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5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5/721

  如果赵佶能重用这些人,大宋又怎么会亡?
  话又说回来,李衍在六七年前就看出来了这些人是忠臣、能臣、良将,其眼光何其毒辣?
  两相一对比,高下立判。
  而李光之名,也恰好在那份名单之中,更是那份名单之中为数不多还在宋朝廷任职之人。
  如此一来,他李光被李衍破格提拔重用,也就全都说得通了。
  见李光似乎想通了,李衍道:“为了从赵佶那里弄来一些真正的人才,朕费了很大的力气调查了当时赵佶手下的官员和将领,并亲自从中圈定了朕所看好的官员和将领,而你就是其中之一。”
  说到这里,李衍微微一笑,道:“世人都说朕看人准,可谁又知道,在这背后,朕下了多少功夫,做了多少功课?就以你李光为例,朕曾看过有关你的所有档案,包括在你身上发生过的一些小事,像你童年时不做恶作剧,你父称赞你说:‘我的儿子是云间之鹤,将要使我家业兴旺。’,像你父去世后,你居丧尽礼如同成人,有人送来财物,你都谢绝了,到下葬时,礼节非常合乎礼法。朕曾亲自对你进行过评估,认为你有成为千古贤臣的潜质。所以,朕相信,你一定能很公正的为朕引荐一批治国良才。”
  李衍这么说,当然是在故作高深,他之所以大力提拔李光,全都是因为李光是与李纲、赵鼎、胡铨并称“南宋四名臣”,以“才识高明”、“当世君子”名留史册。
  李光还能说甚么,除了暗暗佩服李衍的英明以外,只能拜道:“臣一定为陛下、为国家举荐一些贤才!”
  ……
第六百五十六章
堪比秦皇汉武的丰功伟绩
  ……
  对于李光临走之前所谏的“武后之祸”,李衍知道,李光所指的是自己任用女官帮自己处理政务一事。
  对此,李衍其实已经加以防范了,绝不会让后宫干政。
  至于再进一步的防范,李衍则不准备实施了。
  如果李衍不勤政,无论放权给谁,都会酿成祸端——交给太监,就会出现权监。交给大臣,就会出现权臣。在历史上可以找到无数这样的例子。
  所以,这种事,是不可能以制度杜绝,只能靠掌权者自己把控。
  李衍自信,在自己这一代,绝不会出现权监、权臣以及权后。
  至于子孙后代。
  没有千秋万代的江山。
  儿孙自有儿孙福。
  李衍死后,哪里管得了它洪水滔天?
  总之,李衍只能管好自己这一代,其余的,也就是尽量做。
  李光退出去了之后,李衍让内侍将在外面等了很长时间的王时雍和徐秉哲叫进来。
  王时雍和徐秉哲进来之后,立即一拜在地,道:“臣王时雍/徐秉哲,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衍和颜悦色道:“两位爱卿,免礼平身。”
  听了李衍之言,王时雍和徐秉哲的最后一丝忐忑也没有了——李衍若想治他们之罪,绝不会对他们如此和颜悦色。
  王时雍和徐秉哲慢慢直起身体。
  不过——
  在直到一定程度了之后,王时雍和徐秉哲便不敢再直了,然后王时雍就保持这个恭敬的姿势双手托起一方玉玺,道:“陛下,此乃前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专门制作的传国玉玺,代表着大宋的传承,臣署理汴梁城的这段时间,命人将之妥善收好,现将它承献给陛下。”
  当初,赵匡胤建立宋国时,找不到秦制传国玉玺,于是命人专门制作了这方传国玉玺,上有篆书“大宋受命之宝”六个字,代表大宋传承之宝。
  金人曾索要过这枚大宋传承之宝,宋臣骗金人说宝玺早已随葬,因而得以保全。
  (历史上,这枚玉玺后来被张邦昌献给了赵构,赵构因为有这方玉玺,才有了继承赵宋的一些资格。)
  李衍看了看王时雍手上托着的这枚传国玉玺,然后示意李师师将这枚玉玺接过来——李师师是掌玺女官,专门负责掌管玉玺。
  看见李衍的示意之后,李师师起身来到王时雍面前接过玉玺。
  王时雍本不敢看李师师。
  可就在两人交接玉玺的过程之中,王时雍还是在无意间看到了李师师一眼,随即瞳孔就是一缩——他一下子就认出了相貌与十几年前没有任何改变的李师师!
  这时,李衍的声音响起:“认出来了?”
  王时雍赶紧下拜,道:“臣……臣不敢!”
  李衍微笑道:“你不用小题大做,朕并不在意别人知道师师在朕这里,不妨告诉你,师师是朕的幸运星,朕起家的部分资金也是师师资助朕的,这样的奇女子,能成为朕的妃子之一,是朕的荣幸。”
  听李衍这么说,王时雍才暗松了一口气。
  王时雍道:“陛下与李……娘娘郎才女貌,合该在一起。”
  李衍今天很忙,有不少人要接见,因此没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直接道:“你去师师的桌上看看。”
  王时雍不解,不过还是立即应道:“诺!”,然后就跟着李师师到了李师师的桌前。
  两人站定,李师师指着最左边的一方玉玺道:“这是秦制传国玉玺,官家十一年前得自这座皇宫。”
  “十一年前得自这座皇宫?”王时雍微微一怔!
  不一会,看见面前的李师师,王时雍猛然间想起,十一年前传得沸沸扬扬的,皇宫遭到盗窃,流失了重宝,后来又有传闻说,那重宝就是秦制传国玉玺,还有传闻说,那秦制传国玉玺被李衍所得……
  跟那重宝一块消失的李师师,如今已经出现,王时雍心道:“那些传说全都是真的?”
  李师师为王时雍解惑道:“当年,梵楼有一条隧道,可以直通皇宫,是赵皇为方便听本宫抚琴而命太监张迪所挖。”
  谜底全都揭开了。
  这一刻,就连王时雍这个奸臣,都不禁摇头,心道:“上皇……赵佶如此昏庸,也难怪赵宋会灭亡。”
  这时,李衍的声音又响起:“此事,你可以宣传,但不要以官方的形式宣传,传说最好。”
  这是宣示正统,也是打击赵宋,手段虽然不光彩,但绝对会有效。
  你不能说李衍卑鄙,政治斗争当中,永远只有胜负,没有君子,残宋的势力还很强大,赵构手上还有数十万人马,不能因为自己占了上风,就放松警惕。
  王时雍立马拜道:“臣明白该怎么做了。”
  李衍示意李师师继续。
  李师师指着第二方传国玉玺道:“这是辽国的秦制传国玉玺,是杨再兴将军从天祚帝身上搜到的。”
  此事,世人皆知,王时雍自然也知道。
  李师师又指着第三方传国玉玺道:“这是辽国的传国玉玺,也是杨再兴将军从天祚帝身上搜到的。”
  “这几方是天祚帝的玉玺。”
  “这几方是北辽的玉玺。”
  “这方是高丽的传国玉玺。”
  “这几方是高丽睿宗和高丽仁宗的玉玺。”
  “这方是泰封的传国玉玺。”
  “这几方是泰封高宗(弓复)的玉玺。”
  “这方是日本的传国玉玺。”
  “这几方是白河法皇、鸟羽上皇、崇德天皇的玉玺。”
  “这是李朝的传国玉玺。”
  “……”
  “这是占婆国的传国玉玺。”
  “……”
  “这是高棉国的传国玉玺。”
  “……”
  “这是朱罗国的传国玉玺。”
  ……
  听李师师介绍完,王时雍已经没法形容他自己的心情了。
  仅从这近百方玉玺上,不难看出,李衍那堪比秦皇汉武的丰功伟绩。
  这比任何传承都有说服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5/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