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5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1/721

  折月秀解释道:“陛下不久前跨海南征,最远打到了西天的遮娄其王朝,一路之上,陛下都在派人寻找高产农作物,后来马六甲海峡的关卡守卫从一只西方船队上找到了两种神奇的食物,一种后来被陛下命名为‘玉米’,另一种后来被陛下命名为‘红薯’,听说(其实折月秀是听李衍说的)玉米和红薯原本是生长在遥远的美洲的,那些西方人是从一艘不知在海上漂了多久的鬼船上得到的那些玉米和红薯,然后把它们当成食物带在船上,陛下得知此事之后,派亲军去将那些玉米和红薯全都取回来,然后亲自参与培育,陛下说如果能将玉米和红薯移植成功,中国人将不会再挨饿。”
  李衍这话其实有些夸张了。
  玉米虽然是全世界最高产和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
  红薯也是一种高产而且适应性很强的粮食作物。
  但想单单凭这两种还没有改良过的农作物就让中国人不再挨饿,是不可能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真能将玉米和红薯移植成功,那么以这两种农作物的超强产量和超强适应性,中国人挨饿的情况必定能大大改善,然后李衍再鼓励农业研究发展,让中国人不再挨饿,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李清照道:“玉米和红薯有这么神奇?还有美州在哪?”
  折月秀其实也说不太清楚,只能按照李衍所说的,道:“听说,只要玉米和红薯能成功移植,保守估计,粮食的总产量,在五年内,最少能达到从前的三五倍,至于美州在哪,我也不知道,听说是在大洋彼岸,需要航海很久很久很久才能到达。”
  对于折月秀所说的,李清照有些怀疑,“大洋彼岸真有一个叫‘美洲’的地方?还有,这玉米和红薯真有那么高的产量?”
  虽然心中有所怀疑,可李清照并没有说出来,而是道:“这么大一片土地都种玉米和红薯吗?”
  折月秀笑道:“哪有这么多种子和秧苗。”然后折月秀一指远处一块看着就很肥沃的土地道:“只有那里和另外两块地种玉米和红薯,其余地方全都种棉花。”
  棉花,饱读诗书的李清照,倒是知道一点。
  据李清照所知,棉花的原产地是天竺国和大食国,早在南北朝或者更久便已经传入中国了,只不过,棉花多在边疆种植,并没有传入内地。
  不过——
  李清照虽然知道棉花,却不太清楚棉花的作用,所以问道:“种棉花做甚么,充填枕褥?”
  折月秀道:“姐姐说的是木棉,不是棉花,棉花不仅可以充填枕褥,还可以织布,大量种植棉花可以解决百姓的穿衣问题。”
  李清照奇道:“棉花还能织布?”
  折月秀指着她自己身上的棉甲,道:“我这棉甲外面的布就是用棉花织的,姐姐摸摸看,它虽然不如丝绸华美,但穿着很舒服。”
  李清照听言,伸手摸了摸折月秀的棉甲,发现这布果然跟折月秀所说的差不多,进而大奇!
  折月秀又道:“棉花能制成多种规格的织物,从轻盈透明的纱到厚实的帆布和厚平绒都可以,这些织物坚牢耐磨,能够洗涤和在高温下熨烫,我大中的棉织工艺其实已经很成熟了,只是一直没有在中原推广,陛下这次让人在中原种一些棉花以作范例,稍后再从其它地区运一些棉织品来中原售卖,再辅以经济的手段推广一下,不需几年,中原百姓就会主动种植棉花,进而大大改善中原百姓的穿衣情况。”
  听折月秀这么说,李清照发现,她可能错了,那位新皇帝好像不仅仅懂打仗,还很懂治国和发展民生。
  另外,李清照发现,折月秀好像知道很多有关于那位新皇帝的事。
  出于女人的好奇心,李清照开始跟折月秀攀谈起来。
  这一谈,李清照才知道,那位新皇帝到底有多了不起,进而对那位新皇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动了见一见那位新皇帝看他是否长着三头六臂的念头。
  折月秀很健谈,而李清照又很愿意听有关那位新皇帝的事。
  两人一说一听,不知不觉间,就快夕阳西下了。
  这时,一个女兵跑过来找到折月秀,道:“小姐,官……老爷要回去了。”
  折月秀听言,扭头一看,才发现一大群人已经从地里走出来了。
  折月秀一折自己的脑门,道:“耽误大事了。”然后赶紧跟李清照告辞道:“姐姐,我还有要事,咱们下次再聊!”,再然后就急匆匆的牵马向那群人跑去。
  李清照刚想跟折月秀要个联系方式以便以后再见,可没等她张开口,折月秀就已经牵马跑远了。
  李清照顺着折月秀跑去的方向看去,一眼就看见一个气度不凡的年轻人。
  那年轻人虽然穿着普通,李清照也看不清他的相貌,但李清照还是觉得他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好巧不巧的是,那个年轻人也正好向李清照看来。
  两人的目光就那么寸的撞到了一起……
  ……
第七百一十二章
同行
  ……
  李清照自问并不是一个脸小的女人,之前在驿馆当中,数十人看着她,她都能从容吃喝。
  可是,目光与那个年轻人的目光撞到一起不久,李清照的脸就红了,并忍不住低头躲避,关键是她的心还“砰砰砰”的乱跳个不停!
  低着头品了好一会,李清照才品出了点味来——她有些想明白了,自己刚刚为甚么会羞涩、为甚么会忍不住躲避、为甚么会紧张,实是那个年轻人的目光太有侵略性了,让她感觉自己好像被那个年轻人扒光了一般。
  李清照暗道:“好霸道的人啊,仅凭一个目光,就能让我有这么多感受,这样的人真是我生平仅见!”
  等李清照再抬起头,那个年轻人已经收回了他的目光,折月秀也到了那个年轻人的面前。
  让李清照有些差异的是,那个年轻人竟然伸出手摸了摸折月秀的头!
  李清照见此,不禁有些皱眉,心道:“这人好生孟浪,月秀明显是还未出阁的姑娘,他怎能对月秀动手动脚,岂不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折月秀此刻是甚么神情,李清照没有看到。
  但在李清照想来,折月秀的脸上此刻必定是挂满了屈辱。
  李清照心道:“月秀该不会因此而想不开吧?我当找机会劝她一劝。”
  李清照又心道:“这人是甚么背景,怎敢对府州折家之女动手动脚?月秀说,她是来给一个大人物当亲卫的。难道那个大人物是这人的父亲?他该不会是闻焕章之子吧?如果是,那他还真不是府州折家敢得罪的……”
  就在李清照胡思乱想的时候,另一边,折月秀正在跟那个年轻人也就是李衍认错,“求官家恕罪,月秀见到一个好朋友,多说了几句,耽误了官家宝贵的时间。”
  李衍揉揉折月秀的头发,道:“没事,朕再忙,也不差这一会。”
  后宫中的女人,几乎全都可以算是李衍的女人,至少,李衍想临幸谁,就可以临幸谁,像折月秀这样的女侍卫也不例外。
  也正是因为如此,进宫当女侍卫的,都是未出阁的黄花大姑娘,她们进宫之前也都有被李衍临幸的心里准备,这也是她们进宫前所必须接受的培训内容之一。
  另外,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这些女侍卫的忠诚。
  而像折月秀她们这些通过特殊渠道进入后宫担任女侍卫的,在离家之前,家里人都会特意嘱咐她们这件事,免得她们不懂规矩,惹怒了李衍这个皇帝,进而牵连家人,很多甚至鼓励她们想办法勾引李衍这个皇帝,进而帮其家飞黄腾达。
  总而言之,李衍碰折月秀是合理合法的。
  折月秀见之,虽然有些紧张、羞涩和手足无措,但却没有反抗。
  李衍收回手,然后看向李清照,又道:“再说,你远离西北来到这里,难得有一个朋友,想多跟她聊一会,也是人之常情。”
  说到这里,李衍发现李清照身上有一股他很少见特殊气质,进而多看了几眼,并很随意说道:“你这朋友也是府州人?”
  折月秀道:“不是,她是济南人,从未去过府州。”
  李衍差异道:“那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折月秀道:“我们就是在这里认识的,她是一个很有名的诗人。”
  “诗人?”李衍更加差异。
  可紧接着李衍就想起了一人,随即脱口而出道:“她该不会是李清照吧?”
  也不怪李衍一下子就想到了李清照身上,实是因为李清照的名气太大,千古第一才女,再者,李衍也真不知道这个时代的第二个女诗人。
  折月秀惊喜道:“官家也知道她?”
  李衍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衍本是随便吟了半首李清照的诗,结果却惹得折月秀误会,道:“官家跟李家姐姐是旧识?”
  折月秀又品了品李衍吟得这半首诗,暗道:“陛下以前该不会是暗恋过李家姐姐吧?”
  李衍哪知道折月秀的小脑袋瓜里想得是甚么,顺嘴胡诌道:“我很佩服李大家的文学素养……月秀,你看这天也快黑了,李大家一人赶路,也不安全,再者,已经这个时辰了,她恐怕也进不去城,这样吧,你去问问她,愿不愿意跟咱们一道回城?”
  此时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哪有像李衍这样主动约一女子同行的?
  所以,听了李衍此言,折月秀又脑补了一下一段尘封了多年的凄美暗恋,同时向李清照走去。
  这时,李清照已经往回走了,并在想:“如果城门关了,就在城外找个安全的地方对付一夜好了。”
  可就在这时,李清照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了折月秀的声音,“姐姐等等!”
  李清照定身回头,然后就看见折月秀正朝她急步走来。
  等折月秀来到李清照面前,李清照笑道:“妹妹怎么又回来了?是不是忘了跟姐姐要地址?”
  折月秀一拍自己脑门,道:“你看我,怎么连这么重要的事都给忘了,要不是复又回来,都没法给姐姐写信了。”
  听了折月秀此言,李清照就知道,折月秀返回来并不是为了跟她要地址的,进而有些好奇折月秀找她做甚么?
  折月秀没让李清照纳闷太久,就道:“我家老爷说,天色已晚,姐姐一人不太安全,问姐姐愿不愿意跟我们同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1/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