在金营当中,不知死活。”
  赵构听罢,身体猛然晃了一晃,然后一屁股坐在身后的椅子上,喃喃道:“赵宋亡了?”
  汪伯彦带头众人齐声道:“请大王保重身体!”
  赵构消化了一会这个沉痛的消息,随即猛得一拍椅子的扶手,站起身,道:“金贼欺人太甚,传本帅命令,今仰节制黄待制(黄潜善)、副元帅宗修撰(宗泽)、宣抚使范承宣(范讷)、北道总管赵资政(赵野)、经制翁阁学(翁彦国)、发运向直阁(赵子諲)、发运方徽猷(孟卿)、淮南东路提刑汪郎中(汪师中)、知扬州许龙学(许份)、前知密州郭待制(郭奉世)、西道总管王资政(王襄)、陕西五路经制钱侍郎(钱盖)、知淮宁府赵待制(赵子崧),各自整军伍、利器械、具军粮,金人灭我赵宋,此仇不共戴天,忍复坐视?当约日齐进,誓死一战!”
  看得出来,赵构这次是真怒了,也真准备出兵找金人报仇。
  可随着赵构的命令一下,只有老将宗泽当即领命道:“老夫这就去整顿兵马随大元帅出征!”,然后就再也没有附和的声音了……
  ……
第六百四十八章
早晚的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8/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