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5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2/721

  李清照听言,看了李衍一眼,然后暗自摇头,心道:“小小年纪,就自称老爷,也不怕折了寿,须知,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只有到了不惑之年,才能称老爷,你才二十出头,岂敢如此装大?”
  李清照对毛手毛脚的李衍的第一印象很不好。
  再者,程朱理学虽然还没有大行其道,但也已经抬头了,并在小范围内愈演愈烈,因此,男女大防在这时已经是主流思想了。
  所以,李清照想都没想,就道:“我并非一人,前面有我的车队和下人,请妹妹替我跟你家老爷道声谢,就说我不去打扰了。”
  折月秀顺着李清照所指的方向一看,那里确实有十五辆马车和不少下人。
  可折月秀不想这么快跟偶像分别,而且她还有点想促成李衍和李清照这对“老相识”再见一面的心思,更重要的是,她不想将李衍交给她的差事办砸了。
  因此,折月秀道:“天色已晚,姐姐应该进不了城了,城外苦寒不说,还不安全,不如与我们同行,必可进城休息。”
  李清照再一次确定李衍的身份不简单,否则,绝不可能在宵禁的时候还能进城,要知道,汴梁城可是都城,而且还是在如此特殊时期。
  不过虽然如此,可李清照还是拒绝道:“谢谢妹妹好意,这一路之上,我已数次在野外过夜,不差这一晚。”
  见李清照还是不同意跟自己一道,折月秀不禁有些着急!
  突然!
  折月秀急中生智,然后摇头晃脑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第七百一十三章
郎有情来妾有意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清照听罢,眼睛就是一亮,赞道:“好诗!”
  细品了品,李清照道:“作出此诗之人,必是一个有故事之人……只可惜,此诗没有下阕。”
  见李清照对李衍“作”的这半首诗感兴趣,折月秀与有荣焉道:“这是我家老爷作的诗,他跟姐姐你可能是旧识。”
  一见折月秀的样子,李清照就知道之前是她想差了,“那人与月秀妹妹应该是郎有情来妾有意。”
  不过——
  李清照不记得她曾见过李衍,她心道:“此人的气质那么特殊,我若见过他,不可能忘记。”
  李清照又心道:“可这半首诗……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想着想着,李清照想起了自家的事。
  跟赵明诚成亲之初,李清照也曾快乐过一段时间。
  那时真是鸾凤和鸣。
  可没过多久,李清照与赵明诚就变得“疏远”了起来。
  李清照总结一下,原因应该有六:
  一、两人成亲不久,宋朝廷内部激烈的新旧党争就把李家卷了进去,李清照的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党籍,进而被勒令不得在京城任职,其时被列党籍者有十七人,而李格非名在第五,被罢提点京东路刑狱之职,后来,李清照也被卷入其中,李清照与赵明诚这对原本恩爱的夫妻,那时不仅面临被拆散的危险,而且偌大的汴京已经没有了李清照的立足之地,最张李清照不得不只身离京回到原籍,去投奔先行被遣归的家人,李清照与赵明诚劳燕分飞。
  二、等李清照和赵明诚再聚,没过多久,赵家又被卷入党争之中,赵明诚因此失了官,两人之后在后屏居乡里,那时,赵明诚迷恋上了文物古董,经常要出门寻访文物古董,游山玩水,一年有大半时间不在家。
  三,同样是那时,赵明诚就算不外出,也整天和李清照在一起校对古书,以至于家里的桌椅、座席上都是书本,这就导致他们夫妇俩成了学术研究的同事,而李清照的才学又太高了,慢慢的,赵明诚不仅很敬佩服李清照的才学,甚至开始尊敬起李清照来,结果,李清照不禁成了赵明诚的“哥儿们”,还成了赵明诚成的“老师”,赵明诚对李清照越来越没有非分之想,两人从那时起实际上就变成了有敬无性的一对柏拉图,用“相敬如宾”来形容也可以。
  四,再后来,赵明诚一党复又得势,赵明诚出门做州县官,不过,也不知道为甚么,赵明诚并没有把李清照接到身边。
  五、赵明诚另有新欢——赵明诚在李清照这里不敢动男女之爱的念头,可他并非无爱,所以,赵明诚先后纳了好几房妾,对此,李清照其实很嫉妒,只是她自持身份,不好表现出来,再者说,赵明诚虽然不碰她,但也没有抛弃她,对她,赵明诚比对自己老娘都尊敬。
  (这并不是在黑赵明诚,而是真有其事,赵明诚生前友人洪迈就是这样说的:“东武赵明诚……妻易安居士,平生与之同志。”而李清照也不只一次做诗暗示赵明诚因新欢而冷落她了。)
  六、赵明诚不行,无法生育——也不知怎么的,赵明诚那方面很不行,不仅仅是李清照,他的一众小妾,也无一人为他生下一男半女。
  (这也不是黑赵明诚,赵明诚的确无法生育——赵明诚一生妻妾不少,可无一人为他生下一儿半女,这可能也是赵明诚跟李清照成为同志冷落李清照的原因之一。)
  无爱,没有子嗣,是李清照此生最大的两个遗憾。
  不过——
  虽然赵明诚跟李清照过着有名无实的夫妻,也没能帮李清照达成生下一儿半女的心愿,可赵明诚毕竟没有抛弃李清照,而且还很尊敬李清照,再者,这个时代讲究出嫁从夫。
  所以,感觉到赵明诚可能不会再回来了之后,李清照还是义无反顾的千里寻夫去找赵明诚。
  如今,听了李衍“作”的这半首《声声慢》,李清照的伤心往事一下子就被勾了起来。
  沉默了一会,李清照道:“还请妹妹为我引荐你家老爷。”——到底是李清照,就是比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女人要洒脱。
  折月秀听言,赶紧带李清照去见李衍。
  李衍和李清照一见面,都是一怔!
  李衍是诧异李清照的年轻——李衍虽然不知道李清照的具体年纪,但李清照应该比李衍大上那么二三岁,甚至是四五岁,可让李衍没想到的是,这李清照看着竟然比他还要年轻一点,俨然是一个二十出头的美少妇。
  而李清照差异的是李衍的俊朗——身躯凛凛,相貌堂堂,鬓若刀裁,眉如墨画,真真是风流倜傥,而最让李清照注目的就是李衍的双眸,明亮,深邃,仿佛拥有无尽的智慧。
  李清照暗道:“难怪会将月秀这丫头迷得神魂颠倒,连礼义廉耻都不顾!”
  不待李衍说话,李清照就张口道:“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然后又道:“这位相公请了,不知民女对得下阕可还算工整?”
  其实——
  这就是一个大乌龙。
  刚刚李衍之所以吟诵那半阕《声声慢》,就是想证明他知道李清照这个人,并没有想过这首诗其实是李清照几年后所做,结果,阴差阳错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不过——
  这也证明了,眼前的女人的确是李清照。
  现如今,已经没有甚么能让脸皮早已经练出来了的李衍尴尬的事了,哪怕是假李鬼碰到了真李逵。
  李衍很自然的拍拍手,同时赞道:“真不愧是李大家,这么短时间就能将我这首残诗对得如此工整,如此富有深意!”
  言毕,李衍微微施了一礼,道:“正式认识一下,我姓李,与李大家是本家,李大家如果愿意,可以叫我‘老李’。”
  ……
第七百一十四章
把李清照电得晕乎乎的
  ……
  “老李”这个称呼,不远,不近,既不正式,又不随意,还显得有些亲切,关键是还不用暴漏李衍是谁,更不用说谎,很适合李清照称呼李衍。
  李清照也有这个感觉。
  不过,“老X”这个称呼,在这个时代是没有的,因此,李清照这么称呼李衍,有些不合礼法。
  再者,离近一看,李清照更觉得李衍跟“老”这个字不挨边。
  想到之前李衍让折月秀等人叫他老爷,现在又让自己叫他老李,李清照忍不住道:“老……老李,能冒昧的问一句,您今年贵庚吗?”
  李衍知道李清照为甚么困惑,所以,也不废话,直接道:“我是元祐六年生人。”
  李清照听了,一脸难以置信道:“您已经三十六了?”
  李衍笑道:“怎么,不像吗?”
  李清照摇头道:“不像,观您相貌,说您才过弱冠,我都无半点不信。”
  李衍道:“我真是元祐六年生人,我有两个侍妾年纪应与李大家您差不多。”
  李衍说的是萧普贤女和萧贵哥,她们二人的年纪其实比李清照小不了多少。
  不仅仅是后世,现在,女人的年纪也是秘密,不,应该说,处于封建社会的现在,女人的年龄更是秘密。
  所以,李清照看着李衍,不动声色地问道:“您知道我的年纪?”
  李衍来到这个时代已经十几年了,可以说完全融入到了这个时代,哪能不知道自己犯了甚么忌讳?
  李衍补救道:“二十年前,我就听过李大家您的诗,知道李大家您的大名,可以说,我是听李大家您的诗长大的,所以对李大家的年纪有所猜测。”
  “这不是变相说我老了吗?”李清照心道:“我哪里老了?就是跟月秀站在一起,我也有信心不输她!”
  如果不是怕毁了自己的形象,李清照此刻指定狠狠剜李衍一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2/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